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優秀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課題,引出最後一節,引學生讀好的基礎上認識了“——”(破折號)和“……”(省略號)引導如下:

板書課題,並指導學好了“世界、美麗”兩個詞後,讓學生再補充課題

師:課題後還有一個字是……(呀)誰來讀讀

指名讀,(讀得真棒,你突出了“多”,讓老師覺得世界好美啊,老師也忍不住要讀了。)

帶讀,讀出讚美。

師:這是課題,也是課文中的一句話,好好讀課文找找。

生讀課文,找到:“原來世界這麼美麗呀!”“世界多美呀——”

重點指導讀最後一節。

師引讀:“嘰嘰,嘰嘰,小雞是在說:(孩子讀)世界多美呀”突出“多”男女生賽讀,孩子們讀出讚美的語氣。

生:老師,這兒有條橫線。

師:會讀書,這叫“破折號”。

(還沒寫好)生:老師什麼叫破折號啊?

師:問得好,不過我們來讀讀課文這幾句,聰明的孩子就會明白了。

師導讀:嘰嘰,嘰嘰,小雞是在說:

生齊讀:世界多美呀

師:怎麼美呢?

生: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

師:嗯,老師聽出世界好美呀,我們再來贊贊它。

再同上讀一讀。

生:老師,我知道了,有解釋的意思

師:聰明,在這裏,破折號就是解釋的意思。我們再來讀讀。

師生再讀。

師:小朋友們,藍湛湛的是什麼?(天空)綠茵茵的呢?(樹木和小草)碧澄澄的是(小河)真聰明!我們添進去再讀這一節。

師:看後面還有……(省略號)什麼意思?(以前講過)

生: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沒有寫出來。

師:還有什麼呢?

生:紅通通的太陽

生:紅通通的果子

生:黃澄澄的稻子

生:雪白雪白的雲朵……

師:說得好,在書上寫一個你自己喜歡的吧,再自己讀讀。

師:世界多美呀,我們再讀最後一節,來贊贊它。

生齊讀。

……

反思:慢慢地滲透標點的理解,有助於孩子讀好課文,也可以讓理解變得簡單生動。

在引導孩子們理解“——”(破折號)時,我本來想給孩子講的,轉念一想,講了也是妄然。讓孩子們讀吧,也許讀讀,他們能懂呢。於出現了上面的引讀,沒想到,孩子們還真的能理解好呢。

看來只要我們運用好方法,再難的也有它解決的方法。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2

本文內容選自國學經典《三字經》,字數整齊,上下兩節,每節四句。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課設計以學生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爲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願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因爲這篇《人之初》對於我們的孩子都很熟悉,平時背的滾瓜爛熟,所以讀起來都很很流利,這節課只要以識字和朗讀爲主。開課時,就利用多媒體手段先播放錄音激發興趣,再播放視頻瞭解內容,將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識字和朗讀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初讀課文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漢字,多種方法讀準字音,先是拼音讀,卡片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讓後進生和一些平時不喜歡舉手的 孩子當小老師,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爲下一環節的集中識字奠定了基礎。再次朗讀時,注意提示學生三字一停頓,也是把握文本特點,爲體會和理解文本韻律做好準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識字方法得到互補。在此基礎上,我通過演示、資料補充,使學生對生字的'字形和字義獲得整體的認識。低年級教學中,理解文本大意雖然不是重點,但是適當理解文本,感悟傳統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本節課的內容,要讓我們的孩子字傳統文化上感悟。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思路的方法降低學習難度,引導學生輕鬆理解文本大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點難度,我是先讓成績好的同學先講,通過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後我稍作點撥,剛開始對三字經只會背不會理解的基礎上很難去理解。我們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學本課堂要構建生本高效課堂,張校也常說,向40分鐘要質量纔是搞好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要習慣問問自己“我這節課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在短短的一節課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 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纔是高效課堂,這樣才能體現以人爲本,我正是朝着這個目標去跟進。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3

《草蟲的村落》是一篇精讀課文,在上這篇課文時,我作了精心的準備,教學時,我引領學生走進草蟲的村落,讓孩子們領略在蟲蟲世界裏的寧靜和感受蟲蟲們對生活的熱愛。

正在我邊引導感悟,邊指導朗讀課文的興頭上,課堂也漸入佳境的時候。一個學生站起來舉手提問:文章一開頭作者就說,在無限的靜謐中,我忘記了世界,忘記了自己。那爲什麼他還會想起世界裏的蟲蟲呢?

