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1

經過了兩週的準備時間,本學期的青年教師過關課終於結束了。這是我第一次在學校領導和老師面前上的公開課,是自己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在上課之前,我的心情和備考的學生一樣,七上八下。本次公開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從選題、編寫導學案、備課、製作課件、一次次的試講和最後講課的過程中,收穫頗多。

這次我選擇的是第三單元第六課《樹和喜鵲》,經過對教材和課標的研究,我最終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會認只、窩等12個生字;掌握三個多音字;學會AABB型詞語;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會用......也......句型進行簡單的說話。針對這些學習目標,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導入、學詞、學文、學說話。這樣的安排層層遞進,掃清文章字詞障礙後,深入理解文意,進而拓展練習說話。

這次過關課的經歷,使我意識到,一節成功的課一定是建立在充足的課前準備基礎之上的,從接到通知開始,研讀文本,深入瞭解教材編排的特點、意圖,經過一系列整合後寫出導學案,導學案確定後,課件也是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期間聽取師傅的指導,聽有經驗教師的課,聽二年級送課下鄉的《荷葉圓圓》,這些經歷都讓我瞭解到一些課程的必備環節和流程。

第二次試課,我的師傅殷老師對我的一些細節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第三次試課,更是得到了楊老師細緻入微的指導,爲我重新設計了課程環節,使整堂課循序漸進中,有重點有難點,整堂課的輪廓更加清晰、節奏緊湊,趨於合理。同事們幫我改進教具、收拾教室,體會到大道這個學校的.溫情和團結。

正式上課之前,按照事先預想的進行,期間對於幾乎推翻重來的教案感到擔心,導致上課期間頻繁看教案,這點是本次過關課犯得最大錯誤,沒有體現以學生爲中心,學生主體性教育。這是以後應該注意和改正的。

經過這次過關課,知道了即使是一年級的一節課,也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百般設計的,以後的教學,更是要備學生、備教案、備教法,在接下來的成長期裏,要更加註重學習,待到山花爛漫時,才能燦爛微笑。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2

展示課我講的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是一篇很有趣的故事。

本課的一個重點是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的意思。在學習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談感受。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的非常好:有的說是沒有朋友玩,有的說是孤獨,有的說是寂寞,有的說無聊,沒意思。看來,學生能懂得這個詞語的意思。那麼聯繫上下文怎麼理解?讓學生讀課文,從哪些詞語看出“孤單”的意思?學生在老師啓發下,找出了“只有,一隻一棵一個”,看出樹和喜鵲真的很孤單。看來,一年級的孩子也真不簡單。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獨的。理解了“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纔會很快樂。

本節課我設計的是隨文識字,可能是準備時間太短,很多語言過渡,細節處理不夠到位,對課堂的把控也不是太精準,沒有時間進行書寫指導,以後還得要好好把控課堂,在預設上下更大的精力。我的輔導老師安慰我說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了不足纔會讓自己更優秀,更加充滿動力。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3

統編教材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分享、快樂,《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話。故事非常淺顯,卻蘊含着深意——有了鄰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樂。本文的語言表達也很有特點,採用了重複的表達方式。

依據課標,識字、學詞、讀好課文是低段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本課採用了隨文識字、學詞的方法。課文畫面感較強,用繪本閱讀的方式串聯起整篇課文。

一、力求識字方法多樣化。

生活中識字認識“單”、猜字謎學習“孤”,加一加的方法認識“都”,通過“都”和“鄰”的比較認識“鄰”。字理識字法認識“居”,形聲字的方法學習“靜”,利用圖片認識“窩”。

二、落實本單元的`目標——聯繫上文了解詞語的意思。

1.通過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樹、一個鳥窩、一隻喜鵲、只有,瞭解孤單的意思。爲了能切身感受到樹和喜鵲的孤單,我又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孤單的感受,這一點反而成爲畫蛇添足之筆,使得這一部分教學不清晰,臃腫而拖沓。

