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張三丰是哪個朝代的

張三丰是哪個朝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武當派祖師張三丰,高山仰止,深不可測,下面小編整理了張三丰是哪個朝代的,僅供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張三丰是哪個朝代的

張三丰是哪個朝代的

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生於遼東懿州,14歲考取秀才,18歲擔任博陵縣令,與元朝丞相劉秉忠、名臣廉希憲相識,(1280年)辭官出家當了道士,拜火龍真人爲師。

張三丰簡介

張三丰爲武當派開山祖師,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爲“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爲“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張三丰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丰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歷代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元、明、清很多皇帝尋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傳。朱元璋建立明朝依靠道教香軍和道家高人輔佐,張三丰曾顯跡相助,功不可沒。朱元璋登基後,多次派人尋找張三丰,均不得見。

明成祖時,朱棣自詡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朱棣派吏部尚書郭璡、隆平侯張信等人,率領兵士30萬人,大修武當山宮觀,花費以百萬計。朝廷聖旨封太和太嶽山,於是龍虎、武當、華山、九華、茅山、羅浮諸山,道宗均稱盛。

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丰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

軼事典故

張三丰曾作一首《上天梯》詞,是祖師苦求金丹大道,修煉有成的過程自述。 可作爲張三丰生平和出身的一個重要參考資料。編者此處引取詞句加以解釋,來講述其三豐先生的出身、形象和早年經歷。

詞曰:“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祕,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知我內丹成,不講築基業,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煉己忘世情,採藥按時節,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純以真意求,刀圭難縷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

“大元飄遠客”一句,據史書記載,張三丰先生約生活在元末明初時期,這句“大元飄遠客”與“漢終唐國飄蓬客。”(呂洞賓《敲爻歌》),兩位祖師都稱自己是“客”,這跟現代通俗的客的含義不同,道士出家修行稱作“客”,是出家無家,拋棄世俗的一種謙稱。“大元飄遠客”有版本也寫做“大元飄蓬客”,將“遠”字改爲“蓬”字,含有道家修仙成爲蓬萊仙客的意思。而史實證明,張三丰先生主要是活動於明朝,若改爲“蓬”字,則應該是“大明”飄蓬客,比較妥當些。所以,《上天梯》這句“大元飄遠客”,比較符合祖師出生在宋朝末年,直到67歲入終南山出家的這個時間跨越的。

“拂拂髯如戟”一句,是張三丰先生的自畫像。史載張三丰先生的相貌是“丰神奇異,龜形鶴背,大耳圓睛”。 拂拂,鬍鬚茂盛樣。說明祖師是一個兩腮長有濃密而茂盛,如戟般堅硬鬍鬚的美髯公,頗有一派仙風道骨風範。

“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祕”一句,記錄了張三丰先生,曾經還是一個候補官員,他之所以放棄這個功名,要去如此辛苦的雲遊四海,目的是爲了尋找真師,以獲得金丹大道的真傳。

“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一句,陳述了祖師中年喪考妣,爲了苦尋丹祕,違背祖訓未丁憂,就離開了家鄉。

“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一句,陳述了祖師是中年出家修行的。爲了減輕出家給妻兒帶來的痛苦,他天矇矇亮就悄無聲息的離家了,走的時候,兒子尚且年幼,還扎着小辮子(丱角兒)。祖師狠心別離中年妻與幼年子,這樣的決心,是源於修道的.破常格理論。 我們從《上天梯》上半部分的自述,可以瞭解張三丰先生的生活年代、相貌特徵、家庭情況、家庭成員等,特別是出家前破常格的勇氣,以及他看破名利、棄官、棄丁憂、離家、別妻、棄子、雲遊、信道、訪道、修道的艱苦生活等等,《上天梯》字裏行間,都詳細的告訴了我們。

“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一句,祖師說,感謝上天的垂愛,讓我幸遇火龍真師,恩師元音切切,爲我一一的講解了鍊金丹的祕密。此處是第二段對三豐祖師生平講述很重要的一句。此處提到火龍真師即是火龍先生賈得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