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通過比較,概括事物特點的方法,並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和桂林山水的特點。

2、指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後“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一課

教學流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領略那裏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爲什麼呢?因爲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欣賞圖片,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三、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

四、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的灕江水

問:灕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灕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3、體會最後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五、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六、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啓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2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聲、色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快入情、入境,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解文字內容,在多元化的閱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昇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桂林山水的特點,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一幅如詩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也有較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融入媒體,激活教學

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效的整合,能夠使教學過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學到知識。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要求:觀察事物能注意抓特點,並適當展開想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

藉助課件演示,採用圖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七、教學準備

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設計思路

1、激發情感,感受美。《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藉助多媒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爲整堂課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想不想欣賞桂林的美麗景色,領略它獨特的美?”(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爲之陶醉。觀看後大家還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生們各抒己見)“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桂林,好嗎?”對於從未到過桂林的學生,看到這樣如詩如畫的畫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之中。

2、激發想象,感悟美。優美的語言文字如果沒有視覺形象,學生領會是比較困難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其變成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激發他們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對文章內容的領悟會層層深入,進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重點學習桂林山水特點的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住作者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設計了以下環節:

(1)在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多媒體先後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語。並質疑“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已經夠美的了,爲什麼作者要提出‘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灕江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有什麼不同之處?”繼續播放課件(出示分別具有灕江水“靜、清、綠”特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進行比較,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當學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時,我再次加以開放:“灕江的水有多靜、多清、多綠?”結合學生彙報,多媒體出示描寫灕江水美的句子,採用自由讀、指名讀、範讀、小組賽讀、同桌對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評價,最後伴隨着悠揚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背誦。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和有聲有色的朗讀,使學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課文的語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爲了能夠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的,在學習桂林山這一段內容時,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爲了便於學生自主學習,我用課件出示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品詞析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學法緊接着運用,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

3、昇華情感,體會美。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不但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感染力強,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也會步步加深。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的餘音還在教室裏繚繞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並帶着對桂林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把學生再次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讚。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3

一、說教材

爲了巧妙的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材研讀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魅力,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主題,意在培養學生“細緻觀察景物以及學習如何描繪具體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式是生動課堂的指南針。

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因爲這篇寫景的課文有很強的抒情性,許多學生並沒有去過桂林,看過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體會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考慮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好的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風向標,具有靈魂和統帥作用。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靈魂與統帥,那麼教學重難點則是心臟,處於核心地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理解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並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作爲我的教學重點,將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作爲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相結合展開我的教學。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是教學通往最優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感悟知識情境的開始。

爲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將採取談話導入法,我會讓學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進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筆記錄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領略一下。順勢導入新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敢於閱讀、樂於閱讀、喜歡閱讀的習慣,而整體感知環節可以體現這一要求。本課伊始,將首先給五分鐘時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易錯易混生字詞,並指名寫在黑板展示區。

接下來,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就展示區的生字詞從讀音、字義、字形三方面進行講解。

通過這種形式的生字教學鍛鍊了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爲之後的文本閱讀掃清了障礙。

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聽和讀之前,我會給學生設置以下問題:概括課文主要從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問題的設置,完全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爲接下來深入研讀文本奠定良好基礎。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深入也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以同桌探討,填寫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點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寫這些特點的詞句?作者又是使用什麼樣的表達方法來進行描寫的呢?(這些問題設置,能夠培養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爲後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做下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爲細緻的品讀,思考以下問題: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小組相互交流以及教師的補充,學生能夠得出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鞏固是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也是拓展興趣的平臺。

我將組織一個創編活動,學生自由組合,一位同學朗誦課文,另一位同學創編合適的歌舞,並給予點評和評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的巔峯,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們對課文的內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結作業

在語文教學中,小結作業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將採用系統歸納與情感昇華相結合的方式對本課重難點進行梳理,並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養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並敢於出現走走,發現新鮮事物,感受祖國的魅力。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

