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熱門】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熱門】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爲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而只有實現以學生爲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作爲一名課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爲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現將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於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爲我們過於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爲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有很強的主觀性。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數學、物理那些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並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營造學生主體發展的環境,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的環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說,課堂上對於問題的設置,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的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只是做得還不夠,希望以後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一個人“停止了創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因此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教材爲憑藉,但決不能侷限於教材,應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體驗性能力寓於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更爲廣闊的天空中翱翔。

(1)首創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打破常規的、新穎的、與衆不同的獨創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激勵學生髮表獨特首創的見解,切忌人云亦云,這纔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源泉。

(2)求異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不僅要培養複合性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爲了達到目標而尋找出新的具有獨特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就表現爲求異性的特點。

(3)發散性原則

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讓學生依據信息,廣開思路,充分想象。爲達到某一目標尋找出儘可能多的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同時,也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覺得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應該依據以上幾點原則,否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難以培養。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爲豐富,這就要求我們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於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心靈獨語》是一種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可結合教師講評提高鑑賞美的能力,進而來創造美,用語言行動來秒度時描繪生活,發現美,提高美的創造力。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並且我們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叢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四、讓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傾聽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同時,老師可向同學表白:老師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後,一般都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並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

其次,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纔是指正、補充等。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着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爲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設計:

第三課時的教學設計重在進行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尤其設計“探究”環節的多元理解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樣寫父愛的文章爲什麼《背影》卻經久不衰呢?探究這個問題,就是見仁見智,可以衆說紛紜!學生可以進入深思的氛圍,這是課堂設計中老師的預想。可是,學生未必能探究出所以然來。

因此,本課時對以“動情點”爲題目爲線索,緊扣“精彩的瞬間”來細加描繪(聚焦特寫),最後水到渠成地揭示中心-------主要採用點撥、誘導的方式並由老師講清講透,讓學生有一個幡然的“頓悟”。在適宜的.場合老師總結(1):“新奇留意”是本文的經典之一。

本文質樸的特點也是得到大家公認的,有人說,沒有《背影》的細膩描摹、沒有質樸的語言就沒有背影的全部風采。因此,老師指導大家再次走進文本,感受本文質樸的特點。(重點從語言上突破)。老師再次總結(2):“質樸傳情”是本文的經典之二。當然,學生可能還會從其他方面來品評《背影》的魅力。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加以肯定。接下來,老師再次以情感激發同學的熱情,增加感染點。

賞讀父親寫給孩子的一句話,體會深沉的父愛。“情感奪人”是本節課的又一重點。親身體驗、感受獨特的個性化的父愛,在次基礎上完成以“父愛”爲話題的作文。

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基本上實現了教學設計中的重點,實現了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了的頓悟並在課堂中能收到真實的父愛體驗。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我是根據時令而設計的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活動過程設計細緻,留有較大的活動空間:選題1、2項內容可任選,第3項必做,突出了在實際體驗、藝術欣賞中的`創造性發揮。成果的呈現方式注重多元化;課內活動將記錄——展示——創造與活動選題的三項內容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實際觀察體驗和總結交流中,從感性到理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和提高。。我注重了學生的探究性和創新意識;注重在實際觀察、記錄的體驗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注意了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老王》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而本次所用的學生是剛剛步入七年的學生。因此,我們必須考慮這節課要向學生傳遞什麼。

課後,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表述準確,操作性強,便於檢測。

2、向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傳授合適的內容,由於所用的是剛升入七年級的學生,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八年級的學生還有差異,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認爲文章的主旨解讀的不易過深,只要學生能體會到關愛弱勢羣體,體會到"善"即可。而本文平淡簡潔的語言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是本單元的訓練的重點,也是編者的意圖,同時也符合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此第二個目標,我設計了從遣詞造句的角度,賞析文章的語言。

3、注意引導學生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情況不是很瞭解,這點就顯得尤爲重要了,本節課我注重引導和啓發學生,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整時,而是耐心的提示或搭臺階,直到學生回答正確爲止,這樣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不過,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集中在教學評一致性,

1、在第二個階段品析文章的語言時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的評價不到位,不準確,比如第在第一位同學發言後說:"很好,有文采。"這樣的評價和課堂目標是不相符的,會讓學生不知道往哪裏走。

2、在品析文章語言時沒有給出明確的標準,這就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迷茫,沒有發揮出評價的引領作用,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品析語言,學生在課堂上"迷路"了。

通過這次同課異構,我覺得自己收穫很多,

1、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和身心發展水平,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年齡段學生要求掌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教一篇文章之前,要首先看課標,在這個年齡段要向學生傳授什麼樣的知識,培養什麼樣的能力,然後再定教什麼。

2、教學評的一致性,教什麼,怎麼教,評什麼,怎麼評,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我想這次同課異構給了我答案。教什麼就要評什麼,這樣才能看出本節課的目標是不是都達到了。只有完成了既定的目標的課,才能算是一節成功的課。

3、評價的引領作用,評價對調控整個課堂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比如我這節課上在白板上沒有出示語言賞析的評價標準,但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評價學生的回答,引領學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去走,這樣才能發揮出評價的引領作用。

