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8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8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瞭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瞭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爲。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現身邊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每天能給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你認爲什麼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有位作家說,幸福是一個謎,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麼樣的答案。

二、自讀自悟

1.自由讀閱讀導航。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後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朗讀,交流彙報。

(1)認讀詞語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詫異強健痕跡耕地

(2)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閱讀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麼?(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指名幾個學生讀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說說他們爲什麼這麼快樂?

(4).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爲了讓別人喝。從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麼?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呢?三個牧童爲了弄懂這個問題,真是各奔東西。

2、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畫出他們的`幸福感悟。

3、學生彙報交流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麼?

5.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麼?(有)什麼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麼?

(2).那他們是什麼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說自己的理解。

過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師的幸福感悟嗎?我們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如一股暖流溫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一起暢遊書海,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樂,幸福是一種感覺,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們,你們的幸福感悟又是什麼呢?

聯繫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詩,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師總結: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爲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說:我很幸福,因爲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爲我曾經生活過。

五、作業設計

排練課本劇《幸福是什麼》

六、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樂興奮

學做醫生幫助別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對人有用對人有益快樂自己

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十年後再次相見暢談幸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4、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扁鵲。)同學們,知道扁鵲是誰嗎?生答。(預設:是我國古代的名醫,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被人們成爲神醫。)

2、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扁鵲的故事。

有一次,扁鵲和他的弟子路過虢(guò)國,虢國的太子正好生了大病,人們都以爲他要死了。爲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後,前去爲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只是休克,假死。於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製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紮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甦醒過來。接着,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後,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並廣爲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板書: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這個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2、同學們這篇課文里人物的語言特別多,和你的學習小夥伴一起,把這篇再讀讀。

3、出示詞語,這課裏出現了一些生字詞語,誰來帶領大家讀一讀?

扁鵲、蔡桓(huán)公、理睬、腸胃、湯藥、幾劑敷(fū)燙、骨髓(suǐ)。

4、(指導寫字:蔡)

5、請幾位同學把這這則寓言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拿出鉛筆把他們讀得好的或者不好的地方做出標記,等讀完後告訴他們。

6、現在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則寓言講了什麼嗎?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7、讀了剛纔這則寓言,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潛心閱讀,品讀明意。

1、你提出了哪些問題與同學們討論?

預設:

1、扁鵲是神醫,蔡桓公爲什麼不相信他?

2、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爲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勸說?

3、扁鵲爲什麼跑到秦國去了?

4、扁鵲明明是名醫,他在蔡桓公的國家裏,蔡桓公居然死了。

2、你們真是愛思考的'孩子,提出了這麼多問題,我們先看這個問題。扁鵲明明是名醫,他在蔡桓公的國家裏,蔡桓公居然死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再來讀讀這則寓言想一想原因是什麼。畫出有關句子,和學習小夥伴討論討論。

一起來看一看他說的四次話吧。PPT出示:

“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裏,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爲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想想扁鵲對蔡桓公說話的態度是怎樣的?誰來讀讀他說的第一次話?指名讀。第二次他又是怎麼說的?指名讀。第三次呢?指名讀。一次比一次嚴重,再來看最後一次,誰來讀?指名讀。

從這四段話中,你感受到扁鵲是一位怎樣的人?(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爲病人着想,誠懇耐心)再讀體會。

3、面對名醫的勸說,蔡桓公又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畫出相關語句。

預設:

A、當蔡桓公第一次聽扁鵲說,他(覺得扁鵲是在顯示自己的醫術高明)。

B、當蔡桓公第二次聽扁鵲說(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他(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會想些什麼?

C、當蔡桓公第三次聽扁鵲說(),他(),他會做什麼動作?生答。看來他是真的生氣了。

D、當蔡桓公看到扁鵲老遠就掉頭跑了,他()。左右的人會怎樣轉述扁鵲的話呢?

(多媒體顯示蔡桓公對扁鵲3次勸告不屑一顧的表情。)

4、請看第三、四、五、六段的開頭,自己讀一讀,看看發現了什麼?時間。一個多月。是啊,這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蔡桓公的病就由輕到重,最後甚至是無藥可救。

5、課上到這裏,大家對課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你能評價一下蔡桓公這個人嗎?(理解諱疾忌醫:,諱就是忌諱的意思,疾是指疾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隱瞞疾病,不願醫治。蔡桓公就是這樣的人。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6、現在我們把扁鵲說的話以及蔡桓公的迴應對應起來讀一讀。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誠懇耐心,蔡桓公的態度不斷變化“對左右人說、很不高興、非常不高興、覺得奇怪、派人請扁鵲”。

面對這樣的大王扁鵲深知怎麼規勸都沒有用了,所以他趕快逃跑了。

四、揭示寓意,總結。

1、同學們,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麼呢?

(在錯誤或者還是剛剛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及時的制止這叫做防微杜漸。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定要聽從別人的勸告,要防微杜漸,千萬不要諱疾忌醫,關鍵在於要學會正確地分析、判斷遇到的各種情況,否則小事變成大事。)

2、同學們知道嗎?《扁鵲治病》這則寓言選自於《韓非子·喻老》,它的作者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韓非(出示圖片),他經常運用歷史知識和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在他的書中還有《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等寓言故事,同學們下來以後可以選這本書來讀一讀,瞭解更多的寓言故事。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提問: 哪些句子能夠體會作者的遊覽的順序?

指名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從句子中找出寫遊覽過程的動詞,指名上臺畫一畫。

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5、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具體些頤和園的景色的?

給課文分段,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三、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1、出示自學指導:

(1)、請大家讀一讀長廊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寫的景物。

(2)、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說說作者描寫的景物。

4、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麼什麼順序觀察的。

5、指名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6、學習3~~5自然段

自學指導

1、自讀3~5自然段,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2、選擇你最喜歡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景物有什麼特點。

學生讀書。

3、彙報: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第三自然段 佛香閣 排雲殿

第四自然段 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 十七孔橋

4、我們先來到萬壽山上的佛香閣,誰喜歡“佛香閣”,讀讀句子

出示句子。說說佛香閣的特點。

5、誰喜歡“排雲殿” 讀讀句子,說說有什麼特點?

