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視、幻燈、錄像,欣賞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並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讚歎--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一)首先從觀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並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二)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瞭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圖片投影或錄像片。看圖,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啓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裏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裏的景色和別處有什麼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讚一讚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讚歎--描述"的方法作示範:桂林的山水多麼迷人啊?讓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灕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讚一讚桂林山水。

(二)板題,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麼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三)初學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彙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着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灕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師生討論後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麼關係?(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呢?先總寫什麼?再分別寫了什麼?最後又寫什麼?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後--(後總結)"

(六)質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讚歎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灕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灕江水特點的句式。並在此基礎上,想象灕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讚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遊玩嗎?爲什麼?課文的作者爲什麼去桂林遊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麼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啓發談話: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我們也隨作者乘着木船沿着灕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裏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這麼美,就讓我們划着船槳去觀賞這裏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麼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灕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彙報:找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灕江的水是那麼美,作者是讚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灕江的水真靜啊!

(2)灕江的水好靜啊!

(3)灕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麼。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覆品讀:灕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麼清靜的水,讚不絕口,接着,描寫出灕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讚賞--描述"。

(三)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遊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麼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灕江的水很靜很靜,灕江的水是多麼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讚美灕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範學生試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後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着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爲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灕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四)進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麼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後理出:"讚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灕江的水這麼"靜"這麼"清"這麼"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幹什麼?(啓發:望着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灕江的水真()啊!()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灕江的水真涼爽啊!涼爽得讓你感受到

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灕江的水真明淨啊!明淨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着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麼,說什麼呢?

▲擬定學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喝啊!……

▲擬定學生2:灕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五)進一步體會灕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纔隨作者到了灕江,你是欣賞了,還是觀賞,或玩賞了灕江的水?爲什麼?

(六)先小結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纔我們是怎樣玩賞灕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後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後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遊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讚一讚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纔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後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讚賞--描述"引讀。採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幹什麼,請用"讚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麼?

(3)你看到這麼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啓發後,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峯,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麼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雲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峯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七)小結寫作方法:

1.剛纔,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麼地方?

2.作者在灕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爲什麼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麼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裏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爲什麼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着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麼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麼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啓發:不但是那麼"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麼--雲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裏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並熟讀成誦。

(二)總結全文。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遊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遊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灕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後,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小組、個人欣賞朗讀後質疑問難。

(三)利索用板書,指導背誦。

桂林山水

讚賞--描述

總述:甲天下?--觀賞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後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課文的語言美,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並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和運用對比、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辭手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策略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美的薰陶。

2、圖文並茂,學習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辭的妙用。

3、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展開豐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讀,去體會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不同的課文彩圖、影視彩圖及資料。

2、朗讀錄音。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一談自己都遊覽過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學生各自暢談)

教師評價小結:從各位同學的談論中得出,我們偉大祖國的風景十分優美。可是,在我國南方有一個遊覽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裏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它就是桂林。(播放錄音並放映多媒體課件)

2、教師: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玩一番。(板書課題:桂林山水)“坐好了,開車出發!”(學生做坐車樣子)“各位同學,桂林遊覽勝地到了,請下車!讓我們好好遊覽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看圖談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

b:真是山青水秀,優美動人!

c:有山有水,山水輝映,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4、教師肯定學生評價並引導,“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親身去體會。”

二、指導學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師指名讀第一句。

學生讀文: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師引導:“都”說明桂林山水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從這句話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聞名。(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學生:“天下第一”。

2、教師: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嗎?讓我們乘木舟來欣賞一下。

學生:集體讀第一自然段。

3、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麼作用?