基於此,我佈置一個開放型的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爲單位創作一幅桂林美景圖,並配上相應的小詩歌。通過佈置這個小任務,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充了學生知識面與生活技能,體現語文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體現了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的理念。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寫景散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山水聞名遐邇,然後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別描寫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學習本文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與熱愛之情,並讓學生體悟作者是如何用優美的語句來表情達意的。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單元主題和本文的特點,設定本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學會用寫景手法描繪身邊的事物。

難點:瞭解本文語言特點,掌握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二、說學情

1、本課教學對象是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學習過關於描繪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賞美、熱愛美的能力,但是體會作者如何通過語言運用技巧來寫景達意,並對其中的優秀技巧進行模仿寫作,這樣的感悟力和能力還需要加強。

2、我的學生多是95後,他們已經學會了網上查資料,有的還曾經去很多地方旅遊過。因此,讓他們通過自己查資料先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並不難。他們也已經初具獨立思考問題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可以組織相應的互動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組詞和聽寫,並能正確讀寫“無瑕、兀立、嶙峋、波瀾壯闊、峯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背誦全文。

(二)方法目標:

1、通過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引用、對比、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能夠模仿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情感目標: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爲此,我主要採用“品讀賞析”和“問題探究”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安排2課時。

藉助反覆品讀,引導學生體味作者在描寫景色時所採用的優美語句;通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三)學法

1、朗讀法: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有感情的讀。

2、討論法:通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確答案。

3、質疑法: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展示課下蒐集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歌曲。

通過對桂林山水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展示,導入課題。(同學們,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們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並讚歎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隨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風采!)

(板書:第2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這一部分大約需十分鐘的時間。是這一堂課中佔時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這麼多時間,是因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巴金說過:“寫吧,只有寫,纔會寫。”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說:放手讓學生讀吧,只有讀,纔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朗讀,然後分排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語言美,以及語言所表達的景色美。

2、教師範讀,學生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語。

3、教師範讀以後,再請學生默讀,這次是帶着任務的默讀:首先,讓學生藉助詞典查出生字的讀音和組詞,並查出新出現的重要詞語的意思;然後,試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寫的是桂林的什麼美景。(說明: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四年級的學生初步學會默讀,不指讀,學會略讀並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讀的時候,我給學生布置了簡單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務;另要求學生學會藉助相關工具書查閱生字詞的意思,所以我還安排學生自己查詞典並解決生詞釋義。)

4、檢查朗讀的任務完成,並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請兩名同學分別讀出8個生詞,並進行組詞。帶領學生解決了生詞的問題,再來初步概括文章大意。這裏仍然採用檢查任務完成的方式,請4名同學分別說出每段最主要寫了桂林的什麼美景。得出如下線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灕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

(三)深入閱讀、攻克難點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結構以後,接下來就要重點學習文章如何運用優美的語言來描寫桂林的美景的。在這個環節,我採用讓學生分段研讀的方法,因爲本文每個段落的主題都很鮮明,整體形成總——分——總結構,進行分段研讀非常適合。分段研讀的設計如下:

1、第1段,統領全文:前面我們已經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話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爲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學習第2段。(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以這7個字爲綱,統領整篇課文)

2、第2段,灕江的水:

(1)請一名同學讀第二段,教師重點講解:波瀾壯闊、無瑕。

(2)攻克重點:體會作者描寫灕江水所採用的手法。

A、作者要寫灕江的水,爲什麼先寫大海和西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描寫手法?

B、作者寫了灕江水的哪幾個特點?具體是怎麼寫的?

(板書:灕江水:靜、清、綠)

靜:採用引讀法(老師讀前面的內容,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讀出後面的內容),教師:灕江的水真靜啊學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清啊學生: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綠啊學生: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翡翠。

這裏,採用了排比法,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還採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灕江的綠水比喻成一塊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書:桂林的山:奇、秀、險)

A、請一名同學讀第3段,重點講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B、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呢?描寫山的特點又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呢?