我實在無法解釋,爲什麼在課堂如此激昂處,學生會潑出這樣的怪問題,馬上就是學生舉手示意,他有不同的看法:或許,在作者的世界裏,他有很多的煩惱,生活不躁動。

只有在看到草蟲的時候,自己彷彿忘記了身邊的許多事情。

我沒有過多的引導學生討論忘記世界的`理解,而是繼續引領學生,去感受草蟲的可愛。

課後,我進行反思。首先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想,無外乎學生,沒有正確理解世界一詞的含義,他以爲世界便是物質的萬事萬物,卻不知道在精神上,每個人也有每個人不同的世界。這種屬於典型的詞語理解障礙未掃清。其次,當學生突然發出這樣的問題,我認爲只有老師通過他的問題進行有效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他的問題,明顯很幼稚,我該如何引領學生在他們自身問題的基礎上走進文本的縱深處呢?後來我想如果,我能接解答學生話頭,坐如下的過渡,或許能更好地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感謝**同學的解答。我們每個人都每個人的世界,這個世界在我們的心裏。作者忘記了自己的世界,走進了草蟲的世界。看,在草蟲的世界裏,是否更加讓人嚮往?讓我們繼續去尋找去感受。這樣效果會更佳。學生可能更滿意。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4

《飯錢》是一篇智慧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跌蕩起伏,富有哲理,讚賞阿凡提足智多謀,善於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多思考,多用智慧。

在本課中,我側重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交流體會,領悟文章中心。在教學中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開放。

一、開放性導入。

許多孩子都看過或聽過阿凡提的故事,讓他們談談心目中的阿凡提是怎樣的,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說:“阿凡提是充滿智慧的人。”有的說:“阿凡提是勇敢的人。”還有的說:阿凡提是樂於助人的人。”……把生活與課本有機聯繫起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對阿凡提的瞭解,爲學習下文做好準備。

二、開放性理解詞語。

進入三年級,我們開始培養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理解詞語。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根據字面意思簡單理解詞語的意識,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受知識經驗的制約,學生的理解雜而多,且分散,在上個單元中,已初步學會了:查字典,找近義詞,反義詞,聯繫上下文,拆字法,本單元繼續培養理解詞語的方法,在本課中,生字新詞的中心放在:“懇求、迫不及待、大搖大擺”三個詞上,讓學生用合適的方法理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就是最合適的方法,對“迫不及待”這個詞,學生心裏明白,可無法用語言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給予指導,這時,我適時“抓關鍵字”的方法,使學生有學會一種新的.理解方法。

三、開放性朗讀,交流感悟。

每一個孩子從自己的角度讀,那每個孩子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從自己獨特的經驗出發去朗讀。

1、讀窮人的話,理解公道話,研讀:什麼是公道話。

2、多種形式朗讀阿凡提言行的句子。從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了解阿凡提用巧計幫窮人付飯錢,體會阿凡提的足智多謀,感受他火熱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3、讀巴依、卡子言行的句子,談感受。識破像巴依、卡子一樣的壞人,情感上體會並在朗讀中有聲有色地表達出來,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力。

四、開放性換位思考,想象說話。

1、討論交流,嘗試想象和表達。如果說公道話應該怎麼說?

2、“什麼,啊,聽到了,聽到了。”巴依當時在想什麼?臉上表情如何?

