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民間鬥茶習俗介紹

古代民間鬥茶習俗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古代民間鬥茶習俗介紹

古代民間鬥茶習俗介紹

鬥茶,多爲兩人,三鬥二勝,覈算輸贏的術語叫“相差幾水”。鬥茶,又名“鬥茗”、“茗戰”,通常是指每當清明節後,新茶初出時,各地茶鄉所舉辦的茶品與茶技的競賽。它本是古時有錢、有閒文明的一種“雅玩”,到了元明清時,就現已徹底化爲民間的飲藝習俗了。下面就具體分析古代民間的鬥茶習俗。

鬥茶始於唐代,發明於出產貢茶聞名於世的建州茶鄉,是新茶製成後,茶農評比新茶品序的一項競賽活動。有比竅門、鬥輸贏的特色,賦有趣味性。一場鬥茶的勝敗,猶如如今一場球賽的勝敗,爲廣大觀衆所重視。因而,唐稱“茗戰”,宋稱“鬥茶”。

決議鬥茶輸贏的規範,一是湯色。即茶水的色彩。規範是以純白爲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標明茶質新鮮,蒸時火候適可而止,色偏青,標明蒸時火候缺乏;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採製不及時;色泛紅,是烘焙火候過了頭。

二是湯花。即指湯麪泛起的泡沫。決議湯花的好壞也有二條規範:第一是湯花的色澤。因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而,湯花的色澤也是以鮮白爲上;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呈現的遲早。早者爲負,晚者爲勝。若是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適可而止,湯花勻細,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作用,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當地就顯露“水痕”。因而,水痕呈現的遲早,就成爲決議湯花好壞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