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關於教學設計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教學設計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

從教學和設計的角度看,教學設計就是爲了使學生實現有效的學習而預先對教學所進行的決策活動,教學設計概念。對教學設計加以界定:爲促進學習和績效提高,分析、計劃、實施、評價、修改教學系統中諸要素的系統過程,稱之爲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

具體涵義:

⑴教學設計的目標就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績效的提高。

"爲學習設計教學"是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提出來的,這也是有效教學設計的本質所在。教學設計者們一直把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作爲教學設計的目標之一。近年來,企業培訓以及終身學習成了教學設計的重要應用領域,因此提高績效也是教學設計的目的之一。績效的概念較廣,它可以是一個結果,也可以是我們的工作效率、工作產生的效益或對待工作的態度、人際關係、勤奮等等。目前較爲普遍認同的定義爲:"績效=結果+過程"。只要有目標、組織、工作就必然存在績效問題。對我們來說績效的意義不僅僅限於企業,每個人都應該研究績效,從各方面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有利於提高我們生命的品質,。

 ⑵教學設計是一個整體的系統。

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教學設計包含教學系統中的各個要素,諸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過程等,教學設計者通過一定的組織規劃將這些要素有機地整合起來,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

⑶教學設計本身是一個技術過程。

這個過程包括分析、計劃、實施、評價、修改五個環節。在這個技術過程中,這五部分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個線型的`結構。從分析到修改,這五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關係,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這五部分合理運用和整合的結果。

⑷教學設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教學設計通過一整套具體的計劃和操作程序來協調、配置各種教學資源,使各要素有機結合完成教學系統的功能,教學設計過程的具體產物是具有可操作性、經過驗證的教學系統實施方案。它的具體的實踐性還表觀爲在對教學系統的各因素的分析與設計時,都明確提出理論依據和方法,供教學設計者和教師選用。績效是指活動和可測量的結果。

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具有很強的導向和指導作用。教學設計具有理論性、科學性、系統性和操作性的特點,是一種計劃過程和操作過程,它不是力求發現和研究教學規律,而是運用已知的教學規律去創造性地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很深遠的應用意義。

關於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晰分明,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薰陶下,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一直嚮往這樣一個地方: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點擊課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3、導入:去過草原的人曾這樣說:(課件出示:草原,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羣,像天空的白雲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馬羣,像天使的指尖飄在參差的草叢間;牛羣,像仙子的彩娟鑲在晶亮的溪水邊。)學生齊讀。

4、是不是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衝動?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觀看草原美景圖及誦讀描繪草原的優美語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1)渲染勾勒迂迴拘束玻璃馬蹄

摔跤偏西鄂溫克羞澀低吟 襟飄帶舞

(2)蒙古包矇蔽瞎蒙內蒙

3、指導書寫生字。(如: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小組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1、詞語我們已經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課文,然後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2、組織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美。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在哪裏?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成爲課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一: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空氣新鮮,作者高興。

(2)指導讀出愉悅的心情來。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

(2)聯繫上文體會“並不茫茫”。

(3)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

句子三: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

(2)這麼美的語言,這麼美的草原,怎麼不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齊讀。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1)理解兩個關於中國畫的專業術語。(“渲染”就是用顏色來塗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

(2)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通過直觀的圖像學生更易理解。】

(3)老舍爲什麼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於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侷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比較“渲染”和“勾勒”兩個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於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着讀一讀吧!

句子五:在這種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1)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

(2)這樣寫,說明了什麼?

句子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老舍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受美之後,從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細細品味作者有這樣的感受正是來源於草原的美麗景色。】

(2)假如你置身於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你最想做什麼呢?請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個句子中。

這種境界,既 ,又。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在他們情感爲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爲快,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剛纔,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那麼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的?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特點?(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總結寫法,讀寫遷移。】

4、美好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們用心靈珍藏,就讓我們把這幅草原風光圖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鑽進文字裏,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積累語言,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去過草原的人還這樣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風兒陣陣,草浪滾滾,像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潔白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像海洋中的白帆,它們正乘風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來!這是誰寫的童話?這是勤勞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會中用自己的汗水寫下來的草原童話。)

2、同學們,是誰寫下了這詩意般的草原童話?是勤勞的草原人民寫下的,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業:背誦第一段。

4、下面,讓我們在一首草原的讚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前要求同學們通過上網或查閱有關書籍,瞭解草原的有關資料,如內蒙古的位置、範圍以及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教師也要收集相關的圖片,製成課件,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東西。讀一些描寫草原的詩詞、文章也有助於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語言及句式的寫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並結合同學們心目中的草原概況。邊讀邊想象文中的草原畫面。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並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並進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並學以至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

關於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

2、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主閱讀課文,學會質疑。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新詞。

2、閱讀課文,學會質疑。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本課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

2、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3、學習1——3自然段。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導入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學習生字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課堂小結

如果有一天,神將賜給你一門技術,你們最想得到什麼技術/

在很久以前,神就賜給希臘一個國王一種點金術。(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說什麼?

錄音範讀課文。

你讀懂了什麼?

你遇到什麼問題?

出示課件——本課生字,學生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重點指導生字“懲、蠢”,學習多音字“悶”。

指名朗讀,評價、正音。

出示自學提綱:神靈爲什麼要賜予他點金術?你是怎樣理解“心花怒放”的?提出你的疑問。有感情地朗讀2、3自然段。

神靈賜予了麥得斯點金術,他會如願以償地成爲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嗎?我們下節課接着學習。

自由發言.

圈出本課生字、新詞。

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反饋學習情況。

質疑課文。

讀生字。

學寫生字。

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互相評價。

反饋自學情況。

練習用“心花怒放”說一句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4——11段。

2、體會國王情感發生變化的原因。

3、試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複習、導入新課

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學習課文5——7自然段

學習課文8——11段

總結全文

1、聽寫本課生字。

2、過渡:誰知道神靈賜予了麥得斯什麼?爲什麼要賜予他?

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評價朗讀情況。

他真的獲得了點金術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此時,麥得斯的心情如何?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

板書:高興。

過渡:那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請大家找出國王心情變化的詞語來,並說說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你讀懂了什麼?

你有什麼質疑?

解疑。

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麥得斯的痛苦。

你知道麥得斯爲什麼痛苦?他有爲什麼說自己是愚蠢的?

當他恢復原樣,結果他擁有了什麼?

你是怎樣理解最後一句話的`?