引導:從人們的話中使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總的特點,也就是“甲天下”,因此,在文中起到了總起的作用。

三、圖文結合,感受水美,欣賞第二自然段。

1、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桂林灕江的水。加以情景化語言帶領大家靜聽錄音朗讀,感受水之美。

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觀察灕江水的特點。

2、指名帶感情得度第二自然段,思考:灕江水有什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

學生:“靜、清、綠”

讀文:“灕江的水真靜啊,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3、投影以上片段,體會詞語與句子。(板書:靜、清、綠。)

教師引導學生集體朗讀。注意“真”“啊”的使用,以及“啊”的不同讀法;採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灕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灕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小結:這段話由感覺、視覺、想象上展示出灕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用“真”“啊”來說明作者的讚美之情,再加上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灕江水綠得純淨可愛。

4、作者拿什麼和灕江水相比?比得目的是什麼?

讀文、看圖後回答:拿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灕江相比;襯托了灕江水奇特的美,與衆不同的美,兼有大海的動和西湖的靜之美。

5集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要求:獨處灕江水的美,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學習了灕江水的特點,同樣,桂林的山也是天下第一,這節課我們再來欣賞,看看桂林的山又有什麼特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用多媒體課件,先播放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以及桂林的山,以情景化的語言帶領學生聆聽錄音,展開想象。

學生:仔細看課件、聽錄音,以泰山和香山與桂林的山相比,發揮現象,感受桂林山的與衆不同。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獨立作答:“奇、秀、險。”讀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3、投影,引領學生集體朗讀,感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師: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師:桂林的山真秀啊——————————

生:,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師:桂林的山真險啊——————————

生: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小結: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詞、再加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辭,使我們一下子體會出桂林山有奇、秀、險的特點,更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形美、色美、樣子險,讀起來朗朗上口。

4:作者拿什麼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目的是什麼?

回答:拿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襯托了桂林山水的美,兼有泰山的雄偉和香山的秀麗。

5、練習朗讀和背誦第三自然段。

同桌互相練習,注意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書中彩圖,進行朗讀,想像是怎樣一幅景象?

2:放映遊客乘竹筏暢遊桂林山水的動人畫面,讓學生把山和水聯繫起來觀賞,並相機引導。

生答: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作者用一句話,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的感受那就是——————

生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教師板書)

4、小結:作者採用了這句話結尾,既總結了全文,有照應開頭,小船在碧綠的上面上行駛,人彷彿在畫卷中游覽,多美的景色!以此結尾,意蘊無窮。

四、總結全文,再現景美、文美。

1: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遊記,課文先由人們的話,引起對桂林山水的興趣,再從山和水兩方面抓住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那奇美無比的景色;最後,又用一句話來寫出感受,也就是以“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來寫的,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2: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手法來寫,使文章更生動形象,景美文更美。

3:檢查字詞的預習。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教師糾錯並強調應注意的地方。

(2)根據投影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

五、指導背誦。

六、練習與作業。

七、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總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總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八、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於這一課,我並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級教材裏的一篇文章,我曾教學過好幾次。但那是針對六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課文的重點、難點很好掌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難事,但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卻是一個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播放錄音,讓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播放錄音把他們領入文本;其次是個人讀,讓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對話,從而獲得自身的體驗;此外還有小組讀,男女同學讀等等,讓他們與文本對話,從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深入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我隨機指導,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感受到桂林山水帶給人們的美。學生通過讀已經充分體會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設問:那麼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現出來的呢?隨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通過朗讀和交流學生能體會到詞語的優美,如:“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處排比生動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結合課文,我相機指導,讓學生仿照寫例句,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好地運用在排比句,既訓練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又增加了學生的美感意識。我還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讓學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運用對比後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這方面的薰陶,並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相信對今後的習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3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領略了長城的風采,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請同學們用最甜美的聲音齊讀課題。

二、解題

引導學生提問: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那裏有許多珍貴的植物,有許多種動物,一年當中夏季較長,景色秀麗,是個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對桂林這個地方有什麼感覺啊?(很美。真想去那裏看看。想去那裏欣賞一下少數民族的風情。)那我們就隨着作者去那裏看一看吧!

