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通用6篇)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通用6篇)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命脈,在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水。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進一步認識水,從而體會到水與每種生物都息息相關,增強節水意識,自覺保護水資源,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比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的,本課是結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較液體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覺有時會出現錯覺,所以爲了精確地測量就需要藉助一些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教材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形狀不同而且裝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隻瓶子裏裝的水多,哪隻瓶子裏裝的水少”,用比較的方法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經歷假設(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材料進行驗證比較、蒐集整理事實、思考加工得出結論,最後交流研究成果的過程;其次是引出量筒這一測量工具,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多少的玻璃儀器之一,在以後的科學課上要經常用到。教材用圖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水的多少。進一步學會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學會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2、科學知識:知道比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較簡單的,認識毫升。

3、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及樂於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關鍵: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較出水多了多少。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事都十分好奇,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對實際操作活動有着濃厚的興趣,對直觀事物感知較強,還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爲主的階段,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在科學探究上,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科學的樂趣。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四、設計理念: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科學思維的培養。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課件、實驗材料、實驗記錄表等;並積極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比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組合作法: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相互交流的意識,共同完成科學探究的任務。

3、師生交流法:通過師生的互動,加深對比較水的多少的認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4、對比觀察法:對事物變化的前後進行對比觀察,並描述、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從而形成新的科學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三瓶水。三個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個瓶子裏的水多?哪個瓶子裏的水少?還是一樣多?你知道嗎?並簡單說說理由。

自評:這種猜測實際上就是科學思維的培養,猜測的正確與否,需要用科學實驗來證實。以此來引出這節課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創設各種探究情景,引導學生產生問題而形成具體的探究任務來進行科學形象思維的訓練。

2、進行科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1)討論比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問:要比較這兩個瓶子中哪個瓶子裏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觀察行不行呢?你認爲可以用什麼辦法呢?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不要只侷限於一種方法。並進行學生討論交流。再彙報:你們決定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需要用到什麼工具呢?比較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方法:倒入同樣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數;用秤比重量……)

自評:在科學思維的培養中,討論是一種很直接、很有效的啓迪方式。

(2)學生比較水的多少。

剛纔我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都可以來比較水的多少,下面就請大家自主選擇一種辦法來比較兩個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時,老師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過程中不要將水倒出來,保證比較的準確度,把你們的比較結果記錄下來。

自評: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中,記錄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很多靈感或習慣都是在點滴的記錄中逐步培養的。

3、引導學生使用量筒比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們已經比較出來兩個瓶子裏水的多少了,那麼其中一個瓶子裏的水比另一個瓶子裏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樣來描述呢?學生彙報。爲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需要藉助專用測量水的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2)認識和使用量筒。

現在我們來觀察量筒,比一比誰的發現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們在觀察使用時要注意什麼?(輕拿輕放)

小結:量筒壁上有刻度,這刻的`單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來表示液體的單位。在我們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測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問:你們認爲在讀數據時,視線應怎樣?出示:(讀數示意圖)視線應與量筒上的刻度與液麪相平。

講述:很多同學一定想馬上使用量筒來測量水的多少了,現在就請各小組用量筒分別測出三個瓶子裏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測量的結果寫在探究記錄紙上。各組彙報測量結果。

自評:科學思維的培養離不開科學儀器,儀器的介入增加了驗證的準確性,正確使用儀器有利於思維空間的拓展。

4、練習測量50毫升的水。

5、小結延伸。

今天我們就怎樣比較水的多少進行了研究,大家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新的問題嗎?在生活中,大多數液體的包裝材料上都標有具體多少毫升的數據,請大家注意觀察。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理解:

根據科學課教師用書的《概述》,本單元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比較、估計、討論、合作、實驗等方式,多角度、多維度地來認識水的一些基本性質”。前面學生已經知道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性質。本課的教學目的應該是通過應用這一性質自己想辦法來比較水的多少,豐富關於這一性質的體驗。比較水的多少是手段,認識水的這一性質纔是目的。