這些也是我在以後教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經過這次歷練,希望自己的課堂能越來越高效。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成功之處

語文課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和語言的品味,重視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重視語文情境的創設,重視情感的薰陶和美的發現等等。因此,真正的語文課,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去品味語文獨特的語言魅力,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讓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應用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的心靈也能得到人文和美的滋潤。《臺階》整節課教學過程比較流暢,通過上課,我覺得在本課書的教授上,我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重視了語文味。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以極其自然的口語化語言,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強、渴望得到尊重的農民形象,常見的事物、簡單的敘述、不經意的舉動流露出對父親濃濃的深情。所以本節課對於學生的情感教育也應該是不經意的,應該是於文本的解讀中水到渠成的。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次朗讀:默讀——速讀——精讀,每次朗讀均有相應的學習任務。

第一次初讀文本我採用默讀的形式,讓學生說說故事的梗概。默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重要方式,靜下心來走進文本,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作者的心靈。在默讀中學生會讀有所思。讀過之後要複述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把握要點真正做到讀進去。然後通過複述故事,學生能夠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複述故事,還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第二次朗讀文本我採用速讀的形式,讓學生用“他是一個 的父親,第 段第 行這樣寫道 ” 這樣的句子說話。通過速讀讓學生繼續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注重了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通過速讀、說話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了父親形象的意蘊。

第三次再讀文本,我採用精讀的形式,選取三個精美段落,設計了“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本段運用了 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 的心理”、“讀出重音,讀出人物語氣、情感”三個活動來體會人物品質,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精讀的目的`是爲了讀懂全篇,要精細地讀,反覆讀。既要領會文章形式,又要掌握文章內容;既要仔細理解文章字詞句篇的表層含義,又要深究其深層含義;既要把握整體,又要重視細節。精讀之後,文章的精彩之處就會刻印於心中,終生難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那麼本文就是在對父親的描寫之中表達作者的情感的,所以我選取了這三個片段進行精讀,設計了這樣三個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細節描寫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我這三次讀文本,均結合語文活動,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均遵循了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的原則。

另外,還有一處朗讀我覺得處理得比較成功,同樣體現了語文味:就是在感知人物形象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說說“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這句話中的破折號的作用。在學生不能很好理解的情況下,我有感情地朗讀了這句話,讓學生再次體會,學生通過我的朗讀悟出了這個破折號其實是表現了父親說話的不連貫,進一步表現父親“要強”的性格特徵。

(二)不足之處

1.對作品主旨的處理

本文以父親爲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對於這一主旨的把握,我的處理過於簡單,只是通過自己的講述給出,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因而沒有達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體驗感知作品主旨及現實意義的目標。

2.對於分層教學做得不夠

本節課在佈置作業環節注意了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但是在整個教學中沒有體現分層教學。這樣有些流於形式,沒有真正把握分層教學生的實質,雖然對於南大附中的學生了解不足,但這也不應成爲理由,因爲備課就要備學生,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讓課堂教學確有實效性。

通過《臺階》一課的教學,我對語文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語文味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原則,一種特色,一種美感,也是語文教學永遠追求的一種高境界。只有洋溢着“語文味”的語文課,才真正讓學生喜歡,纔可能擁有成功的語文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始終堅守自己的田地,把語文教得實在一些,語文味教得更濃一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學習這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辭官的第二年,應詔入朝晉見朱元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晚輩馬生前來拜訪,瞭解到馬生是個?善學者?便寫下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勵他珍惜太學的學習條件。 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根據課文中註釋通曉文中大意。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模糊的地方劃出來。然後查字典,掌握字音、字意。課上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提問,對於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於誰答案更準確,而在於在這樣的活動中,同學們的思維更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鍛鍊和發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學生的提問,我知道了同學們的.問題在哪兒,講課時就會做到有的放矢。先講作者寫這篇序的目的,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序?接下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對文中的重點句的翻譯、重點文言詞進一步掌握。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體會文章的中心。並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談一談宋濂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精神。另外作爲文言文的教學,學生容易厭學。因此,可以多考慮一下教學設計更新穎一些,課前可安排一些活動,便於營造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教學這一節課,我覺得這課重在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字、詞疏通把握文意,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越,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也懂得了怎樣追求幸福。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成功開頭示例

有些人,有些事像風一樣,經歷過了,掀起一些塵土,等時間一過,卻又像是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而有一些事,卻久久地留在我們心中。

那時,我正在......

——《往事》用的是議論式開頭。

“已經是深秋季節,了無生氣的枝頭上零零落落掛着幾片黃葉,被冷風抽打得悉悉索索地哽咽。蒼白的殘陽斜射在街頭,沒有一些暖意。忽然。。。。。。”

——《忘不了街頭那一幕》用的是描寫式開頭。

“朋友,你喜歡讀書嗎?書,拉近了時間的距離,縮短了地域的間隔;書,使你暢遊千山萬水,鳥瞰古今中外;書,伴你塔上理想的征途,人生從此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人生的支點》用的是設疑法開頭。

“我的語文老師姓高,30歲左右,長得小鼻子小眼睛小身材,可以說小巧玲瓏,唯一稱得上大的是她的嗓門......