(說明:由於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採用的描寫手法是一樣的,學生根據前面老師的講解,結合小組討論,可以對第三段進行分析了,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的方法。)

小組討論以後,預想學生會總結出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險、秀,和採用的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排比,老師就可以根據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寫成板書。

(4)第4段,桂林山水:

A、請一名同學朗讀,重點講解:連綿不斷。

B、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時,用了什麼手法?作者是怎麼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畫中游”的?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會帶領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並進行相應的拓展。我是這樣幫助學生回顧整體知識的: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來總領全篇,又分別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進行景色描寫,最後寫桂林的山和水匯成一副美麗的畫卷,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2、作者在描寫景色時,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桂林的語言跟美景一樣,格外美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見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描寫你所見的一處風景。

3、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畫卷一樣。同學們,如果你們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培養自己開放的胸懷。

(五)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模仿文中描寫灕江水的寫作手法,寫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描寫你所見過的或者特別喜歡的風景、植物、動物。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課文,學習首節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麼意思?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爲什麼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遊覽一下,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後,你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讓我們伴着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演示:“配樂欣賞”。

2、欣賞同時教師做以下文字說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綠水映山,這山,這水是那麼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這是螺螄山,它多像是一隻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麗啊!

這是蘋果山,它像不像一隻又大又圓的蘋果。

煙雨朦朧的灕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雪獅嶺,一隻多麼偉武的大獅子啊,仔細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綠山綠水,讓人覺得好像走進了仙境。

嗬!一隻多麼逼真的大駱駝!

美麗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徵喲!

三、加深對山水特點的理解

1、讓我們從桂林的美景中回來,回到課文中,先來了解美麗的灕江:

⑴介紹灕江:

如詩如畫的灕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發源於桂林市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般一路流經桂林、陽朔,一直到桂林東南部的平樂縣,全長有170多千米。

如詩如畫的灕江之所以這麼美麗,是因爲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嗎?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

學生齊讀描寫三個特點的句子。

⑵靜:

①請同學們來看插圖:

看,灕江的水是那麼靜,水面上幾乎沒有一絲波紋,簡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一下灕江水的靜?

演示:“桂林的水”。

(點擊略縮圖可放大)

讓同學們體會灕江不的靜。

(灕江的水多靜啊,像不像一面鏡子?山的影子是那麼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朗讀指導:

灕江的水多靜啊,你能把有關句子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注意“真靜啊”,作者發自內心的由衷的讚歎)

③在多次指名讀後齊背。

⑶清:

①灕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麼程度呢?書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紹,同學們肯定覺得不夠形象!想知道灕江的水到底清到什麼程度嗎?

②先請同學們來看一幅圖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課件中把鼠標放在兩幅圖片的中間,會出現詳細的說明文字。通過這幅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灕江水的清)

③看了圖片,同學們對灕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觀的感受,讓我們再來看一組具體的數字吧?

演示“對比圖”: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灕江的水整整比黃河的水清了1000倍,灕江真可謂是水清見底,游魚可數,景色如畫。

④朗讀指導:

灕江的水清不清?那麼我們該怎樣朗讀來表現呢?

⑤齊背。

⑷綠:

①“無瑕的翡翠”是什麼意思?

②演示:

“半邊渡”。

(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中,還有其它的圖片,教師可根據需要展示,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個特點)

桂林這裏的氣候溫暖溼潤,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所以山上長滿了綠色植物,山是綠的,把水也映綠了,看,多綠的水,像不像無瑕的翡翠?

⑸連讀描寫三特點句子。

這是幾個句子?一個還是三個?

簡要說明本自然節首尾兩句,齊讀全段。

⑹本節小結,演示:

連續欣賞。

(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點擊畫面中間的動畫)

2、瞭解桂林的山:

⑴過渡:

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不過你可別只顧了低頭看水,而望了擡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點是什麼呢?

板書:(奇、秀、險)

⑵奇:

①齊讀“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駱駝山”、“蘋果山”、“雪獅嶺”。

欣賞這些圖片時,把鼠標放在圖片的中間部分,會有說明文字出現,如不想讓學生看到,請不要把鼠標放在中間。

語言補充:

朝板山、九馬畫山、八仙過海、月亮山、孫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關這些山的文字說明,請到我的專輯中下載)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指導朗讀。

⑶結合七幅圖片,讓學生理解山之“秀、險”。

⑷連讀三個特點的句子。

三、理解“連綿的畫卷”,總體瞭解桂林山水

1、教師接讀:

(這樣的山……連綿的畫卷)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哪樣的山、水?(圍繞、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進這哪兒?