材料準備:

形狀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體(如球、正立方體)2個;大小相近而形狀迥異的物體(如形狀差別很大的石塊)2個;塑料瓶若干套(每套3個,大小、形狀均有明顯差別,);塑料杯、塑料瓶若干(各有若干套大小、形狀均相同。塑料瓶可割去小瓶口,成直柱形容器);直尺、量杯、量筒。

教學過程:

一、 引入研究課題,進行比較固態物體大小的體驗:

1.出示兩個形狀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體:

它們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你發現它們的不同的地方時,你是怎樣想的?

2. 出示兩個大小相近而形狀迥異的物體:

它們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它們哪個大些、哪個小些?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 出示3個裝水的塑料瓶(水量相近,但水面高低不同):

請你們研究一下,哪個瓶裏的水多,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這種情況下比較水的多少,需要對長、寬、高三個維度同時考慮,顯然僅僅靠目測是不可能的,這就引起了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就是使其中兩個維度轉化成相同的狀況,這樣,只要考慮一個維度就可以比較了。這就需要用上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性質了。)

(給2分鐘時間讓學生研究整理彙報內容)

三、 討論:要確切知道各瓶水的多少,你們想用什麼辦法,需要哪些材料。

四、 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

五、 彙報實驗結果,着重說明:

1.操作過程和方法;

2.爲什麼要這樣做。

六、 把原來裝水的三個瓶子和實驗中用的瓶子比較,討論:

1.兩組瓶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爲什麼後一組材料能確切地比較出水的多少;

3. 如果是兩塊大石頭,能用這個辦法比較嗎?爲什麼?

(這個比較是重點。第一個問題是從瓶子的形狀來看裝在瓶子裏的水的形狀;第二個問題是瞭解改變水的形狀,轉化其中兩個維度,使它變成底面積相等的形狀而便於比較;第三個問題是和沒有這個性質的固態物體對比,加深對這個性質應用的認識。學生敘述的時候,表達不能要求太嚴格,意思說清楚就行了。)

七、 介紹量筒,測量出各瓶裏水多少的準確數據,考慮:爲什麼它能起這樣的作用。

八、 想辦法用量筒比較兩個不同形狀的固態物體的大小。

(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不可能直接把固體放在量筒裏比較,而要藉助於水,把固態物體的體積轉化成水的體積來比較,這也是水的這個性質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經過嘗試去找辦法。)

九、小結:從具體的依據中,你有什麼收穫?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果的多樣,標準單位的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爲可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單位測量液體的體積。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一,有助於確立科學的標準。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範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爲可能。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裏面裝有不等量的水。請學生猜測,哪個瓶子裏的水最多,哪個瓶子裏的水最少,並說明理由。

2、怎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並說明爲什麼這麼想。(師可適當提示前面所學的關於水的特性,如會流動、有重量、有體積等,鼓勵方法的多樣性)

3、交流討論,比較不同的方法,選擇操作最簡單的方法進行實踐操作。

4、生實踐操作後彙報結果。(如出現結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較水多多少

1、師:現在我們已知2號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嗎?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

2、學生討論測量方法

預設1:生可能會直接說用有刻度的杯子,師需追問:杯子上的刻度有什麼用?假如沒有有刻度的杯子,該怎麼辦?

預設2:生可能一時想不出用什麼辦法,師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蓋等材料提示、引導,交流這些材料可怎麼用。

預設3(可接預設2):生知道藉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幫助測量,師可追問:用小杯子量了,還多出半杯怎麼辦?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確,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自制刻度線測量

1)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杯子畫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有什麼用?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生實踐:自制的刻度條,並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個不同瓶子裏的水,並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測量結果,發現並討論問題:

測量的結果相同嗎?

你們認爲是什麼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呢?