2.學習第二部分時,我抓住了關鍵詞“鄰居”,在學習這個詞的時候,也是通過聯繫前文的方法,但實踐證明,效果並不理想。字理識字,學習“居”的時候,就可以學習“鄰居”。“居”是居住,鄰是相鄰、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鄰居。再聯繫生活說說自己的鄰居,甚至還可以拓展一些詞——鄰國、鄰村、鄰村,這樣才能使“鄰居”的教學更紮實一些。也不至於使“居”的學習太突兀、生硬。

三、朗讀突出方法——想象畫面,體會心情。

本課的畫面感比較強,學生比較容易想象到畫面,樹和喜鵲的心情由孤單到快樂也很貼近兒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讀指導離不開老師的示範和引領。在這一點上,我沒有及時、適時地發揮好老師的指導作用,一味地體會讀有時也很乏力。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4

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以歌曲導入,隨着一首《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創設與課文相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利用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在聽讀的基礎上自讀課文,這樣就排除了再讀文與識字上的過關難的障礙。藉機讓他們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哪些地方最讓你難忘?

同時,多種形式識記生字的方法,調動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把枯燥的生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並加深了學生的記憶交給學生評價的方法,通過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來提高朗讀水平。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的好習慣,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爲理解課文內容,流利的讀文奠定了基礎。

二、採取學生喜歡的多種方式理解課文

由於這篇課文,學生可能會對有些詞彙不太瞭解,要通過做動作、聯繫上下文猜測、教師講解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所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對於他們在理解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1.同桌互相傾聽對方朗讀課文,然後相互幫助和指導。說說同學讀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還有哪些地方自己讀得比較好,再互相說說自己朗讀時的體會。利用範讀,創設情景。

2.同學間互相講一講這個故事,同桌或小組同學互相補充,然後推舉一名同學在全班講故事。在朗讀或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和觀察,瞭解學生對課文的哪些地方理解較好,還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難,要抓住時機及時指導。

三、課外擴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媽媽一起讀。學生帶着對課文的理解,課下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討論這個故事,然後同學間交流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的體會。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與父母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深了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情感。教育學生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好兒女。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上的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樹和喜鵲》,這篇通話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隻喜鵲孤單地生活;後來這裏有了許多樹、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着。隨着畫面的不斷豐富,樹和喜鵲由單個變成羣體,由孤獨變成快樂。全文共6個自然段,分爲三個部分進行亮度和解析,同過讀課文內容,學生感悟每個人讀需要朋友,有朋友纔會快樂的道理,這也是本節課的主要目標。在本課設計上,我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爲重點,整個教學流程圍繞這一點展開。除此之外,本課還有幾個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首先是本課的生字,必須熟記,對變調“一”的讀音進行鞏固,其次是通過讀故事理解“孤單”和“鄰居”的含義、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最後是積累AABB式詞語。

課堂是不完美的藝術,經過這節公開課,我收穫了許多,經過前輩們的指導更是受益匪淺。在本節課中,我感受到老師應大膽的放手留足時間空間給學生,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力。在教學技巧上需要更多的學習,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設計更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課堂教學,在語言、語速方面更加適配低齡兒童。其次,在理解詞語方面,更多的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更便於理解,學則用,理解了應立馬運用起來,要學以致用。最後,在挖掘教材方面,同事們給了我新的啓迪,不侷限於課本教參,放開視野會有更多的方式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即使在教學上沒有實現,也可以作爲很好的素材運用在日後的教學中。當然,教學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會更好,作爲老師就應努力盡可能讓每一節課上的更好,帶給學生的更好,在思和行之間讓自己不斷成長。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纔會很快樂。

