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1

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發揮音階的優勢。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

如:1、你喜歡哪一段,上臺表演朗讀並表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欣賞,有快慢、有輕重、有節奏像音樂那種朗讀。

2、老師率先範讀時,好像聽音樂,也請學生欣賞,老師怎麼讀,哪裏讀得好,爲什麼這樣讀。讓學生感到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在老師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接受語知和語感。

當老師讀《一株紫丁香》時,讀着讀着彷彿自己真的看到了幾個小夥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的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那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那微風吹來的濃濃的花香,無不把孩子真誠的愛送到了老師的心田。自然老師的語調也就會像抒情的音樂,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景之中。讓學生在聽的同時體會情感和聲音的和諧統一。至於讀時的停頓、輕重、快慢、升降以及聲音的虛實,要靠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把握。

又如:朗讀中"一""不"等的變調,輕聲、兒化韻及語感等,師生都是共同欣賞。欣賞美的音階的朗讀,細細品昧文章語言文學的美。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2

開學了,一上課,我發現孩子們在朗讀方面又有了很多的問題。要麼放聲唱讀甚至“喊”讀,要麼不出聲。很多小朋友在朗讀時沒有投入其中,沒有體會到有感情地朗讀有多美,更不會讀。上課的時候,經常懶洋洋地趴着。怎樣激發起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都愛朗讀呢?《一株紫丁香》這課我是這樣做的: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紫丁香嗎?

生:沒有。

師:沒關係。沒有見過紫丁香的小朋友,只要你再讀讀它的名兒,老師相信你準能猜出它的特點來。

(學生自讀詞語後紛紛舉起小手。)

生:它叫“紫丁香”,那它一定是紫色的。

生:它肯定是有香味的。

生:是的,它一定很香。因爲它的名字裏有個“香”字。

生:我認爲“紫丁香”是一種紫色的,有香味的花。

生:是的,我看見書上畫的就是這樣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真愛動腦筋,僅僅讀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點來了,真了不起!那麼,這篇課文到底寫了什麼?你們能自己學習,並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下來嗎?相信肯定難不倒大家!

然後,我宣佈誰讀會了(能流利地讀下來。)會得到一個小紅星。由於,剛纔學生在瞭解紫丁香時所獲得的成功,並得到了老師的讚賞,學生開始積極地讀書了。但是,幾個水平較差的孩子還是有畏難情緒。我及時指導,鼓勵,並且安排很快能讀下來的優秀生帶他們讀。不斷表揚他們在遇到生字使得一些努力,比如來請教我,我馬上說:“好,就這樣,你知道請教別人了,很快就能讀好的,再努力!”這樣嘗試下來,課文能讀下來了,生字詞也就認得差不多了。有的孩子甚至能邊讀邊表演了。下課前,我熱情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特別高興,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發現你們進步很大,學會學習了!學生也很高興。學生嚐到了朗讀的滋味,並且通過自學及互相幫助,真正做到自讀自悟,能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3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以一株紫丁香爲襯托,從一個側面塑造了人民教師勤工作,愛學生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少年兒童尊師愛師的真摯感情。實施這一教案學習,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意或句意,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由教師扶着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逐漸學習自學的方法。

我這堂課的最大失敗處是沒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的朗讀還不夠關注。《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課文語言雖淺顯易懂,然而意境卻是優美感人,如果閱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詞語理解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在最後一小節教學時,沒有讓學生髮揮想像,這位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有些什麼內容呢?讓學生再去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

詩貴在讀品,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教學形式。如何讓孩子去喜歡語言,進入語言,從而理解語言,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形成個性化的朗讀,這是一直困擾着我的問題。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4