三、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機解詞、造句、區別近義詞)

欣賞(可以聽着賞)觀賞(只能看着賞)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水平如鏡(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鏡子一樣平整)灕江瑕(玉上面的斑點)翡翠(翠綠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豔,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船槳擴散栽倒竹筏

攀登峯巒雄偉(山峯或山巒雄壯而偉大)遊覽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從地面上突兀而起)羅列(分佈、陳列)形態萬千奇峯羅列——羅列:分佈、陳列。奇特的山峯散佈陳列。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危峯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峯高聳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課文的內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無人可比的。

(二)學習第二段

2(引導學生接着提問,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結合文章內容,你要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爲什麼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師:也就是說接下來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寫了灕江的水,接着寫了桂林的山。

師:誰來接着問?

生: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呢?

(自讀第2自然段)靜,清,綠。

師:快速讀第二段,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句子。

師:誰把你畫的句子讀個大家聽一聽?(這麼多同學都找到了請起立,一起讀一下吧!)

師:讀完這組句子,你會提出什麼問題來?

生: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從哪能看出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詞)

師:彷彿能換成那些詞?(宛如、好像、猶如)

生:爲什麼把灕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爲翡翠是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他們有相似之處啊。

師:灕江的水這麼美,誰能讀出灕江水的特點?

師:難道灕江的水真的這樣靜嗎?不會流動?這是什麼修辭方法?(誇張)

師:讀這段的第一句,這是什麼樣的寫作手法啊?(對比)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波瀾壯闊的大海氣勢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美不美?這樣的美作者都見過,可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美。更能突出麗江的美。)

師:讓我們有最好聽最美的聲音讀一下這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組學習這一段。(師深入組內指導)

2彙報

(1)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奇,秀,險。

(2)從哪些句子讀出的?(指導朗讀)

(3)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排比,比喻,誇張

(4)讀第一句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對比)

(5)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讀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麼?

1美啊——這樣的山水,還有雨霧迷濛和綠樹紅花的映襯,用作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所以用開頭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首尾呼應)

五、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1觀察順序——由低到高。

2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更鮮明、更突出的表現事物特徵,可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六、作業

作文《校園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各種修辭方法進行描寫。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歸納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並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難點】掌握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2017央視春晚桂林分會場表演視頻,引導同學們:視頻中展示的只是桂林一小部分美景,要想體驗更多的美景,就一起走進新課。(板書標題)

(二)初讀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圈畫不理解的生字詞。(講解其讀音、含義、組詞並書空)

2.默讀課文,思考主要敘述了桂林美景的哪些部分?

(桂林的山和水的秀美壯麗)

(三)深入研讀

1.小組討論,組長反饋概括山和水有什麼的特點?用簡練的文字概括。

(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2.評析活動“說說你最喜歡的語句”

(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比賽活動,自由組隊,一人朗誦,一人創編歌舞,教師點評並頒發獎勵積分

(五)小結作業

小結:系統歸納:總結全文,梳理結構:總(甲天下)——分(水、山)——總(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情感昇華:中華大地廣闊無垠,美景數不勝數,大家可以走出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爲單位創作一幅桂林美景的圖畫,並配上一首合適的小詩,下節課進行展覽。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首先從觀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並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教學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方法: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情境的薰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過程設計:

一、 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國山河壯麗、風景秀美,有秀麗神奇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美麗富饒的西沙羣島,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你們看——————

屏顯畫面,現在老師給你們作導遊,來介紹桂林山水。

二、 整體感知,帶入情境

1、範讀課文。(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並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爲什麼這麼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屏顯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灕江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評價激勵:概括得真好,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要把長句讀成短句。)

3、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屏顯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爲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顯文字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灕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麼感覺?