6、喜歡昆明湖的同學來讀讀句子,告訴我昆明湖有什麼特點?

這句話把什麼比着什麼?

還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靜? “滑”換成“劃”行不行?哪個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靜?

7、美麗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喜歡十七孔橋的同學來讀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有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

獅子多 橋洞多 柱子多

沒有哪兩隻是相同,同樣讓我們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藝高超。

齊讀這句話。

四、總結

我們隨着作者將頤和園游完了,那麼頤和園中,就這些景觀嗎?

齊讀最後一段。

課後拓展

頤和園還有哪些景點,課後查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教學反思: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爲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

語文教學應以讀爲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我引導學生多讀,通過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啓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爲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爲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

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導入:

師:生活是一本書,時時給我們啓示,釣魚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課題)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板書:“釣魚”、“放魚”)

【設計理念】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文中情景,爲學習下面的內容作好鋪墊。

二.初讀啓示,找句子。

1.師: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麼終生難忘的啓示,哪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了我們。(第10段)

2.讀第10自然段,找含義深刻的句子

師:請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用“ ”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設計理念】從啓示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我”得到“啓示”的心理歷程,探討課文的內涵。

三.聯繫上下文理解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課件出示)(先瀏覽課文,再指名)

師:同學們太利害了,把老師找的句子也說出來了。我們先看第1個句子,爲什麼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快速瀏覽課文3-9自然段後,同桌討論回答問題。

(1)“是與非”是指什麼意思?(生:對與錯!)

(2)就作者釣鱸魚的事來看,怎樣做纔是對的,哪樣做是錯?

(3)爲什麼說帶走鱸魚是錯的?請根據所查的資料告訴大家。(學生彙報後,師用投影出示以下資料,讓學學生默讀。)

(資料:因爲有一段時間是適合鱸魚繁殖和生長的季節,在開放日之前不應該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理念】首先讓學生明白“是與非”是指什麼意思,怎樣做纔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然後帶出問題“爲什麼說帶走鱸魚是錯的?”學生根據所收集到地資料瞭解到原因。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養成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的好習慣。

(4)“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鱸魚很難)。(板書:難)

【設計理念】爲什麼“實踐起來卻很難”?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繼續往下學習的慾望。使課文的故事情節層層推進。

2.師:什麼原因讓作者感到放掉鱸魚很難呢?請快速默讀課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並用“ ”畫出有關語句。(指名彙報)(估計學生會這樣回答,並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魚很大,很美。(我從來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

② 這是“我”好不容易纔釣到的大鱸魚。(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拉上岸來。)

③ 這時離捕撈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④當時四周沒有其他人。(我擡頭看了……影子)

【設計理念】讀課文,劃出放掉鱸魚很難的四個原因,在動口、動腦、動手中,瞭解放魚“難”的根本原因,以此作爲導線,突破教學難點。

3.師:是啊,面對這麼誘惑人的魚,“我”選擇了什麼呢?這要經歷多麼艱難的心理鬥爭啊?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實踐起來的艱難。(生自由,指名彙報)

①學生彙報(先說句子,再說體會到什麼)

隨學生彙報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師:“得意”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板書:得意)

句子2:“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師:請用“急切”的語氣讀。(板書:急切)

句子3:“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板書:委屈)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此時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會說些什麼話呢?

(“我”可能會說:爸爸反正沒人發現,我們就留下這條大鱸魚吧,好嗎?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會說:孩子,我們必須從小時候開始,處處接受嚴格教育,事事嚴格要求,才能成爲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從小就能成爲一個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嗎?)

句子5: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板書:依依不捨)

師:“依依不捨”還可換成什麼?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②齊讀這5個句子

師:說得太好了,那就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讀好吧!

【設計理念】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循序漸進,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師:看,把魚放回湖中,“我”經歷了一個多麼困難的心理歷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出示課件)就這句話中,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來考考大家呢?(指名:學生質疑,學生回答)

估計學生可能提:那“魚”爲什麼加上雙引號?(答:因爲不是指真正的“魚”。)

“魚”指的是什麼?(答:這句子中的“魚”指的是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魚”呢?(答:可能遇到過的“魚”可能是:我當設計師可能會有人出高價錢錢收買我,讓我把我設計的東西挖過去……)“我”遇到了“魚”後會怎樣做呢?(答:我是不會爲這些“誘惑”而動心的。)爲什麼能這樣做?(因爲父親當年對的教導我永遠銘記於心,並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2.師小結,齊品讀第10自然段!

師:是啊!只有這樣做,我們纔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與力量。讓我們一起再讀第10自然段吧!

(板書:嚴格教育、勇氣力量)

【設計理念】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內化語言,發展語感。放飛想象力,加強口語訓練。品詞,教會學生通過重點詞語去理解課文。通過辯論,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五.拓展(同桌說,後指名)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也曾遇到過怎樣的“魚”呢?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請說出來與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設計理念】在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把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習和生活中。

六.齊讀道德名言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讓我們來看看名人又是怎樣說的,請齊讀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法)

2.“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希臘)。

3.“非常的境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莎士比亞(英)

【設計理念】齊讀道德名言,對課文揭示的道理進行內化,從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昇華。

七.小結:(指着板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13.釣魚的啓示,知道了“我”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時心情非常的得意,但當爸爸說要把它放回湖裏去時,我變得急切了,我懇求爸爸留下大鱸魚,但爸爸卻堅決要我放魚,這時我委屈極了,只好依依不捨的把魚放回湖裏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我終於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理念】指着板書小結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消化。

【作業】

1.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

2.蒐集有關道德的名言。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啓示

得意 急切 委屈 依依不捨

釣魚 放魚

獲 得

嚴格教育 勇氣力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麼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並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而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讀、思、議、想、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裏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年來,老師與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名句。那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積累了哪些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學生誦讀《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

2、那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古詩時,有什麼好的方法嗎?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吧!你可以先說說嗎?(學生回答: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會多讀幾遍來理解詩的意思;我會看註釋,查字典來理解;我會把詩背下來,或者記在古詩積累本中;我會上網查資料或者看課外書;我會想去了解詩人和朝代;我會向同學、老師、爸爸媽媽請教。)

3、過渡:原來學習古詩有這麼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看註釋,還可以想別人請教。那就帶着這些好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吧!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看看這個“乞”字,你想提醒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什麼呢?(板書:乞——氣。乞字中間少一橫,乞字是“”,氣字是“”)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讀讀課題。(學生讀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所寫的。這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一首詩。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有三到,(生:謂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大家仔細聽聽,他讀準了字音了嗎?誰能把字音全部讀準?(指名讀)

3、正音: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快想字典請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們學習上不可缺少的好夥伴啊!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古人云:獨而無學友。(生:則孤陋而寡聞)這句名言是什麼意思呢?(生: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一起學習的朋友,就會見聞少,知識淺薄)對,那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五分鐘夠嗎?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學生說)通過你們的合作學習,我們瞭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也正應驗了孔子的話:三人行(生:必有我師焉),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要學會與他人交流,向他人請教!