2、理解“連綿的畫卷”:

板書:連綿的畫卷

什麼是“畫卷”,“連綿不斷”是什麼意思?

演示:地圖。

由桂林到陽朔83千米的灕江,像一條青綢,如一條綠帶,盤繞在兩岸萬點峯巒之間。一路上風光奇麗,奇峯夾岸,青山浮水,碧水縈迴,真猶如一幅百里的畫卷。說它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一點也不過份。

3、齊讀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再次演示:

“配樂欣賞”:看看你有沒有在“畫中游”的感覺。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詩如畫,下面老師要爲你們介紹一首詩《桂林山水歌》,這是詩是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麼樣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結合學生特點運用靈活的手段,讓學生通過讀感受詩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總結昇華

1、本文寫了什麼?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2、你遊過桂林嗎?你遊過什麼地方?

(讓學生暢所欲言,讚美祖國美麗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麼宏偉的連綿的畫卷啊,可這83千米,在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它又是那麼微不足道,我的祖國美麗的山河又豈止在於桂林山水,像剛纔同學們說的……,都是我們美麗山河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祖國是多美麗,我們爲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而感到自豪。

3、欣賞“帶”字:最後老師請你們來欣賞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風景線。

演示:“鑑山樓石刻”。

讓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找學生代表來回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結合學生回答,總結結束全課。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x文章語言優美,層次清晰,是一x指導xx的優秀範例。學生一定會比較喜歡。學習的難度在於詞語的理解,寫法的借鑑,教學中要緊扣這一難點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語言積累的基礎上,學會仿寫。

教法與學法:

媒體演示,讀寫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學法: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走進文字的語言情境來讀悟結合,從讀學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x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麼多?(樹多)。那麼,顧名思義,“桂林”是什麼樹多呢?(桂樹多)

桂樹成林,“桂林”這座城市,名字裏似乎都散發着一種芬芳。你們知道它位於哪個省或者是自治區嗎?(廣西壯族自治區)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麼樣?

(指名讀兩組詞語,第一組爲地名,第二組爲形容詞,讀後讓學生兩組詞搭配起來學。)

2、理解詞語:“波瀾壯闊”(理解詞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滾,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壯觀,有氣勢。

我們知道有的詞語是極富有情意的,你能讀出這個短語背後的情意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同法理解“峯巒雄偉”

(邊做動作邊說:巒,就是一座挨着一座,連綿起伏的山。)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爲什麼這樣分?(第一自然段是總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這樣就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xx邊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重點落在理清課文結構上。有意識地請三位學生讀四段課文,一箭雙鵰,既理清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又發現了課文重點,下面過渡到精讀階段也就順理成章。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誰能來簡單地概括: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什麼特點?(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過渡:作者在寫這x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爲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麼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瞭,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灕江的水的特點(指名一人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灕江的水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教師指xx好這句話)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灕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發散思維:

假設是你站在這灕江的遊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麼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預設: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在水裏嬉戲、玩耍。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見綠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遊人打招呼。)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導學生結合剛纔的想象說好這個句子。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灕江“綠”的句子。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係。這灕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裏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回憶昆明湖的句子。誰能讀出這種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欣賞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裏?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理解詞語: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師生對比讀,讀出山的突兀、姿態萬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險)

(指名朗讀描寫“險”的句子,然後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特點。)

4、指導集體背誦兩段:抓關鍵詞語,想像畫面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桂林山水,爲什麼第二、第三自然段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等,這是否浪費筆墨呢?(作者是爲了把灕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對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對比,這樣才更能顯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爲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細讀課文,以致熟讀成誦。領悟語言形式與熟讀背誦緊緊結合,並相機提煉記憶方法。作者運用對比才能顯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笑”。

