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一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

“知人論世”是讀懂文章的必要方法,所以讓學生掌握好這把鑰匙是尤爲重要的。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對寫作背景作了充分介紹,所以學生在理解文章思想時顯得不是很困難。在課堂上可以用此法着重解決作品的思想意義甚至文化等較深層次的問題。前提是教師要根據課文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理解水平精心設計問題。

在語言的賞析上,有學生提出“徘徊”是來回走動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這是學生紛紛開動腦筋,有認爲這裏的“徘徊”是寫月亮移動緩慢的意思。有認爲是側面寫了作者的心理,他覺得月亮對遊人含情脈脈,不忍離去,因而對冰清玉潔的月亮產生愉悅之情。我對後一個回答評價道:這位同學的解答把景與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徘徊”一詞真是一字千鈞,體現了蘇軾語言的精練生動,詞簡情真。由此可見,只要學生積極思考,有時會給老師意外驚喜。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2

綜上各位老師的觀點:第一單元欣賞小說:《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這三篇小說分別是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中國現代小說和外國小說,從內容的歸屬上來講,編者力圖使教材包含古今中外的作品,但是這樣的編排,使我們的教學有了一定的難度,小說與小說之間的'跨越太大,聯繫不強,但這幾篇小說在情節結構上都有着比較一致的特點,那就是情節結構相對複雜,反映的社會比較廣,而且風格多樣,增強了文章的深度。

傳統意義上的小說是一件通過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的文學樣式、欣賞《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可以通過分析深入細緻的人物刻畫,完整複雜的政策情節,具體充分的環境描寫這三個要素來把握小說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則是重點,三篇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祥林嫂、桑亞哥,無不栩栩如生,學習時可以從人物格言、心理、神態、動作等方面來把握。

本單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個學習重點就是品味語言,包括對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以及作者的敘述語言的品味。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3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了教學需要,設計了三層提問,從而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較爲明顯。

在第一層次的問題設計中,我主要是在導課時,運用了提問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對本文的學習慾望。問題一:“同學們,上三次的作文難點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寫教官就不及寫父母、老師、朋友形象鮮明呢?是事件太少,人物不熟,還是其它的問題呢?今天就讓我們從梁實秋先生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中找答案吧。”本次提問不用同學回答,只要引起學生的'注意,重視本節課的學習。提問針對性強,學生很快就進入狀態。

完成了導課,就是學習重點了,一方面是分析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總結學習寫作手法。我同樣進行了兩次提問,設計了幾個問題。

分析人物形象時,我的提問是: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爲什麼梁啓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並參照課後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這樣就很具體的要學生對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學生的學習目標也就很明確了。

提問三是關於寫作的。問題是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點描寫凸現人物性格?又如何通過一件事寫人,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呢?

總結:以肖像、神態、語言、動作描寫,凸現人物特點;描寫要抓住人物特點,要繪形更要繪神。通過一件事寫人,將一種描寫方式分開,從各個部分描寫。本文就是將語言描寫分爲:寫聲音和寫內容;外貌描寫分爲:肖像、表情、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經過這樣的三次提問,三層問題設計,完美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提問的精巧設計對於教學大有益處。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4

第二次教授柳永的《望海潮》了。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教的時候,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我當時的教學定位是讓學生自主賞析,主要是賞析字詞句,學生的賞析非常到位,發言相當的踊躍。賞析完後,我還讓學生以海南爲題材,按照《望海潮》的格式來填詞,學生的熱情很高漲,填的很不錯。

可今年上此課,學生似乎學得不太熱情,就算自主賞析,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爲什麼同一篇課文,同一種教法,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會這麼大,看來不是教案或學生單方面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學設計如何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不同的學生,相同的教案,也會出現不同的課堂局面,因此作爲語文老師應該時時瞭解自己所教學生的性格、愛好以及他們的興趣取向,這樣才能把課上好。

本次教學,因時間太緊,所以未能讓學生進行填詞訓練,這多少都有些讓我遺憾。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5

