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 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

2.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情景導入:欣賞歌曲或回憶有關春的古詩。(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

2、介紹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3.朗誦:欣賞並走進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天。播放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仔細傾聽。 (聽的過程中,能聽出作者寫了春的哪些景物,聽出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4.積累字、詞

蓑衣 水漲 醞釀

薄煙 黃暈 應和

捉迷藏 抖擻

(二)、自學探究

1、你能按照盼春、繪春、贊春的提示把文章分爲三個部分嗎?

2、請你找出文中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作者具體描寫了哪幾種景物?

4、假如你是一個畫家,你能根據本文畫出幾幅圖畫,並且給每一幅加上小標題。如:____圖。

(三)、品味鑑賞:說出你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或者最喜歡哪些詞句?與大家分享。同時說明理由,可以用這樣的格式:我喜歡----------句,因爲它寫出了 春天中的______景物,用____修辭,(或是從__感官來)表達_________情. 我用 的語氣、語速或語調來讀。

(四)教師寄語

“一年之際在於春”,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同學們,你們正處在人生的春天:花樣的年華、如歌的歲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五)作業:仿照下列句子說說秋天的美

1)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 不錯的, 。

(五) 板書設計

朱自清

迎 盼望着

春 繪 草、花、風、雨、人

頌 娃娃、姑娘、青年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讀本課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初步學會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知道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及它悠久的歷史、雄偉、堅固、美觀等特點。瞭解趙州橋設計的獨創性及其作用。

3.學習作者介紹事物的方法,會簡要地按一定條理介紹趙州橋。

4.感受趙州橋堅固、美觀的特點,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說明文條理性強、用語精確的文體特點。指導學生運用重點字、詞理解一段話的方法學習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趙州橋設計的獨創性及其作用。

教學準備:

收集關於“趙州橋”的資料、圖片。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這單元我們已經學了《孔子拜師》的故事和《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去《趙州橋》看看。(板書課題,齊讀)

2.從課題看,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篇寫事物的文章。如果讓你來介紹一座橋,你會從哪幾方面來介紹呢?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作者如何爲我們介紹這世界聞名的趙州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要求: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檢查反饋。(1)出示詞語:

趙縣

安濟橋

石匠

堅固

雕刻

智慧砌成

橫跨

相互

抵着前爪

爪子

①讀準第一行的字音,區別“縣”、“具”在字形上的差異。 ②學習第二行中三個動詞,理解意思。 ③區分第三行的多音字“爪”的讀音。(2)讀下列詞語:

xiáo洨河

suí隋朝

橋dūn墩

chán纏繞

三、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及時正音。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介紹趙州橋的,每個自然段介紹了趙州橋的哪些方面。(指導學生對所提取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出每段要點。)

3.總結:一段話中,有些詞語跟整段話的主要內容關係特別密切。閱讀時,抓住這些詞語,能幫我們更快、更正確地理解課文。

四、指導寫字。

1.讀一讀課後要求書寫的生字。

2.同桌互相提醒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3.結合學生提出的書寫難點,教師進行集中指導。重點指導:縣:中間不能寫成三橫,倒數第二筆爲撇折,不能寫成豎折。

參:結構較緊湊,注意最後三筆方向、長短、間距。擊:中間只有一豎。 4.學生練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五、課堂小結。

趙州橋——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石拱橋?它怎麼會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呢?它有哪些令人驚歎的設計呢?讓我們共同期待下節課的學習吧!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課,初感“寶貴”。

1.回顧上節課內容,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趙州橋的。 2.面對趙州橋,作者這樣感嘆到:(出示句子,齊讀)

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教師:是什麼讓作者感受到趙州橋的“寶貴”呢?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發現趙州橋的“寶貴”之處。

二、品讀感悟,讀懂“寶貴”。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想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趙州橋的哪些信息?(地點、橋名、設計建造者、年代。)

出示:

地點:河北趙縣洨河橋名:趙州橋

設計建造者: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年代:1300多年

2.你能把這四方面內容用自己的話來說清楚嗎?還能怎麼說?(可以,變換詞序。)

總結:有時句子中的詞語顛來倒去,能合成不同形式的句子,但是句子的意思不變。

3.齊讀第1自然段。(點評朗讀:同學們在讀的時候爲什麼強調了“1300多年”?體會“歷史悠久”。)

過渡:1300多年,這的確是悠久的歷史了。但我們知道在趙州橋之前肯定還有過很多很多橋。而它們爲什麼沒成爲寶貴的歷史遺產呢?看樣子,只是說年代久遠這一點並不能完全說明趙州橋的寶貴,我們還得繼續探究下去。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全段共幾句話?整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6句,圍繞第1句話來寫的。)

2.這段中有個長句子,挺難讀,誰想來挑戰一下?

出示語句: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1)指名讀,正音。

(2)如何理解這段中的“創舉”?(創舉:從來沒有過的舉動。前人沒有這樣做過。)

(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這裏的“這種設計”是指哪種設計呢?用橫線在文中畫出來。

(指“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3.感受“創舉”。

(1)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這種“創舉”?

(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大橋洞頂上左右兩邊各有兩個小橋洞。)

(2)根據文字提示,讓同學們畫畫這座橋。

(3)請學生上臺介紹他畫的趙州橋。

在學生介紹畫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句話中每個詞都有它的作用,無法將任何一個刪除。(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4)讓我們來看看真實的趙州橋圖片,看看你畫的是不是與它相像。(出示趙州橋圖片)

(5)教師:同學們,仔細地看看這座橋,開動你們的腦筋想一想,趙州橋這樣的設計,有什麼作用?課文是怎麼介紹這種設計的作用的?

①指名讀找到的句子。(第2段最後1句話。)

②作者用什麼詞把該設計的作用連接在一起?(既又)

③“既又”是一組關聯詞語,它能把有關聯的兩方面內容連接起來。請同學們用“既又”造句。4.感受“堅固”。

(1)教師:一種建築物能在世上存留幾百年,已經很不容易了,而趙州橋卻存留了1300多年。想象一下,這1300多年的歲月裏,趙州橋會經歷哪些磨難?

(2)交流想象。

總結:據統計,這1300多年,它經歷了10次大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1963年的特大洪水已經淹到拱橋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人們擔心拱橋會毀,然而它依然安穩地橫臥在洨河上。趙州橋如此堅固,這都得歸功於它巧妙的設計啊!讀到這裏,你除了感嘆橋的堅固,還在感嘆什麼?(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讓我們懷着對橋的讚美,對勞動人民的崇敬,再來讀讀這句話: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我們來讀讀第3自然段,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這座橋十分美觀的.。(從橋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來說明美觀。)

2.課文中主要寫了哪些精美的圖案?

(1)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有的有的還有的

教師:這些都是“龍”的圖案,同學們可以通過“相互纏繞”、“相互抵着”、“回首遙望”、“雙龍戲珠”等詞語想象這幾幅精美的畫面。相信你能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更多。

(2)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生動的畫面嗎?(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3)能工巧匠們把石龍雕刻活了,作者把石龍寫活了,你能把這些文字讀活嗎?讀一讀橋上這些精美的圖案。

(4)(出示幾幅生動的雲朵圖片)天上的雲朵千變萬化,千姿百態,你能把它們寫活嗎?

仿寫:天上的雲朵千姿百態: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還有的____________。所有的____________。

3.課文的第2自然段寫了趙州橋的“堅固”,而第3自然段寫了橋的“美觀”。文中是用哪句話把“堅固”和“美觀”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請大家用波浪線把它畫下來。(認識過渡句,瞭解過渡句的作用。)

三、感情朗讀,昇華“寶貴”。

1.學了課文,你能簡要介紹趙州橋嗎?(提示學生要從幾方面,有條理地介紹。)

2.同學們,學到這裏,你是不是能深切感受到趙州橋是寶貴的歷史遺產了?用自己的話說說:因爲趙州橋,它表現了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

3.趙州橋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讓我們自豪地齊讀全文最後一段: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四、課堂小結。

我們祖國還有很多寶貴的歷史遺產。我們能從很多途徑去獲得它們的知識,你會從哪兒去了解更多的歷史遺產呢?讓我們去找找它們,讀懂它們,相信你也會同今天學的《趙州橋》一樣,瞭解他們的獨特之處、寶貴之處。

教學反思:

在教學《趙州橋》的過程中,我首先抓住了“寶貴”一詞,然後通過體會文中重點的字、詞、句,分析了趙州橋的“創舉”、“堅固”和“美觀”,最後使同學們認識到趙州橋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從而回到“寶貴”一詞。這樣使得課堂教學具有連貫性,同學們記憶深刻。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上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的內容。有兩幅圖,這兩幅圖色彩鮮明、環境優美,但圖中人的行爲與這自然的美不太一致:第一幅圖是幾個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第二幅圖上一位阿姨在洗蘿蔔,水龍頭開着,盆裏的水正嘩嘩地往外流,圖中的大姐姐和小朋友都在勸說他們“這樣做不好”。

一年級學生對於公共利益的概念還不是很不確,加之語言能力有限,要他們說出“怎樣做”不算難,但要這樣做爲什麼不好?能把理由說出來,讓對方信服纔是關鍵。因爲我在教學中,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他們設置真實的情境,讓他們走入其中,進入真正的生活中去體驗,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說出自己的見解,培養健康的人格,發展健康的個性。

一、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能勇敢、準確、清楚地勸說別人不要做有損於公共利益的事情,說話時要有禮貌。

2、關心身邊的事情,能勇於表明自己的態度,並落實到行動上。

3、表述過程中,通過多方評價規範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話和說話習慣。

二、教學重點:

通過討論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費自來水”這兩件事的做法爲什麼不對,該怎樣勸說。

三、教學準備:

POWERPOINT課件或活動式掛圖,廣告牌,課前佈置學生繪畫或剪紙、粘畫、摺紙,調查誰喜歡聽故事、講故事。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流程:

(一)設計“秋遊路線”。

1、談話交流:今天天氣怎麼樣?(晴朗,天又高又藍,雲又白又輕)因爲這是秋天到了,秋天多美啊!這麼好的'天氣,我們一起去秋遊好不好?