6、那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麼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麼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學,(生:不恥下問)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品讀鑑賞,積累內化。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知道)

誰來說一說。(指一個學生說)牛郎織女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看着“碧霄”,什麼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

出示課件:夜空圖。看到這樣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說)

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爲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

還記得老師曾經教你們積累的杜甫的《牛郎織女》嗎?請你們背一背!(學生齊背)

根據這首詩,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課件天文圖)

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原來古詩還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呢!再來讀讀這首詩吧!(學生齊讀)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傑忍不住吟誦着:(教師示範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3、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

可以看看課後資料袋裏是怎麼說的?(學生再次回答)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瞭解多少啊?(學生自由回答)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它們羨慕什麼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麼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4、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麼節日啊?(六一兒童節)

想想你們在過六一兒童節時,周圍是怎麼樣的節日景象呢?(學生自由說)

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麼樣的節日景象呢?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

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饋。

a、你怎麼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裏,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課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爲什麼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裏,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c、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四、體驗昇華,熟讀成誦。

1、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看見有的同學都已經閉上眼睛,彷彿沉醉於詩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一起背吧!(學生齊背)

3、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生: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背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積累下來,和往常一樣,打開“古詩積累本”把它記下來吧!(學生記古詩)

五、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裏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吧!

總結:

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收穫很大,不但複習了以往積累的古詩,還學習了一首新詩,同時還誦讀了很多很七夕有關的古詩,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詩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你們能做到嗎?(能)

下課

教學反思: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重視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取向,“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體驗,重視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充分體現了傳統“詩教”的薰陶、感染功能,也體現了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

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誦讀還不夠到位,我想,怎樣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化的,在教學中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與創造潛能的開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設計本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下雨的情境,讓學生轉換角色,進入雨點的世界。以童趣爲本,朗讀爲主,充分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互動學習,能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2、聯繫實際,使學生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瞭解雨點的動態變化,從而認識自然現象。

3、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能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點】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讓學生讀懂課文,認識雨點的動態變化。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雨點”(學生讀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小雨點上那兒去啦?

2、你們瞧:小雨點又沙沙地下起來了!<多媒體歌曲>多麼歡快的小雨點,讓我們一起走進小雨點的世界。

3、現在你就是可愛的小雨點,認真地讀讀課文,你想落進哪兒就落進哪兒。讀後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開頭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雨中世界,創設美的意境,把學生帶入其中,渲染了課堂氣氛,爲全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調,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還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很快進入角色,感受小雨點的歡快可愛,爲下文想象說話打下了伏筆。〕

二、換位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同桌交流。

2、集體對話交流:小雨點,你想落進哪兒?

(學生選擇學習課文段落)

(一)生:我想落進池塘裏,在池塘裏睡覺。

(1)爲什麼呢?(因爲池塘裏的水一動也不動,我來到這裏,就想好好地睡一覺。)

(2)瞧,小雨點真的睡覺了。<多媒體雨點落在池塘裏>

(3)指導朗讀:雨點落進池塘裏,在池塘裏睡覺。

老師真想來讀讀這句話(範讀)誰來試一試---評議(他讀得怎麼樣?)小雨點睡着了,(“睡覺”閃爍變色)我們不要吵醒它,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二)生:我想落進小溪裏。

(1)<多媒體小溪流淌圖>小雨點來到小溪你看到了什麼?

(2)師引導:小溪裏的水慢慢地流呀流,就向在----看着看着,小雨點也想--

(3)你們看:<多媒體雨點落在小溪裏>雨點真的在散步了!

(4)指導朗讀:雨點落進小溪裏,在小溪裏散步。

誰想來讀一讀---評議(“散步”閃爍變色)賽讀---齊讀

(三)生:我想落進江河裏。

(1)<多媒體江河奔跑圖>來到江河,你看到了什麼?此時你最想幹什麼?

(2)瞧:<多媒體雨點落在江河裏>小雨點呀小雨點,你要隨着江河水跑到哪裏去呀?(學生髮散思維訓練)

(3)指導朗讀:雨點落進江河裏,在江河裏奔跑。

難怪雨點跑得那麼快!它的作用可真不小。誰會讀(指名讀)—評議—賽讀)(“奔跑”閃爍變色)師導:江河裏的水流得很急,後浪推前浪,奔騰向前,真像在奔跑。多有力。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一讀。(齊讀)

(四)生:我想落進海洋裏,在海洋裏跳躍。

(1)我們一起去看看:<多媒體雨點落在大海里>咦,雨點你怎麼跳起來了呀?你都看到了什麼?

(2)大海里波浪翻滾,雨點在大海里一會兒被掀到浪尖,一會兒被拋到浪底,就像在跳躍。此時雨點的心情怎樣?看它張開的大嘴,彷彿在----(學生髮散思維訓練)<多媒體畫面音樂>]

(3)指導朗讀:雨點落進海洋裏,在海洋裏跳躍。

好快活呀!誰來讀?(指名讀)—評議:(跳躍)(“跳躍”閃爍變色)—賽讀。多神奇、多有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這樣設計意在讓學生入情入境,與小雨點融爲一體,既富有童趣,又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地方,高興落進哪兒就落進哪兒。這樣有選擇地學習,使學生興趣徒增,想讀、願讀、體驗得更真切、更到位,而且生動。教師完全放手開放課堂,讓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究,避免了繁瑣的分析,讓學生自讀自悟,品味語言,學生在自由選擇合適的句子朗讀感悟時,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趣味盎然,使課堂成爲富有生命力的課堂。〕

三、朗讀鞏固:

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所到的'地方。

1、<多媒體整個過程>現在讓我們連起來向聽課老師介紹一下:(齊讀全文)

2、指名朗讀:你願意問誰介紹就向誰介紹?(邊說邊演)

3、指導背誦:誰能不看書、不看圖就能把小雨點介紹出來?(指名邊背誦邊表演)

〔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夥伴,摒棄了原先固定的同桌互讀,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的尊重,體現了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同時還注重語言的積累,將配樂表演融入背誦之中,讓學生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四、實踐拓展:

瞧,小雨點多開心哪!