(當初不應該那樣貪得無厭。。。。。。)

畫出描寫國王感情變化的詞語。

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聽寫。

自由發言。

朗讀第四自然段。

評價

根據課文回答。

他的心情很高興。

討論交流。

反饋學習信息。

麥得斯悶悶不樂,他很痛苦。

質疑課文。

解疑。

角色朗讀課文,感受麥得斯的痛苦。

什麼都成了金子,他不能吃,也沒有東西喝,連女兒也變成了金的。

他重新擁有了快樂,他的小女兒又活潑可愛了。

談感受。

畫出描寫國王感情變化的詞語。

板書:8、點金術

高興

國王掃興不能貪得無厭

悶悶不樂

痛苦

關於教學設計4

學生的知識和智力發展水平,學生動機,年齡等心理特徵,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學習習慣,這些因素都反映出學生個性心理特徵。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學生這些心理因素,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受到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和他們所具有的基礎知識水平條件的制約。同一年級或同一班級的學生對某種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可能會有很明顯的差異。同樣,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同樣一種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也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準確地分析研究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向更高的水平和階段發展。

一般在教學設計中,都要寫上學情分析,這是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之一,也是確定學習目標的依據之一。“學情”分析是教與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比較空泛,沒有針對性。因爲只有真正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知識、不同技能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新進展,而從知識、技能等方面來闡述最新發展就是教與學目標。“學情”分析是教與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因爲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是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分析瞭解學生的:

1.學生年齡特徵分析

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他們勇於思索,樂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特別關注,喜歡進行合作學習。他們上課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注意力比較持久,適合進行軟持久的技能訓練。

2.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

本節課的知識學生的認知需要那些只是儲備,他們徐洗過了沒有貨他們瞭解嗎。

3.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本班級學生認知水平如何?有沒有較強的求知慾。那些學生底子好,那些學生對這部分的學習有困難。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心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因材施教,設計任務。

4.學生的學習習慣

本班學生是否思維比較活躍,反應靈敏,思考有沒有深度?

“學情” 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部分,並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爲緊密的互動關係。“學情”分析是教與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方法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方法會變成教師個人的表演;因爲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

關於教學設計5

近日,在新師大小語國培班,我有幸聆聽了王榮生教授作的關於《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的專題講座,頗受啓發。自己覺得對日常的閱讀教課堂學有很大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一、準確認識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

閱讀教學,語文教師是學生與課文的媒介,研讀課文,包括以下內容:⑴文本最要緊的是在什麼地方?文本的關鍵點在哪裏?⑵如果發現文本的關鍵點,用怎樣的閱讀方法才能獲得與課文作者相一致的理解、感受。

二、怎樣解決閱讀教學教什麼的問題

1.依據文本體式確定

閱讀,就是對某種特定體式文章的閱讀,對具體作品的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環節我們首先要確定教學內容。不同的文本體式,教學的`方法,教學點的確定,如何突破教學點也就不同

2.根據學生學情選擇教學內容

按照王教授的觀點,選擇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度講,可以歸納爲以下三句話:學生不喜歡的,使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使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使他讀好。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對學情精準而全面的分析。吃透學情,並不是指對學生的情況泛泛而論,而是

要結合每一篇具體的課文,去探測學生的學習經驗。閱讀教學的內容,就是老師在備課時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的教學點在教學時應重點關注並通過教學行爲,引導學生予以解決,

三、運用自主課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如在學習《趙州橋》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先圈畫出相關詞句,然後採用自讀感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弄明白作者先概述事物特徵,後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描述趙州橋的特點。我覺得,一方面可以引導各小組討論還有哪些其它科學的建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點撥各小組蒐集相關的材料,開展模擬用多種材料建造趙州橋的趣味競賽。通過動手實驗,學生們不僅實實在在地掌握了建造趙州橋的一些科學方法,還切身體驗到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的品質。

有了充分、精準地關注學情這把金鑰匙,才能打開並更好地挖掘閱讀教學這座寶庫。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像王榮生教授所講的應該潛心研讀課文,充分關注學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堂課,聚焦於一點,通過一篇課文,學習一種寫法,一課一得,課課有得,師生才能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學。

關於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l、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背誦出文中的五副春聯。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瞭解春聯的特點,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3、通過朗讀感受音律美,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祕。

 教學重點:春聯教案教學設計精品第一課時

對課文中出現的五副春聯的理解以及讓學生初步瞭解春聯的特點。

教學難點:

課文中出現的春聯的特點:對仗、音律美,這些因爲是初次接觸,學生可能較難理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細聽,想想我們在什麼時候能經常聽見它。放錄音(恭喜恭喜)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聯大家基本都見過,誰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聯告訴給大家呢?

2、同學知道的春聯還真不少,那春聯的.內容到底有哪幾個方面呢?下面我們一起去看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內容

3、輕聲朗讀第一自然段,用“——’畫出春聯,用‘“_”畫出春聯的內容。

描寫春聯有哪幾方面內容的句子讀一讀。教師在出示的段落中畫出,生讀一讀。

4.描繪美麗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聯?

指名回答後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指名讀

從哪幾個詞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綠 杏花紅)個別、集體讀、指明背。

5.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

指名讀

從這副春聯中你看到了祖國什麼樣的景象?從哪幾個詞中看出?(千山秀 百業興) 你能帶着你的這種感覺把這副春聯讀好嗎?(個別、集體)

這裏的“神州”指的是什麼?(學生可能不知道;師提示指“祖國大地”)

讀、背

6.課文中還有兩種內容的春聯,大家一起把它們找出來、讀一讀

出示: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開春爛漫,竹報歲車安

7.結合春聯內容,同桌進行討論。

出示幻燈: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這副春聯講的是書上哪方面的內容?

(2)從哪幾個詞中可以看出?

 反饋:

提示:“門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歲”在這裏指的是一年。

8.試着給課外的春聯分一下它屬於哪種內容。

出示:描繪美麗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樂 處處迎春處處歌

展現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豔陽照大地 春色滿人間

歌頌勞動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國與天地同壽 江山與日月爭輝

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四化宏圖展 九州春意濃

看了這麼多的春聯後,請同學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春聯的內容怎樣?板書:各種各樣

9.出示:“我們測覽……百花園中”指導朗讀

10.引讀:欣賞了這些春聯你會感到……

你讀了上面的哪副春聯後有這種感覺

關於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3-45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摺紙、剪紙、拼圖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2.知道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一張正方形紙,一張長方形紙,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兩個任意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張迷宮圖,大家一起來玩一玩。請你把這隻小白兔安全送回幾何城堡,不過在送回的路上還要過白菜老師一關和茄子老師一關。你們有沒有信心闖過去?現在就讓我們出發。(出示兔子舞的音樂)學生跟着音樂做動作。

二、認識三角形

1.走着走着,從幾何城堡中飄出了一張正方形的紙。提問:你能用正方形的紙對摺成一樣的兩部分嗎?請小朋友拿出你們桌上的正方形紙試試看。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反饋:哪一個小朋友願意上來說說你是怎樣折的?電腦逐一演示

3.電腦演示正方形紙對摺成三角形,提問:這是一個什麼圖形呢?演示另一個三角形,這一個是不是三角形?老師手裏這張紙的形狀是什麼樣的.?這些其實都是三角形。(板書:三角形)

4.誰能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三角形?