我覺得近來自己越發懈怠了,一上午的時間備課,居然沒有弄完,中午又加班才把第一課時準備出來。而且教學效果也不好,他們該會的都沒有掌握。主要原因是我對於他們預習情況沒有準確的瞭解,只是想當然地覺得他們都知道該看什麼,記什麼。看來,以後應該在語文預習的時候多加指導,不然的話真是事倍功半了。

最近情緒一直不大好,可能是事情多的緣故,總是會因爲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也間接影響了上課的情緒。這樣真不好,我要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讓惡劣情緒控制我。

這段時間和班裏的同學也沒有好好溝通,想想自己真是太過分了。

爲了提醒自己改正,以後:

第一, 提前兩天備課,充分備課,備課充分。

第二, 及時認真地批改作業,注意和班裏學生的溝通方式,戒驕戒躁。

第三, 要及時反思。

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卻不改。從明天起,做一個認真努力的人!

蘇武傳因爲有太多的生僻字,加之內容的深奧,讀來實屬不易,又缺乏廉藺列傳跌宕起伏的情節,所以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篇文章的激趣點是教學的重點,我細細讀來,最終將蘇武其人作爲學習的重點,蘇武將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放在了守志不移的氣節上,即使生活的磨難接踵而來,匈奴軟硬兼施,前有衛律以高官厚祿牛羊滿山作誘惑,後有刀劍加身相脅迫,但蘇武巋然不動。如果能引導學生深刻品味蘇武身上的精神含量作爲作文的素材未嘗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上一課廉藺列傳課後有道題是太史公評價藺相如的,我突然靈機一動,用來評價蘇武應該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知道要死了表現得很勇敢,不是死亡本身是難事,而是處於死亡的境況之下是很難的,也就是怎樣對待這個死纔是難事。我將這句話作爲全文的綱來梳理全文的情節。

當蘇武知道張勝涉及謀反之事後態度是不願屈節受辱,引刀自刺以求殺身成仁,面對衛律的審訊,二次以死明志,這是蘇武兩次主動將自己置於死亡的境地之中,體現的是面對死亡的一種無畏勇氣;

敵人軟的沒有得逞,便來硬的,張勝在敵人的刀劍下屈節投降反襯出蘇武不爲所動的高風亮節,敵人將其放逐在北海無人之處,斷絕其飲食,蘇武齧雪咽氈毛以求生,牧羊時刻手握節符,這可以說是面對死亡的另一種意志考驗,對此刻的蘇武來說死亡不是難事,難的是將自己的一種氣節堅守到底,平常人會在這樣的生存困境中敗下陣來,或許會用死亡結束自己,但蘇武選擇不死正突顯了他與衆不同的意志與追求。這期間還有李陵苦口婆心的勸降,但均是對蘇武人格的'一種張揚,一個人一定時期有一種理想不難,難的是一個人一輩子始終抱定一個理想。前不久曾看過林則徐的一篇文章,“苟得國家生死已,豈因福禍趨避之”當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時雷厲風行虎門銷煙,抱定的是爲國爲民的思想,位高權重時對國作貢獻也許並非難事,難的是當林則徐被流放到偏僻無人的新疆伊犁阿克蘇時還能爲當地百姓造福,用自己的一生踐行着爲國爲民的理想,這就是一種人格的力量,也是一種人生的厚度。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武和林則徐是一樣的,用他們兩人反觀當下浮躁的社會會引發我們自身的思考。當我們將這樣的蘇武引領到學生心中時,學生怎能不被蘇武打動呢?至少我自己對蘇武的體認加深了。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6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篇文章,我聽過許多老師講過公開課。可以說,幾乎每個老師的講法都不一樣——有的着重於品味語言;有的偏向於體會作者的感情……聽得越多,便越覺得這篇課文不好講,尤其是要講出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難上加難。