我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三、認識並使用量筒

1、師介紹量筒,並提示“測量要求”,問: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們自制的刻度比較,有哪些區別?

爲什麼量筒要平放?

爲什麼視線要與液麪保持水平?

2、請學生用量筒測量三瓶水的多少,並彙報測量結果。(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量筒,或上課時間不夠,可採用教師演示方式進行)

3、師:你們知道這樣一瓶礦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嗎?(出示食物或照片)這個數值就表示了一瓶礦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體積了。

4、師: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 篇4

設計思路

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討論交流、操作實驗、觀察、遊戲等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究知識,學會運用多種方法比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能正確使用量筒量出水的多少,並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樂於與人合作與交流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多種方法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2、知道測量水的多少可用量筒,能正確使用量筒。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推測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4、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用多種方法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教學難點

設計各種比較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小組準備你的實驗所需的材料

教師準備:

1、每組三個(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飲料瓶;

2、大小量筒,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漏斗。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喜歡看什麼節目呢?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鳳凰電視臺收視率很高的節目,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你們想不想玩。

3、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三瓶水。三個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同學們,你們來猜猜哪個瓶子裏的水多?哪個瓶子裏的水少?還是一樣多?

1、學生有興趣地回答。

2、認真觀察,興致高昂地猜測結果。

設置這樣一個情境引入,把同學們喜歡的電視節目與所要學習的科學知識聯繫起來,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自主探究科學知識(哪個瓶子的水最多)

觀察猜測

1、談話:同學們都說是自己對,那麼你們怎麼證明自己猜對了呢?

2、分組討論:你的實驗該怎麼做?需要什麼材料工具?做這個實驗要注意什麼?你們小組怎樣分工?

分小組熱烈地展開討論,想出了多種多樣的實驗方案並做好小組分工安排。

意圖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主動探究、親身經歷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尋求比較哪個瓶子的水多的方法,對學生想出來的比較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保護了學生活躍的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實驗證明

1、小組合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並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

2、實驗彙報:哪組已經有結果了?告訴大家你們的實驗結果。你們小組是怎麼證明的?

3、師生小結,互相交流實驗結果。你們組有什麼成功的經驗想和大家分享或失敗的教訓和大家交流嗎?

1、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2、大膽地彙報實驗結果。

3、師生共同小結。

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讓學生在交流合作的同時還學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比較液體的多少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選擇。

三、提出問題

小組討論驗證

1、談話:比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許多種,有的是很簡便的。大家現在知道了那個瓶子的水最多了,你還有新的研究問題嗎?(裝得水多的瓶子比另外兩個瓶子的水多多少呢?)

2、分組討論。你認爲這個實驗該怎麼做?你需要什麼材料工具?做這個實驗要注意什麼?(提出爲了保證數據的精確,要學會使用漏斗)

3、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並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

學生主動想提出探究的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找出可行的實驗方案。

小組合作實驗,並交流實驗結果。

疑問是激發學生探索慾望的原始動力。只有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感興趣的問題,纔有可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習慣。

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自主探索科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參與實驗使學生對知識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而更加認真仔細地學習新知識。

認識量筒

1、適時引入量筒的正確使用方法。(輕拿輕放、視線與液麪水平、使用的單位是亳升)

2、分別測量三個瓶子中的水,記錄在表格中。

3、任選二個瓶子,得出多多少的結果,作好記錄。

認真聽老師介紹量筒的使用方法。

積極動手操作,並作好記錄。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通過活動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

學生談收穫。

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態度。

五、活動實踐

1、量出一毫升的水有多少、一杯水有多少毫升、測量你帶來的瓶子能裝多少毫升水等。

2、遊戲: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看誰的眼光最準,動作最快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興趣高昂地玩遊戲。