1、也是可愛的小雨點,我喜歡落在柳條上,在柳條上盪鞦韆。

2、雨點,你還想落到哪兒去?(學生練習說話)

你們這些小雨沙沙沙沙下得真歡呀!<多媒體歌曲>(學生唱)

〔這一環節的設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大膽發揮想象,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3、春天被你們裝扮得可漂亮了!你們瞧<出示多媒體春景圖>學生觀圖美嗎?剛纔他們還在說悄悄話呢!說是感謝你們這羣可愛的小雨點給他們帶來得生機。你們高興嗎?希望你們能爲大自然作更大的貢獻。

板書:

池塘圖,睡覺

4、雨點,小溪圖,散步

江河圖,奔跑

海洋圖,跳躍

〔課文板書我主要以貼圖爲主,配以簡潔的文字,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直接、簡潔的板書再現了文章的語言,轉文爲圖,將學生領進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感受語言的童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2、瞭解課文內容,以問題爲線索,理解爲什麼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體會文章在對比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全班認讀詞語卡片。

2、開火車個別認讀。

3、師問:孩子們,喜歡青蛙嗎?今天我們一起學一則關於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標出自然段。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再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師根據生的回答板書:天有多大?)

三、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1、師:青蛙和小鳥是怎麼爭論的?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看看吧!請同學們三人爲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2——7自然段。學習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小鳥和青蛙說的話;找出小鳥和小青蛙的三次對話,想想它們爲什麼對天的看法不一樣?

2、教師先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然後和學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對話。

第一次對話:⑴指名讀第一次對話。⑵交流讀懂了什麼。⑶指導孩子讀出小鳥又渴又累的語氣,可加上適當的動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對話:

⑴自讀第二次對話,畫出青蛙小鳥各自的觀點。

⑵理解“大話”,聯繫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說過大話嗎?

⑶實驗:用課本裹成圓柱形看天花板,並交流發現了什麼?

⑷小鳥認爲天有多大?理解“無邊無際”,用“無邊無際”說話。

⑸分角色讀第二次對話,邊讀邊評價指導。

第三次對話:

⑴分角色讀第三次對話。

⑵用“一……就……”說話。

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第三次對話。

四、教師小結

1、師:從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爲什麼錯了,就因爲它生活的範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爲是,連天大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青蛙將永遠成爲一隻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學幫老師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師: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用眼睛去看一看,並且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爲見多識廣的人,可千萬別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啊!

五、拓展學習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說說“坐井觀天”的含義嗎?從中你學到了什麼?

2、你覺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嗎?想一想。

3、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20寓言兩則之《坐井觀天》

小鳥無邊無際見多識廣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井口那麼大目光短淺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是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坐井觀天”的字面意思,學生通過讀課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裏看天。可是,“坐井觀天”是個成語,它有一定的寓意,而體會它的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還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爲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這則成語的寓意,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同時也是支持者和幫助者。也就是說,教師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於是,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特別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3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朗讀來感悟這一成語的寓意。剛開始,大部分學生聲音很小,而且讀不出青蛙和小鳥對話時爭論的語氣。後來,我在旁引導,並鼓勵他們。爲了更進一步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我讓學生親自動手看一看,這使學生情緒高漲,因爲他們嚐到了動手的樂趣,學習的樂趣。由於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表現的平臺,學生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觀察時所看到的。此時,教師再適時引導:書卷起來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樣呀!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事物呢?學生便從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語的寓意: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後我又補充歸納“坐井觀天”的寓意:我們看問題或者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學生的體會。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由此突破。我不難感受到:學生的潛力有多大,真的難以想象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過程

一、課件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逃難人日夜奔波、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片段。

2、請說說你剛纔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假如你就是這羣逃難人中的一員,請描述一下你當時的感受,如果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麼做?

3、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補充。

4、是啊,同學們真能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老師相信,學了新課《尊嚴》以後,同學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穫,新的啓發。

二、整體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讀幾遍,並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小夥伴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3、當小老師到講臺上讀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小組合作,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看看從年輕人的這些表現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2、組內交流,教師深入小組,相機點撥指導。

四、集體交流,深入內容。

1、小組從下列彙報方式中選擇一種作好交流準備:《出示課件》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讀。

B、排練課本劇,並演一演。

C、進行模擬採訪。(提示:可採訪“哈默”,也可採訪“傑克遜大叔”。)

D、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瞭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麼事?(種花生,過收穫節) 理解詳寫和略寫。

聯繫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爲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 “過收穫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吃花生,談花生)

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爲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爲花生最可貴的是什麼?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讚美了花生的什麼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麼特點?(高高掛在指頭 鮮紅嫩綠)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默默奉獻)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點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穫節”作者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麼?