5.小結:在我們生活中,(電腦演示)像紅領巾、三筒形小旗、三角板、馬路上的路標的形狀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這樣的,還有這樣的(配合實物演示),這些都可以叫三角形。電腦演示不同的三角形。

6.小朋友們剛纔自信、響亮的回答把我們的老朋友釘子板給叫醒了。釘子板說:你能在我的身上圍出一個三角形來嗎?試着用橡皮筋圍圍看。學生操作。圍完以後可以給你小組內的小朋友看一看,讓小朋友自己來評一評。

7.反饋:誰願意把你圍的三角形給大家看一看。指名評價。

8.小朋友們用靈巧的小手在釘子板上圍出了各種各樣的三角形,還能用彩筆在格子紙上畫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三角形嗎?請把你畫好的三角形高高舉起來,讓大家看看。你能再畫一個和剛纔不一樣的三角形嗎?畫好了也讓大家看看。

9.白菜老師又拿出了一張長方形的紙說:"小朋友,你能用這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嗎?如果能折出就能闖過我這一關了。"學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

1.我們過了第一關,跟着小白兔跳啊跳啊,不小心撞到了茄子老師,把茄子老師的兩個三角形給撞飛了。小朋友找一找有沒有飛到你的桌上?請小朋友拿出來比一比,看看這兩個三角形怎麼樣?你能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這種圖形嗎(指平行四邊形)試試看。在大部分小朋友拼出平行四邊形後,提問:"有人知道它們的名稱嗎?"(若學生說不出,教師講述名稱)

2.跟在小老鼠尾巴後面的這一個是平行四邊形嗎?第二隻小老鼠推來的是個什麼圖形呢?老師手中的這一個是……不錯,它們都是平行四邊形。(板書:平行四邊形)

3.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頑皮起來了,瞧它跳過籬笆,滑下樓梯,鑽迸鐵門。它玩的籬笆、樓梯、鐵門上有我們剛纔認識的平行四邊形嗎?指名上來找一找。

關於教學設計8

模板(一)

此模板適合當前班級集體授課形式。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不但要考慮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更要注重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體現,使他們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

基於“教”的課堂教學設計表由4張基本表格組成(見5~8頁),在填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章節名稱

按照教科書上的章、節(或課)的順序和名稱填寫。

在一般情況下,是以教科書上的一節(或一課)爲單位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如果教科書上的一節(或一課)在實際教學時需要兩堂以上的課(我們把它稱爲學時)才能完成,那麼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既可以統一設計、分段教學;也可以按學時分別設計、各成體系。

如《初中化學》第二章第二節:原子,統一設計時章節名稱可填寫爲:§2.2 原子;分別設計時則爲:§2.2 原子(第一學時)和§2.2 原子(第二學時)兩個設計表。

2.計劃學時

按照設計的授課實際需要填寫。如上述統一設計,需要兩堂課來完成“原子”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因此在“計劃學時”欄中應填寫“2”;若按照第二種分學時的設計方案,則在對應的“計劃學時”欄中填寫“1”。

3.教學目標

應根據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般教學目標的編寫包括了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內容。尤其是情感目標,應在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挖掘、提煉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有積極意義的方面,因勢利導、自然貼切。若本節課(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節)和思想、情感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繫,則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義。

教學目標的敘述應簡潔、準確、精煉,概括性強,包括對象、行爲、條件和標準四個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識點學習目標有着直接的關係,但又不是所有學習目標的簡單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涉及的範圍要和上面“章節名稱”欄中所確定的範圍相符合。如果是一節(課)的統一設計,教學目標也應是整節(課)的;若是按學時分別設計的,則教學目標應是對應該學時教學內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該節(課)的`全部。

4.學習目標描述

學習目標描述的內容分3個部分:

(1)知識點編號 指該知識點的代號,它在本課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識點編號由兩部分組成:前邊爲章、節(或課)的代號,後邊爲該知識點在本節(課)中的順序號,中間用短橫線相連。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節的第一個知識點;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節的第三個知識點;

2 8―4 代表第28課的第四個知識點;

1.3.4―2 代表第一編第三章第四節的第二個知識點。

(2)學習目標 指每個知識點所具有的學習目標層次。

(3)具體描述語句 指對學習目標各個層次的具體描述。

在課堂教學的條件下,教學對象特指授課班級的學生,在目標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誤解;教學條件一般都在教室、實驗室等教學場所進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評價標準除了特指以外,都以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或本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爲依據,因此也不必再重複說明。對於學習目標的具體描述,只要用動賓短語來說明與學習目標相對應的學習行爲就可以了。如:

知道電路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和基本作用。

能畫出常見電路元件的符號和簡單的電路圖。

掌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瞭解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5.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構成本課程的知識能力體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質的學習內容。

教學難點主要指由於知識的深度和知識的模糊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在填寫此欄時,除應簡明地說明重點、難點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突出和強化教學重點、突破和化解教學難點。在填寫“解決措施”欄時,應把考慮的具體內容簡要地進行說明。

6.教學媒體的選擇

(1)知識點編號 同前。

(2)學習目標 同前。

(3)媒體類型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物理形態。一般常用的有:圖表、照片、標本、模型、幻燈、投影、電影、錄音(CD)、錄像(VCD)、課件(視頻、音頻、動畫)、網絡等。除此之外還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如演示、示範、實驗、上網等。

(4)媒體內容要點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主要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一般情況下,媒體的名稱(題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內容要點。

(5)教學作用 指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選用時,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體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7)所得結論 指媒體使用後預期的結果。如阿基米德實驗預期的結果是學生將認識到: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係。

(8)佔用時間 指媒體使用過程需要的時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估計到實際教學過程進行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計劃好媒體使用的時間。這樣有利於教學進度及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合理掌握。

(9)媒體來源 包括自制、購入、庫存、××資源庫、網上下載等。

7.板書設計

板書是指教師講課時在黑板(白板)上所寫的文字、公式符號和所畫的圖表等內容。它是整個教學思路和內容的濃縮,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

