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科目學問分析

語文科目學問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語文是什麼?我們爲什麼要開設語文課?對絕大部分處在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來說,理論界言之鑿鑿的高論不都過是有此一說的邊緣話語,考試指揮棒纔是他們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標。所謂對語文本真性的思考多爲少數思想活躍者走下語文講臺後的一種詩意的構想和心靈的放逐。

語文科目學問分析

沒有語文的語文課意味着真情與個性的消逝,文學與文化的流失,想象與創造的衰退,語文綜合素養的整體滑坡。筆者決非圈內起鬨,只是想樸實地寫下自己對語文教學的體驗、觀察與思考。

  語文課:學問究竟有多深

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學術的天敵。語文課幾乎時刻都能遭遇這一天敵。一個學科的名字就足以讓專家們一個勁地咬文嚼字:語文,語言文字乎?語言文學乎?語言文化乎?公理婆理,各執一詞。筆者在想,如果當初語文這門課不叫語文,而叫母語之類,不知該如何去顧名思義?語文學科的性質也是個爭得面紅耳赤的.話題,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文學性,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筆者無意於否定理論界的諸多研究成果,也無法對這說那說妄加評論。只是感到,語文教學研究是不是一定要由形而上到形而下?是不是一定要從定義與性質的界定着手?我們能

不能更多地從學習者個人的生存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去考慮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

語文學習的目的,無非是學會吸收和表達。吸收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閱讀量的多少和質的優劣。我們讀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吸收的往往是無形的精神滋養而不僅僅是那些具有可操性的表達技能。你可以從名人傳記中讀到不同的奮鬥軌跡,從而對人生的選擇生出諸多感慨;你可以從描給高科技發展的文字中讀到雄視天下的胸懷與氣度,由此領悟到人生的短暫和生命的崇高;你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與古今中外的智者進行思想的對話,借他們的智慧之光照亮生命的征程;你可以從飄逸着古典情韻的詩句中,遙想個人的悲歡和時代的興衰。

閱讀,是與我們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園。這個家園,直接影響着到我們的眼界、思想、學識和綜合素養。中小學閱讀教學正是建設這一家園的奠基工程。閱讀教學最質樸的要求就是要讓孩子們好讀書,能從閱讀中體驗快樂與充實,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獲得基本的鑑賞能力,增強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然而,學生的語文課堂閱讀卻近乎戴着鐐銬跳舞,少有真正的心靈自由。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在閱讀,而是在做一門莫測高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