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啓迪。

本課教學,採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兩岸和湖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後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並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後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課堂上通過朗讀、討論、想像、對比、玩味、觀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髮現美、感悟美,體會到了風景美與行爲美的和諧,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針對本課特點,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爲重點。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字、句,擇讀課文。在初讀後,就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的探索文本,找到四處寫景美的語段,並隨即進行分析指導。

本文詞句很美,但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僅僅依靠文本很難感受到風景的美。我通過圖片欣賞、聯繫生活場景,運用想象、對比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每一個優美的詞都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腦海中,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在反覆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啓發進行想象說話,用“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最後由讀變背並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和交流,不僅知道了湖面和鏡面的相同之處,更理解了什麼是“變幻的山巒。”以上設計,在教學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興趣濃,發言積極,理解深入,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現了語文的三維目標。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2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啓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堂課我給了學生什麼我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了嗎答案顯然都是不盡如人意的。課後聽了周老師的指導,我再一次羞愧地無地自容。“隔靴搔癢”,走教案,成了我這節課的“亮點”。

首先是字詞句的教學,浮於泛化,點到爲止。二年級,還處在學習的低段,字詞的教學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回顧自己的課堂,“欣賞”“山巒”“展翅欲飛”等重點詞語的讀音和理解,都只是學生讀讀,老師說說就過了。而對於讀準、理解到位等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本就沒去了解掌握,而是心急的進入下一環節了。

個性是對於感情朗讀的指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讀,至於學生讀地效果並沒有給予及時到位的評價,從而語言美的感悟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其次是對於“山石像……”這個關鍵句的教學,顯得有點無序囉嗦了。對於這樣的句子,首先是得解決讀通的問題,再是理解寫了什麼,資料的`理解,之後再是方法上滲透,最後是拓展仿寫。

而我在課堂上,雖然設計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缺乏課堂智慧,當自己的思路被學生的一句提問打斷後,就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完全亂了秩序,再由於之前字詞上花了太多的無用功,導致最後的仿寫環節根本沒來得及實施。也是本課最遺憾的一點。最後就是對學生主體性原則的體現,感覺成了一句空話。

整堂課下來,由於急着去完成教學過程,對於課中,學生的提問,學生的課堂秩序等,我沒有去加以重視並引導,整堂課下來就是感覺自己在唱獨角戲,自導自演,自己成了主角,學生卻被淪落成了我的道具、配角。這是本課的失敗。這次上課,真正地給自己上了一課,讓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日後的努力方向,真心期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提升自己,造福學生。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3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爲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爲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遊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裏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纔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 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 讀後互評,評後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啓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

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羣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4

《清澈的湖水》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句子中大量使用比喻、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讓人浮想聯翩,班上的小傢伙們非常愛讀,課文的理解拓展很快就完成了,我靈機一動,進行了深一步的拓展理解。

我先是把課文中三個很經典的句子打在屏幕上:

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

這邊的山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

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

然後說比喻句的三要素:本體、比喻詞、喻體。

分別對三要素用兒童式的解釋詞來解釋,本體:用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東西,喻體就是我們看到的這樣東西在我們腦海裏像另一樣想到的東西,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想到的,感覺到像的,而比喻詞則是:像、好像、彷彿、正如。

教完這些,小傢伙們就開始找了,山石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青蛙是我們腦海裏想到的,我覺得山石像青蛙。於是,我開始讓他們找比喻句。說比喻句。我相機問:湖水像一面鏡子,湖水還像什麼呢?有的說湖水像玻璃,像畫布,像翡翠,還有的說像照相機,把天上、兩岸所有的景物都照在湖水裏。這時胡哲暢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湖水像夢想,因爲我做夢的時候,夢想裏是一片藍色的,還有波紋,我看電視時,當人們開始做夢時也是出現一個藍色的有圈圈波紋的框框,裏面就裝着人們的夢想。他一說完,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

但是,有些小傢伙會把擬人句當作比喻句,這也是一個難點。

我不得不花費一些口舌去教會他們區分比較,比喻句裏面一定要出現喻體,有“像、好像、彷彿、正如”這些詞語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它可能是擬人句、誇張句,關鍵是看有沒喻體。

其實,我並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拔高了他們,但是,我覺得這樣教很快樂!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5

上完這篇課文,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爲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積累,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爲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科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那幾句哪幾句就讀哪幾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着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湖水很美。”我反問:“假如你去遊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裏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深層含義的鑰匙。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碼?對。單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纔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到達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讀後互評,評後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啓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的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相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多層次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小學二年級語文《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6

《清澈的湖水》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7單元以“保護環境”的教學主題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既有時代感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學生的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學生讀起來很有親切感,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我的.主要思路就是依據新課改精神,突出以學生爲主體,以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爲指導,通過“自讀自悟”來理解課文內容,結合文章圖文並茂的特點, 利用課件展示,啓發學生思考想象,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薰陶;通過自我感悟,昇華主題,並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達到“學語文、用語文、語文生活化”。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展開想象

首先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提示學生,什麼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並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後,彙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

二、課件展示,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展示課件,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繫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緊緊篡着”等詞語,找出描寫景色美和行爲美的句子進行理解,並在讀中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啓發想象,展示評價,總結全文

課文講完後,激發學生的想象,啓發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你想說點什麼?1、我想對小潔說……,對小男孩說……對自己說……。2、相機板書:笑了的湖水。3、總結:相信有了小潔、你、我,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

還要值得注意的地方:加強課文的閱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讀中對課文的內容進一步理解的透徹,鼓勵學生大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