總之,我在全文抓住阿凡提這個主要人物進行開放教學,並通過反面人物的襯托,讓學生們反覆朗讀,交流體會,體會阿凡提的樂於助人和足智多謀,感受他火熱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5

這篇寓言的教學我主要是圍繞着讀來進行的,請生站起來讀,同桌讀,分組讀,與教師合作讀,然後自己找同伴讀,一圈讀下來,這些小傢伙們讀的異常的起勁,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真是道理十足的。讀了很多遍後,我問孩子們:“你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那個去楚國的人說些什麼呢?”他們紛紛答道:“這個人真笨,楚國在南邊,往北走,這樣怎麼到得了楚國呀?”“這個人真愚蠢,不聽好心的勸告要吃虧的。”“唉,就算你的馬好,時間長了它也跑不動了,這樣你還到得了楚國嗎?”……孩子們的回答已經能夠說明他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我總結到:“是呀,行爲和目的背道而馳,目的怎麼能達得到呢?”

爲了讓他們結合生活理解的更深刻,我問大家:“我們生活中你覺得你有過南轅北轍的經歷嗎?”他們紛紛舉起手來:“比如說老師要我們認真寫字,有些同學就是不認真,這樣怎麼寫得好字呢?”“老師要我們好好學習,有些同學不好好學習,這樣是學不好的。”“有的同學說要專心聽講,可是一上課卻又開小差,這樣也是學不好的。”就在孩子們的一片回答聲中我結束了課堂。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6

《獅子和鹿》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爲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

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安排了兩次“閱讀”。第一次閱讀,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和藉助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讓學生能夠讀準生字,理解新詞。然後我通過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反饋交流,對學生在自學中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決和指導。第二次閱讀,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揭示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此時此刻,獅子會對它的角和腿說什麼呢?學生踊躍發言。他們的發言告訴我孩子們已經能比較鹿的角和腿的優點和缺點,對事物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覺得時機成熟,於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課文中引發的道理。通過讀說到感悟,深化道理,讓學生明白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爲順應這樣的變化,啓發學生關注和發現生活中不斷變化的人和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總體感覺還不錯,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能夠突出,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學目標,能夠呈現1個完整的課堂;其次,授課思路比較清晰,條理分明,整節課能夠比較流暢地完成,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也比較自然。特別在安排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通過課件出示了一個填空題,這樣既降低了難度,讓學生能完整而準確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節省了時間。當然,本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情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通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

語文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爲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折射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語文要教學生是把學到的方法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縱橫”交錯,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種能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7

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十幾年來,頗感語文老師之爲難。語文課似乎人人能聽,人人能評,人人都有想法的課。於是從上第一天課起,腦子裏就混沌模糊,既怕誤人子弟,耽誤學生前程,又怕辜負學校厚望,於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此一來,甚爲辛苦。然在與前輩、同行與學生的共同研討與交流中似發現兩點略有點價值的東西,一是語文課必須是基於語言文字的,二是語文課必須要達到師生共鳴的目的。

於是在以後的工作中無論上怎樣的課,上哪一篇課文,我都時刻牢記:一定要把這節課上成語文課。語文者,語言文字也。當然這裏特指漢語言文字,語文課不能離開漢語言文字,不能離開文本,否則就是離水之魚,斷翅之鳥。許多老師說《信客》這堂課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無論對信客辛苦工作的分析還對信客優秀品格的分析都沒有離開過文本,師生不斷地從文本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我認爲無論《紅樓夢》還是《阿Q正傳》,它們是文學名著而不是哲學名著或心理學名著,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作者通過他們高超語言運用技巧表達他們對人、對世界的認識。因此,學生從語文課上要學到的'首先應該是語言與文字。雖然,這堂課在語言文字的賞析上還顯得比較粗淺,但是畢竟是自己的一大進步。