第二課時

一、回憶桂林山水的特點,背誦二、三自然段。

二、欣賞詩詞與傳說。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片,驗證作者的文字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播放課件:配樂播放一組圖片,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節選,學生見到後,自覺有感情地跟着老師朗讀起來:)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出示課件——象鼻山的圖片)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這頭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騎。有一年,玉皇大帝騎着它來到桂林這一帶巡遊。不巧,這頭大象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玉皇大帝見此就遺棄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當地的百姓積極地爲這頭大象尋醫問藥,沒過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爲了感謝大家對它的關心和愛護,它決定留在這裏和當地的百姓一起耕種,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聽說了,非常生氣,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大象。大象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衆,被天兵天將從後背刺人了一把寶劍,從此,就化作一座石頭山屹立在灕江邊上。

如果你喜歡旅遊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山水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人們往往藉助這些故事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傾訴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蒐集故事,也可以創編故事。這是遊客喜歡的內容,也是培養我們想象力的好機會。

三、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過渡:作者乘着小船盪漾在灕江上,欣賞着周遭的風景,想象着那麼多神奇的傳說,怎麼能不感慨,怎麼能不由衷地讚歎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2、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句話,爲什麼用引號引起來呢?(這是表示引用別人的話。)

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爲什麼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註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此人相當於我們今天桂林市的市長。當時,有11個舉子要進京趕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爲地方官員設宴爲這些舉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詩,其中就有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說桂林的風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實也是希望這些舉子進京考試能夠考個——天下第一!

課文並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遊客……

(出示課件)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杜甫(唐)

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劉克莊(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袁枚(清)

閱讀了這樣的詩句,再回到剛纔的問題,你想說什麼?

(詩人也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設計意圖:引用賀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詩句;引用唐、宋、清歷代詩人的詩句。這些名句對已知者是喚醒,未知者是積澱。“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來歷,使學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寫以外,還可以引用人們如阿盛讚來側面烘托。

四、作業摘抄課文中優美句段,並背誦全文。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

【教學過程】

一、寫生字和詞語

二、指名讀課文

下面,我們接着上節課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三、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啓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⑴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⑵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麼關係?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讚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急於閱讀下文。後三段講作者盪舟灕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裏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指導背誦

1、在瞭解句與句關係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瞭解自然段之間的關係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六、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

1、以標點爲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

2、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3、想想分號的用法

(長句子中有三個並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並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誦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訓練第一課。

【板書設計】

山奇、秀、險,桂林甲天下、水靜、清、綠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8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領略了長城的風采,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請同學們用最甜美的聲音齊讀課題。

二、解題

引導學生提問: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那裏有許多珍貴的植物,有許多種動物,一年當中夏季較長,景色秀麗,是個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對桂林這個地方有什麼感覺啊?(很美。真想去那裏看看。想去那裏欣賞一下少數民族的風情。)那我們就隨着作者去那裏看一看吧!

三、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機解詞、造句、區別近義詞)

欣賞(可以聽着賞)觀賞(只能看着賞)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水平如鏡(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鏡子一樣平整)灕江瑕(玉上面的斑點)翡翠(翠綠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豔,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船槳擴散栽倒竹筏

攀登峯巒雄偉(山峯或山巒雄壯而偉大)遊覽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從地面上突兀而起)羅列(分佈、陳列)形態萬千()奇峯羅列——羅列:分佈、陳列。奇特的山峯散佈陳列。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危峯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峯高聳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課文的內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無人可比的。

(二)學習第二段

2、(引導學生接着提問,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結合文章內容,你要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爲什麼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師:也就是說接下來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寫了灕江的水,接着寫了桂林的山。

師:誰來接着問?

生: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呢?

(自讀第2自然段)靜,清,綠。

師:快速讀第二段,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句子。

師:誰把你畫的句子讀個大家聽一聽?(這麼多同學都找到了請起立,一起讀一下吧!)

師:讀完這組句子,你會提出什麼問題來?

生: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從哪能看出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詞)

師:彷彿能換成那些詞?(宛如、好像、猶如)

生:爲什麼把灕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爲翡翠是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他們有相似之處啊。

師:灕江的水這麼美,誰能讀出灕江水的特點?