一篇文章的學習,不可能種種能力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其中一兩個能力的訓練。這就要求教師突出重點,“小切口,深挖掘”。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爲了加深學生對於語言運用的理解。語言文字可以表現多種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攝影美……如何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到這些美呢?選取什麼樣的切口呢?我陷入了深思。

一段《神祕園》中的音樂飄了過來。是的,美妙的音樂能給人美的享受,美的薰陶。其實,美麗的文字也有這樣的審美功效。藝術是相通的。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引導學生動用他們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感覺、憑藉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

在講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的時候,我發動學生動用所有的感官來欣賞這兩段文字,然後問他們:“在這兩段文字中,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又聞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同學們讀着、討論,教室裏非常熱鬧。

把這種濃厚的學習氣氛推向高潮的,還是關於第六自然段的討論。我先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讓你用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第六自然的內容,你會選擇什麼樣的藝術形式?是畫?是音樂?是舞蹈?還是別的?”大家的回答比較一致,都認爲應選擇一幅畫來表現這段文字所傳達的內容。我的下一個問題接着來了:“繪畫有很多種類,按照表現技法的不同,可以分爲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素描畫和水墨畫等等。如果你是一位畫家,你會選擇哪一種繪畫技法來表現這段文字呢?爲什麼會這樣選擇呢?”

“素描!”一個聲音很快地響起。

“來,來,你說說看,爲什麼選素描呢?”

“因爲素描畫簡潔。第六自然段描寫的景物不多,就只有樹和山,如果用別的畫來表現,畫面就會顯得比較雜亂。”

這個心直口快的孩子很自信地坐了下去。教室裏忽然一片寂靜。有的學生在點頭,有的學生卻皺着眉在搖頭。一隻手高高地舉起來,是個秀氣的女孩子。

“老師,我覺得素描畫不好。因爲素描畫的線條太硬,層次感、黑白對比都非常分明。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很朦朧,很含蓄。您看:樹色陰陰象一團煙霧,遠山也只是樹梢上隱隱約約的一帶遠山,樹與山的界線是不分明的。所以我覺得用素描畫不好。”

“那你認爲用什麼畫比較好呢?”

“用水彩畫吧!”她想了一會兒,“因爲水彩畫比較適合畫景物,它能表現出景物朦朧、含蓄的美”。

“不對!不對!”這個孩子的話音未落,另一個反對的聲音響起來,我點點頭,示意他發表他的觀點。

“水彩畫的顏色太明麗,一般用來表現白天的景物。這段文字寫的是晚上的.景物,色彩哪有那麼鮮豔?”

我又問:“你說說看,用什麼種類的畫表現要好一些呢?”

“我還沒有想好。”他不好意思地搔搔頭。

“你學過畫嗎?”我問。

他搖頭。

“那你怎麼知道這些的呢?”

“憑感覺!”

哦,感覺!好玄的詞兒!這不正是語感嗎?

“好!班上有同學學過畫嗎?我們來聽聽‘專家’的意見,如何?”

一個男生很神氣地站了起來,還故作姿態地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笑了。

“我覺得用中國的水墨畫比較好,水墨畫色彩淡雅。在這幅畫中,可主要選取黑墨,通過墨的深淺來表現遠山近樹的層次。水使墨盪開,使山與樹的界線呈現出一種隱隱約約的狀態。而且,中國的水墨畫講究一種‘留白’藝術。就是整幅畫並不畫滿,而是適當地留取一定的空白,給欣賞者一定的想象空間。因此,中國畫最適合表現空靈、含蓄的意境。而未自清先生在這段文字中表現的淡淡憂傷與落寂,也就是‘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這句話,通過整個畫面能很好地表現出來。

教室裏安靜極了,接下來便是雷鳴般的掌聲。講得多好啊!我們的學生總會有讓老師驚奇的潛質。我從他的一番話中知道了許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們的回答讓這節課更加精彩了。

同學們都很贊同他的觀點。因爲他的話十分有說服力。上課,並不是簡單的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匯聚了許多閃光點的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過程。

我想,我應該把這節課記下來。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7

一、我的教學設想:

(一)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在這堂課中,通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着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1、在文言文翻譯這一環節中,不是單純的將譯文教給學生,也不是簡單的把翻譯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以教條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學生之間出題互考、自我評點分析、小結歸納的方式進行,同時將翻譯文言文中應當注意的“實詞、虛詞的準確翻譯;古今異義;固定句式;特殊句式”等幾個方面以“吳老師的幾點建議”的方式出現,這樣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2、在分析人物性格這一環節中,我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再有條理的引用課文中或《史記》中的相關語句陳述理由,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二)手段的靈活性——多媒體技術和板書的綜合運用。在以往的教學中,主要依*板書向學生再現教案文本的核心內容,教師工作量大、課堂容量小、直觀形象性差、教學效率相對較低;隨着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影音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日益成爲重要的教學手段,但在現在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過分的依賴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而忽略了板書的效用,使教學任務無法圓滿完成。因爲學生的思維是活的,學生的知識需求在總體的連貫中有局部和階段的跳躍,教師無法全面預計到學生在課堂上所有的知識需求,多媒體課件圍繞課堂主線設計,播放順序相對固定,無法實時更新內容,只能爲教學提供輔助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居於次要地位,而板書展現的是學生活生生的思想,教師可以依據課程進度和現場情況,自由書寫和發揮,所以在準備本堂課時,將板書和課件兩種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安排處理課件和板書的比例,充分發揮兩者的互補優勢,努力提高師生間的教學溝通,對我今後的教學具有指導性。

(三)教學的互動性——師生和生生間的相互交流。爲了使學生的學習層面和分析理解能力盤旋上升,本人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坡度,努力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設計這堂課的環節時,在教學互動性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1、教師定位。在課堂各環節中,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教師提綱契領的講解之後,分別設計一組問題和一組習題,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最後教師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受益。2、學生定位。我始終把學生定位在課堂主體的地位,對學 生採取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共同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在生生互動中受益。如在劉邦和項羽性格分析這一環節中,課前指導學生查找資料,鼓勵學生利用校圖書館館藏書籍和網絡信息資源,充分蒐集佔有資料,並進行歸納梳理,形成初步看法和觀點;課堂上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讓他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問題,讓他們的思維火花互相碰撞,學會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辨證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最終形成正確的看法和觀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了學生研究學習、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四)課堂的開放性——重視課內學習和課外研究的銜接。我充分利用《鴻門宴》這篇經典課文在教學中的代表意義,努力營造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注意引導學生做好課堂內外的銜接,爲學生的後續學習作好鋪墊。1、通過普遍性體現開放性。強調文言文學習的一般規律和特點,重點突出文學常識、常見實虛詞準確翻譯、古今異義、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由此及彼,掌握較強的文言文自學能力,爲日後學習其它文言文打下紮實的基礎。2、通過聯繫性體現開放性。把《鴻門宴》放在整個《項羽本紀》甚至是整個《史記》中學,通過讀本上的《烏江自刎》的學習,分析項羽英雄末路的豪邁與無奈,批判項羽“自矜攻伐”的錯誤觀點,揭示項羽性格對其鴻門宴後政治命運的重要影響,同時引導學生分析了《史記》中人物傳記的一般規律和特點,掌握本紀、世家、書、傳、列表的基本概念,使學生初步具備讀史鑑史的'能力。3、通過研究性體現開放性。把學生蒐集資料、研究學習作爲教學的重要一環來設計,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學飛的過程,避免不了磕碰,我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力求避免“扶上馬、送一程”的保姆式教學方式,正確處理“魚、漁”的關係,指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向館藏書籍和網絡信息要知識,使他們搏擊知識長空的翅膀早日得到鍛鍊。

二、 教學後的幾點反思:

教學過程其實是教師知識細雨向學生無聲傾注的過程,在《鴻門宴》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兩點感觸比較深:

(一)教師要認真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因此身爲教師,必須從嚴要求自己,認真做好備課施教的準備,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數,惟其如此,教師才能正確把握課程進度,最大限度的輸出知識。在本次備課過程中,我努力爲自己“充電加水”,認真歸納了文學常識、常見實虛詞、古今異義、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通讀了《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查閱了大量的評論資料,對項羽的爲人和性格有了新的認識,同時認真研究借鑑了同事們給出的無私的的教學建議,使我在翻譯方法指導、人物性格分析和多媒體處理上掌握了不少方法和技巧。這堂公開課讓我有了一個對自身素養全面審視的好機會,在備課和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爲深入的瞭解。比起年長的一輩,我知識深度和廣度的缺乏、文化底蘊的相對淺薄,使我在演繹一堂環節比較合理的課程時顯得有些稚嫩;隨機應變能力的缺乏,使我在課堂上顯得不夠靈活;而不夠合理的注意力分配,使我不能兼顧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回答。這些問題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爲一名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多方面的修煉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訓練“聽、說、讀、寫”這些基本功。要想成爲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設計幾個合理的教學環節是遠遠不夠的,高瞻遠矚的教育眼光和淵博的學識,必須在實實在在的教學工作中培養。

(二)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通過備課施教,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堂語文課,不應該只讓學生了解一篇課文,而應通過這篇文章,使學生能夠解讀更多的文章,因此要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讓教材成爲真正的教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鑑賞能力,如《鴻門宴》小結課既是對課本知識的一個小結回顧,更是讀本《烏江自刎》的導入,是指導學生閱讀《史記》一個信號。因此在備課時,我充分認識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瞭解學生認知的薄弱環節和障礙點,預測學生理解問題可能的偏差,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環節,做好針對性準備,依據教學坡度,給學生適當的臺階,幫助學生登上知識的高峯;在授課時,對學生的回答、討論結果和觀點進行合理的評價,及時點撥和指正學生的欠缺和不足,及時捕捉學生的精彩表現,通過適當的表揚來引導和影響學生的思維傾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8

這個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兩個重點班的語文教學,領導的信任、學生的渴望、家長的重託皆繫於我一身。因而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做到了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這一學期是我參加工作以來任務最繁重的時期,家裏父親病重,單位任務繁重,一方面我是班主任,帶兩個重點班的語文課,一方面又要參加師大省骨幹教師的培訓班,面對如此的重擔,我精心安排了時間表,盡最大可能做到事半功倍:上午去師大培訓,中午去照顧父親,下午在學校上課,處理班務,盯自習,晚上在家備課,完成培訓作業。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幫助下,終於度過了難關,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既獲取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又有深刻的教訓,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備課情況。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校長經常對我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剛開學的時候,由於從高三下來後,對高一的教學工作需要一個適應期,也由於工作量比較重,我忽視了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認爲只要把教材鑽透了,想方設法令課文上地生動,學生就易接受。然而學生卻不買帳,課堂效率也甚微。漸漸地我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學生的特點。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以下兩方面的顯著特點:高一新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術語教學,同學們不能適應,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兩個班的同學都各有特色,比如二班的學生比較活躍,學生反應較快,上課氣氛積極;而一班正好相反,上課需細嚼慢嚥,但整體朗讀水平較好;二班注重個人能力,有一部分學生喜歡獨立學習。如果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教學效果就不理想。經過實踐的檢驗,我充分認識了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將會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因而在備課的時候我已做到了“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

二、上課情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爲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爲此我採取的措施有:

1、加強自身的素養,提高教學技能。上課儘量做到使內容豐富,實際。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並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

2、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是語言,就需要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爲此,我堅持每節語文課前抽出時間,讓學生練習朗讀,來提高他們的語感。一學期下來,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時由於經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養了他們的語文鑑賞能力,有些學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謂一舉多得。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爲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爲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這也培養了一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拓寬了視眼,有了寫作素材。

當然回看自己的授課,我也感到有點愧疚,因爲有時我並不能很自如地駕馭課堂。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其中困難。

三、課外輔導情況。

因爲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爲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爲三個組。

