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2、掌握重點實詞,能夠翻譯全文。

3、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根據情節提示能複述故事甚至進行背誦。

5、體會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語言的內涵。

6、通過合理聯想補充石壕吏的語言描寫,理解以側面描寫的方式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翻譯疏通全文;體會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通過想象補充石壕吏的人物語言與神態。

  教學難點:

理解以全側面描寫的方式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及其表達效果。

  第一課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回顧所學: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杜甫的兩首詩,初步瞭解了杜甫這位詩人。他早期的作品風格熱情奔放,戰亂流離時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揚頓挫。這節課我們將會學習的這首詩,與《春望》是同一個時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亂髮生後寫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詩,而《石壕吏》是敘事詩。那麼詩人又想通過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抒發他怎樣的感情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內容,(出示教學目標)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寫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讀課文,掌握生字詞:壕逾鄴戍惟嫗衰應泣咽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3、播放多媒體音頻朗讀課文,讓學生大概感知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朗讀課文4、呈現學習目標:通過自學掌握文言實詞,通過合作學習翻譯全詩(教師指導疑難字詞句的翻譯)

【逾】越過【老嫗】老婦【一何】多麼【戍】防守【附書至】捎信回來

【猶得】還能夠【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這裏引申爲完結【新】最近

【乳下孫】還在吃奶的孫子【泣幽咽】(有人)低聲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5、合作完成課文的翻譯(多媒體展示課文翻譯和重點詞語的翻譯,以便學生矯正)

  三、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根據同學們所理解的字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將這首詩的大意以講故事的形式複述出來。要求:以第一人稱“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講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四、精析課文;理清情節發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1)提問: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並概括詩歌的思想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後四句是結局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

(2)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讀詩,嘗試背誦。

(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問:由第一句話可以得出哪出信息?“夜捉人”說明什麼?

明確:時間、地點、事件。惶恐不安,緊張恐怖的氣氛。

2、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走,古今異義,古指跑。爲什麼老翁逃走,而讓老婦出門和差役周旋?

明確:抓丁只抓男的,婦女可以免除徭役。

(二)、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爲什麼“怒”?爲什麼“苦”?在這裏吏和婦出場的態度和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吏的呼喊和憤怒下,老婦只有哭啼和訴苦。這裏用了兩個一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多麼,起強調作用還有就是對比。)而且還連用了兩個感嘆號,你們說可以用句號代替嗎?(不能,加強語氣,強調吏的憤怒兇狠和婦的無比痛苦)。

(三)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1、這段致詞是此詩的主題部分,它有三層意思,可以分成三層。每一層都寫了什麼?你們試分一下。

(明確)三男從軍,兩兒戰死。家無壯男,十分貧困。爲保家庭,自請服役。

2、問:“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如何理解?

明確: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

2、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更,再。惟,只。裙,古今異義,古專指下衣,這裏泛指衣服。

3、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老嫗爲什麼請從吏夜歸?

(保全家中僅存的三人)

前面講了徵兵只徵男,爲什麼老婦也被徵走了?(反映戰爭的無情)

4、問:老婦是沒人問她,而自訴出來的話嗎?

(明確: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緊逼下說出來的。也可以有異議)

爲什麼詩中不寫差役的話?

(明確:這是一種“藏問於答,明暗結合”的寫作手法,問可以推測出來)

(四)、第四段: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絕,停止。如,彷彿,依稀。前途,古今異義。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來的處境或特指好的未來。

1、問:誰在哭?(兒媳)

2、幽咽聲很低,杜甫還能聽着,說明什麼?(作者一夜未眠)

3、如果說杜甫睡着了行嗎?爲什麼?(關心人民疾苦實在的體現)

4、“獨”說明什麼?(老婦被抓走)

5、想象一下,詩人和老翁是以什麼樣的心情作別的?

全詩以詩人和老翁作別而結束。分別了,但各自的生活還得繼續。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在兵荒馬亂中將何以度日?等待老婦的又將是怎樣的命運?