師:難道灕江的水真的這樣靜嗎?不會流動?這是什麼修辭方法?(誇張)

師:讀這段的第一句,這是什麼樣的寫作手法啊?(對比)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波瀾壯闊的大海氣勢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美不美?這樣的美作者都見過,可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美。更能突出麗江的美。)

師:讓我們有最好聽最美的聲音讀一下這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組學習這一段。(師深入組內指導)

2、彙報

(1)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奇,秀,險。

(2)從哪些句子讀出的?(指導朗讀)

(3)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排比,比喻,誇張

(4)讀第一句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對比)

(5)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讀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麼?

1、美啊——這樣的山水,還有雨霧迷濛和綠樹紅花的映襯,用作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所以用開頭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首尾呼應)

五、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1、觀察順序——由低到高。

2、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更鮮明、更突出的表現事物特徵,可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六、作業

作文《校園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各種修辭方法進行描寫。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過程與方法:通過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2、通過品詞析句,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

電腦大屏幕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桂林山水》這課的生字、詞語以及簡單地瞭解了這課的主要內容。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

2、(板書課題)齊讀課文,邊讀邊想本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二、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那麼,桂林山水到底什麼樣?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甲天下”是什麼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又是什麼意思?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邊讀邊畫。

2、出示PPT,學生了解桂林的資料。

3、讀了課文誰想告訴大家桂林山水是什麼樣?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桂

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這些內容,哪些是寫山的,哪些內容又是寫水的?(小組互說交流彙報)

三、品析文本落實目標解決問題

1、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美麗、迷人的桂林山水,去盡情遊覽、用心感受它的美吧!下面請同學們按自學提示的要求,自學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的內容。(大屏幕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讀、分組討論)

(1)品讀句子,回答問題:

①作者用什麼地方的水跟灕江的水做比較?

②這句話中哪個字最能說明灕江的水的獨特之美?

(2)想一想: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生答,師出示PPT課件)

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師:(大屏幕出示CAI課件:灕江圖)看,這就是美麗的灕江。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分鐘,感受一下灕江水的美。感情朗讀,看誰能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秀。

(3)出示課件,講解排比句的讀法,然後學生再齊讀,感受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秀。

(4)小結水的特點(出示課件)

(5)出示課件,照樣子把句子寫完整。

2、接着往下看,我們又進入了哪裏?走進了桂林的山中。

(1)出示課件,發揮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樣的一幅美景呢?

(2)課件出示泰山和香山的圖片,說說這兩個地方的特點。與桂林這一帶的山相比較。

(3)課件再分別出現表示桂林的山“奇”“秀”“險”特點的句子,

進行朗讀體會。

那麼寫桂林的山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師:(大屏幕出示CAI課件:桂林山圖)看,這就是桂林的山。

3、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有感情地輕聲朗讀課文,來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師:這麼美麗的灕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麼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這裏,你怎樣向大家介紹它的景緻呢?

(出示課件)請同學們齊讀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態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大屏幕出示CAI課件:桂林山水美景圖)

人們遊在着美麗的畫卷中,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用書中一句話來回答

這麼美的地方人們願不願意去遊呢?(結構梳理)

4、小結課文(出示課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特點。

5、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同學們觀看資料,說一說,我們怎樣做才能使桂林的山清、水綠呢?

生討論,然後抽學生回答問題交流。

6、出示課件:同步練習,先讓學生看句子,同桌之間討論,然後回答,對回答得好的給予肯定,不足的加以鼓勵。

(美麗的桂林山水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麼,作者爲什麼能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難忘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三個問題。(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觀察景物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的?

2、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觀察的?)先獨立思考,然後分組討論、交流,互相評議。

小組彙報討論情況。我們認爲作者是在船上來觀察的。理由是課文中說“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生:我們認爲作者是按照先水後山順序觀察的。因爲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生:我們認爲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這個特點來寫的。因爲作者在寫桂林的景物時都加上了表示形狀的詞語。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麼作者爲什麼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呢?師:對,正是由於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進行了細緻的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外形進行描寫,所以桂林山水的美麗纔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這種觀察、描寫的方法。)

四、請同學們看今天的作業。(大屏幕出示):

1、學習了《桂林山水》,你對那裏的山,那裏的水有什麼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瞭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遊覽一番。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

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爲作者會寫些什麼內容?(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你認爲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裏?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討論:

⑴桂林水的特點:

靜、清、綠。

⑵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裏?“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

(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繫不很密切,爲什麼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灕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灕江的水”的畫面)

⑶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裏?指名讀,自由說:

比較句子,你認爲哪句話寫得好,爲什麼?

