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的黃金週與關於蘇東坡的趣談

古代的黃金週與關於蘇東坡的趣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不管是自駕遊“井噴”,還是熱點景區爆滿,據稱是史上最熱的“黃金週”終於算是正式收官了。比起這十年如一的人海“黃金週”,古代的休假似乎更從容與詩意一些……

古代的黃金週與關於蘇東坡的趣談

我國休假制度由來已久,最早始於漢代。因爲漢朝時官員休息那天,都要沐浴更衣,所以便稱休假日爲“沐休”。當時還具體規定,朝中官員每五日返家沐休,故稱之爲“五日休”。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則改爲“旬休”制度,即官員每十日可以休息一天。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

在古代,除平時的休息日外,也有節假日。唐朝時期,中秋節放假三天,寒食、清明放假四天。明代冬至放假三天,元宵節放假十天。爲了鼓勵朝中官員盡心國事,晉代還定有“急假”,即讓官吏處理緊急家事。不過,一年不得超過六十天。後晉時期,家在外地的官吏探親路程所耽擱的時間也算爲假期。

到了宋代,除這些常規假日外,法定的節假日更加豐富多彩:據宋史筆記《文昌雜錄》記載,元日(春節)、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這就有點類似如今的“黃金週”;天慶節、上元節、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立春、人日、中和節、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分、授衣、重陽、立冬等等也都放假,合計法定假日有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與今天的節假日總數非常相似。基於人倫血緣和宗法觀念,宋代還有許多“人性化”的假日,比如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在五百里外,則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兒子行冠禮時有三天假期;兒女行婚禮時有九天假期。父母親去世,官員需丁憂三年。即便親戚去世,根據關係遠近也設不等的假期。

北宋的著名詩人蘇軾曾做過開封府的推官,負責檔案管理和修訂史書等公務。蘇軾乃文章大家,揮筆瀟灑,十天就能輕鬆完成全月任務。但當時官府也實行“簽到制”,要求每位官員早上籤到、晚上值班,這就讓蘇軾有些不自由了。蘇軾十分盼望“旬末”休假,以便自由活動。因此每到這一天他就可以到處遊逛。當時汴梁城規模宏大熱鬧非凡,是世界第一大都市。但再大的城市轉幾次也就夠了,何況文人的愛好不在城市而在名山大川,於是蘇東坡就嚮往着外出觀光旅遊。幸好每年的春節、寒食和冬至都有長假,蘇軾就利用這些假期,到處遊山玩水開闊眼界,他的許多佳作都是在旅遊途中完成的。後來蘇軾調任杭州通判,上任時恰逢冬至“黃金週”,西湖、錢塘等各大景區遊人如織,他便選擇到人跡罕至的吉祥寺遊覽,留下“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的名句。

其實,蘇軾每調到一個地方任職,節假日自然沒少光顧附近的名勝古蹟,宋神宗元豐五年,即公元1082年,也就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個年頭。這一年初秋,七月十六既望,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鬼節”,人們都在家燒紙焚香,蘇軾與朋友駕一葉小舟,來到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泛舟賞月,探古訪幽。看着明月一輪映于波平浪靜的江面,送爽的清風徐徐吹來,茫茫白露佈滿大江,水光山色與中天夜月相輝映,蘇軾與朋友們對酌於舟中,酒酣耳熱後和着悽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中不禁大發思古之幽情和對人生如寄的慨嘆,於是便有了“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前赤壁賦》的千古絕唱。就這樣,蘇軾不僅過了一個愉快的“黃金週”,而且還有《前赤壁賦》大作問世。縱觀蘇軾一生許多傳世的名篇大作大都是在“黃金週”等假日的遊賞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