2、你們都想去哪兒?組織學生在黑板上粘貼折的、剪的、畫的動植物、建築物等,把黑板設計成一條“秋遊路線”。(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選定一處爲公園、一處爲××家)

3、課件展示秋天的畫面及音樂,教師帶領學生率動,去“公園”

(二)遊“公園”。

1、嘀嘀(模仿汽車喇叭聲),××公園站到了,同學們請下車。(課件展示公園景色,伴隨優美音樂,突然,音樂停止,播放第一幅圖:草地上出現幾個小男孩,他們在踢足球)

2、師:咦?同學們爲什麼在這裏站住了?你們看到了什麼?[把學生的無意識行爲有意識化,使學生有一種自我責任意識]

3、指導學生簡單地說出圖意。

4、置疑:他們這麼做好不好?(相機板書課題:這樣做不好)

5、這樣做爲什麼不好?現在我們看到了這種行爲,你打算怎樣做?(相機板書:勸說)勸說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明確:要說出這樣做不好的理由,道理要能把人家說服,說話時還要態度大方,有禮貌,語氣溫和,不能強硬等等)

6、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7、彙報:每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勸說。師生評議。(注意多鼓勵肯定,適當提出意見和建議,提示:小草也有生命,讓學生進行換位體驗,想想小草在說些什麼)

8、表演:自由選擇合作伙伴練習表演。(注意勸告說者的語言、方法、態度、表情,加上被勸說人的語言、動作。也可以加入小草等角色,幾個人合作。)

(三)去××家。

1、這次我們出遊不但欣賞了美麗的風景,還保護了它,同學們真是做的太出色了。好了,大家都累了,××家就在公園附近,讓我們一起去××家休息一下吧!(課件展示圖二,播放大大的流水聲。)

2、同學們,這位就是××的媽媽,看,她爲了招待我們,正在公共水池洗菜哪!(流水聲不停,學生竊竊私語)

3、你在說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不好的事嗎?指導學生簡單說出圖意。

4、是啊!這樣做不好,可是,這樣做爲什麼不好?××的媽媽正在爲招待我們做準備,我們應不應該去勸說她呢?

[設計疑難誤區,明確:對於親近的人也應該堅持辨清是非對錯,進行勸說,不過勸說時更要委婉、禮貌]

5、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小組彙報表演。師生評議。評選“最佳合作獎”、“最佳表演獎”“最佳口才獎”,獎勵一朵小紅花貼在成長紀錄冊裏。

(四)拓展反思。

1、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不好的行爲嗎?你應該怎樣勸說?

2、反思:你做過這樣不好的事嗎?今後該怎樣做?

(五)總結。

1、今天出來你們有收穫嗎?談收穫。

2、讓我們搭上我們的小汽車,滿載着我們的收穫回家吧!再次課件展示秋天的畫面及音樂,教師帶領學生率動,“回家”。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4

一、教材簡介:

《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因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從而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關心別人,特別是要關心身處困境的人。

二、設計理念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關愛和自信”。教學時應該充分抓住這個主題線索,逐層深入地展開教學。通過感情朗讀、交流體驗,注意英子的神態、動作變化,感受英子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通過品詞析句、研討對話、朗讀感悟等方式,體會文本的價值,啓迪學生的思想情感。加強閱讀與生活的聯繫。以文本爲載體,拓展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關愛之心。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通過學習懂得做人的道理: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你得到過別人給你的掌聲嗎?

(二)、複習生字詞

(三)、研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描寫了幾次掌聲。分別是哪幾次?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並標上序號。

2、出示兩次描寫掌聲的句子,指導朗讀,着重引導學生通過熱烈的鼓掌來體驗“熱烈”,體驗“持久”和“經久不息”,這兩個詞要讀得時間長一點,重一點。

解讀第一次掌聲: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出示句子、齊讀)

1、請同學們讀讀第一次掌聲前面的內容,說說給她掌聲的理由。

⑴找到相關的句子讀悟。指導學生從“低下了頭”“慢吞吞”“憂鬱”體會英子的內心世界

⑵瞭解原因: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Ⅰ、你們見過腿有殘疾的人走路的樣子嗎?演一演

師引讀課文她總是(生默默地坐在……)指名演一演

Ⅱ、此時的英子,在猶豫什麼呢?你覺得英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小組討論

②彙報交流(板書:自卑、憂鬱)

⑶體會英子戰勝自我:英子猶豫了一會兒,她想,又想。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⑷身體的殘疾使她難過,使她緊張,使自卑,但她終於站起來了,讓我們爲英子鼓掌。

出示:那掌聲,似乎在說:“()”同學們,身體的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殘疾,讓我們爲英子站起來,走上講臺講故事鼓掌,更爲她戰勝了自己而鼓掌。

2、如果老師就是英子,你會對我說些什麼?

①說給同桌聽一聽

②個別說

解讀第二次掌聲: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1、爲什麼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普通話正確,聲音好聽;向她表示祝賀)

2、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學,此刻你想說什麼或做什麼?

3、面對同學們的掌聲,英子有多少話想說呀,她想說:“()。”千言萬語化作深深地一鞠躬。

4、現在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

(板書:開朗、自信)

5、原來憂鬱的英子,現在變得開朗、快樂,什麼使英子變了?

小結:掌聲的力量真的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強大?

解讀三:英子的來信。

1、出示:英子的來信,師範讀最後一段:請你想一想:英子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這封信的?請你帶着這樣的心情讀一讀課文。

2、引讀課文:英子要感謝的是,生讀:沒有……

要感謝的是,生讀:大家的掌聲給了她……

掌聲使英子不再自卑,變得快樂與開朗,能微笑着面對生活,使生命煥發出新的.活力。

(四)總結全文,感情昇華:

1、配樂朗誦詩歌(愛的奉獻)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

愛是還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

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

愛是黑暗中的一隻蠟燭

這個世界事由愛組成的,只要人人都現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2、總結:同學們,掌聲真的充滿着神奇的力量,我們的生活需要掌聲,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掌聲,我們可以把這充滿神奇的力量掌聲送給自己,送給別人,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

(五)積累語言:

1、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2、寫一寫:讀着英子的來信,我又想起了上小學時那次講故事的情景,我想對英子說:_____

附:板書設計

掌聲

自卑(尊重、鼓勵、感激、關愛)自信

憂鬱開朗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十四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二十個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感受說明時語言運用的準確並能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導學導議,讓學生理解、感悟關鍵詞句。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弄清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

通過“聽說、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

實驗基本情況:

實驗目的: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要素:

數量──四十隻。

特徵──背上做了白色記號(過程中二十隻蜜蜂受傷)。

條件──兩裏半、沿途有許多景物、逆向的微風。

結果──四十分鐘,兩隻飛回並帶有滿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隻飛回。

共計十七隻蜜蜂飛回。

實驗結論: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法布爾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昆蟲學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讓我們獲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的嚴謹與條理,又可以讓我們體會人文的細膩與真誠。從科學的角度,法布爾的思考是比較周密的,實驗過程是條理清楚的,對實驗的記述也是比較客觀的。並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輝。如過程中小女兒愛格蘭的表現,以及作者對蜜蜂“眺望”“遙遠的家園”和“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們在瞭解科學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幾許親情與關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法布爾圖片、簡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2.這節課我們將跟隨法布爾走入昆蟲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裏的奧祕!

(二)初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大意。

2.課件出示詞語,自讀、領讀,檢查預習。

無論、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陌生、逆風。

論、驗、證、減、阻、括、誤、確、陌;實、袋;途、超;概、測。

3.學習生字。

概:中間部分最後一筆是個點;論:右邊不要寫成“倉”;試:右邊不要多一撇;減:左邊是兩點水。

(三)深入課文,具體學習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法布爾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標記,放在紙袋中,走了兩裏多路,打開紙袋放飛它們。最後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了蜂窩。法布爾得出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他無法解釋的本能。

(2)梳理質疑。

① 爲什麼是試驗,不是實驗?

試驗:爲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實驗室或較小的範圍內試用或試做。

實驗:爲驗證某種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活動。

② 蜜蜂是怎樣飛回來的?

③ 爲什麼有三隻蜜蜂沒有飛回來?

2.精讀課文,探究深意。

(1)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個什麼試驗?爲什麼要做這個試驗?

①預設:試驗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因爲他“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②追問:“聽說”是聽別人說的,不是自己親手驗證的。所以他決定要自己做試驗。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聽說、認真)讀完第一自然段,我們既知道了他做試驗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爾不輕信盲從、求實的科學態度。

③第一自然段裏還有一組關聯詞你能找到嗎?(圈出)“無論……總……”你能說說這組關聯詞在這句話中的意思嗎?

(2)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法布爾又是怎麼做的?做試驗。

①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語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個環節?爲什麼?