8、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齊讀最後一節。(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四、拓展閱讀

p162-----165(必讀)

v 閱讀天地一:《玫瑰花》《虛榮的孔雀》

v 閱讀天地二:《平凡》 《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v 閱讀天地三: 《吃桔子》總體點評:

總體點評

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實踐,在具體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課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處理課文詳略得當,對於課文的重點進行深入地講解,並通過朗讀指導和課件的運用,深化了課文情感目標的落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教室啓發引導下積極參與,涌現出很多奇思妙想,鍛鍊了學生的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認識生字,讀準字音。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法、創設情境法、分角色朗讀法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動物頭飾、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情引趣。

1、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童話故事。(觀看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揭題。

故事中的小壁虎到處借尾巴,可是誰也不肯把尾巴借給它,是因爲它們小氣,不願意幫助小壁虎嗎?因爲它們的尾巴各有各的作用,實在是不能借啊!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27———尾巴的功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碰到生字用圈圈出來。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老師給每一組都發了生字卡片,請組長帶領你們那一組同學一起學習生字。

3、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認讀生字。

4、再讀課文。生字寶寶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它們嗎?請小朋友們再讀課文,把句子讀連貫。

5、哪些小朋友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請自信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餘的小朋友可要好好地向他們學習。

三、合作學習,理解內容。

1、這篇課文是人和動物的對話,可有意思了。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尾巴的功能?(生答:課文講了牛、袋鼠、非洲鱷、響尾蛇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課件顯示。)

2、你最想知道哪幾個動物尾巴的.功能,你就趕快學那幾個小節,小組之間還可以一個問一個答,合作學習。

3、哪些小朋友剛纔學了第一小節,知道了牛兒尾巴的功能。請站起來!沒學的小朋友想問問你們牛兒尾巴的功能,你們願意當牛兒,回答他們的問題嗎?(生問生答)

4、袋鼠、非洲鱷、響尾蛇的尾巴有什麼功能呢?知道的就站起來回答,不知道的就坐着問,行嗎?(點擊四種動物的圖片)這四種動物的尾巴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的功能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觀看錄像)

5、看了錄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幾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6、啊呀!動物的尾巴真神奇,好多小朋友肯定也在悄悄地想:我要是有條尾巴,那多有意思啊!讓我們一起讀五、六小節。“人的手腦最靈巧,比長尾巴更有用!”表現在哪裏呢?你能舉個例子嗎?

(生1:人的頭腦最聰明,火車、飛機、火箭都是人發明的。

生2:人的手最靈巧,能做飯、炒菜、織毛衣、寫字。

生3:中國的長城是我們人類寶貴的財富。

生4:……)

科學家們根據動物尾巴的功能,造出了許多高科技產品。

1、這是美國空軍“響尾蛇”近程空空導彈,是美國的新型武器。

2、這是“黑鯊魚”直升機,是俄羅斯的新式武器。

3、這種鼠標叫“電光毒蛇”是目前最新的鼠標。(課件顯示)如果你們想更多的瞭解它們,大家可以多看書,多查資料。總之,我們人類是最聰明的。

四、分角色朗讀、表演。

1、小組分好角色:人、牛、袋鼠、非洲鱷、響尾蛇。

2、小組分角色朗讀,要求讀出各種動物的特點,師巡視指導。

3、小組合作,加上動作和自己的想象進行表演。

4、帶頭飾上臺表演。

師導:有一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什麼事總喜歡問爲什麼,她很喜歡動物,還能和動物說話呢。接下來讓我們聽聽她跟動物們說些什麼?

生表演。

五、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功能?小壁虎的尾巴有什麼功能呢?

生彙報:(課件顯示)

魚兒的尾巴像船舵,掌握方向好游泳。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把握方向保平衡。

啄木鳥的尾巴像鉚釘,鉚在樹上好啄蟲。

蠍子的尾巴有毒汁,趕走敵人保自己。

猴子的尾巴像鉤子,鉤在樹上打鞦韆。

孔雀的尾巴像扇子,五彩繽紛真漂亮。

松鼠的尾巴像把傘,天氣炎熱好乘涼。

2、小朋友們知道得可真多,肯定是看了很多課外書、動畫片,查找了很多資料,是嗎?我不能夠把我們知道的這些知識也照着課文的樣子,編成詩歌呢?小組同學一起合作,看哪一組編得多。

________告訴我,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了,小朋友,動物世界千奇百怪,奧妙無窮,許多東西正等着你們去探索、去發現,讓我們用聰明的頭腦,靈巧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明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用找反義詞的方法學習漢字。

2.培養學生積累反義詞和運用反義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積累生活中的反義詞。

活動過程:

一、遊戲激趣。

1.“反話”遊戲。(教師說或模擬前邊的詞語,學生答出它的反義詞並做動作)

大西瓜——小西瓜 上——下 左——右 前——後 蹲——站 出——入

2.揭題。

(1)在剛纔做的遊戲中你發現了什麼?(投影“反義詞”)

(2)揭題:小朋友們,聽說今天反義詞樂園裏將要舉辦很多趣味比賽,這節課我們一起到反義詞樂園參賽吧!(投影“反義詞樂園”)

二、看圖說反義詞。

1.看圖猜反義詞。

(1)這是看圖猜反義詞賽場,凡是愛動腦筋的小朋友都可以獲得入場券。

(2)根據投影圖說反義詞。

2.看圖辨方向。

(1)小朋友,當你在野外迷了路,千萬別慌張,我們可以看圖辨別方向。(投影出示方位圖)

(2)小朋友能找出圖中的反義詞嗎?同桌互相找一找。

(3)指名找。

3.看圖找反義詞。

(1)今天的比賽精彩極了,小動物們也趕來參加比賽了,你敢跟小動物們比一比誰最棒嗎?請在四人小組內看圖互相找出圖中的反義詞。(投影出示圖)

(2)各小組推選代表在班內交流。

三、你說我對。(先投影出示前邊的詞語,答對後相機點擊後面的反義詞。)

“你說我對”賽場的兩名小主持人邀請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對反義詞。請男生說,女生對。

四、我有一雙慧眼。

過渡:接下來小朋友們要用充滿智慧的小眼睛來找反義詞了。

1.你準能認出我們。(投影出示)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前)——(後)

(1)你開門,我關門。( )——( )

(2)小明出來,我進去。( )——( )

(3)小兔的耳朵長,尾巴短。( )——( )

2.投影出示《龜兔賽跑》的動畫和一段話。師:小白兔和小烏龜正在進行比賽跑步呢,請小朋友先看動畫片再讀故事,找出文中的反義詞。

龜兔賽跑

一天,小白兔和烏龜比賽跑步。第一次小白兔跑得快,烏龜跑得慢,小白兔勝利了。第二次比賽,由於小白兔不謙虛,結果失敗了。

3.投影出示古詩《畫》。師:古代詩人王維也來到了我們的反義詞王國,他要請小朋友們找一找詩中的反義詞。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五、我會說。

過渡:“能說會道”賽場正等着小朋友們來參賽呢!