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

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爲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纔會靜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重新建立這些同學的學科基礎知識,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批改,如發現學生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及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制背誦等方式,以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提高他們的基本能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兩個重點班的成績明顯好於其他兩個重點班,辛苦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我明白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其他老師學習,爭取更大進步。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9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放心不下的是課文字、詞、句的落實,是文言文中“言”的部分,至於文言文中的人文信息、整體意蘊等“文”的.價值常常被忽略了。我認爲這樣的教學,漠視了學生作爲閱讀主體因文得意和發展自我的內心需求,是隻有文言文字、詞、句知識的教學而沒有“閱讀”的教學。新版語文教科書文言文部分的註釋相當詳盡,學生通過註釋參讀課文基本能疏通大意,教師適當點撥即可。若要保險起見,可通過預習導學案和課堂上適當點撥來補充不足。

問答導學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能更好地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特徵,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合作探究學習重視對學生歸屬感的滿足,能使教學活動在充滿快樂的氣氛中推進,品位詩意的語文生活,成爲語文教學的需求。朗讀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感知課文的氛圍。

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他的角色意義在於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自己的主導地位。我在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時,一直以平等作爲目標向度,使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成爲一次難忘的精神之旅。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0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其中尖銳的矛盾衝突,鮮明的人物性格,寥寥數字的人物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語文必修一模塊中,只有《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對於這樣一個千古名篇幅,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以一斑而知全貌。進而感受到《史記》給後人帶來的藝術魅力。

文言文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如果單純的翻譯課文,學生不會產生興趣,相反會很牴觸,很厭倦,因此我把這節課設置爲以討論爲主,從課文內容,情節入手,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整節課的教學流程爲:一、李清照詩歌導入;二、對劉、項人物的喜惡,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三、作者的態度;四、把人物分成不同的陣營。比較分析配角性格特點。

在分析劉、項性格這一環節上,同學們非常積極踊躍,概括出了很多有個人見諦的東西,從而也引發了大量關於楚漢之爭的歷史資料,可見課下下了不少功夫進行查找,最主要的是把查閱的相關內容內化爲自己的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整合信息的能力,應該算是本節課的一大收穫,每位同學都想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發表出來,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但是課堂的時間有限,爲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武斷地阻止了這個環節的進行,造成了各別同學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失落,打擊了學生的熱情,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現在回過頭想一想,其實完全可以放開手讓學生充分地表現,哪怕是教學任務完不成,超碼學生得到了鍛鍊,這也是一種收穫。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吸取這樣的經驗,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這樣纔會形成良好的教學循環。

此外,還有一點讓我感觸頗深,其實學生的表達能力是一個及待挖掘的寶藏,隨時隨地都會涌現出驚人的奇思妙想,同時會激活教師的思維,生成很多事先無法設計的方案。而教師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地總結和記錄下來本節課的心得體會,爲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

由於工作繁忙,上完這節課後,沒有馬上把心中所想如實地寫下來,以致於現在回想起來,缺少了很多當時的激情,不過我會把這節課當作一次經驗,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地完善。

45分鐘很快過去了,留下的是我不盡的反思。我要不離不棄,再接再厲,在教學一線上鑄就成功的豐碑,圓自己一個美好的夢。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1

20xx—20xx學年度,我擔任高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其中一個是成績優秀的班級,一個是普通班級。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認爲自己積極主動,認真負責,較爲圓滿地完成啦學校交給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所做的努力:

(一)保持、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

1、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一部分來自他的語文老師,因此,我努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力圖用充沛的感情,豐富的語言、知識,深刻的思想,靈活的`教法來吸引學生,引發學生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種語文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有利於我全面啦解學生實際。

2、復背課文

利用早自習時間,對初中所學詩歌、文言文進行復背檢查,讓學生在復背的過程中增強文言語感,有利於高中文言文教學。

3、堅持每週寫隨筆,不限制內容、體裁,只要求必須表達真情實感。同學們在隨筆中暢所欲言,喜怒哀樂任意表達。我堅持全批閱,每篇隨筆後面都有我或多或少的批語,這些話給學生們鼓勵,讓他們樂於表達。我還在其中把握啦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利於我的班主任工作,也能爲其他老師提供有效的教育建議。

