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大海睡了語文教學反思

大海睡了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海睡了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海睡了語文教學反思

大海睡了語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一首優美的小詩,語言優美,富於想象。可學生真正見過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那如何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體會夜晚大海的靜謐,從而指導學生朗讀好詩歌呢?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現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海風徐徐,大海翻滾起層層波浪,浪花飛濺;夜晚,海面上傳來了輕輕的潮聲,月亮和星星掛在天空中,星星一閃一閃眨着小眼睛,多美呀!通過畫面的對比,使學生感受白天與夜晚大海兩種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風兒追逐着浪兒,就像個頑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個慈祥的母親,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發出了輕輕的鼾聲。不同的畫面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

學完課文後,我還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寧靜的夜晚結束了,當紅日東昇時,大海醒了,我們小朋友也來當一次小詩人,仿照課文寫一首詩《大海醒了》。學生因爲有了對前面多媒體展示的一組白天的大海圖片的感受,說得生動有趣。

大海睡了語文教學反思2

莞爾語文教學美育教育與美感的薰陶——基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點實踐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爲一體,將技術作爲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作爲認知工具,教學的總體能力目標是一致的,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三種基本模式是

1.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爲學習的對象。

2.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爲教學工具。

3.研究型課程,信息技術作爲學習工具。

這裏我主要結合《大海睡了》一課,談談對模式2信息技術作爲教學工具,與學科的整合中語文教學美育教育與美感薰陶的一點認識。美感是人對客觀物美的體驗,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對美的事物的主觀感知、欣賞和評價。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世紀之初就提出不同凡響的美育完美人格的主張。語文中的美育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讓他們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以薰陶,以養成良好審美和言行習慣。這篇課文是一首優美的小詩,描述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詩歌語言優美,富於想象,學生真正見過大海的不多,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體會夜晚大海的靜謐,從而指導學生朗讀好詩歌呢?藉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般的真切體驗,達到景與情的統一,情與景的交融。

一、對比感知,激發想象。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課,利用課件展現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海風徐徐,大海翻滾起層層波浪,浪花飛濺,濤聲陣陣,海岸邊靠着魚船,裝滿了魚蝦,海面上,海鷗穿梭,鳴聲不絕於耳,夜晚,海面上傳來了輕輕的潮聲,月亮和星星掛在天空中,星星一閃一閃眨着小眼睛,多美呀!藉助多媒體計算機集圖、音、文爲一體的靈活可控的信息處理優勢,我們注重媒體表現出的圖像與聲音的美,或動中有靜,靜中寓動;或動靜交叉,動靜結合,努力使媒體既表現出和諧的色彩美,又表現出高雅的音樂美。通過畫面的對比,使學生感受白天與夜晚大海兩種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風兒追逐着浪兒,就像個頑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個慈祥的母親,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發出了輕輕的鼾聲。不同的畫面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

二、音樂渲染,營造氛圍。本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輕柔的潮水聲,目的是營造寧靜、輕鬆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走入詩境,在指名學生朗讀時,爲學生配上輕輕的潮水聲,讓學生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現大海的靜謐、溫柔,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三、圖文創意,感悟和諧美詩歌教學必須根據其文學特點,不僅注重領會極其精煉的富有鮮明節奏和韻律的'語言,而且更應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詩人那豐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時空,主題、情思、韻味的表現,表達方式的運用,節奏的處理,無不展現美的身姿,從而產生巨大的審美價值。在這裏,運用課件縮短時空,增加信息密度,擴大信息容量的優勢是派上用場了。我把“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裏,大海睡覺了。”“她抱着明月,她揹着星星,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她睡熟的鼾聲。”

這樣迴環互喻,相映成趣的句子相應的出示在美好背景的屏幕上,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充滿詩情畫意的和諧美妙意境。藉助信息技術,既再現大海圖片與文字渾然一體的畫面,又呈現全詩富有鮮明節奏和韻律的語言特徵。讓學生在學習誦讀品味揣摩過程中,感受逼真的情景,領悟美妙和諧的意境。四、品析詞句,體味語言美。再學習美讀課文,進入意境中,教師問:讀了這首小詩,深夜裏,大海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學生的回答:我覺得深夜裏,大海很安靜,不像白天那麼鬧了。或者我覺得很平靜,海浪聲輕輕的,聽起來很舒服等,教師: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點擊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句: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裏,大海睡了。)教師指導朗讀,詳細見課堂實錄。教師:覺得她讀得怎麼樣呢?誰來評一評!學生:我覺得她讀得太響了,應該輕一點。學生:大海已經睡了,我們要輕輕地讀,千萬別吵醒了大海。師:那你來讀一讀師:你讀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句子的優美、形象,從中受到語言美的薰陶。我在實踐中的一點啓示:語文教師是美的傳播者、創造者,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用信息技術豐富的表現手法,在教學內容中突出已有的新穎的信息和對學生情緒有正面激勵作用的信息;將重點內容和關鍵詞、句等,利用信息技術高效的集成環境,運用色彩閃爍,動畫等技術方法使之和其他信息區別開來,吸引學生注意,利用呈現方式增強新奇性和趣味性,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合理整合。信息技術雖在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卻和鉛筆或計算器技一樣信息技術卻又了無痕跡地融合在課程之中。

大海睡了語文教學反思3

上週三上了第9課《大海睡了》,全詩共8行兩句話,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像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課文還配有一幅插圖,再現了詩句描繪的優美意境,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課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詩歌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琅琅上口。學生基本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明他們對詞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薰陶。另外,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覆訓練才能形成,既然朗讀又是理解內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動用指導朗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所描繪的大海夜景,一個“讀”字應該貫穿始終。但強調讀,不等於盲目地多讀,什麼時候讀,是讀一段還是讀幾句?採取什麼形式讀,讀出什麼樣的語氣?都始終從教學目標出發,以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

具體做法: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幾遍,達到讀正確、讀通順,再通過指點,讓學生讀出停頓,從而讀流暢整首詩。接着,通過指導看圖,引導學生在學會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同時感受大海夜晚的寧靜和美麗,然後通過讀書把這一份感受表達出來。在想像中指導朗讀,理解字詞,在朗讀中對照畫面,體會詩境。最後做到熟讀成誦。

語文學習不等於學習課文,因此,對課文的教學也不應僅僅侷限在課文本身,要儘可能地拓寬開去,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本首詩描繪了“大海睡了”的美,那麼,“大海醒了”的景象該怎樣用詩的語言來表達呢?我只是作爲引導者拋出一個問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想象討論:學生思維火花不斷閃爍,在語言運用的同時領略了大海不同情態的美。而交流的過程更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本課亮點:在引導學生感悟“她抱着明月,她抱着星星”這兩句時,孩子們提出了疑問,因爲平時在生活中都是媽媽抱他、爸爸揹他們的,而且孩子們認爲大海非常的廣闊更像爸爸。於是我引導我又引導他們看圖,並且理解大海媽媽有兩個寶寶呢,抱着月亮寶寶揹着星星寶寶。後來班裏有位小朋友舉手說:“老師我想明白啦!我覺得白天的大海波浪翻滾而且又有大風像爸爸,而晚上的大海很溫柔很安靜更向媽.。”這個答案立刻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認同。我也覺得這個孩子的回答很精彩,我誇他像個小詩人,並鼓勵他寫寫白天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