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陳淼先生寫的。這篇課文描繪了桂林水和山的特點,讚美了桂林的山水,表達了作者對這桂林山水的熱愛,當然也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課文按照整、分、整的順序來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並累積這些詞語。

2、通過看圖和學習這篇課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點,並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3自然段,並背誦課文。

教育目標:

懂得自然界的偉大,培養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操。

發展目標:

1、掌握具體敘述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並在作文中能有意識地加以運用。

2、培養自己提出問題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會作者觀察和表達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把握桂林山水的特點,理解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讚美。

教學方法:

問答式、多媒體課件、欣賞圖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通過我們之前的學習,我們已經對課文的生字和生詞都已經認識了,複習上節課的字和詞(“水平如靜”、危峯兀立”、“形態萬千”、“波瀾壯闊”、“連綿不斷”、“峯巒雄偉”)

二、學習第二段

(1)觀賞灕江水的圖片,認真閱讀這一段文章,畫出描寫灕江水特點的句子,並用三個字概括其特點。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

(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

(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

(2)再次認真閱讀這段,說說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描寫灕江水的特點?有什麼效果?

(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做的效果是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更加突出灕江水的特點。)

(3)分析這段的句式特點

(這段由三句構成,第一句以別處的秀水作比較來顯出桂林水,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灕江的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分句組成,每個分句以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半句寫出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三、學習第三段

(1)觀賞桂林山的圖片,請同學們根據學習第二段的方法來學習第三段,畫出描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並也用三個字進行描述。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2)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四、體會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第二段的結構與第三段的結構差不多,同學們要能夠在學習完第二段後對第三段結構進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點具體描述出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五、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在流動

灕江水清: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彷彿無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六、課後活動

1、寫一篇有關自己旅遊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將舉行新世紀的第一個“山水旅遊節”,老師要請大家一起來當小小設計師。同學們可以個人設計,也可以合作設計。把好的設計寄給桂林市旅遊局。如果被選中,你設計的標誌和宣傳語說不定就會傳遍大江南北,傳到世界各地,這也是對桂林旅遊業的一個貢獻,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選做)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2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風景秀麗,不少文人墨客遊覽過這些風景名勝後都會留下一些讚美的詩句。其中,這個地方有詩人留下了這樣的詩句,猜猜這是哪個地方?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

2、板書並讀題:2,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看看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讀了課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小結: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甲乙丙丁,“甲”排第幾?那這句話的意思是。

4、用讚美的語氣讀一讀。

三、精讀感悟

(一)水之美

1、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領略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風景吸引了你,可以做個記號。

2、把你發現的美跟同桌分享一下,讀讀自己劃出的地方。

3、看來大家都很用心去感受桂林的鎂,下面我們先來領略灕江之水。灕江的水美在哪兒?指名讀(板書:靜清綠)

4、誰能用關聯詞把這三個特點連成一句話說一說?

是啊,這一句話舊能把灕江水三個特點都說出來了。

5、老師再換一個說法,聽,灕江的水靜靜的。

(指着清、綠)這句該怎麼說?

6、多美的灕江水呀,看着看着,我都情不自禁地讚歎起來,“灕江的水真靜啊!”(指着清、綠)你能學着說一說嗎?

7、那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麼描寫的。(課件出示排比句)

指導感情朗讀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還可以看見什麼?)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7、翡翠是什麼呢?無瑕的翡翠又是什麼呢?多美的翡翠啊!