(二)夯實基礎知識,培養語文能力

面對兩個基礎、水~平相差甚遠的班級,我該如何實施教學呢?首先,我把語文知識分爲兩類,一類是需要記憶、背誦、積累的基礎知識。一類是需要學生掌握技能、方法,進而形成能力的。比如:閱讀、寫作。

對於第一部分內容,主要發揮啦各班語文科代表的作用,請他們按照要求佈置、檢查、督促學生複習,利用早自習做過關練習。後來我覺得這樣做還不夠,就在第二學期改變做法,對1000個字音練習逐一過關,每個學生每星期過關100個字音,並且是老師逐一檢查每個學生過關。這項工作很煩瑣且歷時長,但師生都堅持得很好,學生興趣高漲。

對於第二部分內容,就需要精講多練。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傾筐倒豆莢容易,畫龍點睛難”,“精講”講什麼?怎麼講?我想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比較好,爲此,我努力從學生練習中發現問題,精講一些可操作性較強的方法,並輔之以練習加強訓練。這學年主要強化的是學生寫作訓練。訓練學生審題、擬綱,訓練學生髮散思維,訓練學生辨證思考。

(三)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進行個別輔導,認真分析他們在平常學習和練習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督促改正。

二、存在的不足

1、作文訓練有些操之過急,且沒有做到分類施教。

2、面批作文量大,堅持的不好。

3、平行班學生情況把握不準,在語文課上的思想教育內容偏多,今後想辦法改正。

三、揚長補短,努力完善自我。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纔不會被淘汰。我參加啦高級研修班的學習,堅持每天讀書,充實自我,尋找一切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不斷汲取新知識、獲得新養料。

總之,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受到學生的歡迎,但我深知,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的。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2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邵校長聽了我的課。

這節課,我上的是《記念 劉和珍君》的第二課時,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帶領學生解讀劉和珍的人物性格,學習她的愛國精神,和深入理解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

這節課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檢查昨天晚讀和今早早讀的內容,主要是名句背誦,成語辨析,文言小語段中的重要詞語;

(2)檢查回顧昨天課上的內容,主要是對文章第一部分重要語段的理解。

(3)課文研析,主要是人物形象分析和重點語句的賞析。

現在就這節課的'情況做一個反思總結:

第一個環節主要是養成學生積累的習慣和早晚讀的效率意識,很多同學在早晚讀時有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沒有效率意識,雖然早晚讀也有檢查,但是力度明顯不夠;根據記憶規律,知識的記憶需要反覆地刺激強化,才能記得牢;課上有檢查,還有利於同學把課前幾分鐘高效地用好。有鑑於此,我始終堅持這一做法。

這也得到了邵校長的認同。邵校長也針對這一環節的不足給我提出了非常有效地整改意見:就是在提同學回答問題之前,先把問題提出讓全班同學都做思考,然後再提同學回答,這樣就能讓所有的同學都能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否則,就只有被提到的同學在思考,而其他同學就會覺得事不關己而不能夠積極參與。

就是這個細節,讓我的心靈感到一顫。這樣一調整,所達到的課堂效果竟會有很大的不同,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敬佩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慚愧,類似的反思真的是太少了!致使自己的課堂效率不高,而自己卻不自知!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3

每一次公開課對我來說,是一次歷練,也是一次成長,從選課到構思,從備課到上課,我總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按照年級“每週一課”的安排,本週三我在高一(2)班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一課,有收穫,也有不足,一句話總結我這幾天的感受,那便是:“累並快樂着。”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題爲記事,實則寫人,因此在本課的整體構思上,我將“品人”和“品文”相結合,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大師風采。但由於四十分鐘,時間太過緊張,因此課前,我讓大家預習了課文,並把課文中的三個引文做了補充,讓學生初步感受梁啓超聲情並茂,激情澎湃的演講,也感悟先生心繫祖國的情懷。而這節課的重點則是把握簡潔生動的人物描寫技巧,看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性格的評價。