②預設:共四個步驟,不能去掉任何一個環節。

課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裏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便於觀察;

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爲了更好地與其他蜜蜂區分;

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着──掌握蜜蜂飛回的時間;

走了兩裏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

師:多麼細緻的安排啊!我們再來讀一讀做試驗的這句話。法布爾的準備多麼全面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嚴謹)

③師:蜜蜂被放出後,法布爾又觀察到了什麼現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觀察到的現象,用曲線畫出來。

④看到了這樣的現象,作者想到了什麼?作者對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問,你感受到什麼?

預設:“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過渡:那麼,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學提示。

①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語句。

②交流彙報。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師:爲什麼作者會這樣推測呢?(預設:根據剛纔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裏兩隻小蜜蜂飛了兩裏多路,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

師:“也就是說”體會是在思考後得出的結論。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結合“兩點四十分”體會觀察時間長)

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繼續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這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確確實實”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讚歎之情。(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③指名分段朗讀:把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態度讀出來。

(4)作者通過認真細緻的觀察和用心的思考,終於得出了結論。一起讀讀第六自然段。

爲什麼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呢?(一直在袋子裏,看不到路,無法識記)作者知道了蜜蜂無論飛到哪裏,都能回到家中,並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由於當時科學設備的種種限制,法布爾無法再進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麼來辨認方向的。所以,他在結論裏也談到了他的質疑。那麼,讀完作者得出的結論,你想對作者說什麼?(也可以對蜜蜂說,對自己說,對同學說……)

(5)總結:法布爾的結論中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質疑的地方。在面對一個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重要是不是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要學習滲透在試驗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書後關於蜜蜂的知識。

(四)佈置作業

1.把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2.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一種動物的活動,抓住其特點進行仔細觀察並記錄下來,爲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zcs三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準確拼讀zcs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3、學會zicisi三個整體認讀音節,會讀它們的四聲。

(二)能力目標

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詞,會讀兒歌。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習漢語拼音興趣,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教學重點:zcs的發音,zicisi的整體認讀和認識漢字。

三、教學難點:zcs的發音。

、教學媒體:教學掛圖,四線格小黑板,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課件

五、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聲母,記不記得是哪些?(學生說),今天我們繼續聲母。

二、學習聲母zcs的認讀

(一)學習聲母z

1、看圖,看一看圖上有什麼?(一個女孩在黑板上寫字)那個字的形狀,就像聲母z

2、板書z

3、學習z的發音,讀準音,認清形。

(1)讀準音:老師範讀z,邊讀邊講發音方法,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發z時,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齒背,憋住氣,然後舌尖稍稍離開,形成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不顫動。

(2)認清形,z長什麼樣?Z象數字2。

(3)教兒歌,教兒歌,記憶

z的音和形寫字zzz,小2就像zzz

4、學生朗讀: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個別學生讀。

(二)學習聲母c

1、看圖,看一看圖上有幹什麼?(一隻刺蝟)刺蝟組成了一個形狀,就像聲母c

2、板書c

3、學習c的'發音,讀準音,認清形。

(1)讀準音:老師範讀c,邊讀邊講發音方法,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c的發音部位、方法跟z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2)認清形,c長什麼樣?一個左半圓。

(3)教兒歌,記憶c的音和形。刺蝟ccc,一個半圓ccc。

4、學生朗讀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個別學生讀。

(三)學習聲母s

1、看圖,看一看圖上有什麼?(一隻蠶在吐絲)吐出的絲的形狀,就像聲母s

2、板書s

3、學習s的發音,讀準音,認清形。

(1)讀準音:老師範讀s,發s時,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齒背,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不顫動。

(2)認清形,s長什麼樣?半個8字就是s

(3)教兒歌,記憶s的音和形。蠶絲,半個8字就是s

4、學生朗讀: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個別學生讀。

5、指導看書讀。

指導看書: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麼地方?看書,指着讀。

(四)聲母zcs鞏固朗讀

開火車遊戲:第一個學生讀ɡ,第二個讀k依次讀下去。

三、zcs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練習

老師和學生一起說標調規則:有a不放過,沒ɑ找o、e,i、u並列標在後,單個韻母別放過。

1、老師出示示一些拼音卡片,演示可以拼成的音節。

2、板書:zi---ɑ→zɑc---ɑ→cɑs---ɑ→sɑzezuzuocecucuosesusuozācásǎzàzūcúsǔcùzēcsěszuōcuósuǒzuò

3、老師讓學生試讀:一邊讀,遇到三拼音節,先說一下方法: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連讀很順當。

4、學生朗讀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個別學生讀。

5、指導看書讀。

指導看書: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麼地方?看書,指着讀

6、摘果子游戲,老師把音節卡片掛在一棵樹上,學生認識哪一個,就把哪一個摘下來。

四、書寫聲母zcs

(一)書寫指導聲母z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橫左斜橫。

2、老師邊寫邊講:z佔中間格,橫左斜橫,一筆寫成。

3、學生書寫練習,邊寫邊讀。

4、描寫z

5、指名上臺試寫,講評。

6、全體書寫。

(二)書寫指導聲母c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左半圓

2、老師邊寫邊講:c佔中間格,左半圓,一筆寫成。

3、學生書寫練習,邊寫邊讀。

4、描寫c

5、指名上臺試寫,講評。

6、全體書寫。

(三)書寫指導聲母s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s,它是從右上起筆,先向左半圓,再向右半圓,像阿拉伯數字8的半邊,要寫正,不能歪。

2、老師邊寫邊講:s佔中間格,從右上起筆,先向左半圓,再向右半圓,像阿拉伯數字8的半邊,要寫正,不能歪,一筆寫成。

3、學生書寫練習,邊寫邊讀。

4、描寫s

5、指名上臺試寫,講評。

6、全體書寫。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以下內容

1、通過看圖,學習聲母zcs認讀。

2、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書寫聲母zcs

3、zcs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找一找遊戲:我在那裏?

規則

1、老師叫學生閉上眼。

2、老師把聲母zcs圖片貼在黑板上。

3、老師說拼音。叫學生睜開眼去找。

二、教學整體認讀音節zicisizicisi的讀音,只需把字母zcs的音讀長些、響亮些就是zicisi的音。

(一)學習整體認讀音節zi

1、讀準音:z——zi,,聲母z帶韻母i,緊挨在一起,它是整體認讀音節音節zi還讀“z”比聲母z的音讀長一些,響亮一些就是整體認讀zi的音了

2、板書zi

3、認清字形:z——zi,聲母z,整體認讀音節zi

4、學生朗讀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個別學生讀。

(二)學習整體認讀音節ci

1、讀準音:c——ci,,聲母c帶韻母i,緊挨在一起,它是整體認讀音節音節ci還讀“c”,比聲母c的音讀長一些,響亮一些就是整體認讀ci的音了

2、板書ci

3、認清字形:c——ci,聲母c,整體認讀音節ci

4、學生朗讀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個別學生讀。

(三)學習整體認讀音節si

1、讀準音:s——si,聲母s帶韻母i,緊挨在一起,它是整體認讀音節音節si還讀“s”,比聲母s的音讀長一些,響亮一些就是整體認讀si的音了

2、板書si

3、認清字形:s——si,聲母s,整體認讀音節si

4、學生朗讀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個別學生讀。

(四)比較鞏固zicisi整體認讀音節zicisi是直接用來給漢字注音的,要整體識記,不可以拼讀,zcs是聲母

三、教學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四聲

(一)學習整體認讀音節zi四聲

1、老師先讓學生自由試讀,結合手和動作。

2、老師指導讀,看老師的手勢。

3、朗讀鞏固zi的四聲。標調i去掉點。

(1)學生齊讀。順讀,打亂次序讀(2)男生讀。順讀,打亂次序讀(3)女生讀。順讀,打亂次序讀(4)分行讀。順讀,打亂次序讀(5)指導看書讀。指導看書: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麼地方?看書,指着讀。

(二)學習整體認讀音節ci四聲

1、老師先讓學生自由試讀,結合手和動作。

2、老師指導讀。看老師的手勢。

3、朗讀鞏固ci的四聲。

(1)學生齊讀。順讀,打亂次序讀(2)男生讀。順讀,打亂次序讀(3)女生讀。順讀,打亂次序讀(4)分行讀。順讀,打亂次序讀(5)指導看書讀。

指導看書: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麼地方?看書,指着讀。

(三)學習整體認讀音節si四聲

1、老師先讓學生自由試讀,結合手和動作。

2、老師指導讀。看老師的手勢。

3、朗讀鞏固si的四聲。

(1)學生齊讀。順讀,打亂次序讀(2)男生讀。順讀,打亂次序讀(3)女生讀。順讀,打亂次序讀(4)分行讀。順讀,打亂次序讀(5)指導看書讀。

指導看書: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麼地方?看書,指着讀。

(四)鞏固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及四聲

找一找遊戲:老師把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及四聲卡片貼在黑板上,老師說拼音,學生找。

四、書寫指導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及四聲

(一)書寫指導整體認讀音節zi及四聲

1、老師邊寫邊講:zi佔中上格,四聲也佔中上格,i要把點改成四聲調。

2、學生書寫練習,邊寫邊讀。

3、全體書寫。

(二)寫指導整體認讀音節ci及四聲

1、老師邊寫邊講:ci佔中上格。四聲也佔中上格。

2、學生書寫練習,邊寫邊讀。

3、全體書寫。

(三)寫指導整體認讀音節si及四聲

1、老師邊寫邊講:si佔中上格。四聲也佔中上格。

2、學生書寫練習,邊寫邊讀。

3、全體書寫。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深刻意義,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2.體會和學習小說的藝術特色──插敘手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結構上的雙線交織和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3.學習編寫。