板書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從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觀、整齊,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於板書可以使課堂講授的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條理地呈現在黑板上,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突破難點、掌握重點,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因此,要求板書設計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內容完整,系統性、邏輯性強,符合視覺心理,便於學生的學習。

板書設計一欄,整體可做爲一幅板面,也可分爲4幅板面,或者作爲8幅投影片(只限板書內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書寫的內容較多,可以只用符號“×××”代替板書內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寫出。

我們通常所用的板書,多爲邏輯式的:

一、× × × × × × ×

1.× × × × ×

(1)× × × ×

(2)× × × × × × ×

其實,板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精心設計,學生得到的將不僅僅是學習的內容,而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和審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

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前面所進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工作,都將在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中得到體現。

爲了便於教學和交流,我們規定在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中統一使用下列圖形符號:

內填寫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活動內容;

內填寫媒體的類型和媒體的內容要點;

內填寫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活動內容;

內填寫教師進行邏輯判斷的內容;

爲課堂教學過程開始和結束的符號。

9.形成性練習

它是按照教學目標編制的一組練習題,用以考覈學生對本節課(或本知識單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練習題的編制,應按如下要求進行:

(1)將每個知識點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練習題與之對應;

(2)將每個知識點上每個層次的學習目標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練習題與之對應;

(3)將所有的練習題由簡單到複雜順序排列;

(4)在滿足上述3項要求的前提下,練習題要儘量精簡,要求做到題量少但滿足檢測的需要。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深入鑽研、精心設計。

10.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對每節課(或知識單元)教學情況的評價,在本欄中應填寫以下內容:

(1)形成性練習題的檢測結果;

(2)課堂教學中的反饋信息;

(3)批改作業中發現的問題;

(4)遇到有測驗和考試時,記錄其評價結果。

關於教學設計9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23課: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生:(齊答)錢塘江大潮。

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你們可愛的家鄉——雲南有好幾千裏。如果說雲南的石林舉世聞名,那麼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爲“天下奇觀”了。

(板書:天下奇觀)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麼意思。

(學生)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

[“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一個“觀”字,但意思卻不相同。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觀”字,讓學生,不僅理解了“觀”的意思,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的習慣。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後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一層進一層,顯得很紮實。]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昨天,你們回家預習了課文,自己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

生: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後寫潮過之後。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我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時發出驚歎聲。)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剛纔錄像裏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裏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學生可以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生:(齊讀)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多麼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

生:(分組比賽讀)

生:(齊讀)

[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並與學生一起爲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爲你們喝彩,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閃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熟讀後緊接着讓學生背誦,強化一下記憶,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師:人羣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着,叫着,揮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纔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裏。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生:(齊讀)

[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於今後運用。]

師:把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師:剛纔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師: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教師用投影打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師: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着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王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在,我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纔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師:能行的起立!

生:(全體起立)

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像好嗎

生:(興奮地點頭)

師:配着錄像,讓我們帶着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讚歎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師: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爲之自豪,爲之(驕傲)!

[先讀後背,先扶後放,先分解再綜合,最後學生水到渠成,很輕鬆地將這一段課文背誦下來。這樣達到了及時將學到的精彩的語言積累起來的目的。]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生:想!

師: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學生躍躍欲試)

師: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生:人聲鼎沸。

師:風和浪都很平靜——

生:風平浪靜。

師: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師: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

生:齊頭並進。

師: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生:山崩地裂。

師:形容氣勢很大——

生:(一時說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蕩蕩”)

[這個複習詞語的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根據詞義說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二是用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着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學生紛紛舉手)

師:都想當老師,那看來只有我當學生了。

生:領讀,師跟讀。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王老師卻讓學生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願意領讀,那就不妨自己來作學生。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做表面看只是一種簡單的角色變換,然而從深層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師對主體意識的深刻認識。]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儘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發言。)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儘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海”這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爲後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這段師生共同評價非常精彩。教師沒有滿足於讓學生填寫正確,而是鼓勵學生髮揮聰明才智,在同一個括號內運用不同的詞語,對於運用正確的予以肯定,運用錯誤的加以糾正。既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師: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整個練習過程中,先讓學生討論統習,再指名個別學生交流,然後師生評講指導,最後再讓每一個學生自己練習說話。雖然整個環節佔用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訓練很紮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目標,應該大力提倡。]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着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那作者爲什麼還要寫潮來前,潮過後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附板書:

潮來前

雄偉壯觀

觀潮潮來時

如臨其境

(錢塘江大潮)有聲有色

潮過後

天下奇觀

總評:

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意義。王老師在這堂課的最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爲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出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句理解了,再試着運用運用,有利於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在語文課中應該大力提倡。

四、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關於教學設計10

 教材簡析:

《掌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課文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小英因爲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殘疾,從此內心很自卑,“總是默默地獨自坐在一角”。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師讓她上臺講故事,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當她猶豫再三“一搖一晃”走上講臺正緊張害怕的時候。想不到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

課文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小英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

 教學目標:

依託本單元的結構特點和本文的行文特色,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第七自然段。

2、學會文後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憑藉文本語言材料,感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更要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的內涵。

4、品讀課文,學習“對比”的手法,嘗試練筆。

其中,目標1爲教學重點,目標3爲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

《課標》20xx版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悟文,讀中悟情,在讀中思,在讀中探。同時,既關注文章寫了什麼,又關注文章爲什麼這樣寫,初步感知“對比”的寫作方法,並嘗試練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掌聲響起來》,學生凝神靜聽。

同學們,這首歌叫《掌聲響起來》,當我們獨自站在舞臺上時,最想聽到的就是——掌聲。

2、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掃清障礙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進入課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小英腿有殘疾,很自卑。

第二部分(2——4)演講課上發生的事。

第三部分(5——7)兩次掌聲給小英的改變。、

五、走近小英,初步瞭解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小英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六、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此時的小英是自卑的,爲什麼後來變化會那麼大呢?

2、作業:(1)讀熟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關於教學設計11

井陘縣西山北路學校

高玉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認識並會寫“枯、榮、燒”

3、能說出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離離”、“枯”、“榮”、“盡”的意思。

2、懂得句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蒐集白居易的生平,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同學們邊聽邊猜一猜這首歌曲寫的是哪一種植物?

師:同學們知道這首歌寫的是什麼植物嗎? 生:小草

師:雖說它沒有花香,可綠化環境少不了它的身影,雖說它沒有樹高,可祖國大地到處是它的足跡。同學們知道古詩《草》是誰寫的嗎?