第一環節:我用梁啓超給徐志摩和陸小曼的證婚詞引入,學生很快感受到先生率真直爽的性格,迅速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到人物性格的評價上,與本課的重點迅速接軌。

第二環節:我給學生設計了三個問題:1、哪些句子描寫了先生的外貌和語言,這些描寫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2、哪些句子描寫了先生的動作和神態,這些描寫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請找出文中沒有直接描寫梁任公的文段或語句,說說這些文段或語句寫出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學生帶着問題自瀆課文,仿照課後第一題的示例作一些旁註。之後分組討論相互完善,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逐漸形成板書:穩健瀟灑、風趣自信、博聞強記、率真直爽。

旁註或旁批,是高中學習語文理應進行的一項專門的基本訓練,本環節我讓學生作旁註,是一種引導,以後每學一課都要照此辦理,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評點,不求高明和精當,用語可長可短,鼓勵個性化表現。學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句回答都能切中要害,令人滿意。我再一次相信了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放手,還學生自由。

第三環節:我與學生共同總結描寫手法,爲了加深學生對正面和側面描寫的理解,我馬上進行拓展,所選示例都是學生學過的或耳熟能詳的,以便溫故知新,融會貫通。

正面描寫:例如:《鴻門宴》中樊噲的描寫:

神情描寫: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動作描寫: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樊噲側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立而飲之。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語言描寫:“今日之事何如?” “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側面描寫::漢樂府《陌上桑》 加深學生對側面描寫的理解。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通過寫路人、少年、耕者的入神忘我的舉動,來寫羅敷的驚人的美,給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最後我設計了課堂小練筆,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來描寫自己初識的一位老師或同桌。注意寫出人物個性。(150字左右)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個環節將整個課堂推向高潮,學生興趣很濃,寫出的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我還清楚的記得其中一位同學描寫我的'語句:“她可愛的短髮下有一張酷似洋娃娃的臉,只見她一身帥氣的衣服彰顯出‘御姐’的風範,真是‘霸氣十足’,平時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她,若發現有人在課堂上開小叉,定會大吼一聲,同學們馬上端正姿勢,全神貫注·····”隨即課堂掌聲不斷。

總得來說,整個課堂能做到一課一得,能以課文爲例教會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張有弛,詳略得當。沒有過多的浪費時間,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給課文加旁註的閱讀方法、對人物做肖像描寫的寫作方法等,我則是給了較爲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閱讀並練筆,注意“講練結合”。由於準備充分,對學生的引導較爲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自然有效。在授課過程中,我時刻關注學生的思與做,對學生的練筆也能做到點評中肯、及時。遺憾的是時間還是較爲倉促,練筆環節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注意,比如:大屏幕出現標點的移位,點評學生不夠全面。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堅持做到關注學生,關注落實,讓每一節語文課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4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可對於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還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我覺得要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方面是這個學期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活化課堂關鍵是教師引導靈活。要想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活,當然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首先,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啓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化靜爲動,化無聲爲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並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並用,併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盪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望。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希望我能在下學期的教學中有所改進,查漏補缺,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經典之作,其清新的語言、靈巧的構思、寫景狀物的高超技藝讓人歎服!

經常聽老師上《荷塘月色》的公開課,沒發現好的使人難忘的好課,自己上來也覺得無趣。一篇如此優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師手裏怎麼就變樣、變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許多老師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從何講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衆多散文中比較難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課喜歡找突破口。你從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開始,但不好繼續講下去,想去開導學生,課堂死氣沉沉。你從作者行程開始,顯得單調膚淺。你從朗讀開始,課堂重點不突出。難,真的難,難於上青天了。大多老師上公開課喜歡分析描寫荷香月色的那幾段,因爲比較好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