教學理念:

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提倡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平等對話;提倡編者意圖、寫作意圖和學習意圖的和諧會通,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教學內容:

《心聲》是發表於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問題的一篇小說。小說通過刻畫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達了衆多受教育者的心聲──呼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們在引導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要遵循學生認知的原則:要研討小說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爲什麼這樣寫;要在把握小說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小說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爲了充分調動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營造寬鬆的閱讀環境,擬安排兩課時學習本文。

課前準備:

1.學生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閱讀課文。

2.教師準備有關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對人生,成長中的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讓我們一起走進小說《心聲》,去聽聽主人公的心聲。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

示例:在一次語文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表情朗讀小說《萬卡》的教學環節。學生李京京被《萬卡》深深吸引而無比喜歡,很想參與課文的表情朗讀。他的這一願望遭到老師的斷然拒絕和同學的無端嘲笑。最後,在公開課上,當程老師的按部就班被學生的怯場打亂時,李京京舉起了手,用沙啞的嗓子滿懷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表達了主人公萬卡和自己的心聲。

2.在複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把握文章內容。

故事的開端:李京京朗讀課文的請求遭到拒絕。

故事的發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獨特的體驗朗讀課文。

(1)李京京在樹林子裏的朗讀、體會和回憶。

(2)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李京京勇敢舉手,在公開課上朗讀了課文。

三、自主閱讀,體驗感悟

1.教師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進行個性化解讀,並設計話題讓學生討論。

出示話題並進行討論:小說着重刻畫了幾個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樣的生活經歷?你喜歡這個人物形象嗎?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所應把握的基本點:李京京是一個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對生活有着美好願望、執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全文,討論:李京京的心聲是什麼?(結合小說中具體的語句或段落談談自己的依據或感悟。)

設計原則:在多數同學能夠提出“想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深入揣摩,根據關鍵語句或段落,瞭解李京京的經歷和情感體驗,把握李京京情感傾訴的需求。

預期成果所包含的實質:李京京渴望得到鍛鍊機會,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渴望親情和友誼而想念爺爺和兒時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與宣泄。這些願望都建構在“想朗讀課文”這一表白上而動人心魄。總而言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體現了他作爲成長中的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3.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閱讀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課堂小結

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關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讀那篇動人的課文,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師生。他的成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啓示。讓我們在下一堂課再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吧。

五、佈置作業

1.提取小說主要情節,把課文縮寫成300字以內的故事。

2.閱讀課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藝術特色。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說。把握小說的主旨、賞析小說藝術特色是我們學習本文的主要的目標。

二、賞析體會

設計原則:充分發揮學生閱讀課文的自主性,調動學生賞析的積極性。以學生選擇重點語段朗讀、賞析爲主,教師適時指導賞析。

關於小說主旨,應充分肯定學生的獨到發現與體會賞析。關於小說的藝術特色,應落實好重點問題:插敘手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的運用及其作用;結構上的雙線交織,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等。

三、合作探究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來探討研究。(似下兩題中任選一題,充分發揮學生思考和表達的自由。)

1.《萬卡》爲什麼那樣打動李京京?你認爲李京京糾正同學趙小幀的朗讀這一行爲做得對嗎?爲什麼?你從中得到有關小說閱讀和欣賞方面的哪些啓示?

提示:《萬卡》之所以打動李京京,是因爲李京京有與萬卡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情感體驗,相似的`傾訴需求,他的心與作品中的萬卡的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萬卡的心聲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聲。“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

啓示一: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啓示二: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2.這篇小說涉及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什麼問題?你對這些問題有什麼看法?程老師爲什麼最後讓李京京讀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師,你會怎麼做?

教師引導時要把握的方向:教育應該體現以人爲本,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尤其要尊重和發現每個學生的積極因素,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願望。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課文中聽到的是一個少年質樸的發自內心的呼聲,他有着多麼美好的心靈啊!作爲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勵。我們沒有理由去歧視任何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沒有理由不捧着一顆赤誠的心來,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爲教育最亮麗的風景。作爲受教育者,我們也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體驗,探求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爲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讓我們攜手前行吧!

五、作業

平時注意積累,記下自己在文學欣賞方面的經驗和感悟。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說”的 特點。

2、能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3、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的映襯作用。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①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及寫作背景,瞭解“說”這一文體特點。②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6、宜乎衆矣。 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十月一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一個閃閃發光的日子。1949年的這一天,整個中華大地沸騰了,整個世界震動了。一個激動和豪邁的聲音響徹全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萬衆歡呼,禮炮齊鳴,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革命先輩的吶喊,也是新中國前進的號角。多少人浴血奮戰,多少人赴湯蹈火,爲的就是這一刻的到來!從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們都要爲偉大的祖國媽媽慶祝生日。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長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國走過的路和將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國的生日了,小朋友們會怎麼慶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板書《歡慶》

二、初讀體會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把生字拼讀幾遍。

3.出示詞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樂曲、十三億,學生自讀正音,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4.範讀課文,學生說說聽後的感受。

三、朗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自已喜愛的句子讀給小夥伴聽。

2.展示讀:學生願讀哪句就讀哪句,檢查是否讀得正確。

3.賞讀課文:讀讀你喜歡的詩句,並說說爲什麼喜歡它。在學生說時進行指導。朗讀本詩,要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讀開頭四句,速度稍慢,聲音不要太高,要帶着想象讀,讀出韻律感。然後突出“十三億”,並用稍快的速度讀“歡慶這美好的日子”,緊接着提高聲音重讀“十月一日”,最後適當放慢速度,用深情的聲音讀“祖國媽媽的生日”。

4.讀、議課文。

(1)出示課件(歡慶場面),引導觀察:圖中畫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是什麼日子?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

(2)讀前面四行,可讓學生說說從詩句中體會到什麼。還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說說作者爲什麼說楓林舉起的是“火紅的旗幟”?大海奏的是什麼樂曲?讀後面四行,想想爲什麼說十月一日是個“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實踐活動

1.蒐集歌頌祖國的歌曲,讀一讀歌詞,唱一唱歌。

2.用楓葉或彩色紙做一張慶國慶的書籤,或者畫一張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小組展示自已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馬上要到國慶節了,我們一起來《歡慶》。

二、再讀入情

1.讓學生看圖找句,練習朗讀。老師借圖指導。

2.指名讀,學生評,互相讀、互相評,直到背誦。

3.看圖自由輕聲地背誦,指名背誦。

三、識字。

1.出示生字,給生字找朋友,看誰找得多。

2.介紹經驗識字:

加一加:大——慶只——幟南——獻 編兒歌

四、指導寫字: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引導發現左右結構的字有什麼特點。

2.教師範寫,有重點地指導。 “潔”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間是兩橫;

“億”右邊的“乙”字折筆處應儘量向左,彎筆要儘量舒展;

“曲”字的“口”應寫得扁些,兩豎起筆處應該錯落有致——左低右高; “慶”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大”的撇一定要寫成“豎撇”,捺儘量向右伸展。 【教學反思】

本詩的朗讀教學重在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朗讀,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們有朗讀的興趣,產生朗讀的激情呢?在教學時,除了讓孩子們看生動的影音資料外,老師進行示範朗讀外,我設計了讓學生進行詩朗誦。進行分工合作,排演朗誦的方式吸引學生。 首先,我讓學生進行練習,先達到熟練,流利在此基礎上,才請了四位朗讀較好的學生上臺,分給他們一人一句朗讀的任務,然後最後四句則是齊讀。在各自明白了自己的朗讀任務之後,我組織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本詩的朗誦。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朗讀的快樂。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向別人請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2、通過練說、討論、角色體驗、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3、引導學生在通過請教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帶來的愉悅,體會交際的意義。

教學準備:

與所講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請教”

1、師:同學們,今年寒假我準備去揚州旅遊,我女兒讓我回來時給她帶點禮物。老師是大人,對小孩感興趣的東西沒有你們瞭解,現在想請教大家:我帶件什麼禮物比較合適?

2、學生爲老師解答疑惑。

3、師:非常感謝大家!你們說的我都記住了,看來,請教他人的好處大着呢!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同學們也一定會像老師這樣,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自己實在不能解決的,就得像老師這樣,學會向他人請教。(板書課題:請教)

二、示例引路,明白“請教”——舉一也

1、師:請教別人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做的事,別看它很簡單,其實大有學問。

2、播放錄像:星期天,一學生騎着車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爺問路。他沒下車,徑直騎到老大爺身邊大聲問:“去李富林家怎麼走?”老大爺裝着沒聽見,繼續在路邊幹活。

3、師:同學們,錄象看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4、學生交流,老師歸納板書:

用語禮貌 表示誠意 找準時機

5、師:同學們,看來平時在請教別人方面都挺在行的。下面教師和你們來個現場表演,看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課件出示:陳小莉家裏近來發現了蟑螂,她不知道該怎樣消滅它們,就去請教教科學的魏老師。

師:現在,我就是魏老師,你們就是陳小莉,快把你的問題向我請教吧,我一定會幫助你的。

6、師生表演“向魏老師請教”的片段。

7、同學們,看了燕莉莉向魏老師請教的經過,你們覺得在請教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麼嗎?