(原句整齊,讀上去有節奏,琅琅上口)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屏顯動畫,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播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灕江水的靜、清、綠,爲什麼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灕江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屏顯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纔,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屏顯文字。

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3、朗讀比賽。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挑戰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4、朗讀欣賞。

比賽優勝者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險的桂林山。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導語:靜、清、綠的灕江水猶如一面大鏡子,倒映着奇、秀、險的桂林山;奇、秀、險的桂林山環繞着靜、清、綠的灕江水,請同學們看風光片,聽老師朗讀最後一段。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範讀。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話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 (板書:美如畫)

3、屏顯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後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裏吧!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我們的家鄉來鳳也有很多名勝。屏顯: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

2、說一說。要求: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仙佛寺山的特點,酉水河水的特點,學習用整理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3、寫一寫(略)

七、選擇性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並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三、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通過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二、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設計思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遊記,教學時,教師先創設優美的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願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然後,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一、蒐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二、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三、製作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展示蒐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過渡語: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桂林一帶,奇峯突起,怪石崢嶸,江流彎轉,巖洞幽深,其岩溶奇觀爲世所罕見,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同學們,今天我們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一起走進那迷人的畫卷。

設計意圖: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願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隨景入文初讀課文

1、看畫面,自由朗讀,邊讀邊通過查字典或詞典弄懂生字、詞語的讀音、意思,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2、教師範讀。

3、指名分段配音朗讀,

設計意圖: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三、依圖學文理解第一段

默讀,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師:(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

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圖學文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質疑問難。

3、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爲什麼開始寫大海和西湖?

大海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西湖水平如鏡是寧靜柔和的美,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灕江水相媲美,顯示出灕江之水是多麼的迷人!

(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並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出示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畫簡筆畫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4、(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

5、指導朗讀

(1)教師引讀句子

師:灕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灕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2)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後要有小停頓,以突出後面補充說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6、品味詞句,反覆誦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感受。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7、嘗試背誦,積累語言。

8、瞭解文章特點學習寫法

小組合作學習: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

9、仿照課文,寫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啊,()得()。

真()啊,()得()。

10、總結第二段學法

設計意圖:教師先創設優美的情境,然後通過看圖、學文,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感悟灕江的水的特點。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通過觀察、比較領略灕江的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佈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xx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於是很自然地產生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山峯奇、秀、險的特點。文章的末段描繪了山和水交相輝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x文章語言優美,層次清晰,是指導xx的優秀範例。學生一定會比較喜歡。學習的難度在於詞語的理解,寫法的借鑑,教學中要緊扣這一難點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語言積累的基礎上,學會仿寫。

教法與學法:媒體演示,讀寫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學法: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走進文字的語言情境來讀悟結合,從讀學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x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麼多?(樹多)。那麼,顧名思義,“桂林”是什麼樹多呢?(桂樹多)

桂樹成林,“桂林”這座城市,名字裏似乎都散發着一種芬芳。你們知道它位於哪個省或者是自治區嗎?(廣西壯族自治區)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麼樣?

(指名讀兩組詞語,第一組爲地名,第二組爲形容詞,讀後讓學生兩組詞搭配起來學。)

大海波瀾壯闊

西湖水平如鏡

泰山峯巒雄偉

香山紅葉似火

2、理解詞語:“波瀾壯闊”(理解詞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滾,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壯觀,有氣勢。

我們知道有的詞語是極富有情意的,你能讀出這個短語背後的情意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同法理解“峯巒雄偉”

(邊做動作邊說:巒,就是一座挨着一座,連綿起伏的山。)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爲什麼這樣分?(第一自然段是總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這樣就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xx邊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重點落在理清課文結構上。有意識地請三位學生讀四段課文,一箭雙鵰,既理清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又發現了課文重點,下面過渡到精讀階段也就順理成章。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誰能來簡單地概括: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什麼特點?(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過渡:作者在寫這x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爲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麼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瞭,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灕江的水的特點(指名一人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灕江的水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教師指xx好這句話)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灕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發散思維:

假設是你站在這灕江的遊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麼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預設: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在水裏嬉戲、玩耍。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見綠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遊人打招呼。)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導學生結合剛纔的想象說好這個句子。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灕江“綠”的句子。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係。這灕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裏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回憶昆明湖的句子。誰能讀出這種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欣賞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裏?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理解詞語: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師生對比讀,讀出山的突兀、姿態萬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險)

(指名朗讀描寫“險”的句子,然後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特點。)