我首先我採用了以故事的方式導入,是想讓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藉助拼音讀課文、識字、思考問題--交流--提升的方式進行教學。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語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的非常好:有的說是沒有朋友玩,有的說是孤獨,有的說是寂寞,有的說無聊,沒意思。看來,學生能懂得這個詞語的意思。那麼聯繫上下文怎麼理解?讓學生讀課文,從哪些詞語看出“孤單”的意思?學生在老師啓發下,找出了“只有,一隻一棵一個”,看出樹和喜鵲真的很孤單。後來我採用了讓學生當小老師的方式,互幫互學共同學習生字的'教學設計,小老師們都能夠從字的結構、筆順、組詞、值得注意幾點上來學習生字。從而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積極識字的興趣。

不足之處:孩子課前的朗讀還不夠熟練,還有部分孩子朗讀不會停頓。在課堂上,有部分孩子只是聽,不積極發言自己的意見。這些是我以後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纔會孤獨。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纔會很快樂。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爲:識字、寫字,用“聯繫上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圍繞教學重點,我這樣展開教學:

在識記生字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鳥窩、孤單、鄰居、招呼。我先讓學生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字?再作總結:結合圖片識記“窩”,認識子字旁、倒八。接着指導寫“招呼”: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口字旁寫得小而靠上。

在精讀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和快樂。

1.指名分段讀課文,填空:樹和喜鵲一開始______,後來_______.

2.樹和喜鵲一開始爲什麼孤單?

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三個“只有”、“一棵樹、一個鳥窩、一直喜鵲”,體會“孤單”的意思,明確聯繫上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樹和喜鵲後來爲什麼快樂起來了?

讀第3、4、5、6自然段,體會小樹和喜鵲有了鄰居之後會做什麼?小樹小樹,當你長出第一片葉子的時候,你想對鄰居說什麼?喜鵲喜鵲,你有了那麼多鄰居,可以和鄰居一起幹什麼?

師總結:有夥伴才快樂!

我的不足之處: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學生課文讀得不夠充分。對於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體的方式指導學生讀課文。以後在這方面我會多思考、多努力。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教學反思8

從前,這裏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裏只有一隻喜鵲。

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後來,這裏種了好多好多樹,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裏都有喜鵲。

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

每天天一亮,喜鵲們嘰嘰喳喳叫幾聲,打着招呼一起飛出去了。天一黑,他們又嘰嘰喳喳地一起飛回窩裏,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會寫6個生字;藉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感悟朋友間的真摯友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都有朋友嗎?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朋友會怎樣呢?學生自由發言。

2、引出課題,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自己讀準,並標上記號。

2、反覆讀課文,重點識記不認識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我來當小老師”“介紹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普遍認讀有困難的生字。

三、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小組交流——全班師生交流

1、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在四個人小組中交流,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師巡視,參與討論,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疑難所在,以便具體指導。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語句。

(1)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孤單”是什麼意思。樹和喜鵲爲什麼會感到孤單?

(2)你有過這種經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感覺如何?

(3)“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麼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句話。

四、書寫生字,鞏固生字。

1、書寫

(1)學生自己書寫。

(2)班內交流書寫時發現的'應注意的問題。

(3)教師根據情況具體指導

2、通過編故事,複習、鞏固生字。

學生隨意挑選一些學過的生字、詞語,用這些生字、詞語編故事。

五、拓展思維

1、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推薦詩歌《沒有不好玩兒的時候》。

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纔會很快樂。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爲:識字,用“聯繫上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圍繞教學重點,我這樣展開教學:

在識記生字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我先讓學生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字?

再作總結:結合圖片識記“窩”,認識子字旁、倒八。

在精讀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和快樂。

1、指名分段讀課文,填空:樹和喜鵲一開始xx,後來xx。

2、樹和喜鵲一開始爲什麼孤單?

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三個“只有”、“一棵樹、一個鳥窩、一直喜鵲”,體會“孤單”的意思,明確聯繫上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樹和喜鵲後來爲什麼快樂起來了?

師總結:有夥伴才快樂!

我的不足: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做得不夠好,不知到底如何用具體的方式指導學生讀課文。以後我會多思考、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