8、生交流後,老師相機板書。

說清問題 注意場合

三、模擬情境,學習“請教”——反三之一也

1、師:看來請教別人還真是一門學問!生活中、學習上,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小問題,比如數學題不會做,心愛的飛機模型裝不起來了,經常忘記帶東西,鄰居小朋友借東西不還……

課件出示:

(1)我經常丟三落四,上課了才發現忘帶作業本,出去春遊又忘記帶水……我向班裏記性特別好的小林同學請教怎樣才能不丟三落四。

(2)鄰居家的小朋友借東西不及時歸還。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沒有還。提醒他吧,怕顯得小氣;不提醒的話,又擔心他一直不還……我準備向班裏的“智多星”李小奇請教。

2、師:同桌合作,選擇一個進行表演。

3、學生上臺表演。

4、師生結合請教的注意點進行評議。

四、聯繫實際,實踐“請教”——反三之二也

1、師:在生活、學習中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我們就應該主動去向別人請教。下面就請大家把你自己遇到的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向你的好朋友們請教,看看他們能不能幫你解決?

2、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溝通、請教(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3、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向全班尋求解決(如還未解決,可課後向他人請教)。

五、總結收穫,拓展延伸——反三之三也

1、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掌握了向人請教的方法和注意點,還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真是收穫不少!真誠地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別忘了請教別人;同時,更別忘了真誠地幫助向我們請教的人。

2、師:在今天這節課上如果你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回家後,可以向家長或鄰居以及社會上的一些專業人士請教,相信你的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的。【2】口語交際:請教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努力,學會有禮貌、有條理地請教問題。

2、學會大方真誠地對待別人,培養謙虛,誠懇的品質。

3、發展學生認真傾聽,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練習大方有禮,條理清楚地請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會向人請教。

課前準備:

生想想: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什麼問題不懂,有必要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到時候在活動時提出來。

師:交際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話題。

1、講有關請教的故事。

2、學生評議故事中請教的人與回答者。

(板書課題:請教)。

二、聯繫生活,明白如何“請教”

1、播放視頻一:課間,教室裏,學生趙友蘭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數學題目,她大聲地對班長郭巧玲說:“喂!郭巧玲,這道題怎麼做啊?” 班長郭巧玲擡頭看了趙友蘭一眼,沒有理她繼續埋頭做題。

2、同學們,視頻看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3、學生談談視頻中那位同學在請教時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師板書:注意禮貌時間(地點)合適

4、假如你是趙友蘭同學,她應怎樣向班長請教呢?(師生互演)

生:她用了很多方法還是沒有想出來,於是向班長請教:“你好!班長。我有一道數學題不會做,你可以幫我嗎?”

師:說得不錯,很有禮貌。

生:班長笑着說:“可以。我們來一起解決這道題。”

生:趙友蘭說:“我用了這幾種方法都解不出來,你看… …”

生:班長想了一會兒,笑着告訴瞭解決辦法。

生:趙友蘭高興的說:“你真了不起,謝謝你!”

師:你說的話很清楚、很有禮貌,演得也很像,好像這兩個人就在我面前。很好!

生:我覺得他說的話很符合學生的口氣,很注意禮貌用語。

師:請教別人在不同場合要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場合該怎樣。我想每個同學都有向他人請教的經歷。但是大家可別以爲請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不信你瞧:

6、播放視頻二:華運昌和趙東傑在一起春遊,華運昌忘記帶本了,就和趙東傑同學請教。

7、學生根據剛纔老師的表演進行互動,親自實踐“請教”。

三、指導請教方法。

1、學生討論:應該怎樣請教才能做到最好?

2、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總結出請教方法:

注意禮貌語言清楚認真傾聽誠懇道謝

四、結合實際生活問題,學生再練習如何“請教”別人。

1、學生分組進行溝通、請教,老師巡視,有重點地記下小組中學生提出的未能解決的問題。

2、請個別學生提出問題,向全班同學請教。讓他們明白,有些科學性的、專業性的問題還得請教專業人士。

五、總結延伸

今天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請教別人也大有學問,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請教別人,也嘗試請教了別人。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可以請教別人,也別忘記了請教別人,要把請教的問題說清楚,說話要有禮貌,要得體。更別忘了我們同時也要真誠地幫助向我們請教的人。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請教

禮貌大方 語言清楚 認真傾聽 誠懇道謝

教學反思:

課本上設計的2個情境都是生活中會出現的,口語交際就是要提供背景,讓學生在環境背景下進行對話。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請教別人要注意什麼,孩子們也能說出來:①有禮貌。②把問題說清楚。然後我讓孩子們同桌進行請教訓練並進行了表演。孩子們理論上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在實際的訓練中出現了兩種問題:一是沒有禮貌,二是沒有把問題說清楚。所以,我想:口語交際的內容還是要創設情境,在情境背景下讓孩子們多練習,效果會更好。而且學生的禮貌等行爲習慣養成還要落實到日常行爲規範中,才能把禮貌變成一種習慣。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能交流、總結一段話中關鍵語句可能的位置及關鍵語句的作用。

2.認識“蝌、蚪”等6個生字,能說出“蝌、鯉”等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

3.能說出“懶洋洋、慢騰騰”等詞語想象到的畫面,並能選擇一兩個詞語寫句子。

4.能圍繞給出的關鍵語句說一段話。

5.朗讀、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

第六單元圍繞“祖國河山”這一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有描寫山水美景的《古詩三首》;有表現海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有描繪南國風光的《海濱小城》;還有展現北國四季迷人景色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通過第六單元的學習,我們領略了祖國各地的美麗風光,學習了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復習學過的知識並積累新的知識。

我們首先走進交流平臺學習。

(二)學習“交流平臺”

1.找出關鍵句

我們一起來複習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找一找這些段落的關鍵語句。

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裏棲息着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着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課件出示)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第五自然段,關鍵句就是第一句“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後面通過寫“鳥種類多、鳥蛋多、鳥糞多”寫出了西沙羣島是鳥的天下。

再看《海濱小城》的第五自然段。

小城的公園更美。這裏栽着許許多多榕樹。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襬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

《海濱小城》第五自然段的關鍵句是第一句“小城的公園更美”。我們再看《海濱小城》的第六自然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人們把街道打掃得十分乾淨,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

《海濱小城》第六自然段的關鍵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

同學們,你們是怎樣藉助關鍵句理解段落意思的?

看下面的段落,說說段意,找一找關鍵語句吧!

校園的東牆邊有一張乒乓球檯。球檯的四周圍滿了同學,不時傳來喝彩聲和歡笑聲。乒乓小將們打得多精彩啊!他們你攻我擋,一個球常常打了幾十個回合還不分勝負。

這段話前半部分通過寫同學的反應,來體現乒乓小將打得精彩,後面直接寫乒乓小將打球時的精彩場面。“乒乓小將們打得多精彩啊!”就是這段話的關鍵句,這個關鍵句,在段落的中間。

春天在哪裏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頭,柳條嫩綠,桃花鮮豔。春在空中,和風送暖,燕子翻飛。春在水裏,魚兒追逐,鴨子戲水。春在田間,麥苗返青,菜花金黃。到處都有春天,春滿人間。

這段話對“春天在哪裏呢?”這個問題自問自答,緊緊圍繞“到處都有春天,春滿人間”這個關鍵句的意思寫。這段話的關鍵句在句子的結尾。

原來一段話的關鍵句可能位於一段話的開頭,也可能是中間,還可能是結尾。你發現了嗎?

2.和學習夥伴交流

我們現在去讀讀學習夥伴的話,看看他們有哪些發現吧!(課件出示)

有的時候,一段話的開頭就表達了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後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開頭這句話來寫的。

這樣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話的末尾或中間。

找到這樣的句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我們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着這樣寫。

同學們,你們讀懂了嗎?這幾個學習小夥伴說到的“這句話,這樣的句子”指的是什麼?

有的時候,一段話的開頭就表達了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後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開頭這句話來寫的。

這樣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話的末尾或中間。

找到這樣的句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我們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着這樣寫。

對,指的就是關鍵句。關鍵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我們在今後的.閱讀中,要善於發現關鍵句來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意思。當然,我們也可以在習作中,圍繞關鍵句的意思展開寫作,讓我們的表達更精彩。

接下來讓我們學習“識字加油站”。

(三)學習“識字加油站”

1.自由讀詞

讀一讀,認一認,想一想加點的字有什麼特點。

讓我們先自由讀詞,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蝌蚪

飛蛾

螃蟹

鯉魚

鯽魚

鯊魚

2.發現特點—形聲字

你們發現了嗎?第一行加點的字,都有蟲字旁,但是有的事物並不是昆蟲,比如:“螃蟹、蝌蚪”,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裏的“蟲”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昆蟲一類,在古代,“蟲”可是一個大類呢!包含很多動物,比如:第一組中的“蝌蚪、螃蟹”。還有“青蛙”“龍蝦”等等。

第二行加點的字都有魚字旁,和“魚”有關。這裏都有什麼魚呢?鯉魚、鯽魚、鯊魚。

你們還有什麼發現?

有些同學還發現了“蝌蚪”的“蝌”,和它右半部分“科”讀音相同。“蚪”和它右半部分“鬥”的讀音相近。“飛蛾”的“蛾”和它右半部分“我”的讀音接近。“螃蟹”的“蟹”上半部分的“解”是個多音字,我們學過jiě這個讀音,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xiè。他們都是形聲字。表意思的部分是形旁如這些字中的“蟲、魚”,提示讀音的是聲旁,如這些字中的“科、旁”。

3.藉助形聲字特點記住生字

去掉拼音,你們還能讀準這些字嗎?讀一讀吧!(課件出示)

蝌蚪、飛蛾、螃蟹

鯉魚、鯽魚、鯊魚

讓我們給這些詞語找到對應的圖片吧!你們找對了嗎?