1.說句練習。在括號裏填上反義詞:

(1)駱駝長得( ),羊長得( )。

(2)馬路( ),山路( )。

(3)冬天( ),夏天( )。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2.我也能用反義詞編一句話。

(1)自己找合作伙伴編。

(2)推選說得好的同學說。

六、搶答賽,看誰說的反義詞多。(投影出示)

反義詞(我會填)勝—( ) 好—( ) 天—( ) 早—( ) 方—( ) 頭—( ) 快—( ) 冷—( ) 愛—( ) 來—( )

七、找對手。

能幹的小朋友,你想找到自己的對手嗎?現在我們請表現最好的8名同學上來玩找對手的遊戲。比如:舉黃色卡片的同學問:“我是‘緊’,我的對手在哪裏?”舉紅色卡片的同學回答:“你的對手在這裏,我是‘鬆’。”

正——反 冷——熱

容易——困難

冷淡——熱情

虛僞——誠實

八、找一找生活中的反義詞。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反義詞,把你找到的反義詞告訴大家。

(1)先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課前找到的反義詞。

(2)比一比誰是棒小孩,請舉手說。

九、操練場。

比賽已經進入尾聲,最後一站是操練場。請你寫出教室裏的反義詞。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 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

2.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剪材組材的技巧。

2.品味語言,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吆喝是“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在老北京城的衚衕小巷經常可以聽到小販們的各種吆喝聲。今天,我們跟着蕭乾先生一起去品位老北京城那起伏有致的吆喝聲。

二.整體感知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文中介紹到的吆喝聲有哪些?介紹吆喝聲時按照什麼順序?

研讀賞析

提問:

1、文中介紹了多種吆喝,哪個片段你最喜歡?爲什麼?請找出來細細品讀。

2、作者多老北京街頭的吆喝聲懷着怎樣的情感?

(讓學生深入文本,反覆朗讀品位出京味文化的.內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整節課的重要點所在。)

3、你還有哪些問題,歡迎你來提問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課文的總體結構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介紹繁複多樣的吆喝聲的?

(2)爲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這會給你什麼樣的啓示?

(3)爲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聲會嚇個馬趴?這一定是誇張嗎?

(4)全文流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酌情點撥。

明確:

(1)理清行文思路,劃分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注意語段之間的銜接過渡語句,它們像路標一樣,標示作者的思路。閱讀時要搞清楚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如銜接過渡的語句有: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一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評課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還是專家引領的重要陣地。評課既要反對只講好話,相互奉承,也要反對只說缺點,相互詆譭。評課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既要看到成績,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與授課人共同進步。

評課前要充分準備,理清思路,抓住要點。切忌面面俱到、輕重不分、條理不清。重點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進意見。

(一)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

1、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是指教學目標的設定,不能只設定單一的知識能力目標,還應在感情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設計明確的目標;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標爲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爲實現目標服務。一節課下來,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是評價這節課效果的重要指標。

(二)教學資源整合

教學資源的整合,即我們通常說的教材處理。但教學資源整合較之教材處理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對教材、教學輔助材料和其他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把尺子。評課時要從教師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取捨、整合等方面進行分析,特別是教學內容的前後銜接、教學重難點的準確把握、教學資源的合理取捨、學生現有經驗的有效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是評價一節課成敗得失的重要依據。

(三)教學程序展開

教學過程的評價要點,既要看教學過程的預設,還要關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調整、應變、生成與發展。

1、教學思路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爲此,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是否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爲指導;二看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是否符合學生實際;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獨創性,能否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四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五看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根據教學實際及時有效地進行調整和發揮。

2、教學結構

課堂結構主要指教學環節或步驟。教學指導思想的科學性,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和時間安排的合理性是評價教學結構的主要內容。

教學指導思想,是否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以問題爲核心”。

教學環節是否完整?以講授新課爲例,通常應有複習鞏固、新課導入、教師啓發、師生互動、學生思考、教學小節、課堂訓練(練習)等環節。

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應十分注重給學生的參與、思考、討論、練習安排較多的時間。如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整節課教師的講授控制在10-15分鐘,學生的自學、自悟、討論時間安排15—20分鐘,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安排5—10分鐘。也有學校規定,課堂練習必須完成課本上的所有習題,並完成配套教輔上的部分練習。

同時,還要觀察和評價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難點,是否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是否有效的前後轉換與連接,是否根據課堂突發情況合理調整教學時間與環節等。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條件和手段校際差異大。因此,評價教學方法與手段應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的適切性。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即使同一節課,也要根結不同的教學環節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探索階段總會有許多瑕疵和不足,對於教學方法的創新嘗試,評課人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而不要囿於慣性思維橫加指責。

4、教學手段與工具的運用。既要積極鼓勵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與手段,同時也要肯定不具備條件的教師使用傳統的有效的教學工具和技術。要客服片面強調使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傾向,不能“爲使用而使用”,更不能爲裝潢門面而濫用。教學條件和工具的.運用,關鍵要看是否適時、適當、有效。

(五)教師基本功

“臺上10分鐘,臺下10年功”。課堂教學的好壞,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師評課,要透過教學過程,看到授課人內在的教學基本功。

1、板書:一是看板書設計的合理性,是否言簡意賅,條理清晰,畫龍點睛;二是看板書字跡,是否工整美觀,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強調書寫的規範、美觀;三是看簡筆畫,是否具備必要的簡筆畫技能。

2、教態: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態的基本要求。對教態的較高要求,教師還應該儀態優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語言:準確清晰、精當簡練、語調適宜、快慢適度,是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較高要求: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看課堂教學效率,即單位時間取得績效,達成同樣的教學目標,使用的時間越少越好、學生學得越輕鬆越好、學習過程越快樂越好、學習負擔越輕越好。

二是看目標達成度,主要看是否實現既定教學目標。這裏要強調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僅看學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還要看學生在思想教育、情感體驗、實際操作等方面收穫。

三是看學生受益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收益狀態,從不單要看優秀學生的發展,還要看中等生和學困生的進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各上層樓。

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可結合聽課時當堂測試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確保評課有理有據、客觀公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認知目標:認識“怒、燥、暮”等8個生字,會寫“豔、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甦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 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3. 發展目標: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瞭解花兒開放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

教學過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導入。

1、 四人小組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說說自己觀察了哪些花,它們在什麼時間開放?