生:白居易。

二、作者簡介 師:對白居易你有哪些瞭解呢?

生: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主要作品:《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師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三、寫作背景

師:同學們知道當時他是怎麼寫出這首詩的嗎?

生:這首詩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白居易當時十六歲。這首詩是應考之作,按科舉規定,凡限定的試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跟詠物詩相似。

四、初讀古詩

導語: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唐代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是如何描寫小草的。

1、聽朗讀。

2、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古詩。

(引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古詩,一定要讀準字音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3、讀出詩的節奏。

(引導:同學們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古詩的節奏。請同學們看着節奏圖,自己試一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五、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師:本課有三個生字,同學們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在小組裏自學一下生字。

2、全班彙報 (1)學習枯字

生1:枯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大家在寫的時候先寫木字旁,再寫古。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枯,古代的古加上木字旁就是枯。枯,枯萎。小草枯萎了。

生3: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記,姑姑的姑把女字旁換成木字旁就是枯。枯,枯井。

生4:可以用一個詞來記住它:古代的木頭。枯,枯萎、枯井。我還可以用枯井說一句話:這裏有一口枯井。

(2)學習燒字。

生1:燒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先寫火字旁,再寫堯。 生2:堯加上火字旁就是燒。燒火。

生3:我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澆花的`澆把三點水換成火字旁就是燒。燒,燒雞,我喜歡吃燒雞。

生4:可以用一句話記住燒:堯帝發火了。燒,發燒。弟弟發燒了。 (3)學習榮字。

生1:榮一個上中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先寫草字頭,再寫禿寶蓋,最後寫木字。

生2:把勞動的“勞”的力換成木就是榮字。榮,光榮,劉胡蘭死得很光榮。生3:我用一句話記:草下面蓋着一根木頭。榮,榮譽,她獲得了優秀少先隊員的榮譽稱號。

教師小結:同學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老師很欣慰,老師爲你們驕傲。

同學們分析的這麼透徹,那你一定知道怎麼寫這三個生字吧,同學們試寫兩個。

六、理解詩意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1)出示詩句:離離原上草,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生:離離:草木茂盛的樣子,原:原野。離離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野草長得很茂盛。

(2)出示詩句:一歲一枯榮。 師:怎麼理解這句詩。

生一歲就是一年,枯就是枯萎,榮就是茂盛。一歲一枯榮就是小草在秋天枯萎,到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茂盛。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出示詩句

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野火:荒山野地燃燒起來的火。盡就是完。不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燒,也不能把它燒完。

師:小草就這麼被火燒死了,那這火是什麼樣的火呢? 生:無情的大火,殘忍的大火。

師:大火無情,明明把乾枯的小草都燒死了。爲什麼詩人卻說“野火燒不盡”呢?

生:大火有燒不到的地方;大火只燒掉了小草的葉子;小草的根深深的紮在了泥土裏。 (2)出示詩句

這句呢,怎麼理解。

只要春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 師:你覺得這是什麼樣的小草?

生:頑強的小草,堅強的小草,不屈服的小草。

3、哪位同學能說說你對整首詩的理解。原野上長滿了茂密的野草。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長得茂盛。野火不管怎麼燒也燒不完它們。春風一吹,小草又重新發芽生長。

師小結:是啊,我們經常會在陡峭的懸崖上、石縫間看到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對這平凡的小草肅然起敬。

七、回讀古詩,體會感情。

1、同學們,平凡的小草,有着不平凡的精神,難怪詩人白居易會喜歡它,會讚美它,讓我們一起朗誦古詩《草》。

2、平凡的小草,用它頑強的精神激勵着每一位讀者,讓我們帶着敬佩之情一起背誦古詩《草》。

3、指名背誦、同桌互背。

3、《草》原名《賦得古原草送別》,它是白居易16歲時的應考之作。原詩有8句,本課節選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們一起欣賞。(放音樂)

八、總結

小草頑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古詩《草》只是詩歌百草園中的一首。同學們可以用我們這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去學習其它的古詩。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草》,學會了生字,瞭解了詩意,知道了小草這種隨處可見的植物雖然不起眼,但它面對強大的敵人時那種頑強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不要害怕、不要屈服,要想盡辦法戰勝困難。

關於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具有相關水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有關水已有知識的分類和梳理,並以此認識水的三種形態之後構建物體可分爲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的科學概念,又爲今後構建水、空氣的科學概念打基礎。

【學情分析】

根據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認識一種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較單一,特別是剛接觸科學課,他們還不懂得用多種感官去發現事物的特點,對於7種物體進行觀察,學生往往是無從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麼的,因此這堂課讓學生對觀察方法的運用意識的教育是關鍵,還要懂得記錄,能夠讓學生養成合理的探究習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體可分爲固體、液體和氣體。 過程與方法:用氣泡圖展現對水的認識;

能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確立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

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

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用氣泡圖展現對水的認識,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

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確立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7個黑色袋子分別裝紅墨水、醋、水、石頭、木頭、樹葉、空氣;實

驗記錄單一張。

教師準備:3個黑色袋子分別裝水、白醋、紅墨水。一袋水、一袋牛奶,PPT。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猜一猜:雙手抓不起,千刀萬刀劈不開,

煮飯和洗衣,都要請它來。

二、我們知道的水

1、師:同學們,你知道哪些關於水的知識?我們可以把你知道的填在氣泡圖裏。(出示PPT)

2、師:指導PPT,水是什麼樣的,顏色、味道。你在哪裏見過水?水與生物的關係,水的用途(選出你認爲最重要的三個用途),大家邊討論邊補充的氣泡圖(課堂作業本P38)。寫不完的可以用省略號。

3、彙報,讓學生儘量地說他們說知道的水,不加以評價。(板書)

4、瞭解水的重要性,滲透節水教育。

三、水在哪個袋中

(一)、觀察實驗活動一

觀察方法的指導

1、師:老師這有7個袋子,每個袋子中裝着不同的物體,這些東西可能是:石塊、樹葉、木頭、水、紅墨水、空氣和醋。有沒有辦法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你準備用什麼方法?

生:用鼻子聞一聞(指導扇聞法)

用手摸一摸(邊說邊板書)

2、師:在觀察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生:小心別撒掉(一個一個袋觀察)

觀察結束後把袋子豎着放回材料盒。

師:想的很周到,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這些!(出示PPT)

開始實驗.

生觀察實驗一

彙報交流

(二)、觀察活動二

觀察方法的指導

1、師: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你打算用什麼方法把水找出來?