你們能借助形聲字的特點,猜出這些詞語的讀音嗎?

蟑螂

蝴蝶

蟋蟀

鮎魚

魷魚

鱸魚

漢字中,有很多形聲字,我們運用這一規律可以積累更多漢字。但是我們可不能“秀才認字讀半邊”,因爲有些形聲字只是和聲旁的讀音接近,比如“鯽魚”的“鯽”字,整個字讀jì,右半部分讀jí,所以要想真正讀準字音,必須查字典驗證一下。

接下來我們學習詞句段運用。

(四)詞句段運用

1.詞語積累

讀題目:看到下面的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選一兩個詞語寫句子。

先借助拼音,把這些詞語讀準確吧!

懶洋洋

慢騰騰

顫巍巍

興沖沖

靜悄悄

空蕩蕩

亂糟糟

鬧哄哄

你們讀準確了嗎?第一行詞語和動作有關,同學們可以邊讀邊做動作。第二行詞語和環境有關,同學們可以邊讀邊想象。有的同學還發現它們都是ABB式的詞語。重疊的形式突出了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

接下來,同學們默讀詞語,想象畫面。這一組和動作有關的詞語,我們來邊表演邊理解一下吧!(懶洋洋

慢騰騰

顫巍巍

興沖沖)

“靜悄悄

空蕩蕩

亂糟糟

鬧哄哄”這樣的景象,你見過嗎?當時是怎樣的情形呢?結合自己的經歷,回憶一下吧!

同學們,想好了就可以選擇一兩個詞語來寫一兩句話,開始吧!(停頓)

我們看看其他同學都是怎麼寫的。

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興沖沖地跑到操場上玩起來。

人們上了火車以後,鬧哄哄的站臺一下子就變得空蕩蕩的。

他拿着得了第一名的獎狀興沖沖地跑回家,卻發現家裏靜悄悄的。

同學們都能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恰當地用上這些詞語來準確地表達。我們常用的ABB式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描寫神態的“笑呵呵”“喜滋滋”“氣呼呼”等;描寫環境的“黑漆漆”“光禿禿”“陰沉沉”;描寫顏色的“綠油油”“白茫茫”“黑乎乎”等。同學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積累、運用這些有趣的ABB式詞語。

接下來,我們練習圍繞給出的關鍵語句說一段話。

2.說句子

用下面的句子開頭,試着說一段話。(課件出示)

車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歡夏天的夜晚……

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想到了什麼?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

車站的人可真多……描述這個畫面,你會怎麼說?我們可以從人的數量、動作等方面來說“人真多”這個意思。(課件出示)

再來看第二句話:我喜歡夏天的夜晚……(課件出示)

同學們,這句話,請你們發揮想象,可以從喜歡做的事情、看到的景色、聽到的聲音等方面來表達“喜歡”這個意思。

現在回憶一下你積累的描寫“人多”“喜歡”的詞語,然後運用這些詞語,圍繞關鍵句嘗試自己說一說吧!

同學們,你們說得怎麼樣?有沒有圍繞這兩個關鍵句來說呢?我們來看看下面兩位同學們是怎麼說的吧!

車站的人可真多,人來人往的乘客絡繹不絕。車站外的道路上、天橋上、廣場上擠滿了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還有的玩手機。售票處早就排起了一條長龍,售票大廳被擠得水泄不通,進站口人潮涌動,人們提着行李,慢慢地向站臺走去。

我喜歡夏天的夜晚。靜謐的花園裏,小花、小草都安靜地睡着了;豎起耳朵細細聆聽,蟲兒們奏響了屬於他們的交響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夜空中,月光普照着大地,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深藍的夜空中。我昂着頭,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星空,全神貫注地數着滿天的星星,一顆,兩顆,三顆……一直數到幾百顆。夏天的夜晚真美呀!

這兩位同學緊緊圍繞一個意思從不同方面寫出了“人真多”和“喜歡”的段落,這樣寫既清楚又明白。你學會了嗎?我們也可以給自己出一個喜歡的開頭,然後圍繞這個句子說一段話。

下面我們來學習“日積月累”裏的一首古詩《早發白帝城》。

(四)日積月累

1.初讀

我們先借助拼音來讀李白的這首古詩《早發白帝城》,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教師範讀

同學們,你們讀準確了嗎?這裏有兩個多音字,朝,朝向;朝,朝陽。這裏讀zhāo。早晨的意思。還,這裏讀huán,一日還,意思是回來。它的另個一讀音是hái,還有。同學們,你們再試着讀一遍。

“辭”是“告別”的意思。“白帝城”在現在的重慶奉節,“江陵”在現在的湖北荊州,它們都在長江沿岸;“還”是“回”的意思。“彩雲間”指籠罩在雲彩之中,這裏說明白帝城非常的高。“千里”與“一日”對比,寫出了小舟速度快和詩人心情愉悅,“猿聲啼不住”和“已過萬重山”也寫出了舟行速度之快和詩人內心的暢快。

同學們,邊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感受作者愉悅的心情。

3.指導理解

這首詩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別籠罩在雲彩之中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之外,但船行的速度極快,只一日的時間便可到達。長江兩岸的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同學們理解了意思,再試着讀一讀,讀出作者愉悅的心情。

3.背誦

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邊讀邊理解,背誦下來。如果你對李白的詩歌感興趣,課下也可以蒐集積累他的古詩。

(六)作業佈置

今天我們學習了語文園地六,相信同學們會有不少的收穫,課下我們要及時複習、積累所學的知識啊!下面佈置作業。

1.複習第六單元。

2.預習《大自然的聲音》。

同學們,以上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全部內容,下課!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理念】

一、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從生活語境到文本語境,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加深對同一漢字的理解。

二、借生活語境和文本語境讓學生感受一字多義和多個字表達同一意思的語言現象。借課文的語境知道“無……無……”用在兩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之間,強調沒有。

三、借文本語境理解重點詞,用重點詞的理解帶動寓意的體會。

【教學目標】

一、能認識“沿”“際”“信”三個生字。

二、能正確、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8個生字。能仔細觀察帶多筆橫畫的漢字,並從橫畫的變化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三、能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並知道“無……無……”用在兩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之間,強調沒有。

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體會寓意。

【教學年級】

二年級

【教學活動】

一、看看、想想,在生活語境中初識生字

生活語境一:出示 手機顯示屏

師:老師借了個手機,準備發個信息,我該按什麼鍵了?

課件出示:信息

生活語境二:出示 一張登機牌

師:我發過去的短信息詢問登機的地點?朋友發給我一張登機牌。小朋友幫我看看登機牌,我應該在哪個機場登機?

課件出示:國際機場

生活語境三:出示 沿信道登機的圖片

師:“沿”我們在口頭表達中經常用到,你能從這些讀yán的漢字中認出“‘yán’着樓道走”的“yán”字嗎?

師:引導學生交流後總結,“沿”最初的意思是順水而下,在這裏表示順着。

師:生活就是最好的識字課本。看,今天要學的生字,我們有可能在生活中看到過,也有可能在生活中聽過說過。今天它們又在《坐井觀天》這篇課文中出現了。同學們,看看它們都藏在課文的哪裏。

二、讀讀、思思,在文本語境中學習字詞

(一)自讀課文,初學字詞

1.圈詞、讀詞

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畫出生詞。(井沿 無邊無際 不信)

生:讀正確生字的音

2.詞語比較,感受一字多義

師:生活中處處有漢字,“沿着”是順着的意思,“國際”的“際”是彼此之間的意思,“短信”一是指短信息;另一個意思是:文字簡短的信件。今天再學習這些字,又會對它們有什麼新的認識呢?

(二)正確讀課文,加深對“沿”的`理解

1.輪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2.學習“沿”

師:課文中的兩個主角來了。看看一自然段,小鳥和青蛙應該在哪裏?(請同學在黑板上貼畫)

看圖,“沿”在這裏是“邊”的意思。

師: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也會不一樣呀,漢字真有趣。

師:門的邊可以叫——

生:“門沿”。

師:窗的邊叫——

生:“窗沿”。

師:牀的邊叫——

生:“牀沿”。

師:那路的邊緣叫——

生:“路邊”。

師:雖然都是邊的意思,還不能亂用呢。

(三)分角色讀課文,學習“際”

1.分角色朗讀

師範讀。要求:認真聽,小鳥和青蛙有幾次對話。(可以指導學生用手指記錄對話的次數,提高學生聽的效果。)

師: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話就是對話。他們一共有三次對話。

師:寫對話呀,常常要用上引號,引號裏面的內容就是說的話,引號外面常常提示是誰說的。

生:在朗讀中感受這種表達形式。

2.梳理故事情節

師:小鳥和青蛙在爭論什麼?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生:交流。

師:(板書:井口大 無邊無際)

3.學習“際”,知道“邊際”的意思

師:“無邊無際”是說天沒有邊,“際”也是邊的意思。看漢字多有意思呀,“沿”和“際”都有“邊”的意思。

師:這些意思相近的字還可以組合在一起成爲一個詞。

課件出示:邊際、邊沿。

師:還有很多詞語都是兩個意思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比如:依靠 時刻 憂慮……

4.在課文語境中理解“無邊無際”,並瞭解這樣的構詞方式

師:你認爲他們的觀點,誰正確呀?