比一比,看誰蒐集的信息多。(板書:花)

2、 問:你知道些什麼花的名字嗎?它們是在什麼時間開放的呢?(學生可以猜測。)有一位植物學家,他的做法真絕妙呀!連老師心裏都癢癢的,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請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二、熟讀課文,初步釋疑。

1、 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怎樣纔算把課文讀熟練?(遇到意思不明確的詞,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讀的過程。

3、 請學生讀1、2兩段。

4、 評議。

5、 餘下一段同桌讀。(幫助夥伴糾正錯誤)

6、 現在知道那位植物學家做了什麼嗎?(補充課題:鍾)

7、 你覺得他的做法如何?(討論、交流)你喜歡用什麼樣的心情讀一讀這課題呢?

(自由讀課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表揚。

8、 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些什麼?(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認爲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

三、探究課文,感情朗讀。

(根據學生的興趣讀懂課文。)

如:學生選擇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2、誰想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請學生朗讀)

3、 師生合作朗讀本段課文。

4、 交流自己的收穫。

5、 帶着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再美美地朗讀這段課文。

7、背誦喜歡部分,與同學交流。

小結:大自然實在奇妙,這些美麗的花兒爲什麼不在一個時間開放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同學們,你們想去探究一下嗎?要知原因,下節課再見。

四、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認讀,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2、書寫生字。

(1)教師範寫,學生學寫。

(2)學生自己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反饋結果。

五、課堂練習。

抄寫19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鞏固反饋。

(1)學生聽寫詞語。

(2)同桌相互檢查。

二、展開想象,推測原因。

1、爲什麼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

2、學生自由推測。

三、研讀課文,探究解惑。

1、默讀課文第二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交流。

3、找出相關句子,學生朗讀。

4、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的開花時間和溫度、溼度、光照等有什麼關係。 5、小組交流,說說其他植物開花時間和溫度、溼度、光照、昆蟲活動的關係。

  四、總結全文,拓展能力。

1、朗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植物學家絕妙的.做法。

2、繼續觀察蒐集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然後把這些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給他人。(形式多樣:如編科學小報、做資料卡、寫觀察日記等)

板書設計:

13 花鐘

溼度

溫度 花鐘 光照

昆蟲活動

教學反思:該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巧妙。課文意圖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6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的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言語過渡,並且書面言語水平逐漸超過口頭語言水平,四年級的學生纔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作文的起步階段。抓住這個關鍵期,重點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怎樣抓好這個關鍵期呢?從作文的結構入手,從細節入手,在閱讀了學生很多寫人的作文後,發現了他們在利用對話刻畫人物上寫不生動,不得法。因此將對話中的提示語作爲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突破點,寫好提示語,對話就能更精彩。

教學目標:

1、藉助對例文的分析,讓學生知道習作中提示語的位置有不同的變化,知道怎樣把提示語寫具體。

2、在練筆時嘗試運用例文中所習得的方法,讓對話描寫更加精彩。

教學重點:

藉助對例文的分析,讓學生知道習作中提示語的位置有不同的變化,知道怎樣把提示語寫具體。

教學難點:

在練筆時嘗試運用例文中所習得的方法,讓對話描寫更加精彩。

教學過程:

一、精心選材,激情導入(2分鐘)

1、今天這堂課,老師要送你們一份神祕的禮物,想看嗎?(播放無聲電視劇《家有兒女》第二部第23集《神祕的禮物》)(32秒)

2、有什麼話想對老師說?

3、人物不說話了,這麼好看的電視劇就沒什麼看頭了吧?你看很多同學在習作的.時候,愛把習作裏面的人物當成了啞吧。人物忙這忙那,就是不說話。所以,孩子們一定要記住讓習作裏的人物開口——說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寫好人物對話。(板書:對話)。

過渡:寫對話首先得知道什麼呀?你們聽(播放有聲電視劇)

設計意圖:用有聲和無聲的電視劇片段進行比較,學生從感興趣的話題中悟到在作文中我們也得讓人物說話。

二、學寫提示語“悟方法”

1、悟“讓提示語內容生動具體之法”6分鐘

a.他們說的話老師已經寫下來了,一起來快速地讀讀。(出示劇中對話1,生讀)

b:讀起來有趣還是看電視劇有趣

c:我也這麼覺得,可是他們說的話我已經寫下來了,可怎麼讀起來聽起來沒電視劇有趣呢?

d:我明白了,原來是我沒把他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語氣這些說話的樣子寫出來啊,吸取教訓,看看老師改後的對話,你們班誰的朗讀水平最高,請他爲大家讀讀,其他同學聽,思考這段對話寫得怎麼樣?(出示劇中對話2,生讀)

e:老師改後的對話好些了嗎?說說你認爲改得好的地方。

總結:你們真會欣賞,我們寫對話時不能光寫你說,他說,我說,要寫進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語氣,(板書:動作,神態,語氣)我們把像這樣的誰說的,怎麼說的,這樣的語句叫做——提示語(板書:提示語),把提示語內容寫具體,對話中的人物就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樣子的對話,纔是精彩的對話。(板書:精彩)

2、悟“提示語位置擺放之法”5分鐘

a:同學們再看大屏幕,迅速的瀏覽,同樣是這段文字,相同的人物,相同的對話,但是什麼不一樣了?(出示劇中對話3,瀏覽)

b:有什麼不同?板書:提示語的拉車式,推車式,挑擔式。

C:觀察得真仔細,會發現還會歸納,誰來說說這位置變化有什麼好處?所以,請你記住提示語的位置由你自己做主。(板書:提示語的位置)

過渡:提示語位置變了,跟在他後面的什麼也在發生變化。

3、悟“提示語標點使用之法”4分鐘

你們看出示PPT4,當提示語位置在前,標點符號是——

當提示語位置在前,標點符號是——

當提示語位置在前,標點符號是——

總結:同學們,會寫提示語了嗎?說說怎麼寫?你們真不簡單,看似簡單的提示語裏面原來藏着這麼多奧妙呀!它就像漂亮的花朵那樣,只要寫好了提示語,(板書:寫好)就能把我們的對話裝點得更加精彩(畫花圖形板書精彩)。我相信在下面的小練筆中,你們一定會“妙筆生花”。