6、出示故事情節提示圖,老師領着試背誦

  五、思想感情

假如你是詩人,夜投石壕村,親眼目睹親耳相聞了有吏夜捉人這件事,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學生可能會答:沉重、同情、讚揚老婦勇敢等等)

這首詩反映寫出了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官吏的殘暴無情,表達了作者對廣大勞動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爲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深感悲痛。

  六、總結

老婦、石壕吏。老婦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動從軍,有敢於承擔苦難的精神。石壕吏開頭出現,中間便隱入幕後,“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態度不好,兇暴無比。

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郭沫若稱頌他:“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在杜甫的詩中,“三吏”“三別”抒寫民間疾苦最爲深刻,杜甫風格沉鬱頓挫,主要是因爲他的作品抒寫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衆息息相通,詩人的脈搏和着民衆的脈搏一起跳動,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詩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及內容:《石壕吏》構思如何巧妙、把課文改寫成一篇記敘文,通過合理聯想補充石壕吏的語言描寫,理解以側面描寫的方式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及其表達效果。

  一、複習導入

學生複述寫作背景、課文故事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理解課文,學習課文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1、朗讀並背誦課文

2、、在安史之亂期間,唐代百姓的社會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現了許多的怪現象,《石壕吏》中杜甫記錄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還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細節?你對此有怎樣的解釋?

預設:

夜捉人

老翁丟下老伴翻牆逃走了

軍隊連老婦人都要

3、合作探究重點問題:文章中的老嫗是不是主動要求去前線的?

(答案兩可,自然過渡到下一問題)

4、重點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話?請你通過自己的想象補充完整

(此部分是學習的重中之重,通過這個部分的思考,通過既能夠理解感受老嫗的心理和家庭境況,又能夠在腦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

5、作者通過這樣的手法刻畫石壕吏的形象,有什麼好處?

幾乎完全通過側面表現,藉助讀者的想象來表現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寫更能突出這一類欺壓百姓的'人物的可惡可恨。

6、加入自己的想象把本文改編成一篇記敘文。(學生寫完後課相互閱讀比較,看誰寫得好,好在哪裏,互評)。

  四、總結

學生總結學完課文後的感想,在這篇課文裏自己學到了什麼?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詩人,積累文學常識。

2、反覆誦讀,體會古體詩句式、韻律等特點。

3、品讀詩文,理解詩歌,體會巧妙構思及語言特點。(重點)

4、品析詩文,感受詩中的社會現實與詩人的情懷。(難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探究法、教師點撥法

  一、新課導入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人民在這八年中飽嘗的卻是數不盡的疾苦,道不完的災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根據自己的真實見聞寫就“三吏”“三別”,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石壕村,傾聽他痛心的嗟嘆。

  二、走近詩人,知曉背景

以填空題的形式提示學生回答有關杜甫的文學常識,通過視頻的形式大致瞭解杜甫的人生軌跡,通過課本註釋介紹知曉本詩的創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感知音韻

1、反覆誦讀,感知古體詩的音形韻律特點。

學生自讀,教師糾正字音;播放音頻,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學生再讀,感知內容,讀出節奏和韻味。

2、結合《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觀察,明確杜甫創作的古體詩的特點。

字數靈活,五言、二言、七言、九言句等;

句數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韻律多變,不究平仄。

  四、理解詩意,明確結構

1、結合註釋,師生共同梳理詩歌大意。

2、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敘事詩。記敘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事件分別是什麼?

明確:時間:晚上;地點:石壕村老婦人家中;主要人物:官吏、老婦人;事件:官吏捉人。

3、請你結合譯文,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中的故事。

開端:詩人日暮投宿,遇到官吏深夜捉人;

發展:老婦人開門哭訴,講述家庭飽受戰禍的現狀;

結局:老婦人被抓走,詩人與老翁告別。

  五、分析構思,體悟主旨

1、請分別用詩中的一個字,概括差役與老婦的形象?

明確:差役——怒(嗔怒,蠻橫)

老婦——苦(艱難,悲苦)

2、老婦苦在何處?

明確:喪子之痛、家境困窘、年老應役。

3、有人讀完這首詩歌說老婦人致詞中的內容是它主動一口氣表達出來的,你怎麼認爲?