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

利用遊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結束本課的學習,同時也反饋了學生的學習情況。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的體積多少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比較和測量的;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果的多樣,量筒是一種標準工具,可以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單位測量液體的體積;經歷人類發明量筒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一,有助於確立科學的標準。有了標準工具,測量信息的交流才成爲可能。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經歷人類發明量筒的過程;對毫升產生的意義有所認識,能較規範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認識到測量需標準工具,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爲可能。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材料:

多媒體課件;3個大小不同裝有水的塑料瓶、量筒、各種容量的容器等。

給每組的材料:

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一次性紙杯。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我們先來看一段,(《西遊記35被困火焰山》片段)同學們看到,豬八戒實在是太熱了,現在他叫喊着要喝水,唐僧就拿出了三瓶水,(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裏面裝有不等量的水)八戒要拿裝水最多的一瓶,但卻挑不出來,大家能幫他猜出來嗎?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擺了三個瓶子,裏面裝的水和老師講臺上的都一樣,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猜測一下,哪個瓶子裏的水最多,哪個瓶子裏的水最少,並說明理由。

(板書課題)

二、比較水的多少,體驗探究過程。

1、同意x號瓶中水多的人明顯佔優勢,那我們就認定x號瓶中的水最多,這樣可以嗎?那要怎樣才能比較出水的多少呢?大家快想想辦法吧。(師可適當提示前面所學的關於水的特性,如會流動、有重量、有體積等,鼓勵方法的多樣性)

2、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3、學生彙報想出的辦法,師根據彙報板書。可能的方法有:比高低、注射器、互換瓶、比杯數、比重量、漏斗滴、用尺子、刻度杯等(板書)

4、同學們想出的辦法可真不少,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呢?我們在研究科學問題時,要選擇最簡便,最科學的方法。

5、小組確定實驗方法,思考所需的實驗材料,明確分工後由實驗員到教師處領取材料。

6、學生小組實驗,彙報結果。

(如出現結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板書)

三、比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發明過程。

同學們找到了裝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兩個瓶子裏的水多多少呢?你們能說出來嗎?

1、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水多多少呢?

2、學生討論測量方法這時學生可能一時想不到,教師要引導。

預設1:生可能會直接說用有刻度的杯子,師需追問:杯子上的刻度有什麼用?假如沒有有刻度的杯子,該怎麼辦?

預設2:生可能一時想不出用什麼辦法,師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蓋等材料提示、引導,交流這些材料可怎麼用。

預設3(可接預設2):生知道藉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幫助測量。教師可追問:“用小杯子量了,還多出半杯怎麼辦?我們如何測出更精確的數據呢?可提示學生想到刻度線。

3、自制刻度線測量。

(1)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杯子畫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有什麼用?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學生實踐:自制刻度條,並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個不同瓶子裏的水,並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測量結果,發現並討論問題:測量的結果相同嗎?你們認爲是什麼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呢?我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有沒有什麼辦法能使結果統一?

四、認識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認識量筒及單位毫升。

1、師介紹量筒:爲了比較精確地知道水的多少,我們就需要使用專門測量液體多少的工具——量筒。

(出示量筒)每個小組的實驗桌裏面都放着一個量筒,請材料員拿出來,大家仔細觀察它,你發現了什麼?(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還有一個嘴)

2、介紹毫升:誰知道ML又叫什麼?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毫升是液體的體積單位)

3、提示測量要求:數一數大刻度之間有幾個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呢?(多媒體課件出示正確讀數方法)

(二)、使用量筒。

1、請學生到講臺前用量筒測量講臺上三瓶水的多少,並彙報測量結果。(板書)

2、孩子們真聰明,知道應該怎麼使用量筒了,其他同學想親自量一量嗎?我們來量一量一次性紙杯能裝多少毫升水。

3、測量後彙報結果。

五、總結拓展,課後延伸。

1、同學們,我們能說出一些常見液體的體積嗎?(課件出示醬油、礦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裝多少毫升)