生:看,聞、嘗。

2、師:你是怎麼聞的?(演示扇聞法)

我們已經知道水和醋沒有毒,可以嘗。

3、師:老師這裏有3個袋子,你能找出水在幾號袋嗎?先說說!

生:先打開袋子看一看,這樣可以區分出有顏色的紅墨水,再聞一聞,這樣

4、師:先看,再聞,這樣的觀察順序安排的非常科學!注意實驗時水不要灑出可以找出沒有味道的水。 (生演示)

來,別忘了記錄!

生觀察實驗二

彙報交流

(三)、小結:我們用摸、看、聞和嘗的辦法分辨出了這七種物體,如果我想把這些物體分類,可以怎麼分?

四、給袋中的物體分類

1、師:同學們,你們會按什麼標準來給它們分類?請大家試一試。

小組討論並分類

2、師:你們是怎樣分的?這樣分的理由是什麼?

生彙報

3、師:標準不一樣,分類也不一樣,大家分的都不錯!科學家們是這樣分的:(出示分類標準)將水、醋、牛奶分爲一類,稱它們爲液體;將石頭、木頭、樹葉分爲一類,稱爲固體;空氣是單獨的一類,稱爲氣體。這是物質的三種存在形態!(板書)

五、拓展延伸

我們周圍還有很多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存在,你能找到它們嗎?請課後繼續研究。

六、板書設計:

水: 無色、無味、透明

辨別方法:摸看聞嘗

物質分爲:固體、液體、氣體

關於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學會觀察、分析函數圖像信息.

2、體會數形結合思想,並利用它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提高識圖能力、分析函數圖像信息的能力.

2、體會數形結合思想,並利用它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數學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習興趣.

2、認識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的認識.

教學重點:

觀察分析圖像信息.

教學難點:

分析概括圖像中的信息.

教學方法:

整節課應以“開放、合作、探究”爲基本特徵,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一個較爲輕鬆的環境中去體驗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

教具準備:

多媒體演示.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我們在前面學習了函數意義,並掌握了函數關係式的確立.但有些函數問題很難用函數關係式表達出來,然而可以通過圖來直觀反映。例如用心電圖表示心臟生物電流與時間的關係.

即使對於能列式表示的函數關係,如果也能畫圖表示則會使函數關係更清晰.

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如何畫函數圖像的問題及如何解讀函數圖像信息.

2、 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正方形的邊長x與面積s的函數關係是什麼?其中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是什麼?計算並填寫下表:

生:函數關係式爲s=x2,因爲x代表正方形的邊長,所以自變量x>0,將每個x的值代入函數式即可求出對應的s值.

師:好!如果我們在直角座標系中,將你所填表格中的自變量x及對應的函數值s當作一個點的橫座標與縱座標,即可在座標系中得到一些點.

大家思考一下,表示s與x的對應關係的點有多少個?如果全在座標中指出的.話是什麼樣子?可以討論一下,然後發表你們的看法,建議大家不妨動手畫畫看.

生:這樣的點有無數多個,如果全描出來太麻煩,也不可能.我們只能描出其中一部分,然後想象出其他點的位置,用光滑曲線連接起來.

師:很好!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幅表示s與x關係的圖。圖中每個點都代表s的值與x的值的一種對應關係。如點(1,1)表示x=1時,s=1、

一般地,對於一個函數,如果把自變量與函數的每對對應值分別作爲點的橫、縱座標,那麼座標平面內由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就是這個函數的圖像。上圖中的曲線即爲函數s=x2(x>0)的圖像.

函數圖像可以數形結合地研究函數,給我們帶來便利.

[活動一]

活動內容設計:

下圖是自動測溫儀記錄的圖像,它反映阿城的春季某天氣溫T如何隨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你從圖像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活動設計意圖:

1、 通過圖像進一步認識函數意義.

2、 體會圖像的直觀性、優越性.

3、 提高對圖像的分析能力、認識水平.

4、 掌握函數變化規律.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從兩個變量的對應關係上認識函數,體會函數意義;可以指導學生找出一天內最高、最低氣溫及對應時間,在某些時間段的變化趨勢,認識圖像的直觀性及優缺點,總結變化規律……

學生活動:

在教師引導下,合作探究,歸納總結.

活動結論:

1、一天中每時刻t都有唯一的氣溫T與之對應.可以認爲,氣溫T是時間t的函數.

2、這天中凌晨4時氣溫最低爲—3℃,14時氣溫最高爲8℃.

3、從0時至4時氣溫呈下降狀態,即溫度隨時間的增加而下降。從4時至14時氣溫呈上升狀態,從14時至24時氣溫又呈下降狀態.

4、 這天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爲11℃。

5、我們可以從圖像中很直觀地看出一天中氣溫變化情況及任一時刻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活動二]

活動內容設計:

下圖反映的過程是小明從家去菜地澆水,又去玉米地鋤草,然後回家。 其中x表示時間,y表示小明離他家的距離,小明家、菜地、玉米地在同一條直線上。

觀察下面的圖像,你能發現哪些結論?

活動設計意圖:

書中例題是以5個問題的形式給出的,這裏以開放式出現,這樣的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鞏固知識的同時彰顯了學生的個性,並給學生設置了充分發揮的空間,在兼顧全體學生的同時,分散了難點。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分析圖像、尋找圖像信息,特別是圖像中兩段平行於x軸的線段的意義.

學生活動:

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思考、大膽參與、歸納總結.

活動結論:

1、 菜地離小明家1、1千米A,小明走到菜地用了15分鐘.

2、 小明給菜地澆水用了10分鐘.

3、 菜地離玉米地0。9千米。 小明從菜地到玉米地用了12分鐘.

4、 小明給玉米地鋤草用了18分鐘.

5、玉米地離小明家2千米。 小明從玉米地走回家用了25分鐘。 所以平均速度爲2÷25=0。08(千米/分鐘).

師:我們通過兩個活動已學會了如何觀察和分析圖像信息,那麼在觀察圖像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生:弄清橫、縱座標表示的意義,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圖像中函數隨着自變量變化的規律,抓住一些特殊點。

[活動三]

活動內容設計:

出示相關的各類函數圖像問題。

活動設計意圖:

通過各類圖像習題的訓練,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像的直觀性,並熟練地找到圖像中重要的信息。

例1:小明今天到學校參加運動會,從家裏出發走10分鐘到離家500米的地方吃早餐,吃早餐用了20分鐘;再用10分鐘趕到離家1 000米的學校.下列圖像中,能反映這一過程的是( ) .