明確:構思之巧——藏問於答(寓問於答)。

詩人明寫老婦,暗寫差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讚揚老婦人自請應役的精神,含蓄揭露統治階級爪牙的殘暴。

4、石壕吏粗暴地吆喝了些什麼?(結合老婦的回答,發揮想象,補充石壕吏的話)

5、投宿這樣一個家庭,見了這樣一件事情,聽了這樣一段話,“我”制止了嗎?“我”說話了嗎?你能體會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明確:A、內疚、自責。B、糾結、矛盾。

  六、體悟情懷,總結昇華

1、結合背景,明確詩人的情懷:

上憂國難,下憐百姓。

2、小結:

郭沫若先生稱頌杜甫:“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以詩文爲史,他顛沛流離卻心繫天下,真可謂詩中“聖傑”!願杜甫精神長存,世間再無戰亂!(再讀詩歌)

  七、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石壕吏》。

2、發揮想象,增加細節,將《石壕吏》改寫成一則小故事(不少於300字)。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如走、致詞、裙、前途等。

2、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複雜思想情感。

3、瞭解寫作背景及“安史之亂”給當時百姓造成的深重災難,教育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複雜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複雜思想情感。

教學時數1課時

  教與學設計

  一、導入

1、播放視頻材料。

2、導語。

  二、教學

1、讀一讀

(1)讀背景材料。讓學生先讀註釋①,並看教材插圖,瞭解寫作背景。

(2)學生自讀。讓學生圈點批註自己認爲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句子,學生交流後,教師以課件展示字詞。

(3)指名學生朗讀。讓其他同學做評價。

(4)教師範讀。強調感情。結合具體詩句做朗讀指導(停頓、語速、語調方面)。

(5)學生齊讀。

(6)你讀出了什麼?

2、理一理

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讀詩,教師適時講解點撥,幫助學生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夜捉人”表現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結合全詩,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3、想一想

(1)讀後,你對詩歌及其詩人杜甫有什麼話要說嗎?

(2)有人認爲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你如何認爲?

(3)題爲《石壕吏》,作者爲何不把差吏的話直接寫出來?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討論中探究問題。

4、練一練

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可能的話,讓學生試背。

5、寫一寫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若有興趣,也可改寫成一幕短劇。(提示略)

  三、結語

戰亂將人民置於水深火熱之中。封建時代社會的動盪,政權的更替,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的責任。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做一個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人!(以歌曲《戰爭不是問題》做背景音樂,並以課件展示結語,以營造情景,引導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附板書設計

石壕吏

杜甫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學習通過寫景、定物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背誦和研討。

〖情感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本課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差吏夤夜捉人的兇殘,老婦形象的悽苦,她家遭遇的悲慘,詩篇社會意義的深刻,詩人對苦難人民的同情。

  【板書設計】

石壕吏

杜甫

差吏夜裏捉人吏呼怒婦啼苦

家庭悽慘被逼自請應役老婦被捉慘別老翁

反映戰亂現實同情苦難人民

  【教學過程】

一、由教學過的讚美古代巾幗英雄的《木蘭詩》,引出將教學的反映戰亂中人民苦難的《石壕吏》(板書詩題)

二、結合註釋①簡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情況。

這首詩創作於唐肅宗乾元年(759)。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唐王朝爲了補充兵力,便在四處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曾被叛軍俘虜,夾在難民當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負荷着時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貼得更緊。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探視,在返回華州途中親見差吏將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統統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就創作出了《三吏》、《三別》。這組詩篇鏡子般地反時的戰亂社會現實,《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三、要求學生參看註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

四、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奏

五、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

1、指定學生朗讀第1段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⑴第1段哪一句是關鍵句?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在詩篇中起着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暮投石壕村”,由詩人投宿地點,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表明詩人目擊耳聞了故事的始末(板書:目擊耳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有吏夜捉人”是詩篇的關鍵句。是“捉人”,而不是“徵兵”、“招兵”,已經表明差吏強抓老百姓當兵;前面又加上一個“夜”字,更表明差吏時常抓人,以致白天難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來搞突然襲擊,兇狠殘酷。這一句揭開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開(板書:兇殘夜捉揭開故事序幕)。

⑵三、四句表明了什麼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屢見不鮮;所以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牆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境。

2、指定學生朗讀2、3段後,引導學生分析這兩段。

⑴第2段兩句詩的用詞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在這兩段中起着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兩個“一何”,加強了感情色彩:既表現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悽苦,又體現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這兩句詩統領老婦苦啼申訴的記敘(板書:苦啼申訴)。課本編者把這兩句詩獨立成段,也是意在強調吏之怒、婦啼之苦和統領後文的作用。

⑵第3段只是敘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裏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虛,在老婦苦啼申訴幾層意思之間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⑶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從中體現着什麼樣的進程?