2、課後調查:不關緊的水龍頭1分鐘滴幾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3、算一算:照這樣計算,不關水龍頭1天,1個月會浪費多少水?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比較水的多少》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水和空氣單元的第四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液體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爲學生繼續運用自己的感官和藉助一些實驗器材進行觀察,通過比較、猜測、討論、合作實驗等方式,多角度的認識水的一些基本性質,以及學習如何進行科學的描述打下紮實的基礎。教材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形狀不同而且裝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隻瓶子裏裝的水多,哪隻瓶子裏裝的水少"入手用比較的方法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經歷假設(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運用最簡單方便的材料進行驗證比較、實驗後得出結論,最後交流結果的過程,其次是引出量筒這一測量工具,比較認識水體積多少的不同,並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導學生測量比較.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知識儲備上已經形成一定基礎,但由於剛接觸科學學科,對其相關的技能和知識缺少了解和掌握,因此,要以興趣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以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液體具有一定的重量、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流動,因此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有多種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比較容器中水的多少,瞭解同一個問題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解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比較水的多少”的探究活動中形成注重證據的意識,認識證據在證實假設的過程中的重要。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容器中水的多少,瞭解同一個問題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解決。

教學難點

通過用量筒來測量水多少的活動,感受標準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教學準備

瓶子(每組1套)、記號筆、漏斗、量筒、課件等

  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和解決重難點。我設計了探究式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實驗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參與研究實踐活動,尋找最簡單找出水的多少的方法。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使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全過程,由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爲了更好的凸顯“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設計符合三年級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將進行如下教學:

1、創設情境,通過學生喜愛的故事《西遊記》導入,以激發學生興趣,探究內在需要,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意識到身邊的科學。這節課是學生在科學課中第一次接觸探究性的實驗活動,所以每一個環節的進行一定要清晰,要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課開始的問題情境,不但達到了這個要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爲後面比較水的多少埋下了伏筆,同時順利地導入了新課。

2、提出猜想,任何的發現、發明都建立在大膽猜想的基礎上。在平等輕鬆的課堂上,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猜想,通過猜一猜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去觀察、比較、思考,然後說出判斷水多的理由,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3、設計實驗。學生對三瓶水的多少有了一個初步的猜測,此時教師提出問題:“你們準備採用什麼方法來證實你們的猜測呢?”鼓勵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再進行小組間的交流。此時不論學生提出什麼樣的方法,只要能說出道理就要鼓勵。對於學生提出的方法教師可以按照水的特徵給予歸類。比如:比輕重(根據水有重量)、比液麪(水在相同的容器中會有同樣的液麪高度)、比流速(水可以流動)等。使學生對水的認識從概念轉化到應用層面。

4、實驗驗證。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讓學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進行實驗,包括研究材料的選擇,研究途徑、方法、手段的選擇等,而是自己限定了實驗材料,只用一隻杯子和筆以及漏斗。其原因是我認爲三年級的學生在科學探究和實驗方面還不具備自己任意選擇材料進行實驗的能力,如果讓他們自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的話,會在操作上出現各種困難,只要他們能夠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描述,就應該給予鼓勵。

5、交流與表達

通過探究,訓練學生觀察,劃線記錄、統計等基本技能,訓練學生收集事實,分析事實的存在,來驗證假設猜測的正確與否,學生經歷了這個過程,使學生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且讓學生認識到任何猜想都可能不準確,只有通過實驗來證明,認識實驗在我們科學課當中的重要性。

6、測量水的多少

由孫悟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描述多多少,從而讓學生自主地引出用統一的容器來測量,從而引出了量筒及毫升。在學生對量筒的構造有一定的認識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量筒進行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能很快地量出多出來的這些水是多少毫升。用比賽的形式練習使用量筒,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懂得用科學、簡便的方法,並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又能節約課堂時間

7、課後延伸。

課到此時,我想每一位學生都有很多的收穫與想法,同是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比較液體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如:我們家裏沒有量筒我們如何測量液體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