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大作家的小老師》語文教學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師》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在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講講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了解了大作家爲什麼把小姑娘稱爲老師之後,就“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蕭伯納分別是怎樣的人?”這個問題進行讀與悟。

《大作家的小老師》語文教學反思

片段一:

放,張揚個性

師:娜塔莎是一個漂亮可愛、人見人愛的小姑娘。(根據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句話和課文插圖感悟)那麼,除此之外,在你的心目中,娜塔莎還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爲什麼?

生:她非常聰明,因爲“可是,出乎預料的是,……”她聽出了蕭伯納非常驕傲,就用同樣的方式來提醒教育蕭伯納。

生:我也覺得小姑娘很聰明,她是學着肖伯納的口氣說的。

師:如果是你的話,你會用什麼樣的語氣對肖伯納說?

(幾位同學讀得嚴肅又不失俏皮)

師:真聰明的小姑娘,竟然會用這樣的方法來提醒蕭伯納。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老師,我覺得小姑娘很淘氣。

師:你爲什麼這樣認爲?

(是呀,也許這纔是女孩子最真的表現。教參上不也提過這一點嗎,我正愁不知如何開啓他們說出這一點呢。我抓住這一異議,緊追不放)

生:因爲小姑娘可能聽蕭伯納這麼說了,就學着他的口氣說的。

生:我也這樣想。我覺得小姑娘淘氣透了,大作家這麼說,她覺得好玩,就故意學着蕭伯納說的。

師:對呀,也許小女孩只是好玩纔跟着說的,真是個淘氣的小女孩。你能學着她的口吻來對蕭伯納說一說嗎?

(幾個淘氣的孩子有聲有色地讀起來了)

師:如果是你,你會這麼對蕭伯納說嗎?爲什麼?(問題剛提出,有些學生就開始不自在起來,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在我的再三鼓勵下,終於舉起了六七隻手)

生:我不會,因爲蕭伯納是一個大作家,我們應該尊敬他。

生:我不敢,因爲蕭伯納是世界有名的大文豪。

師:難道他錯了,你也——?

(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有的說是呀,蕭伯納太自誇了,就應該教育他;有的說,要是我,我還是不敢……)

師:小姑娘面對世界大文豪,竟然敢這麼說。你認爲小姑娘是怎麼想的?

生:小姑娘認爲,蕭伯納跟她是好朋友了,可以這麼提醒他。

生:也許小姑娘認爲,蕭伯納不過是跟她一起玩的夥伴,玩的時候誰還在乎他是什麼大作家。

生:我認爲,雖然蕭伯納是個大作家,但也是個人。

生:是呀,不管他地位多高,他和我們一樣,是個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孩子們越說越來勁,膽子也更大了,好多憋在他們心裏的話終於都說出來了)

師:那現在你覺得小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勇敢的孩子。

生:敢說真話的孩子。

生:能說真話,就是誠實。可以說是誠實的孩子。

生:心地善良的孩子,因爲她是爲了肖伯納好。

師:孩子們,你們說得很有道理。小姑娘就是這樣一個正直、勇敢、真誠的人。我們也應該像她一樣:無論在什麼人面前,地位比我們高的也好,低的也罷,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既不奉承拍馬屁,也不歧視小瞧他人。

(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微笑,沒有了剛纔的忸怩,沒有了剛纔的拘謹。)

收,突顯共性

片斷二:

根據第二自然段的話,學生們確信蕭伯納當時很自誇,覺得他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

師:蕭伯納真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嗎?

(突如其來的詰問使學生一下子有點愕然,教室裏出現了短時的沉默。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學生好似一下醒悟過來,自信地舉起了手。)

生:老師,我認爲他是一個謙虛的人,因爲他認小姑娘爲老師。

師:是呀,大作家把一個小姑娘稱爲老師,可不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能做到的!

生:我認爲他是個知錯就改的人,因爲課文裏說:“蕭伯納聽了,不覺爲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剛纔太自誇了。”他已經意識到太自誇了。

出示:蕭伯納聽了,不覺爲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自己太自誇了。(指名同學讀)

師:“爲之一震”,“震”是什麼意思?蕭伯納爲什麼而“震”?