小鳥是怎樣知道天“無邊無際”。

句式練習一:它飛過大海,看到 ,沒有看到天的邊際。

句式練習二:小鳥飛過 ,看到了 ,沒有看到天的邊際。(句式拓展練習前提出聽的要求,用手指記錄小鳥去過哪些地方。)

句式練習三:請同學總結:小鳥飛過了( )、( )、( )、( )、( )……都沒有看到天的邊際,所以它說天是無邊際。(課件出示:無邊際)

師:如果要表示沒有邊,可以加個“無”字,小鳥真會說話,爲了強調天很大很大,沒有邊際,它還特意加上兩個“無”字。(課件出示“無邊無際”)

師:剛纔的那些同義字組成的詞也可以這樣變了: “無邊無沿”“無憂無慮”“無依無靠”“無時無刻”……

師:漢字變成詞,也是那樣的有意思呀。

(四)體會寓意,學習“信”

師:青蛙爲什麼會弄錯呢?

學生活動:捲筒望天花板,感受視線受阻造成的目光狹小。

師:小鳥明白了青蛙爲什麼弄錯了,所以說:“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師:突出“信”字,人說話應該是可信的,看着字的組成,我們就知道了字的意思,漢字多有趣呀。

師:爲了讓青蛙相信小鳥的話,跳出井口來看看,我們也來勸勸青蛙吧。

生:交流。

三、觀察、比較,在書寫評價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1.明方法、細觀察、認真寫

師:老師想和小朋友比賽寫字,咱們一起選擇最難的四個生字來寫。

生:選擇兩個生字(要求學生說出選擇的理由,合理就採用)。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運用已有的寫字經驗,判斷形難字。】

師:老師也來選擇兩個字:沿 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漢字的細節。】

師:爲了比賽公平,你們把你們語文老師教的寫好字的訣竅告訴我,我也把我的訣竅告訴你們。

【設計意圖:瞭解學生的寫字能力,歸納寫好字的方法。】

師生活動:各自書寫選出的四個生字。

2.細觀察、作比較、感受美

(1)老師示弱,“沿”的右上部分書寫成“幾”;“信”的三橫寫得缺少變化。引導學生比較,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抽樣有效樣本,在比較中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修正書寫。

四、板書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一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過程與方法:

以讀爲本,以學生爲主體,通過合作品讀、對比研讀、拓展閱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說明方法的靈活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策略

1.自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在品讀中體會情趣。

2.合作品讀,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感悟方法。

3.對比研讀,在比較中總結提升。

4.拓展閱讀,鼓勵學生大膽發現,總結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瞭解作者,讀讀資料袋。

2.學生介紹松鼠。

3.播放一段小松鼠視頻。

請學生談談松鼠給自己留下的印象。(靈活、聰明、敏捷、可愛……)

【設計意圖】視頻的播放,使孩子們直觀感受到小松鼠的可愛,讓他們一下子就愛上這種可愛的小動物,能夠充滿興趣地投入學習。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

師:今天我們也跟隨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去看看他筆下的松鼠是怎樣的。

生:自己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出示課件:

讀準下列生字詞

馴良 乖巧 清秀 矯健 機警 玲瓏 帽纓 歇涼

榛子 櫸實 橡慄 蟄伏 錯雜 苔蘚 圓錐形 梳理

出示圖片:解釋“帽纓”。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看一看十八世紀法國女士帽子上的帽纓,從而進一步感受到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纓是多麼生動形象。

(三)合作品讀

出示課件: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松鼠的.呢?閱讀課文,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說說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1.這段話有幾條要求?哪個是基礎要求呢?指名讀要求,然後想一想。

生: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呢?怎樣表達出自己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在表達上又有什麼特點呢?(明確共有三條要求,“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是基礎的要求。)

師小結:看來閱讀文章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內容,再體會作者的情感,最後瞭解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更應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讓孩子深入理解課前提示中提出的學習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先認真自學,思考前兩個問題。

小組討論:圍繞一個方面,用讀一讀或者說一說的方式來呈現你們的討論結果。

小組發言:

漂亮──面容:清秀、玲瓏;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尾巴:美麗;吃食:端莊;姿勢:優雅。

乖巧──橫渡溪流:智慧;有人觸動大樹:警覺;儲備食物:聰明;蹦跳動作:輕快、敏捷;叫聲響亮,不高興發出恨恨聲:情感豐富;搭窩:智慧。

解釋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聰明伶俐),機智。

馴良──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活動時間:晚上(不騷擾人)。

解釋馴良:和順(溫和順從);善良(心地純潔,沒有惡意)。

其他:生育、換毛、喜歡潔淨。

小結:讀文章開頭第一句話,文章在課文開始用這樣一個總起句統領全文,後文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具體介紹松鼠,這就是總分的寫法。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讀書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並且自主設計閱讀交流的方式,可以採用讀一讀、說一說等方式。

3.體會語言的優美: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呢?讀一讀句子。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師出示詞語:這些詞語都是從同學們剛剛讀過的句子中提取的,你讀一讀,體會到了什麼?

清秀 玲瓏 閃閃發光 矯健 輕快 美麗

警覺 銳利 敏捷 響亮

乾淨 光溜溜

漂亮 馴良 乖巧 討人喜歡

提示:一組形容詞,一組褒義詞,一組體現作者喜愛之情的詞。

師:看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是通過這樣的詞滲透在字裏行間的,讓我們感受到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這種漂亮、乖巧、馴良的小動物。那你帶着這樣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更深刻地體會這種情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文中找到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再由句子到詞語,深入體會到作者在字裏行間表達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種嚴謹巧妙的表達方法。

(四)對比研讀

出示課件:閱讀要求

與《鯨》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填寫表格,然後交流。

課文 內容上 表達方法上 語言風格上 《鯨》 形體大、進化過程、 種類、生活習性 列數字、舉例子、 打比方、作比較 語言平實、樸素 《松鼠》 外貌、性格、行動 比喻、擬人 語言生動、融入了喜愛之情 《馬》 《螞蟻》 相同之處:都是介紹動物的文章,都是說明文。

師小結:通過這樣的對比閱讀,我們也感受到,同類文章放在一起學習,進行閱讀比較,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研讀,讓學生深入比較同樣是說明性的文章,所用方法有相同的,也會因介紹對象不同,作者寫作風格有所區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習作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說明方法。

(五)佈置作業

閱讀《馬》或者《螞蟻》,和兩篇課文進行比較,完成學習表格。

【設計意圖】拓展性作業,激發學生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說明性文章的認識,掌握說明方法。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瞭解“鴻門宴”鬥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2、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鬥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徵的寫作方法。

3、瞭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語言規律,掌握“舉”、“謝”、“爲”、“鬥”、“因”等古漢語兼詞。

【教學重難點】

1、課文情節起伏,人物形象鮮明,擬作爲敘事寫人的記敘文處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畫爲教學重點。如何認識理解課文中提及的“義”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可從分析項羽這一人物入手突破這一難點。

2、課文篇幅較長,閱讀有一定難度,採用講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3教時。

【教學過程設計】

註釋:

1.騅(音zhuī):毛色青白間雜的馬。逝:行。

2.虞:項羽寵愛的的侍姬。若:你。

今譯:

空有拔山的氣力啊,

空有蓋世的豪氣!

時運不濟呵,

駿馬再也難奔馳!

駿馬難奔呵,

不可期!

虞姬虞姬呵,

我當如何安排你!

[背景簡介]

(1)、項羽的主要歷史功績:擊潰秦軍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項羽起兵反秦動機不純,他反秦的目的在於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有着本質的區別。

(3)、他迷信武力,始終沒有(也不可能)認識自己敗亡的原因。他把一切歸結於“天意”,是“時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長嘆:“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4)、“鴻門宴”前,懷王與諸將有約:“先入關者王之。”

[課文學習三步法]:

第一步:學生朗讀,圈點、勾畫疑難點。標出課文中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與尾聲。

第二步:老師答疑解難。

第三步:強調重點知識:

【基礎知識點:】

⑴、指名朗讀課文,正音:

①“王(wàng)關中”

②“說(shuì)項羽”

③“好(hào)美姬(jī)

④“爲(wèi)擊破沛公軍”

⑵、古今異義: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盜”,竊賊;“非常”,指意外事故。

“公豈敢入乎?”“敢”,能夠。

“固不如也。”“固”,本來。

⑶、通假: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要項伯”。“要”通“邀”,約請。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接納,準於入內。

“不敢倍德”,“倍”通“背”,違反。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⑷、活用:

“軍霸上”、“王關中”(名詞作動詞用,讀第四聲)。

“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作動詞用,意爲與……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動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籍吏民,封府庫”,“籍”,名詞作動詞用,編造名冊。

“不義也”,“義”,名詞作動詞用,合於義。

從百餘騎(從:使動用法,使……從;騎:一人一馬。)

數目項王(目:以眼示意,名詞作動詞用。

“道芷陽間行。”(間,從小路道,音jiàn)

⑸、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狀語後置。

“與俱去”、“毋從俱死也”,介詞“與”、“從”後面的賓語省略。

“誰爲大王爲此計者?”疑問句,主語“爲大王爲此計者”與謂語“(是)誰“倒置。也可以說不是主謂倒置,那麼“者”就是語氣助詞。

“孰與君少長?“疑問句,賓語疑問代詞前置。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判斷句,特殊指示代詞“所”、“者”構成“所……者”式名詞短語充當主語,作說明、解釋的對象。

且爲所虜(且:將;爲所:爲……所,“爲”後省略行爲主動者。)

客何爲者(何爲:爲何,幹什麼;者,代詞,”何爲”前面省略了判斷詞。)

“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何辭爲?”疑問代詞賓語前置。)

【內容分析:】

段意分析:

①宴前

(第一段)

開端——“曹無傷告密”。

曹無傷是沛公的左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於一般流言蜚語,於是,項羽決定“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

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麼?