第二點深刻感悟是師生共鳴的重要性。一堂課應該是由師與生共同組成的,它不僅屬於老師,也不僅屬於學生。師生之間的關係應是和諧的,心靈共通的,能產生共鳴效應的。這種共鳴效應一方面源於教師課堂上良好的提問與引導和學生的回答,但更重要的是師生間長期的交流與溝通。莫說溝通對於班主任是十分重要的,對於任課老師也同樣重要。對於自己所任課的學生沒有了解,沒有信任,就沒有師生的長期的合作,課堂也就失去了活力。常言道:“聽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聽”,纔會“信”,纔會學好。而這個“聽”,源於心靈上的“聽”,而非耳朵之“聽”。這種境界需要的是一種融合。不幸的是,這方面,在這節課上表現得並不太好,課堂雖顯熱鬧但深層次的溝通不足。希望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會越變越好。

教學至今,深感語文教學之艱難。究竟該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尚有許多困惑,還是運用中山先生那句遺囑勉勵自己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8

《小豬問路》是一篇常識性的小童話。篇幅中等,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有趣。依據本單元聽說讀寫的目標,制訂了適合本班的教學目標,即:生字識記要求、詞語積累、新筆畫的認知、朗讀要求及說話訓練,均在課堂上一一達成。可見,依據教材內容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比較合理、貼切、有效。因此,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

在學習生字“豬”時,學習了新的部首“反犬旁”,並複習了帶有反犬旁的熟字,如:貓、狐狸、狗……學生對熟字的回憶比較清晰,回答範圍較廣。認識了新筆畫“彎鉤”,學生描紅兩遍後,就出示了課題、齊讀。從學生朗讀課題的情況看,他們已經開始喜歡這個故事了。整個複習導入環節,緊湊有效,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想進一步瞭解主人公,瞭解故事的興趣。

接着,利用媒體課件,播放課文動畫,整體感知全文。這樣有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收看與傾聽習慣,還很自然的將孩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去。在學習生字的板塊中,教師設計爲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按照自學要求,逐一完成。學生的討論十分熱烈,紛紛交流自己獨特的識字心得,真正起到了合作互助的目的。

在朗讀環節中,教師通過指名讀、合作讀、男女生賽讀、引讀等形式,很好的做到了不加字不漏字的朗讀。再通過抓住關鍵詞,進行指導朗讀。課文中的知識點是關於本文中提到的烏龜與大象的基本知識,既是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又爲“小豬應該這樣問路”進行說話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鍛鍊。

在課堂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生字教學在時間把握上,還不夠緊湊。如在教學中能突出重點,有詳有略,那就更好了。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9

《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全文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

現代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可能文中小男孩——小兵的遭遇,學生並沒有深刻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反反覆覆朗讀小兵在玩具櫃檯前看別的小朋友買玩具的句子,儘可能地使他們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時,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中的小男孩進行對照。

如:上課伊始,我首先與學生進行啓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具嗎?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你會怎樣做呢?``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欲。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觀察思維能力。再如,深入研讀課文後,我又問:小男孩那樣喜歡小汽車,爲什麼不買一輛呢?結合課文內容,抓住``爲什麼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學生在層層點撥後,在反覆讀文中,不由地對小兵這一人物形象有了明晰的認識,感受到小兵的孝順、懂事。同時,孩子們對與售貨員阿姨和她的女兒也很欣賞。

課後,我佈置了一個續寫的作業:讓孩子想象接下來,故事會怎樣發展,懂事的小兵最終有沒有實現自己能得到一輛小汽車的願望?從孩子們上交的續寫文章看,絕大多數地孩子都進行認真了思考和構思,並且發揮了合理地想象。現截取個別同學的寫作片段如下:

過了幾天,那個小男孩又來了,這次他是一個人來的。售貨員阿姨看見了問:“你媽媽呢?”“媽媽連夜照顧爸爸,結果自己也生病了。”小男孩回答說。售貨員阿姨拿出家裏帶來的小汽車說:“這是我女兒送給你的小汽車,你一定要收下。”小男孩連忙說:“謝謝阿姨,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說完,他接過小汽車向藥品櫃檯走去,售貨員阿姨這才明白小男孩是來買藥的。 ?(楊勇承)