學校聽課,從我開始。正好上到《一株紫丁香》,就決定講這一課了。

講課前,還是仔細備了課。上課前囑咐學生,課堂上要積極舉手,大聲朗讀。

我講這一課的目標就是:認會生字;把課文讀熟就行,不必進行細緻的講解分析。然後指導寫字。

上課了,我首先出示課本中的圖畫,讓孩子看看:圖上有誰?在幹什麼?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這一點,學生說的較好,能用完整的話表達圖意。我接着增加難度,提示:如果能加上時間就更好了。接着又有孩子完整的表達了出來。接着,我又聯繫生活,問:“如果是你看到老師還在看作業,你會怎麼做?”本想引導學生能爲老師做點什麼,比如:給老師沏杯茶、給老師捶捶背等。可是學生沒有卻沒有說出來,有個學生竟說:“我幫老師批改作業。”此處我沒有引導好,我應該再提示:老師批改作業這麼辛苦,你能爲老師做點什麼呢?而在檢查認字的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讀讀本課的生字,沒成想他們都齊刷刷的讀下來了,我以爲本課生字少,可能就都預習記住了,就沒有再重點強調。可是,在後面的讀課文時,出現了問題:“踮”是三聲,總是讀錯,以至於我糾正了好幾遍,效果都不好。由此看來,不能被學生的表象迷惑,生字詞要掌握紮實,一個都不能放過。自己最不滿意的就是指導讀好課文的處理,我指導的很淺,就是停留在讓學生讀正確讀熟的目標上。“踮起腳尖”我沒有抓住“踮”字,讓學生體會體會,並且指導朗讀。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爲我把目標定得太簡單。指導寫了“除”“院”兩個字,可是,因爲我的疏忽大意,竟然寫錯字的雙耳旁。這是教學以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錯誤,想想真是對不起學生,覺得自己不可原諒。正確的應該是:橫撇彎鉤一筆寫成,我卻寫成了兩筆。回想,自己一直是這樣寫的,一直是錯誤的。明明去年教過的,卻沒有真正的記住。這是最不應該的錯誤。以後備課時要更加仔細纔好。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5

《一株紫丁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是滕毓旭寫的一首歌頌師生情的兒童詩。詩中蘊涵着濃濃的師生情。本文選擇了“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這個新的角度,運用想象和比擬,將對老師的愛化爲看得見,摸得着,聞得到的紫丁香。這首詩共有五節。起句用一個“踮”字,把孩子那種怕打擾老師,做好事怕被發現的複雜的心情通過輕盈的動作準確地表達出來,第二節至第四節是詩的主體,分別以枝、葉、花自比,將孩子對老師的那種真情,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詩的最後一節達到了感情的昇華,我們彷彿聽到了孩子關心老師的聲音以及孩子殷殷的美好祝願。

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意或句意,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由教師扶着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逐漸學習自學的方法。這篇課文篇幅雖短,卻情深意長,一般的讀讀很難讀出詩中蘊涵的情,還必須抓住幾個關鍵點作爲切如口,細細地剖析與想象,才能真正體味出詩中的情味。我給每節課安排了教學的側重點。

第一課時的側重點在於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把課文讀通順。

我是這麼導入課文的:有一天,一羣學生送給他們的老師一株紫丁香。

請你們猜一猜,紫丁香會是怎樣的一種花?結果許多學生猜測是紫色的,很香。接着讓學生看圖,直觀認識紫丁香,感受到紫丁香的美。印證他們的猜測是否有根據,另外文字介紹紫丁香花的特點。至此,學生已經對紫丁香有了全面而感性的認識,而且激發了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後馬上問:爲什麼要送“一株”而不是“一束”呢?在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知不覺地牽涉到了詩中的有關內容。這才進入對課文的初讀。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也隨之縮短了許多,學生自然讀得興趣盎然,爲深入解讀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課時的教學,側重點在通過研讀詞句,體會學生對老師的愛,讀出真情。

抓住一個“踮”字,討論和朗讀,把孩子那種怕打擾老師,做好事怕被發現的複雜的心情體會出來。再用一個大問題“爲什麼小朋友要把這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把課文串起來,進行2、3、4自然段的教學。理解這三段的文字,並能用“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是爲了( )”練習說話,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這三段的朗讀指導。結果時間緊湊,效果也不錯,再朗讀時,學生的真情基本上出來了。

反思:在課文的教學中,我運用了圖片等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還讓學生和課文中的小朋友互換身份,在現實生活中感受老師對小朋友的愛,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這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又能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發展能力。另外我在練習說話這個環節中,讓學生依照“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是爲了——”練習說話,這個方式我安排的用意是規範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說話、寫話的句式,同時也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文章的能