4、指導集體背誦兩段:抓關鍵詞語,想像畫面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桂林山水,爲什麼第二、第三自然段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等,這是否浪費筆墨呢?(作者是爲了把灕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對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對比,這樣才更能顯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xx: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爲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細讀課文,以致熟讀成誦。領悟語言形式與熟讀背誦緊緊結合,並相機提煉記憶方法。作者運用對比才能顯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笑”。

第二課時

一、回憶桂林山水的特點,背誦二、三自然段。

二、欣賞詩詞與傳說。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片,驗證作者的文字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播放課件:配樂播放一組圖片,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節選,學生見到後,自覺有感情地跟着老師朗讀起來:)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出示課件——象鼻山的圖片)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這頭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騎。有一年,玉皇大帝騎着它來到桂林這一帶巡遊。不巧,這頭大象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玉皇大帝見此就遺棄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當地的百姓積極地爲這頭大象尋醫問藥,沒過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爲了感謝大家對它的關心和愛護,它決定留在這裏和當地的百姓一起耕種,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聽說了,非常生氣,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大象。大象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衆,被天兵天將從後背刺人了一把寶劍,從此,就化作一座石頭山屹立在灕江邊上。

如果你喜歡旅遊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山水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人們往往藉助這些故事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傾訴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蒐集故事,也可以創編故事。這是遊客喜歡的內容,也是培養我們想象力的好機會。

三、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過渡:作者乘着小船盪漾在灕江上,欣賞着周遭的風景,想象着那麼多神奇的傳說,怎麼能不感慨,怎麼能不由衷地讚歎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2、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句話,爲什麼用引號引起來呢?(這是表示引用別人的話。)

xxx: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爲什麼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註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此人相當於我們今天桂林市的市長。當時,有11個舉子要進京趕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爲地方官員設宴爲這些舉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詩,其中就有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說桂林的風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實也是希望這些舉子進京考試能夠考個——天下第一!

課文並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遊客……

(出示課件)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杜甫(唐)

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劉克莊(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袁枚(清)

閱讀了這樣的詩句,再回到剛纔的問題,你想說什麼?

(詩人也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設計意圖:引用賀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詩句;引用唐、宋、清歷代詩人的詩句。這些名句對已知者是喚醒,未知者是積澱。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來歷,使學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寫以外,還可以引用人們如阿盛讚來側面烘托。

四、作業摘抄課文中優美句段,並背誦全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

【教學過程】

一、寫生字和詞語

二、指名讀課文

下面,我們接着上節課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三、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啓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⑴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⑵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麼關係?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讚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急於閱讀下文。後三段講作者盪舟灕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裏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指導背誦

1、在瞭解句與句關係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瞭解自然段之間的關係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六、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

1、以標點爲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

2、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3、想想分號的用法

(長句子中有三個並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並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誦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訓練第一課。

【板書設計】

山奇、秀、險,桂林甲天下、水靜、清、綠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瞭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遊覽一番。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

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爲作者會寫些什麼內容?(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你認爲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裏?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討論:

⑴桂林水的特點:

靜、清、綠。

⑵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裏?“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

(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繫不很密切,爲什麼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灕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灕江的水”的畫面)

⑶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裏?指名讀,自由說:

比較句子,你認爲哪句話寫得好,爲什麼?

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過程與方法:通過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2、通過品詞析句,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電腦大屏幕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桂林山水》這課的生字、詞語以及簡單地瞭解了這課的主要內容。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

2、(板書課題)齊讀課文,邊讀邊想本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二、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那麼,桂林山水到底什麼樣?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甲天下”是什麼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又是什麼意思?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邊讀邊畫。

2、出示PPT,學生了解桂林的資料。

3、讀了課文誰想告訴大家桂林山水是什麼樣?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桂

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這些內容,哪些是寫山的,哪些內容又是寫水的?(小組互說交流彙報)

三、品析文本落實目標解決問題

1、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美麗、迷人的桂林山水,去盡情遊覽、用心感受它的美吧!下面請同學們按自學提示的要求,自學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的內容。(大屏幕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讀、分組討論)

(1)品讀句子,回答問題:

①作者用什麼地方的水跟灕江的水做比較?