過了一個月,售貨員阿姨終於盼到了那個小男孩。她微笑着說:“我終於等到你了。我有一樣禮物要送給你。”說着阿姨從包裏拿出一輛漂亮的小汽車來。

小男孩看了一眼小汽車,眼中閃着興奮的光芒,但還是說:“謝謝,我不要。”過了一會兒,孩子的媽媽來了,說:“小兵,咱們快點回家吧。”阿姨馬上說:“不,把小汽車收下吧。”孩子的媽媽說:“那就謝謝了。”她接過小汽車,走了。 (陳兢哲)

一天,一週,一個月……小兵又跟媽媽來買藥了。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只要誰買小汽車,他就跟過去看着櫃檯上跑動的小汽車。這時,售貨員阿姨發現了他,就說:“小兵,你媽媽在買藥嗎?”小兵回答說:“是的。”阿姨又說:“我有件禮物送給你。”小兵說:“謝謝,我不要。”“爲什麼?”阿姨問。小兵說:“因爲我怕要錢。”阿姨說:“不用錢。”就這樣小兵收下了。小兵很開心。這時媽媽也來了。小兵告訴了他媽媽,媽媽聽後對阿姨說:“謝謝你。”說完就帶着小兵走了。阿姨很希望小兵明天再來。 (吳煜奇)

語文的學習不僅是語言知識的積累,更是情感和價值觀的積累,對於當代的獨生子女學生來說,空洞地說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在不着痕跡的故事情節中感受關愛,或許對於孩子來說更有說服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0

1、 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瞭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穫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鑽研教材,爲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爲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範作用;爲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製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果,再分析原因)的環節。課上完後,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的引導,學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而往裏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要設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爲了縷順這些話,領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覆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覆,直到滿意爲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爲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裏,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爲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於課下的鑽研。

4、環節設計優化

爲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於是改畫葫蘆爲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於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裏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節去掉,改爲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驗的積累,相信以後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扣一環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爲大環節裏的每個小環節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環節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簡潔明瞭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裏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製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1

《獅子和鹿》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們說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

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1、你能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2、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後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3、你認爲鹿在經過這次獅口逃生後是會依舊喜歡角還是轉而喜歡腿呢?”

孩子們讀完課文後基本上都能將故事內容複述出來,對於第二個問題也能利用課文中的'語言作答。但對於第三個問題,同學們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都認爲鹿會喜歡轉而腿,因爲雖然腿不好看,卻很實用,能夠幫助鹿躲避危險。這與我備課的想法不太一樣,我認爲鹿在獅口逃生後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長得不漂亮的東西也有它的用處,不能因爲其醜陋而否決它的一切,但也不能否定角,角的美麗我們都不能抹殺,我們應該看到兩個事物的長處和短處,將長處和短處合理有效地利用起來。我沒有通過說理的方法讓孩子明白要全面地去看待問題。我出示了一個情景:獅口逃生的鹿啊,來到溪邊,看着自己映在水裏的影子,越看越生氣,恨不得把那兩隻角給磨平。時間一天天過去,有一天,森林裏召開小動物的選美比賽,好多小動物都去參加了。小鹿這時想起自己頭上美麗的角來,於是就去報名參加比賽了,結果,小鹿因爲有着像珊瑚一樣美麗的角而贏得了比賽。那你說,這時候鹿又喜歡什麼呢?孩子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不一定要與孩子們據理力爭也能達到教學效果。讓孩子看到另一個畫面,用事實說話,在事實中明白該怎麼去分析、看待問題。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2

一、備課的過程回顧

這次,我參加了市教研室舉辦的新課程優質課會教,課題是《蔚藍的王國》。通過幾次試講,深感受益匪淺,自己對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課堂教學作了一些嘗試,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喜悅,對此進行總結與反思,既可以使自己加深對課改的認識,也可以爲廣大同行提供借鑑。

《蔚藍的王國》的作者屠格涅夫,用他的筆,在近古稀之年,藉助神奇的想象,採取介於詩與散文之間的獨特文學樣式,爲我們描繪了一幅蔚藍色的大海圖。教材的編者將它放在“奇思妙想”這一單元,所以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課堂教學三維五個方面的目標,確定“體會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懷,學習運用奇妙的想象”作爲核心目標,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本文應倚重於朗讀,在誦讀中理解,在誦讀中感悟,在優美的旋律中讀懂文章內涵,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領悟作者歌頌之所在。