但在最後小節教學時,由於一時疏忽,匆匆走過場,沒有讓學生髮揮想:這位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有些什麼內容呢?讓學生再去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這對學生朗讀情感的進一步激發自然有一點影響。留下一點遺憾。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6

  讓新課程走進我和學生中間

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將自己的情感根據課文的內容變得更豐富,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人文素養。我覺得特別注重以下幾點:

一、教師自身的感悟是激發學生濃烈情感的誘因

作爲教師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那自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盧梭也指出:“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然而,朗讀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用自己豐富的情感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夠將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使之受到薰陶和感染。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本詩情感豐富、意境優美,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當我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便深深地喜歡上了,因爲它讓我想起了我的恩師,想起了老師所爲我們付出的一切,於是在備課時,我就飽含深情地吟詠着,在課堂上,我將備課時體驗到的情感熔鑄於教學之中,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學生的心靈,掀動了學生情感的漣漪,使他們置身於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二、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爲情感薰陶

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爲自己的。”也就是說,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時,我懷着對恩師的無比尊敬和愛戴之情朗讀的詩歌,深深地感染了孩子們,所以,不需要對他們進行停頓、重音、快慢、升降以及聲音的虛實等的技巧指導,孩子們便把那種發自內心地對老師濃濃的愛,通過朗讀表現了出來。又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繫課文的內容,啓發學生想象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三、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如果只是讓學生呆板機械地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地接受吸納,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動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銘心。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通過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身爲老師的我,也曾經是一個讓老師操心的學生,心中也燃燒着對恩師濃濃的情。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時,我沒有抑制這份情感,而是盡情宣泄,並讓他們受到感染同時,也拉進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樹立着老師曾經和我一樣是學生,現在也跟我們一樣愛老師,所以,在優美的樂曲聲中,我飽含深情的朗讀,讓學生對於老師的情感進一步濃厚,朗讀的積極性也就更高,學生的情感因素被調動了起來,朗讀趨近完美。

2、通過擴展式談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也是在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時,當學生說到喜歡第二小節時,我問他們“你們覺得老師疲倦嗎?”一個簡單的的擴展式談話,讓學生把他們眼中老師的辛苦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他們有的說:“老師每天早晨都要提前來打掃教室,很辛苦。”有的說:“老師每天中午都要爲我們盛飯,自己都不能坐下來好好吃飯。”有的說:老師每天還要爲我們批改作業,很晚才能回家。”還有的說:“老師每天都爲我們操心,我們犯錯誤惹老師生氣,可是您還得忍着氣,給我們講道理。”……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是心與心的溝通,是情與情的交融,一句句,一聲聲,都觸動着每一個人的心靈,從而使大家尊敬老師的情感達成共鳴,便有了那發自肺腑的“老師愛你們!”“我們愛老師!”的深情!

總之,這一次次心靈的碰撞,這一次次情感的交融,都讓我深深地感動,感動於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勃勃生機,感動於新課程改革給老師和學生帶來的情感光環。我和我的學生們將在這種積極的情感中,努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以新課程改革爲契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7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字裏行間吐露出小朋友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領着同學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師生間的深切情誼,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鞏固複習的形式教學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讀。

在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集中識字,以和漢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將文中的生字集中出現出來,開展自讀,糾正;指名讀,糾正;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生字的準確認讀;接着以教師說謎語,同學猜字的形式識記生字的模樣,同時也讓同學自身想方法識記,同學方法多多,識記得興致高漲;而後我出示了一首兒歌讓同學認讀:踮起腳尖,走進小院,放下書包,給樹除草。牽牽小手,唱唱兒歌,笑聲甜甜,不覺疲倦。本首兒歌中涵蓋了本課所要認識的6個生字。在有趣的朗讀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復現與鞏固,同學學得不亦樂乎。最後,讓同學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整個生字教學過程,節奏緊湊,而且同學的熱情始終處於高漲狀態。

《新課程規範》提出:要在語境中識字,加強生字的再現與刺激。在本課教學中,那首兒歌的出示,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一個生字在課文中同學能準確認讀,放到另一語境中同學照樣能準確認讀,我想,這應該就是生字教學的勝利之處吧。將生字放到不同的語境中進行認讀,不只可以鞏固漢字,同時還可以鍛鍊同學的閱讀能力,何樂而不爲呢?