回答,教師明確:

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着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

⑷第一層申訴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她家已爲那場戰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且偷生”,表明“存者”也生命毫無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擡貴手。但是差吏不爲所動,繼續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

⑸第二層申訴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悽慘(板書:家庭悽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是兇狠差吏仍然不爲所動,繼續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

⑹第三層申訴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爲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板書:被逼自請應役)。

3、指定學生朗讀第4段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⑴這一段前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從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聲,暗示出老婦已被捉走(板書:老婦被捉)。“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滿足於捉走老婦,百般威逼,老婦再三啼請自己應役的漫長過程,“如聞”,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幕慘劇的發展,徹夜未能入睡。

⑵後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婦已被去承擔那根本不應由她承擔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悽慘心情都無法表述。言簡意深,悽情綿綿無盡(板書:慘別老翁悽情綿綿無盡)。

4、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

詩人怎親以目擊耳聞者的身份寫出這首詩?產生着什麼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開篇句“暮投石壕村”,爲以目擊耳聞者身份敘述故事作好了鋪墊;結尾段“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一直在關切傾聽故事的發展:表明了詩人確是故事的目擊耳聞者。除中間主體部分用兩個“一何”表達憎惡差吏、同情老婦的強烈感情以外,通篇都只是平實地敘述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再沒有什麼議論抒情的詩句。通過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展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塑造出老婦的悽苦形象,控訴了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滲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板書:反映戰亂現實同情苦難人民)。

5、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沉痛凝重的感情。

〖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這首詩,進一步品味平實敘述當中的深刻內涵。

〖課後反思〗

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瞭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過朗讀、心理模擬和短劇表演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爲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

(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二、瞭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歷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齊讀。

注意:逾戍嫗咽

2、自讀,注意哪些句子讀懂了,哪些句子讀不懂,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點字詞:

逾牆走:越過牆逃跑一何:多麼

戍:防守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猶得:還可以

3:寫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4、解了故事的內容,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悲憤沉鬱)

  四、心理模擬:在事發現場,當事的老翁、老嫗、媳婦、差役心裏會怎麼想?

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從不同角度體會當時百姓的痛苦,社會的黑暗腐朽)

  五、短劇表演:在走進詩中人物的內心後用短劇的形式來創造表演。

1、分組準備:4~6人一組。

2、表演

3、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點評表演。

4、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裏怎麼想?

(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再一次聯繫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經歷瞭解其人其詩。

  六、欣賞:

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聖”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結束語(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後一句:因爲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爲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七、作業:

1、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能借助註釋及工具書積累並理解詩中相關詞語的含義。

2、品析關鍵詞句,體會詩人在巧妙的敘事中所表達的對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對悍吏的譴責。

3、瞭解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

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詩意,體會詩人在巧妙的敘事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聯繫作者經歷,感知一個飽經憂患、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回顧舊知

1、讀對聯,猜詩人。以評價杜甫及其詩作的對聯導入。

2、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杜甫的詩歌,並交流有關杜甫的資料。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理解字詞,讀懂大意。

2、教師示範誦讀,學生朗讀。

3、概括這首敘事詩的主要內容,並補充介紹作者寫作本詩的時代背景。

  三、品讀詩歌,重點研讀

1、思考:詩歌題目是《石壕吏》,可是詩中提到“石壕吏”的句子只有兩句,主要篇幅卻是在寫老婦人的訴說,爲什麼?

提示:細讀老婦人“致詞”的十三句詩,想一想老婦人的話中包含了幾層意思?

老婦人面對官吏怎樣的逼問纔有這番“致詞”的?

討論交流,想象並補充官吏的問話,從中可以感受到什麼?

2、思考:除老婦人的“致詞”外,詩中還有哪些詩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況?結合關鍵語句進行分析。

四、再次誦讀,感悟情感(完成表格,歸納小結)

  五、佈置作業,拓展提升

1、熟讀成誦,掌握關鍵字詞的含義

2、把本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提示:發揮想象,合理補充故事情節,注意對人物進行具體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適當加上環境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