②這句話中哪個字最能說明灕江的水的獨特之美?

(2)想一想: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生答,師出示PPT課件)

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師:(大屏幕出示CAI課件:灕江圖)看,這就是美麗的灕江。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分鐘,感受一下灕江水的美。感情朗讀,看誰能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秀。

(3)出示課件,講解排比句的讀法,然後學生再齊讀,感受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秀。

(4)小結水的特點(出示課件)

(5)出示課件,照樣子把句子寫完整。

2、接着往下看,我們又進入了哪裏?走進了桂林的山中。

(1)出示課件,發揮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樣的一幅美景呢?(2)課件出示泰山和香山的圖片,說說這兩個地方的特點。與桂林這一帶的山相比較。

(3)課件再分別出現表示桂林的山“奇”“秀”“險”特點的句子,

進行朗讀體會。

那麼寫桂林的山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師:(大屏幕出示CAI課件:桂林山圖)看,這就是桂林的山。

3、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有感情地輕聲朗讀課文,來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師:這麼美麗的灕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麼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這裏,你怎樣向大家介紹它的景緻呢?

(出示課件)請同學們齊讀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態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大屏幕出示CAI課件:桂林山水美景圖)

人們遊在着美麗的畫卷中,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用書中一句話來回答

這麼美的地方人們願不願意去遊呢?(結構梳理)

4、小結課文(出示課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特點。

5、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同學們觀看資料,說一說,我們怎樣做才能使桂林的山清、水綠呢?

生討論,然後抽學生回答問題交流。

6、出示課件:同步練習,先讓學生看句子,同桌之間討論,然後回

答,對回答得好的給予肯定,不足的加以鼓勵。

(美麗的桂林山水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麼,作者爲什麼能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難忘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三個問題。(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觀察景物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的?

2、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觀察的?)先獨立思考,然後分組討論、交流,互相評議。

小組彙報討論情況。我們認爲作者是在船上來觀察的。理由是課文中說“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生:我們認爲作者是按照先水後山順序觀察的。因爲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生:我們認爲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這個特點來寫的。因爲作者在寫桂林的景物時都加上了表示形狀的詞語。……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麼作者爲什麼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呢?師:對,正是由於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進行了細緻的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外形進行描寫,所以桂林山水的美麗纔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這種觀察、描寫的方法。)

四、請同學們看今天的作業。(大屏幕出示):

1、學習了《桂林山水》,你對那裏的山,那裏的水有什麼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理解灕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能背誦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並仿寫一句或一段話。

【學習新課】

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有着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讚譽。今天我們就走進桂林山水,來欣賞一下桂林的美景。

2、學習第二段:

⑴ 自由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麼和灕江的水作比較?

出示句子和畫面: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動。通過比較更突出灕江水有奇特的美。

朗讀句子: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⑵ 灕江的水美,它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關的句子好好讀一讀: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欣賞灕江圖片,理解灕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⑶ 說話練習:

教室裏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

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

師小結:作者描寫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時,用了三個結構特點相似的分句,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擬人、誇張等一樣,也是一種修辭手法。這個句子寫得多美啊,讓我們再邊讀邊美美地體會一下吧。

⑷ 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

⑸ 學習這一段最後一句話。

⑹ 齊讀第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遊過了灕江的水,再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桂林的山吧!(欣賞圖片)

⑵ 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讓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它的呢?趕快找到描寫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

⑶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完成以下要求:

① 作者把桂林的山與什麼作了比較?

(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② 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寫好的?