8、讓我們再美美地讀讀這句話。(生看課件,師打手勢輔助朗讀)

9、讀得真美啊,捧起書,再把這句讀一次。

10、小結導背

怪不得作者說,(配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走到講臺。

大海的美雄偉壯麗,西湖的美寧靜柔和,而灕江的水美得獨特。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餓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以至於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二)山之美

1、教師範讀

2、同學們,這段有好幾個詞不好讀,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一讀,讀通順,讀流利。

3、讀完這段,老師想聽聽你們有沒有把這些詞語讀準確。指名讀(課件出示六個詞語)

4、讀了這些詞,你想到了什麼?你彷彿看見了怎樣的山?

隨機:

a、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想像說話: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

是哪個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的?當年陳毅爺爺也看到了這樣的山,他寫下了這首詩,大家讀一讀。

小結:這就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是奇啊!(板書:奇)

b、色彩明麗、倒影水中

剛纔我們看到了不同形態的山,在看看這些詞,你還看到了什麼?顏色呢?(翠綠的山、山間還開滿了花等)

小結:哦,色彩秀麗(板書:秀)

c、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我們已經通過這些詞感受到了山的`奇,山的秀,看着詞語再仔細想像,你還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怎麼樣?(板書:險)

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危峯兀立——“危”字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山峯因高而危險,“危”在這裏是高的意思。還有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險呢?——怪石嶙峋

這個詞爲什麼讓你感到險呢?究竟怪石嶙峋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峻峭的石頭重重疊疊地在一起,就是怪石嶙峋了。

8、自由練讀剛纔我們通過詞語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險,那麼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請同學們捧起書,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自己練讀練讀。

9、指名讀哪位同學來讀讀?(教師起,桂林的山真奇啊!)

10、相機指導險一句

看到如此險的山,你的心情會怎樣?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11、小結,齊讀

是啊,同樣的山,泰山峯巒雄偉,香山紅葉似火,桂林的山卻奇、秀、險,讓我們一起讀出桂林山的特點。(教師起,我攀登過)

四、深化情感

1、從課文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了桂林的水以它的靜、清、綠聞名於世。(板書:水、水、水又);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險聞名遐邇。(板書:山、山、山亦);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吧!(欣賞視頻)

2、同學們,拿起書齊讀最後一段。

3、板書:舟行碧波畫中游,

4、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觀賞了奇麗的桂林山水,讓我們也留下一首小詩送給美麗的桂林吧!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3

教導目標:

1、理解詞語含義,瞭解景物特點,並展開合理的想像,掌握運用對比手法顯示景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學習“總—分—總”的表達方式。

2、通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學六年度課文,這是一篇寫景佳作,是學生學習寫景文章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範文。文章運用了“總—分—總”的寫法,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學校和學生分析

我校是一間農村小學,學生全部都來自農村。小學六年級學生對語文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並具備了初步的學習能力,如朗讀能力,表達能力,一定的觀察能力。班中同學們初步養成合作、交流互動學習等。

教學資源

桂林山水風光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流程

一、課前啓發談話。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哪兒?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仔細。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麗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山水秀麗,風景如畫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思考:作者爲什麼要去觀賞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點明作者盪舟灕江的目的)

2、作者是按怎樣的層次向我們介紹灕江的水?

3、作者對灕江的水的靜、清、綠是怎樣具體寫的?

四、品讀詞句,領悟言美。

師: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呢?請給大家讀一讀吧!

師:課本里有這樣一句話。(出示例句: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讀一讀,誰能想像出灕江的水的樣子呢?

師:“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總體感受和樂趣。這是身臨其境的獨特感受,是與本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的點晴之筆。)

師:採用引導方式朗讀這一自然段。(括號外爲教師引讀,括號內學生齊讀。)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五、引導自學,發揮想像。

1、師:大家還有什麼發現?(教師板書“奇、秀、險”。)

2、師:作者是怎樣描繪這座山的特點的?引導學生帶着這個問題,依照學習第二自然的方法,讀懂課文,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

3、師:怎樣理解句子中的“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

六、總結全文,抒發感情。

1、師:看到這樣的山和水,你心中有什麼感受呢?

2、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七、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兩遍。

2、練習背誦全篇課文。

八、板書設計

總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清

分述

山秀

人在畫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