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人一龍的典故

三人一龍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典源出處

三人一龍的典故

三國志 ·魏書·華歆傳》注引 《魏略》 曰:“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爲一龍,歆爲龍頭,原爲龍腹,寧爲龍尾。”《世說新語·德行》注引 《魏略》曰:“靈帝時 (華歆) 與北海邴原、管寧俱遊學相善,時號三人爲一龍。謂歆爲龍頭,寧爲龍腹,原爲龍尾。”洪亮吉 《四史發伏》九:“案時人號三人爲一龍,其頭腹尾蓋以齒之長幼而定。”

釋義用法

漢末華歆、管寧、邴原三人爲友,在一起遊學讀書,俱有聲名,人稱三人爲一龍。後以此典稱頌人有聲名或幾人友好並有聲名。

用典形式

【龍頭】 唐 ·羅隱:“班資冠雞舌,人品壓龍頭。”金 ·元好問:“麋乳尚憐孤竹餓,龍頭誰識管寧賢?”

【龍身】 清·黃遵憲:“編到沅湘耆舊錄,難爲君稱作龍身。”

【成龍讓邴】 唐·張祜:“成龍鬚讓邴,展驥莫先龐。”

【交朋不成龍】 宋·陸游:“鄉國歸來渾似鶴,交朋零落不成龍。”

【高名合作龍】 清 · 王士禛:“邴、管持風節,高名合作龍。”

【管華稱一龍】 清·顧炎武:“淄澠竟誰知? 管華稱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