(用了排比、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還用了很多好詞,好句)

③ 思考:

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a “奇”:

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山還可能像什麼呢?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b “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表現出鬱鬱蔥蔥,色彩明麗的特點。“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 “險”:

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誇張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④ 再次欣賞圖片,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⑤ 齊讀整個自然段。

5、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 如此美的水,如此美的山,難怪作者發出瞭如此感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請大家讀讀第4自然段,也找找這種感覺。

⑵ 讀讀第四自然段,欣賞桂林山水視頻: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⑶ 齊讀第4自然段。

【佈置作業】

1、背誦描寫灕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體會祖國山河的美。

2、仿照“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句式寫一句話。

3、仿照作者寫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習文章的敘述方法(“總-分-總”);

(3)領悟作者抓住主要特點,運用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意境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方法。

【設計思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喚起他們閱讀的興趣。本課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通過反覆朗讀,達到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PPT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一課時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詳)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寫景佳作《桂林山水》。先讓我們伴着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桂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座美麗的城市。從古至今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寫下很多詩文讚美它,如唐代詩人杜甫就曾留下“風景宜人處:‘獨桂林’”,宋代詩人范成大也曾有“桂林之奇,天下第一”的詩句。

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走進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

二、整體感知,入情入境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瀏覽課文。人們都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呢?(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給你的總體印象的句子。)

預設: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瞭解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即爲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說桂林山水的風景被稱爲天下第一。

3.想一想,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預設:總起。概括說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的緣由。

過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麼我們就要趕緊跟上作者陳淼的步伐“乘着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吧!(指導朗讀,要讀出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的之情以及心情尤爲迫切的語氣。)

(二)精讀第2自然段

1、出示文字: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入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多媒體同時展示與內容相關的圖片)

想一想:讀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是來遊覽桂林的,爲什麼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作者並不直接寫灕江的水,而是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入手,運用“對比”的手法,用一個“卻”字轉折,說明這些美景雖美,卻不及灕江水,與大海相比,突出了灕江的靜,與西湖相比,突出了灕江的清與綠,體現出灕江水的與衆不同。

2、那麼灕江的水到底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請學生概括地說特點。(板書:靜、清、綠)

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爲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寫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指導朗讀:“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這段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靜。

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三、自學課文第3自然段

1、欣賞完灕江的水,我們再來遊覽桂林的山。請同學們按照學習灕江水的方式自學桂林的山。(老師爲同學們準備了桂林山的圖片,大家可以結合圖片和課文中的描寫,或獨自思考或小組討論。來學習和感受桂林山與衆不同的美。)

2、出示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請學生概括地說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結合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具體的描述。

(1)“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

(2)“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3)“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3、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的特點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麼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過渡:遊覽過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作者又有什麼感受?

四、感悟第4自然段

1、出示文字: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1)“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桂林到陽朔一帶,沿途都是青山綠水,風景宜人,美不勝收,說桂林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可謂十分貼切)

(2)“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這一句道出了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

2、感受桂林山水相依,風景宜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五、總結全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國山河多壯麗!慨嘆之餘,我們不由讚歎陳淼先生的文筆竟如此之美!同學們,讓我們伴着優美的音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次徜徉於桂林山水之間,回味它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美的享受。

六、知識拓展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素有“金周至”之美譽,這裏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同學們可以仿照課文第2、3自然段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一寫家鄉的山水之美吧!

【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灕江水:靜、清、綠

甲天下——————畫中游

↓--桂林山:奇、秀、險--↓

(總)-(分)-(總)

【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是這篇文章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語言優美,形象生動,讀來趣味盎然,令人嚮往,在教授這篇文章的時候,不管是桂林的山還是桂林的水,我都不想丟棄,所以內容較多,由於時間限制,每個部分講解的不夠仔細,還需要繼續精簡。

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我希望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在精讀了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效果良好。

如果時間允許可適當增加檢測練習,鞏固學習內容。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本文是精讀課文,講述了綠色的灕江水平靜而清澈,兩岸奇峯羅列、姿態萬千。青山綠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全文共分四段,介紹了遊覽桂林的原因,介紹了山水的特點,最後概述桂林的美景。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勾畫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薰陶。要求學生用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受到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薰陶。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要求學生用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

教學構想:

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再反覆閱讀中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初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閱讀課文,看看文章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描繪桂林山水地,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讓學生大膽發言,在感受到美的同時,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學習課文後,要求學生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

教學準備:

投影片、本地名勝的照片

課時分配: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薰陶。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你們喜歡旅遊嗎?都去過哪些地方?你們聽說過桂林嗎?今天我們一起去桂林旅遊一番,好嗎?