第一輪試講時,我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着重於字詞句章的分析,教法上主要運用的還是過去的傳遞性教學方法。設計了“導入課文,作者介紹——範讀課文,理清結構——分析段落,賞析句章——總結課文,掌握寫法——課後作業,誦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基本上屬於被動接受,對課文的感悟不深,聽課的老師也反映課堂氣氛沉悶,不能體現以“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思想。我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覺得問題的根源還是以教師爲中心的舊理念束縛了自己,以知識點爲中心的教學偏離了新課標提倡的三維目標,方法上單向傳遞,師生缺少交流。第二輪試講,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進行了反覆討論,以“設置情景、雙向交流、多邊活動、賞讀感悟”爲指導思想,以“誦讀——品悟——表達”優美的語言爲核心,設計了“初讀課文——感受美、賞讀課文——品味美、感悟情感——體會美、想象練筆——表達美”的教學思路。試講以後,學生和教師的反映都很好,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不是死板的接受,而是主動探究,這樣就由傳遞性教學向研究性教學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在評課過程中,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同時感覺到,學生之間的多邊合作還缺少合適的平臺,研究性學習強調的就是探究和合作,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爲課堂的“局外人”。另外,本課作爲“奇思妙想”單元中的一篇,應該體現單元教學的整體性,這次試講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還比較薄弱,需要加強。因此,我又進行了第三次試講。這一次,我增加了小組學習,根據課文中的問題大部分屬於開發性的.特點,將質疑答疑交給學生自己完成,增強了學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識。我還設計讓學生聽歌曲,看畫面,然後想象自己置身於歌曲的意境中,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次試講的效果又比第二次更好,學生反映熱烈,測評的各項指標比前兩次都有提高。三次試講,三個臺階,使我親身感受到課改帶來的課堂教學的變革。

二、對幾個問題的反思與探討

1、關於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新課標強調不再以知識點爲中心組織教學,而是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三維目標要麼淪爲標籤式的口號,要麼被曲解成空泛的目標。前者對傳遞性教學稍加改良,貼上三維目標的標籤,實則爲“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後者課堂看似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則學生一無所獲,語文不再“姓語”。我在上這堂實驗課時,和同行們多次就此問題進行討論,認爲首先要明確語文要“姓語”,再熱鬧的課也不能離開知識的積累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但這個“語”是大語文的語,我們要關注三維目標的每一個維度,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可取的。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學生對散文詩優美語言的品味、記憶、積累和對美好情懷的認同、感悟、體驗是不能機械的分割的,而大膽豐富的想象又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

2、關於預設與生成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認爲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啓發、補充,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我在這次實驗課中也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三次試講,沒有一次的進度是一樣的。但是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偏離教師的預設軌道,從而影響教學進程。比如在第二次試講中,學生質疑時提到文中的“女人”、“她”到底指誰,結果衆說紛紜。我沒有打斷學生,而是讓他們盡情交流,最後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但這樣使得我準備好的一個教學步驟沒有能夠進行。課後備課組的老師們對此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也是各抒己見。大部分老師認爲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地把“明確的預設任務以及對預設任務的完成”作爲一堂“好課”的標準,課堂教學應當是與景俱進、動態生成的。

3、關於多媒體教學

第一輪試講時,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爲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文學形象不能直接訴諸於感覺知覺,它必須以文學語言爲中介,所以未使用多媒體,學生反應冷淡。後來,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進行了討論,大部分老師都認爲多媒體教學比較直觀形象,容易給學生感性上的認識。所以,我在新課開始前設計了優美的大海畫面,伴以動聽的音樂,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大海的情境中。本文是一篇充滿神奇想象的散文詩,如果簡單地把作品的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學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維的餘地。所以,我設計的多媒體,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啓發學生的思維爲目標。比如,最後環節的想象寫作,我展現出優美的畫面,讓學生在輕快活潑的樂聲中欣賞到喜聞樂見的景色,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創造興趣和熱情,爲激活思維、發揮想象起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三、對改變學習方式的幾點認識

