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閱讀理解

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

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閱讀理解

確立中國當代的“以人爲本”觀念,就不能不使人聯想起中國古代的“以民爲本”思想,以及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晏子與孟軻,即晏子和孟子,他們的“民本”思想,集中體現在對“民”的強烈關注和深刻認識上。

先秦時期,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民”的概念就是指人,是指除了統治階層以外的各類人羣。《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擻”。《假樂》“宜民宜人,受祿於天”。此外,古代各類史籍中的“民”,亦被釋解爲“人民”或“百姓”。因此,晏子和孟子所說的“民”,就是指當時的人民、百姓,他們的“以民爲本”,就是以人民,以百姓爲本。

晏子“以民爲本”的思想,反映在對國家與國君之間關係的認識上,首先將國家利益放到了第一位。他認爲,“君爲社稷死則死之,爲社稷亡則亡之。若君爲己死而爲己亡,非其私暱,孰能任之。”他甚至直面齊景公:“君得罪於民,誰將治之?敢問:桀、紂,君誅乎?民誅乎?”這是何等的膽識與氣魄!國爲主要,君爲次要,而國之基礎在於民。這就是人民、國家和統治者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

晏子對人民、國家和統治者之間關係的認識,特別是他的“敢問”,以及他的“愛民”觀點成爲孟子“民本”“民貴君輕”思想的主要源頭。

孟子“仁”的學說把對“人”的認識放到第一位,“仁也者,人也”。他強調人對自身價值的自我認識,“人人有貴於己者”,表達了對個人價值、意志、人格的肯定和尊重。孟子“王道”與“仁政”的政治主張,構想和設計了先“富民”而後“教民”的理想王國。雖然“迂遠而闊於事情”,然而,孟子“以民爲本”的心靈世界,表達出對人民深厚的愛。

孟子進一步發展了晏子“民本”思想,對人民、國家和統治者三者之間的關係、地位在歷史上首次作了明確的闡述,“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即“民貴君輕”的著名政治論斷和主張。因此,胡適先生認爲,在孟子思想中,“有一種平等主義”,“很帶有民權的意味”。這在先秦時期絕無僅有,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思想文化中,也十分罕見。

但是,民權與君權、民主與專制是截然對立的。尤其對人和人性的摧殘與踐踏,是封建專制黑暗性和殘酷性的一個突出表現。反映在封建意識中,就是對人的人格、感情和尊嚴的肆意貶毀。這種封建意識根深蒂固,影響既深且遠。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當代文化的各個層面,看到這種封建意識的種種表現。中國封建社會是君主專制的社會。孟子思想中的“民本”精華部分,顯然是與封建專制格格不入的.。因此,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孟子及先秦時期的“民本”思想,採取實用主義態度。一方面,在統治集團內部,將“以民爲本”“民貴君輕”引爲治政理國的自戒箴言,注意到“民可載舟,亦可覆舟”。另一方面,在意識形態領域,又對其“民本”的內涵,不遺餘力地加以消解、湮滅,而“不可使知之”。

1.下列關於“民本”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晏子和孟子是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民本”思想集中體現在對“民”的強烈關注和深刻認識上。

B.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現在“以民爲本”的主張上,他們所說的“民”就是指當時的人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