2、板書課題。

二、出示投影片,聽錄音,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後讓學生談感受。

三、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段。

2、找出有關評價的語句讀一讀。

(1)“甲天下”爲何意?

(2)你們認爲在我國還有哪些地方的風景也很美,爲什麼單說桂林山水美呢?

四、我們來觀賞桂林的水。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思考:灕江水與別處的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特點?

2、畫出灕江三個特點,想象文中是怎樣介紹這三個特點的?指名說說。

3、讀了最後一句,你體會到了什麼?

4、練習感情朗讀。

五、我們再來觀賞灕江山。

1、找出桂林山的特點,並大聲地讀一讀。

2、讀一讀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3、練習感情朗讀。

六、你們喜歡桂林的山水嗎?爲什麼?作者的感受怎樣哪?

1、聯繫課文內容,讀一讀作者的感受。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來。

2、談你對桂林山水的總感覺。

3、練習感情朗讀。

七、朗讀訓練

1、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指名讀

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流動

水清:可見江底沙石

綠:無暇的翡翠

1、桂林山水

奇:拔地而起、奇峯羅列

山秀:翠綠的屏障

險:危峯兀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知識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學當小導遊,指導背誦課文,要求學生用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

學生學習過程: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分自然段讀課文。

3、試背課文,教師表揚。

4、思考: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麼關係?(第一段是總說桂林山水的美麗,引起我們的嚮往;後三段講述了桂林水、山的特點,使我們對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深的認識,感慨桂林山水的與衆不同之處。)

5、全班朗讀課文,想象一下桂林的美景。

二、試着當小導遊,把美景介紹給大家。

1、分組試驗,選出優秀的小導遊。

2、小導遊帶全班進行遊覽。

3、自我推薦當導遊。

4、師生評價。

三、指導背誦

1、學生練習自由背誦課文。

2、指名背誦

3、讓好學生感情背誦。

4、學生聽錄音背誦。

四、學習了本文,你喜歡桂林嗎?爲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做一首小詩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嗎?

五、引申:我們美麗的青島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最喜歡家鄉的哪處風景?抓住它的特點寫出來大家交流一下,好嗎?寫小作文,可以模仿第二課的寫法,也可自由寫。

作業設計:

1、感情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語言或者做一首小詩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

3、抓住一處風景的特點寫小作文。

板書設計:

1、桂林山水

總述 分述 總述

(甲天下) (畫卷)

課後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要求:

1、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3、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獨特美。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以讀爲突破口,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賞讀,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感受桂林山水景色的優美。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進一步鑽研文本。再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中去。

二、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

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其獨特的美。

2、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3、在進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以讀爲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運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祖國語言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使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圖)配樂讓生欣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從課文中找出一個總寫桂林山水的句子。

三、抓住重點,深入領悟。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1)這段主要寫了什麼?

2)是按怎樣的層次向我們介紹灕江水的?

2、齊讀第二自然段

3、畫出描寫灕江水的句子。

思考:

1)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2)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女生齊讀)

四、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再讀第二自然段,想想我們是怎樣學這段文字的?

五、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1、根據總結出來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學完後彙報。

2、男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三自然段。

3、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1)師範讀。(出示配樂風景圖)。

2)生說出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

六、語言繪畫,師生共醉。

學生自主探究地分析出文章的結構。

七、積累語言,拓展運用。

選我們當地的一處風景,想一想它有什麼特點。然後寫一段話,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板書設計:

總述甲天下

灕江的水:靜、清、綠

1、桂林山水分述喜愛

桂林的山:奇、秀、險

總述美如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