明確: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佔有絕對優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中”,項羽豈難容忍?再說個性特徵,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那麼一個火爆漢子!

發展——“范增勸羽”。

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瞭如指掌。“急擊勿失”的主張非常英明。矛盾進一步激化,推波助瀾,情節迅速發展。

(第二段)

繼續發展——“項伯訪良”。

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目的在於報答當年救命之恩,卻被張良利用,使一觸即發的矛盾出現了轉機。

繼續發展——“張良獻策”。

提問:在楚王即將來犯萬分危急的形勢下,張良既不提議備戰,更不主張退軍,卻只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這是爲什麼?此處行文輕描淡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戰”必敗,“逃”必潰,兵力懸殊,士氣不同。張良過人之處在於確信項伯可以利用。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瞭解項伯與項羽的關係。由項伯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雙方矛盾的焦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機警,處變不驚。(也與劉邦大驚失色束手無策形成對照。)

張良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則一點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爲壽,約爲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攏,由“聯絡感情”進而自我辯解,終於使項伯受其矇蔽,導致項羽上當。

“張良獻策”是情節變化的關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爲主動,項羽終於“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課文一、二兩段記述了“鴻門宴”前發生的幾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勢一觸即發到出現轉機,由項羽的“大怒”到項伯之言產生效果,故事情節逐步展開,併爲後來事態的演變作了必要的鋪墊,留下了必要的伏筆。

②宴中:

(第三段)

高潮——a劉邦謝罪。

提問:劉邦謝罪是否誠心,何以見得?

明確:並不誠心。迫於形勢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辭雖恭,以“將軍”稱項羽而以“臣”自稱,更強調自己“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都出於不自願,僥倖而已,但卻絕不認錯,更把責任推給“小人”!(這“小人”分明指曹無傷卻故意不予道破,裝出一副全然無知的樣子。)

b項王設宴。

提問:項羽“留沛公與飲”,終於演出了“項莊舞劍”企圖“擊沛公於坐”這驚心地動魄的一幕。“留沛公與飲”是精心策劃的陰謀嗎?

明確:不能認爲這是精心策劃的陰謀。范增一再暗示項羽,要他下令除掉劉邦,項羽卻總是“默然不應”,可見並未經過策劃。這一變故是范增一手導演的,雖然陰狠,卻並不示明,由於沒有得到項羽的支持,而項伯又出面援救,終於不了了之。

c范增舉玦。

這一情節反映出范增的聰明、智慧之處。在這一幾乎是唯一殺劉邦的機會面前,他能當機立斷,但令人人遺憾的是,項羽置之不理。

d項莊舞劍。

提問:“項莊舞劍”在情節展開上有什麼作用?這一事件給後人留下了哪一個成語

明確:“項王留沛公與飲”,情節已趨緩和,“舞劍”事件發生,形勢再度緊張起來,從而引出了“樊噲闖帳”,故事推向高潮。

成語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意思是人們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卻另有所圖。

(第四段)

e、樊噲闖帳——高潮中的高潮

提問: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寫“樊噲闖帳”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課文對樊噲這一形象的刻畫可謂濃墨重彩,形神兼備。

語言描寫:“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忠勇的性格躍然紙上。

行動描寫:“帶劍擁盾入軍門”,“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何等英武。

外貌描寫:“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着墨不多,卻極爲傳神。

濃墨重彩寫樊噲,既襯托了項羽、劉邦,更突出了張良。

妙地把握人物關係,劉邦信而用之,項羽感其“義”,贊其“勇”,賜酒、賜彘、賜坐,張良則是“導演”兼“舞臺調度”,一切全由張良策劃,讀來絕無喧賓奪主之感。

樊噲講話跟劉邦講話中心大體一致,只是各有側重。劉邦側重於辯解,強調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噲則是理直氣壯責之以“義”,首先申明自己“互且不避”,繼而陳述秦王“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將項羽推向了審判臺。而後明確指出懷王有約在先,沛公雖然先入咸陽,卻又“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言沛公“勞苦功高”,責項羽“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實爲“亡秦之續”。

從策略上看,二者區別也明顯。劉邦之言屬於“以屈求伸”,樊噲義責項羽已是“以攻爲守”了。

二者有本質區別,說話的語調語氣也自然大不一樣,朗讀課文要注意這一點。

小結課文三、四兩段:

記述“鴻門宴“上劉、項雙方的激烈鬥爭。劉邦謝罪,以屈求伸,矛盾緩解,范增舉玦,危機依然四伏、項莊舞劍,更是險象環生,樊噲闖帳,故事到達高潮。項羽唯恐擔當“不義”之名,損其“威”,傷其“信”、不用范增之計,終於讓劉邦藉故脫逃,放虎歸山,鑄成大錯。

③宴後:

(第五段)

結局——a、劉邦逃脫

.提問:劉邦顧脫逃之前作了哪些佈署?“置車騎”是什麼意思?是幾個人一道走的?爲什麼這樣?

明確:一是留下張良代爲辭謝,一是放棄車騎,隻身獨騎,只帶四個親信隨從,一是叮囑張良,待其至軍中再入內辭謝。這樣安排,目的在於儘快脫離虎口,擔心項羽反悔。(從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b、張良謝罪

提問:張良獻禮,項羽、范增二人態度爲何不同?

明確:項羽對劉邦藉故脫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於他迷信武力:兵力單薄的劉邦不足爲患;范增則深知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同時也爲自己的意見未被採納,精心策劃的陰謀一一破產而惱怒。不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劍撞而破之”,更

大罵“豎子不足與謀”,可謂氣急敗壞。故事至此結束。

尾聲——劉邦殺奸

“立誅殺曹無傷”則是對開頭“告密”的交代,是尾聲。

【簡析人物形象:】

①項羽:

缺乏政治遠見,有些沽名釣譽,剛愎自用,迷信武力。

②劉邦:

有政治遠見和謀略,辦事果斷,能準確抓住政治機遇,善於言辭,見風使舵。

③張良:

劉邦的主要謀士。多謀善斷,精通韜略,臨變不驚,處事有方。“鴻門宴”的總導演。

④范增

妄自尊大,既不知人,也不知己。

“鴻門宴”的關鍵人物。

⑶、討論分析課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①、對比手法:項羽對范增的獻計、劉邦對張良的獻計所表現出的不同態度。

②、行動描寫

③、語言描寫

④、外貌描寫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瞭解杜甫生平以及詩歌創作背景。

2. 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

3.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鑑賞的三種方法。

教學難點:

誦讀詩歌,體會作者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方法:誦讀鑑賞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音像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飛花令”形式導入

規則:先指定一位同學說一句關於秋天的詩,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學接力。

(板書:登高 杜甫)

二、整體感知:

首先,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和讀音。

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思考:本文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找一生示範朗讀,另找一生評價。明確:(景物)描寫、抒情。

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詩中的一個字來回答。

生:悲

分析“哀”、“苦”、“恨”與“悲”哪個更適合作詩眼。

明確:“悲”是作者直接抒發情感的表現,“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間接抒發情感的表現,因此用“悲”字更恰當準確。

師:這是詩的感情基調,即詩眼。

三、寫作背景

師:請學生回憶作者的生平事蹟。

明確:杜甫詩歌創作風格:沉鬱頓挫。在初中學過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體 現了詩人具有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情懷。

本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時寫的。“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但國家仍是一片混亂,好友李白、高適和嚴武相繼去世,此時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寫下了這首詩。三年後,杜甫病死在離開四川的途中

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論世法(並板書)。

四、分析意象

師: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同桌之間討論。

生2展示。

明確:景物 特點

風 急

天 高

猿 嘯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回

落葉 無邊 蕭蕭 下

長江 不盡 滾滾 來

師:補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葉”的區別。

明確:意象:詩歌中具體的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和景等;

意境: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達出來,達到“內情”與“外物”統一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境界。

“落葉”給人一種枝繁葉茂之感,“落木”給人一種乾枯乾燥的感覺,因此用“落木”更符合秋天的特點。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二:由象入境法(並板書)。

師:找一生朗讀描繪畫面的文字,請大家閉眼,試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誦讀指導:首聯兩句,“風急”——要讀得很淒涼,似乎在脣齒間顫抖的讀出來;“天高”——調子要很高並帶拖腔;“猿嘯哀”——要有欲哭的感覺;“鳥飛回”——聯想到作者,孤獨漂泊、遠離家鄉,他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頷聯兩句,要將蒼涼之感和曠達之悲讀出來。

五、體會情感

師:宋代羅大經曾說頸聯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意思來?

生3展示。

明確:萬里—地之遠也;

秋—時之悽慘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齒暮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炯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師:點撥通過具體的字詞來體會作者的情感。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三:情景交融法(並板書)。

誦讀指導:“萬”“悲”“常”都要重讀。讀“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遙遠之狀;讀“常坐客”,要倍感自己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多病孤獨,形單影隻,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最後一聯,“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中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六、課堂小結1.情境式默寫(PPT15中幾句話對應的詩句)

2.背誦全詩

七、課後作業

根據本課學習的幾種方法,自學《秋興八首(其一)》

八、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

《登高》教學設計 自然之秋 知人論世法

“悲” 人生之秋 由象入境法

國家之秋 情景交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