生:“震”就是“震動”,就是心裏有點震動。

生:“震”就是震驚的意思,他爲小姑娘說的話而震驚。

師:對於一個小姑娘的話,蕭伯納就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他應該是一個……

生:一個非常虛心的人,因爲一個小姑娘的話他也會接受。

師:是呀,一個大作家,能接受小姑娘的提醒,這是一種多麼謙遜的精神。(板書:謙遜)

生:他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因爲他竟然容忍小姑娘這樣說他,還認爲自己錯了,真了不起。

師:看來,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送給他一個詞:“嚴於律己”,也可以說“十分自律”。(板書:自律)

生:他十分尊重小姑娘,他能平等待人。

生:他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因爲小姑娘也許是跟他開玩笑,可他卻這麼當真。

師:對呀,如果小姑娘是故意學着他的口氣說的,這樣一個大作家竟然能接受這種批評或者說是善意的提醒,這需要多麼博大寬廣的胸襟,可見他是一個極其謙遜自律的人;如果說小姑娘只是開玩笑說的,蕭伯納竟然爲這樣的一句玩笑而震驚,還馬上認識到剛纔的失言,更足見他是一個極其嚴格自律的人。

生:我覺得最後一段也說明他謙遜自律。

(引入讀、悟最後一段)

教學反思:

目標,在個性與共性的整合中達成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或者說它是教學的靈魂。它支配着教學的全過程,並規定着教與學的方向。然而在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有時老師片面理解“個性”或對“度”的把握不當而導致迷失教學方向,最終丟失或偏離教學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作爲教師,就應十分注意“放”與“收”,可謂“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放”,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悟、自得;“收”,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放手讓學生暢述自己的觀點,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疑點,加以點撥、引導。使學生由不懂到懂,不會到會;由膚淺到深入,表面到實質。

在上述案例中,執教者基於通過課文語言使學生感悟大作家的謙遜自律的人格美、寬廣的胸襟以及文本所透露的一些人文精神這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圍繞“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蕭伯納分別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通過讀讀、悟悟、議議再悟悟展開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問題的開放性爲學生的多元理解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小姑娘聰明極了”和“小姑娘淘氣透了”兩種好似截然矛盾的論點在課堂上匯成了和諧的交響樂。“聰明極了”爲大家展現的是一個超乎同齡人的、很理性的小姑娘,一個非常善良、懂得自尊自愛的小姑娘;而“淘氣透了”爲大家展現的是一個天真、純潔又頑皮的小姑娘。在教學中,老師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對文本作出了個性的反應。然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依據個性化的理解,順勢推舟,從正反兩方面人士蕭伯納的高尚人格。同時,教師不是一味地認同,當孩子們的傾向文本的焦點之處發生偏差——覺得蕭伯納自誇時,教師以疑激思,利用孩子思維的焦點——矛盾點,充分激發了孩子讀書的慾望,明確讀書的目的,在讀中感悟;激發了孩子討論的興趣,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大作家寬廣的胸襟,偉大的人格,學會做人的道理。在探究研讀文本中教學重點得到突出,教學難點得到突破。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既大膽放,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空間,同時又注意了教師的點與撥,使個性歸於共性的目標。因而,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讀出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從而獲得了極大的審美享受。閱讀真正成爲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爲。

生命,在個性與共性的整合中溢彩

語文教學,應當是一次次生命的對話,是孩子們內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們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本堂課中,不僅開放性的問題爲學生個性化的理解提供了平臺;同時,教師民主平等的教學作風更是對“平等”的最好闡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能能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不武斷地下結論。例如,當孩子們在理解小姑娘的話時產生了兩種矛盾的答案時,教師沒有主觀地傾向哪一種,而是引導、鼓勵,不僅使學生能大膽、自由地作出不同的回答,還能講出所以然。不管是“聰明極了”還是“淘氣透了”,句句幼稚的話語裏流淌着孩子們真實的情感,

“如果是你,你會這麼對蕭伯納說嗎?爲什麼?”這樣一位世界大文豪,你該如何去面對?角色的轉換,使孩子們面臨的是“做人”的抉擇。“難道他錯了,你也?”一引一激,學生茅塞頓開,最後教師根據學生多彩的回答進行小結。利用文本隱性的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實在在的做人的原則教育。學生在與文本積極地對話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情的陶冶、以及心靈的洗滌,從而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張揚。

總之,在weixiu6裏,對於學生的學習,教者更應關注的是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身心作爲生命體參與其中,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成爲人性養育的殿堂,並由此煥發生命活力,這樣的教育才會讓生命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