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大相徑庭的典故

大相徑庭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大相徑庭的典故1

大相徑庭的典故

當: 底。本義爲言辭誇大得沒有邊際。“大相徑庭”原作“大有徑庭”。徑: 小路。庭: 庭院。本指相差極遠。“大而無當”和“大相徑庭”這兩個成語都出自《莊子·逍遙遊》:“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古代神話中有兩個人,一個叫肩吾,一個叫連叔。有一天,肩吾對連叔說:“我聽說楚國有個叫接輿的人,爲了逃避當官,假裝精神失常。有時說起話來誇大得不得了,沒有一點兒事實根據(‘大而無當’),越說越離奇。我聽到之後,又驚奇又害怕,猶如廣闊的天空,無邊無際;有很多過激之辭,就好像山間小路和堂前庭院那樣,相差很遠(‘大有徑庭’),一點兒也不近人情。”

後來“大而無當”也用來表示東西雖大,卻不實用。如明代朱國禎《涌幢小品·府州郡縣異同》:“何首烏有一顆至十五斤者,然枵落無味,不堪用。餘曾試之,笑其大而無當也。”

“大相徑庭”即由“大有徑庭”而來,用來形容大不一致或彼此矛盾,不能相提並論。

大相徑庭的典故2

【成語】大相徑庭

【讀音】da xiāng jing ting

【釋義】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自】《莊子;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典故】春秋時,楚國有一位隱士叫接輿,他躬耕以食,佯狂不仕,當時被人稱狂人。據《論語;微子》記載,他曾以《風兮歌》諷刺孔子,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並拒絕和孔子交談。唐代詩人李白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之句。有一天,肩吾和連叔(都是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在一塊閒談,肩吾對連叔說:最近,我聽了楚國狂人接輿的一番言論,覺得他的'話誇大而無根據,而且越說越離奇,就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又像門外的小路和堂前之地一樣相距很遠,真是一點也不近人情。連叔問:他都說了些什麼呀?肩吾說:他說lsquo;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肌膚如冰雪,不吃五穀,只吸清風喝露水。他乘龍駕霧,在四海之外遨遊。rsquo;我認爲,這些話狂妄而不可信。後人將大相逕庭演化成大相徑庭這句成語,本意爲偏激。因爲徑庭有兩者相距甚遠的意思,所以現在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彼此矛盾,相距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