例2:李林和弟弟進行百米賽跑,李林比弟弟跑得快,如果兩人同時起跑,李林肯定贏.現在李林讓弟弟先跑若干米,圖中分別表示兩人的路程與李林追趕弟弟的時間的關係,由圖中信息可知,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

A。李林先到達終點

B。弟弟的速度是8米/秒

C。弟弟先跑了10米

D。弟弟的速度是10米/秒

例3:下圖表示一輛汽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①汽車行駛了多長時間?它的最高時速是多少?

②汽車在哪些時間段保持勻速行駛?時速分別是多少?

③出發後8分鐘到10分鐘之間可能發生了什麼情況?

④用自己的語言大致描述這輛汽車的行駛情況。

例4:小明騎自行車上學,開始以正常速度勻速行駛,途中自行車出了故障,他只好停下來修車.車修好後,因怕耽誤上課,故加快速度繼續勻速行駛趕往學校.下列行駛路程(米)與時間(分)的函數圖像中,符合小明騎車行駛情況的圖像大致是( )。

例5:龜兔賽跑的故事,領先的兔子看着緩慢爬行的烏龜,驕傲起來,睡了一覺,當它醒來時,發現烏龜快到終點了,於是急忙追趕,但已經來不及了,烏龜先到達了終點……現在用直線和折線分別表示二者所走的路程,t爲時間,則下列圖像中:

① 哪個表示兔子,哪個表示烏龜?

② 兔子休息了多長時間?

③ 從中你能悟出什麼人生道理?

④將龜兔賽跑的故事改編並畫出相應的圖像。

3。 課時小結

本節通過兩個活動,學會了分析圖像信息,解答有關問題.這樣我們又一次利用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4、 課後作業

P104 練習2、3。

關於教學設計14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嚐到了不少甜頭,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表現在教學上就是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來輔助教學。比如,課堂的激趣導入、情境朗讀、突破難點的動畫模擬演示、風俗民情的再現、趣味練習設計、單元複習以及專題學習的知識梳理等等,好處不勝枚舉。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趣導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導入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在空間上跨度很大,例如《離騷》這首詩歌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法都離我們相去甚遠。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書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上課辛苦,學生也一臉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視頻輔助教學,讓學生時空倒轉置身體驗於楚國忠臣報國無門的氛圍當中,那麼對理解這篇文章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視頻畫面再現當時的生活情景結合聲情並茂的經典片段朗讀來導入課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激情與苦悶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憂國的哀傷氛圍中,不用過多講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調。從而爲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養想象力是語文教師一項頭疼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老師在即將結束課文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音頻——“廚房交響曲”,鼓勵學生細心傾聽廚房發出的這些聲音,在傾聽中想象母親爲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們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這樣的設計恰好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因子,激發學生急於表達的慾望,進而創造性地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飛遠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寫作修改。

作文幾乎可以說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着力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要提高語文寫作水平,關鍵是要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修改。葉聖陶向來反對寫作教學中“學生只管寫,老師只管改”的做法。他說:“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體爲學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方法是每次寫作由學生推選一篇最好的`文章出來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輸入電腦文檔,中間設置一條豎線把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章隔開,修改前的文章顯示在左邊,修改後的文章顯示在右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需要修改的語句語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而電腦將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痕跡及時地以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現出來,並且這些思維的痕跡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逐漸趨於完美,直至得出讓學生一致滿意的文章。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態演示作文修改,學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長補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

四、利用多媒體,單元複習、專題學習輕鬆有效。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學好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而語文基礎知識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內容就停止的階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徹掌握,還得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歸納運用。而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多媒體應成爲首選的教學輔助工具。因爲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本、數據、圖象、動畫、聲音等素材提供給學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儲和傳遞相關教學信息,又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呈現語文基礎知識。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容易理解,輕鬆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體,將時政新聞和語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課改的新形式下新課標極力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與生活聯繫密切,拋開生活去談語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別是關乎國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時政新聞與語文教育之間更應該找到兩者的鏈接點。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裏我們認識了言行一致的聞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方面很消極,有畏難情緒。爲了教育學生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廢墟75小時的22歲少女被解救的視頻。當解救人員來救她時她笑着說:“我很高興我還活着,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的。”生死關頭的樂觀深深感染了學生,接着我讓學生就今後如何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巧妙的利用時政新聞視頻輔佐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六、利用國家教育資源網,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漸退出教學舞臺,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漸地成爲教學的主流。而國家教育資源網以其“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教學資源成爲衆多教師必備的教學網絡平臺。在這個平臺有教學需要的素材、資料、課件、還有專家上的公開課、有寓意深刻的漫畫、有奇形怪狀的文字、還有精妙絕倫的片斷。在這樣的教育資源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尋找課堂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從而最大化地實現我們的教學設想。例如在國家教育資源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課件--《阿長與山海經》。該課件包含課文原文、作者簡介、相關資料、相關作品、相關網址以及課文學習、課文練習、還配有聲情並茂的原聲朗讀、疑難解答等環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有選擇地利用這課件來優化教學過程,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自己嚐到了甜頭,不過語文教學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它只有在語文教學之中找到契合點纔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學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關於教學設計15

《紙》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教材中的一課,通過組織學生研究紙的吸水性、結實程度、透明度的性質,認識紙的各種用途,瞭解紙的生產過程和發展歷史。按照教材的編寫內容,教學核心內容的引入是從瞭解紙的廣泛用途着手,在介紹紙的發展歷史之後再讓學生觀察研究紙的性質,認識到現代造紙術給環境和資源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環保和節能教育。但我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因爲對紙的常規認識已經很普遍,而沖淡他們進一步研究紙的性質這一教學重點的興趣,所以我這樣設計了探究實驗前的導入情境——

我事先將課上能用到的學習資料分別用普通牛皮紙和帶有塑料薄膜的牛皮紙分別包好,在上課前就把他們放在有明顯水痕的桌角,並保證普通牛皮紙包裝的紙包被水浸透。

師:今天這節課,我將和同學們共同進行一項科學探究活動。爲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活動任務,我特意準備了一些學習資料帶給你們。哎?這紙包怎麼都溼成這樣啦!請前面這組同學快幫我把它們擦乾淨。

有幾個同學分別用報紙、餐巾紙、衛生紙、普通紙、皺紋紙等幫忙擦拭。

三年級的孩子正處在樂於助人、遇事敢於表現自己的年齡階段,當這個“意外”事件出現的時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怎樣解決問題的思考中,我再以朋友的身份請求幫助,他們立刻全力以赴,積極行動,而他們課前準備的紙製品也正在這時派上了用場、發揮了作用。此時,孩子們已經在自覺行爲中開始了探索身邊科學的研究活動,這個過程也是檢驗他們已有生活經驗的評價點,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同時也能得到被認可的滿足和快樂,所以更能在接下來的探究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從教學成果上體現出一舉多得的功效。下面的思考和相關問題的提出就會越發顯得順理成章。

師:謝謝幾位同學。剛纔大家看到他們是用什麼擦水的?怎麼不用橡皮呀?

