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閱讀理解:從霧都到霾都

閱讀理解:從霧都到霾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從霧都到霾都

閱讀理解:從霧都到霾都

①在中國有一座城市以霧而著稱,就是霧都重慶。

②重慶多霧,因爲它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四面羣山環繞,長江、嘉陵江在此交匯,空氣溫暖溼潤,地面風速很低,江水蒸發不易擴散,潮溼的空氣很輕易就會達到飽和狀態而凝結成霧,不過氣象部門的統計分析表明,近年來重慶濃霧呈逐年減少趨勢,灰霾天氣倒是呈逐年上升趨勢。

③那麼到底什麼是霧,什麼是霾呢?氣象學上對霧的定義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大量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導致水平能見度低於1000米的天氣現象。霧和雲可以說是一母同胞,過量的水汽與空氣中的凝結在一起,它們懸浮在高空被稱爲雲,如果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裏,就形成了霧。而詞典對霾的解釋是:空氣中因懸浮着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象,能見度小於10公里。而2010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則對霾給出了技術性的判識標準:當能見度小於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且空氣相對溼度小於80%時,即可判識爲霾。所以霧與霾最大的區別是相對溼度:相對溼度達到95%以上的低能見度現象稱爲霧,相對溼度低於80%的.爲霾。

④據氣象部分研究人員所說,重慶由於二戰時期的軍工開發和以後的軍工建設, 一直是嚴重的霾都,只是過去科學認識水平不夠,誤認爲是霧都。我們以前認爲能見度降低都是霧造成的,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霾。於是,霧都不再有美感,反而變成了刺耳的警報,令人憂心。而且,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被冠上了霧都的名號:鄭州被市民調侃爲宛若蓬萊仙境,鄭州成霧都;烏魯木齊被戲稱爲西部霧都霧魯木齊曾經有媒體報道北京盛夏季節30℃大霧瀰漫,我們已經知道霧是低溫下飽和氣塊的標誌,夏季30℃的高溫條件下,水汽很難達到飽和程度,出現的肯定是霾。

⑤霾會降低了空氣能見度,這主要在於大氣中顆粒物的散射、吸收帶來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貢獻最大的當屬顆粒物的散射,顆粒物的家族被稱爲懸浮顆粒物,其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躥紅。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會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環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PM2.5的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環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急診數量分別會增長5%和1%。

⑥中國的霾都已經越來越多,而且還在繼續增多中。中國經濟和工業較發達的地區,霾的日變化都呈現出增長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恐怕短期內也很難發生改變。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樂觀,懸浮在中國城市上空的灰霾還要很久纔會消散。

(選自《讀者》2014年第3期,有改動)

1.從文中看,霧和霾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不少於兩點)(4分)

答:

2.第③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3分)

答:

3.閱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4分)

霾會降低了空氣能見度,這主要在於大氣中顆粒物的散射、吸收帶來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貢獻最大的當屬顆粒物的散射,顆粒物的家族被稱爲懸浮顆粒物,其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躥紅。

(1)主要一詞能否刪去?結合句子內容說明理由。(2分)

答:

(2)躥紅在這裏的意思是什麼?(2分)

答:

4.作者說: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樂觀。請結合文本,聯繫現實,談談你的看法。(4分)

答:

答案:

1.答:一是相對溼度的區別,二是構成成分的區別,三是能見度的區別,四是對人的危害性的區別,五是成因的區別。

2.答:運用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用: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霧與雲的關係;作比較,把霧與雲作比較,突出說明了兩者的區別。

3.(1)答:不能刪去。主要一方面說明顆粒物在霾降低空氣能見度的作用中位置突出,另一方面說明在霾降低空氣能見度的過程中,除顆粒物的消光作用外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此爲主,其他爲次。主要一詞使說明更準確。

(2)答:指迅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成爲焦點。

4.示例1:我同意作者的看法,是不容樂觀的。理由是:無論從文中還是現實來看,很多城市都已出現嚴重的灰霾,經濟發展與治理灰霾的關係也難以處理好,而且,目前治理灰霾的技術還不夠成熟。

示例 2: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我認爲應該是樂觀的。從文本看,目前人們對灰霾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對灰霾的危害越來越重視。只要下定決心,從現在做起,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治理灰霾還是有成功的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