但是在引導同學的深情朗讀中,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同學的情感始終激發不起,老師的深情朗讀帶動不了同學的激情,因此在朗讀教學這一環節中,整個課堂氛圍不是很好,同學不夠投入,顯得有點乏味。到底該如何去引導同學的朗讀呢?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競賽?還是……我曾經做過很多嘗試,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響應你的永遠是那幾個朗讀基礎好的同學。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8

今天,我給孩子們上《一株紫丁香》,感覺十分吃力。孩子們似乎不會覺得老師夜裏挑燈批作業備課是件辛苦的事,他們並不意識到一天工作完後,回家後還要繼續工作是一種苦差。因此,看到書中的圖片,他們大部分是無動於衷,只有小部分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同學能表達到,老師工作很辛苦。當我提問道,你們想對老師說些什麼?他們都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後來,萌萌說要感謝老師。哎。。。辛苦備了一晚的課,最後上成這樣的效果,實在慘不忍睹啊!教學目標要求孩子們要從讀中感悟,但我想,老師應該是他們接觸得最多,最親近的人了,按理不陌生。但親身接觸到,卻無法感受到,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可以用短短几十分鐘的朗讀就能讓他們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嗎?讀得再好,也只是朗讀水平提高了,或說模仿得好,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抒發的朗讀。

課後,我便思考這種充滿詩意且必須用心體會的情感課文,是否適合放在二年級上冊中,因爲孩子們都是剛從一年級上來的,他們更多喜歡大自然,動物、科學技術等故事性較強的課文,他們愛思考,能否讓他們通過一件事的思考,從理解到體會,明白到在他們身邊有好多熟知的東西,是他們一直忽略,從而懂得珍惜。

由於學生的不理解,講課變得吃力,本來的計劃被打破了,我的心情頓時從晴空萬里變成愁雲密佈。也許我也太刻意要把文中的一些難點詞句讓他們理解,變得講得太多,顯累贅了。

以後教學這樣的課文,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切身體會感受才行,並且一定要穩住自己的情緒,抒情文切忌講太多,不如多讀多練。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9

這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和感激,當芳香四溢的淡紫小花布滿全株,那便就是一張張孩子的笑臉在向老師致意。一陣微風吹來,伴隨着濃濃的花香,孩子們真誠的愛也就送進了老師的心田,這樣的詩情畫意滋潤了老師的心,這樣的熾熱的童心也將鼓勵老師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意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讀着這首活潑清新的小詩,會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師生情誼的頌歌。

這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琅琅上口,回味悠長,這便決定了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在閱讀課文時,讓孩子選擇喜歡的一段爲大家讀一讀,然後說一說他喜歡的理由,在說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時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枝葉,有時讓孩子成爲課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課文,有時又讓他們走出課文,說說他們自己對老師想說的話。這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又能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發展能力。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朗讀有聲有色,使理解與感悟也頗具特色。 【2】《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字裏行間吐露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領着學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師生間的深切情誼,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鞏固複習的形式教學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讀。

一株紫丁香語文反思10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讚美老師的歌,整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琅琅上口,回味悠長。

整堂課我並沒有給學生講過多的東西,一切以讀爲本,在讀中悟情,讀中促解。例如:讀第一節時我讓學生悄悄地、小聲地讀,用恐怕驚動了、驚醒了老師的語氣,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深情的愛。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第二、三、四節時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讀,把自己假想成送給老師鮮花的學生,進行感情朗讀。這樣聲情並茂,感人至深。讀第三段時,我讓學生看書本插圖,看到一位老師在窗前備課,我滿懷柔情地輕輕吟誦:夜已經深了,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星星不停地眨着小眼睛,院子裏的花兒也已經睡了,可我們敬愛的老師還沒有休息,還在窗前認真地備課。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課文的情境,讀起來也更情深意重。

就這樣,整個一堂課,我與孩子們就在這濃情的讀書氛圍中去體會文中所要表達的詩情畫意,在情境演讀中去進行情感交融,去沐浴着彼此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