通過這次實驗課,我對改變學習方式的認識不斷加深,對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新課程下的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其目標具有開放性。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面向整個學生的生活世界,其內容具有開放性。特別重要的是,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具有開放性。

2、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具有生成性新課程下學習方式注重課前的精心設計,注重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成性目標”的價值。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生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興趣,加深認識,深化體驗,而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爲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有方向、更有成效。

3、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具有整合性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大語文”的觀念,符合人本主義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把課文當作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而不是物化的東西。像《蔚藍的王國》這樣優美的散文詩,一定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絕不能成了一堆破碎的殘片。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情感會湮沒在機械瑣屑的分析中。其次,要開發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生活作爲資源。再次,學科的整合也是新課標下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這對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以上是我由一堂參賽課引發的思考和體會,相信隨着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不斷深入,自己對語文教學改革的認識還會不斷加深。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3

《爬山虎的腳》是葉聖陶老先生的文章。課文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選編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在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

文章用語準確、生動,內容容易理解,要求全文背誦。教學時,我一句也沒講課文內容,只是讓學生每人帶一根爬山虎來。首先梳理課文每個自然段重點寫了什麼,然後老師讀課文中相關的'描寫,讓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爬山虎,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怎樣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的。學生最後總結出以下幾點:

1、作者觀察特別仔細。

2、作者是連續地觀察,並且邊觀察邊記錄。

3、作者還動手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放到明亮的地方,細心觀察,有可能還拿着放大鏡觀察。

4、作者觀察時講究順序,每次重點觀察一項。作者先後重點觀察了爬山虎的葉子、腳以及爬山虎怎樣爬。

5、作者每天都觀察一番,根據觀察然後把寫的文章修改一下,最後把文章修改地準確、生動。

然後,重點訓練朗讀並背誦全文。

這樣做,避免了繁瑣地分析,支解課文,破壞了課文的美感,反而學生學得興趣昂然,收到了較好地效果,學生背誦地也很快。

不足:應先讓學生觀察手中爬山虎,然後描述一下觀察所得,再按上面的設計進行,似乎更好一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4

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爲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爲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 初中歷史,“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爲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爲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爲什麼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 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閱讀並不是很感興趣。

溫馨提示: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5

《故鄉的河》是本期新編入的一篇課文,在第二單元“母親河”這一主題單元的拓展閱讀中,文章以平實的敘述表達真摯的情感,是一篇貼近生活、反映天真、充滿好奇幻想的童心世界的佳作。

溮河是作者故鄉的一條小河,這條小河記錄了童年生活,寫溮河,就是懷念故鄉,懷念童年。教學這篇課文,我沒有按照以往的處理方式略講拓展閱讀課文,而是把它當作一篇主題課文,進行細緻的分析、講讀。教學中,着重抓了兩個點:

1.作者回憶有關溮河的童年往事,分別講了幾件事?

對這個問題的提出,我想讓學生明確具體的事以及作者的選材。概述性回答問題,是六年級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經歷了什麼事,結果怎樣”,學生開始的回答是不全面和完整的,在老師多次提示下,明確概述完整的方法。其次,爲什麼單單回憶這兩件事呢?引導學生討論選材的.問題,一是真實有趣、印象深刻;二是最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和富於想象的特點。與作文聯繫起來,就是選材的小、新、趣。

2.作者寫故鄉的河,爲什麼寫小山和泉水?

作者是否偏題了呢?顯然不是。第一、這座小山在河對岸。第二、從上文看,作者是從河入筆表現童年往事。從下文看,山上寺廟的泉水始終牽掛着作者對故鄉的思念,是第二自然段的延續。

就這兩個點,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讀一讀、議一議、講一講,將問題弄懂。

課堂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一課一得,十課十得,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下去,就一定能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纔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