設計意圖:通過四次ppt對話展示,將寫好提示語的方法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直觀易懂,學生很容易領悟。

三、修改練筆,活用方法

1、師:孩子們,拿出我們第一次見面寫的對話小片段,讀讀你的習作,你覺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3分鐘

2、很好,能發現問題就能解決問題,相信在你的修改下和老師的溫馨提示下,你的對話會寫得更加精彩,好,開始動筆。時間7分鐘。

3、時間到,寫完的請舉手,沒寫完的也請停筆,老師再教大家一招把對話寫精彩的方法,那就是認真學習別人的優點,請標了123的同學把稿子拿到臺上,新舊稿子進行對比展示。7分鐘

4、同桌交換習作,爲每一處用心的修改像老師這樣打上一個星星。5分鐘

總結:同學們,你們看當通過人物的對話,通過描寫他們說話的樣子,你們筆下的有個性的人物就栩栩如生了,其實我們在寫人物時除了外貌,心理描寫以外,還可以用對話來刻畫人物,這就是對話的妙處了。

四、總結提升1分鐘

其實,寫好人物對話並不難。只要我們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有一對會聆聽的耳朵,隨着積累的不斷增加,一定會寫出更精彩的作品!

板書設計:

寫好提示語,對話更精彩

動作,神提語

態示氣

位置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 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間的生字只識不寫。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有感情得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課文。

三、教學準備:

1、配套光盤、課件。

2、瞭解美麗的祖國。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家》這首優美的詩歌。

2、多媒體出示配套光盤裏的生字卡。

3、過渡:小朋友們讀得真美,你們也能把課文美美地讀出來嗎?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優美的兒歌。

4、多媒體圖文並茂地朗讀課文。

5、學習第一句。

(1)出示:藍天是白雲的家。

(2)多媒體動畫演示:藍天白雲圖

(3)描述:一朵朵白雲在藍天上飄蕩,有的像羊羣,有的像冰山,你見過什麼樣的白雲呢?

(4)藍天襯着白雲,白雲依偎着藍天,所以說藍天是白雲的家。誰來美美地讀這一句話。

6、學習“樹林是小鳥的家”。

(1)多媒體演示:鳥兒在樹林裏飛行、覓食、築巢的情境。

(2)小鳥在樹林裏生活多麼愉快,讓我們愉快地讀一讀。

7、自學三、四兩行。

(1)播放動畫:魚兒水裏遊、種子鑽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 3 )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卡,口頭擴詞。

( 4 ) 用“天上的白雲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還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態。”描述自己見過的白雲。

(5)指名讀這句話。

(6)多人挑戰讀,其他同學評價。

(7)想象練說:小鳥會在樹林裏幹什麼呢?(小鳥在歡快地唱歌…..)

(8)指名讀,分組賽讀。

(9)想想:爲什麼說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第二課時

1、學習“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1)過渡:我們小朋友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裏呢?

(2)出示這句話。

(3)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呢?

(4)多面體動畫演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地形輪廓裏依次出現雪山高原圖、草原牧羊圖、平原豐收圖、小橋流水圖,最後空格爲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看了以後,你想說什麼?

(5)多媒體演示:許多穿着鮮豔服飾的兒童跑到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裏,兒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疊印。 生

(6)用“我是一條快樂的小魚,因爲……”、“我是一顆種子,我要感謝我的媽媽,因爲……”句式練習說話。

(7)自由練讀,指名錶演讀,男女生比賽讀。

2、有感情的齊誦這句話。

(1)指名讀。

(2)齊答:中華人民共和國。

(3)哇!祖國真美呀!祖國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國是一個巨大的花園,我們就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5)小結:祖國大花園裏有溫暖的陽光,有清新的雨露,我們生活在祖國這塊土地上,所以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3.過渡:生活在美麗、可愛的家裏,多麼幸福呀!讓我們帶這種感情練習讀課文。

( 1)這首詩寫得多美呀!現在讓我們也試着做個小詩人。

( 2 )出示沙漠圖、南極冰天雪地圖等。

( 3 )多媒體配套光盤出示“我要寫”,學寫“土、子”兩個字。

( 4 )範寫。

( 5 )小朋友們真不簡單,今天不光學了這首詩,還作出了這麼美的詩,課後讓我們把它寫到採蜜本上。

(6)激昂地齊誦這一句。

(7)自由練讀練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體起立,加上動作,有感情地齊背。

(10)用“什麼是誰的家”的句式作詩。

(11)擴展練說:

沙漠是駱駝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極是企鵝的家;

樹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們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雲兒是雨點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讀,分析字形。

②描紅。

③練寫。

五、教學結束:

佈置學生回去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8

內容摘要: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有效的落實到課堂中才是關鍵,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實現這教學設計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式學習既是“課改”新教學理念,也是實施新課程的新教學行爲,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方式。

關鍵詞:

語文教學設計有效合作探究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大的改觀。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課堂操作,從表面上看,佔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往往同樣是一種低效教學。那麼怎樣才能使語文教學設計有效呢?

一、制定有效目標

良好的目標意識是教師制定好目標的前提。目標的制定要以吃透教材爲基礎,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

首先,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領域的編排意圖,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爲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

其次,細節上應學會推敲。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啓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語言。我們一直倡導“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把教材鑽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名師常把複雜的`內容教得很簡單。反之,會把簡單的課越上越複雜,原因就在這裏。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也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第三,對於每課的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的目標纔是有效的。如:

二、確立學生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妨運用多種策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鼓勵自主學習。

魏書生說得好:“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纔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如:《生命的壯歌》一文通過動物界的兩則故事,告訴人們螞蟻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其中都蘊含着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的精神。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請學生自主學習,列出問題。全班交流時,我請學生提出問題,再請已經能夠回答問題的同學來回答問題。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學生已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了螞蟻和羚羊的逃生方法。接着,我就教學重點加以梳理,與學生一起感悟其中蘊含的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