生:他們是用各種紙擦水的。因爲紙能吸水,而橡皮不能。

師:這說明這些紙有什麼性質呢?

生:說明紙有吸水性。

此處的提問進一步凝聚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在有效的教學語言中不露痕跡地起到了組織教學的作用,也讓沒有機會參與前一活動的同學繼續關注下面的教學活動。當同學們聽到老師用“橡皮和紙”進行吸水性比較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可笑,甚至有些幼稚。但正是這樣簡單的問題才更能排除學生思維無邊擴散想象的可能,抓緊有限的教學時間將學生的思路引上正軌,說出紙的“吸水性”性質,爲科學探究活動指明方向,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師:(板書:吸水性。)所有的紙都有吸水性麼?剛纔用到的幾種紙,誰的吸水性最強?爲什麼他們的吸水性有強有弱?

生:(思考後舉例回答)。

師:大家的意見不一致,看來這麼幾張紙裏面也蘊藏了許多科學祕密。這些祕密怎樣才能找到答案呢?

生:做實驗。

這幾句問答,實際上是在強調學生重視紙的吸水性有強弱之分,因素多種多樣,也爲後面實驗方案的設計做了思想和條件上的鋪墊。同時讓學生堅定一個科學信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話要有證據,思考要有依據。因爲科學本身不僅僅是科學的結果、結論或者科學的事實,也包括整個研究的過程。科學課更強調科學探究的過程。

師:說的好。現在咱們先猜一猜,這兩個紙包裏面會是什麼樣子?

生1:可能都溼透了。

生2:不一定。也許都沒事呢!

師:好,我們打開看看。爲什麼一個紙包被水浸透了,另一個紙包卻一點問題也沒有?

這個結果其實會讓學生感到非常意外,看起來一樣的包裝,觀察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在稍有疑惑之後,學生們會在冷靜的思考中推斷出這個“魔術”的祕密。果不出所料——

生1:因爲他們浸水的時間長短不一樣。

師:它們是同時被我放在那裏的,這個原因可以排除。

生2:可能這兩張牛皮紙的薄厚不一樣,所以結實程度就不一樣。

師:如果與他們的結實程度有關係(板書:結實程度),那麼這張溼透了的牛皮紙還很完好,你能說它不結實嗎?你又怎麼能比較出它們的薄厚不同呢?

生3:我想可能沒透水的牛皮紙是經過防水處理的,就有了防水性。

師:(板書:防水性)你是說其他的紙不經過防水處理就沒有防水性了嗎?那麼溼透的紙包裏的這些資料只浸溼了最下面的.這張描圖紙,其他的紙都沒受潮,又是什麼原因呢?

生1:可能浸水的時間不算長,水量也太少,所以就沒溼透。

生2:是不是描圖紙裏面有一層膠,所以它又透明又防水,就沒溼到第二層。

師:你們的想法真挺豐富。以前見過這種紙嗎?它有這些性質嗎?

生:我們用的字帖裏就有這種透明紙。它好像沒有牛皮紙結實,但描字的時候很方便,別的紙都沒有它透明。

師:你管它叫“透明紙”,這個稱呼很有特點。但是你怎麼能肯定其他紙的透明度都不如它呢?(板書:透明度)下面請同學們把你搜集的紙品展示出來,我們一起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特殊用途的紙?找一找有沒有比描圖紙更透明的紙?還有哪些紙是你叫不出名字的,你能不能根據它的特點也給它取個名字。

我們的一問一答,體現的是教師在認真地傾聽,學生在專注地思考。隨着問題的鋪設、問答的深入,他們在推測和猜想中逐漸發現了紙的主要性質,我則在黑板上進行簡要地提示,爲學生的進一步探究提供借鑑和方向。當同學們展示自帶物品的時候,他們也在充滿好奇地觀察其他同學的紙品,新問題、新想法就會應運而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突出的是引導學生髮現、關注紙的用途非常廣泛,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因爲紙方便、服務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所以人們才一直不斷地研究、改進它,令紙的品種五花八門。同時也是在提示大家,科學並不神祕得高深莫測,它是貼近生活、貼近我們身邊事物的東西,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利用身邊的東西我們就能研究科學。

師:紙的種類和用途真是太多啦!正是紙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途。生活每天都離不開紙,關於紙我們還有那麼多的疑問和猜測,所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專門來研究“紙”。(出示課題——彩紙剪刻的“紙”字)

在揭示課題之前,我多次提到“性質”一詞,學生便自然而然地接受、認識了這個概念。當我在黑板上粘貼用彩紙剪出的課題時,醒目的色彩和形式使得學生中間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驚訝的感嘆。我知道,這個道具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喚起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更在於它已經使人意識到:智慧之花會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隨時綻放精彩。

經過這一路的引領和幫扶,學生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問題框架,基本上明確了深入探究的方向和目標,奠定了用科學實驗解決科學問題的思想基礎,踏上了追隨興趣、探祕科學的快樂旅程。接下來的課堂,我和他們一起進行熱烈的實驗方案研討、交流、改進、指導、實施、反饋……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發現號上順利遠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一旦孩子們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他們就會以超乎想象的熱情一頭扎進科學的探祕之旅,在一個個小問號的引領下成爲小小的科學家。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帶有啓蒙性,是個幼稚的階段,沒有了興趣,生拉硬拽的科學課堂就會扼殺“小科學家”們的智慧,即使在老師的安排下走完了課程要求的探究過程,孩子的情感、科學素養的建立也只會是紙上談兵。所以我們作爲科學課的教師,應該在每一節課的教學導入階段設置富有個性和特色的情境方式,引得活躍,導得充分,才能入得自然。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不僅僅是寫教案,還要花時間去搜集資料,精心設計、認真準備一些實物材料,給孩子們提供實驗的借鑑和參照標準,並注重隨時設置問題“路標”爲學生的探究導航,讓他們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在隨時產生興趣,感受滿足好奇心的樂趣。路培琦老師說:“科學課堂並不把重點放在知識結論的記憶、理解、獲取上,而是要讓學生髮現科學知識和體驗科學知識獲得過程當中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於孩子們來說,有興趣思考、善於提問比動手操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