——《我的老師》用的是開門見山式開頭。

“你以爲我貧窮,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新了嗎?你想錯了...... 這是電影《簡愛》裏的一句臺詞,也是我個人的內心寫照......

——《規矩》用的是引用式的開頭。

“哎,快起牀,都幾點了?”

“把牛奶喝光!”

“把中午吃飯別挑食,保證營養。”

我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

——《我的一天》,使用的是對話式描寫的開頭。

實踐訓練

評一評

1.朗讀下面的幾段文字,選擇一至兩個你喜歡的開頭,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再想一想,從下面幾個開頭的內容中,你怎麼知道作者接下來要寫什麼嗎?

《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的開頭:

小河在樹林中靜靜地流淌。它不比參天大樹高大,它不比花朵豔麗,但它那清澈的河水不停地流着,發出潺潺的聲音,使我爲之沉醉,便時常來看它。

〈〈夏夜喜雨〉〉的開頭:

你有過在農村的夏夜裏觀賞雷雨的經歷嗎?

我有過。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那天下午五六點鐘......

〈〈秋日。讀書。感悟〉〉的開頭:

秋風瑟瑟,秋雨瀟瀟,落葉繽紛,這是我所喜愛的季節。

〈〈書房〉〉的開頭:

作家餘秋雨曾經說過:“書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牀。”曾經在電視裏看到過不少文學家的書房,正對着小窗,小窗外面是一片綠色愜意的世界,偶爾也會冒出一點點紅,一點點黃,頗有詩意的夢幻和深邃;四臂都是書架,使人一進入書房便油然感到濃郁的'文化氛圍,使人的身心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和寧靜。

〈〈閱讀父母〉〉的開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孩子腦中。待到孩子成年以後,在回想父母,便像品味香檳一樣,回味無窮。

《人生考題》的開頭: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將面臨着各種各樣的考題。朋友,你害怕嗎?你也許不會說:“不怕是假,人非神仙嘛!”

是的,人生面對的考題太多,它就想天空中的星星數不完;人生的考題太嚴,稍有不慎,就會出錯。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詩經采薇》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上講臺講課。因爲要做小老師,學生對課前的預習工作做得比較充分,並做好預習筆記,取名爲《學記》,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板塊:學有所得,考考大家,向你請教。上講臺的同學可以得10分發言獎,主動發言的得5分,被點名發言的得3分,開小火車輪到的得1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個上講臺的是龔雙雙同學,她向同學們闡述了詩歌的基本意思,表達的主要情感,基本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勇氣可佳。王曼奇提出了一個難點:語氣詞“思”的獨特用法,教師點撥:“矣”、“依”、“思”、“霏”四個字的.巧妙壓韻,令詩歌讀來韻味獨特。經過反覆朗讀,學生相繼發現了“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疊詞運用,一唱三嘆的效果,今昔對比,景物描寫對人物心情的襯托作用,情景交融的魅力手法。

本節課對學生說比較新鮮,較好地體現了生生互動,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理念,教學效果良好。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對學生了解不夠,對教材理解不透。如:第一次試上《喂—出來》,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作者星新—敘述一個什麼故事?我這樣做是出於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希望能讓每個層次學生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但我沒有意識到新教材的閱讀提示已經概括故事內容。學生又很認真地做了預習,以至低估了學生的最起碼的閱讀能力。如此簡單既沒有新意又缺乏挑戰的問題,他們是不屑於回答的,場面一度冷靜。還好有一位學生見我如此尷尬,站起來非常流利的讀了一遍提示內容。下面學生髮出“嘿嘿”地笑聲,眼睛不時瞄我幾眼,更多的學生在翻看課文,一幅百無聊賴的.樣子,這笑聲眼神裏一部分包含着對這位愛表現的學生可愛之處的善意的揶揄,但更多的是對我提出如此幼稚的問題的嘲諷。出師就不利,信心一落千丈,最後草草收場。這正是我沒有從學生入手,沒有充分了解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去解讀文本,設計的問題只是一廂情願,這樣胡亂地生搬硬套,以爲拋出一個問題,學生能回答出來就是平等了,就是互動了,真是荒唐之極。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學年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八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創造一片新天地。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1.運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階段主要由學習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小組長評價;學生在全班交流、展示階段主要由教師評價和學生推舉代表來進行評價。

2.運用分項評價的方式。可以分別對蒐集查閱資料、口語交際、寫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可以發現學生語文基本素質的強弱,以便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取長補短,重點加強。

3.既關注過程也關注結果。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態度、行爲表現尤其是情感態度的`變化和能力的提高。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面對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差不多有兩年了,這段時間來,從當初對學生的情況把握不準到基本瞭解這地區這階段的學生情況了。在教學中我逐漸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是我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1、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①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發音不準,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我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現階段,生字拼音教學仍然是必須的,它不僅體現的書面表達上,還表現在口頭交流中,語文教學作爲一種書面和口頭的教學,這方面顯得重要,如果單單是爲了考試而教學,那麼語文教學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②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③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閱讀速度慢。一篇課文他們閱讀完了後,沒有深入地思考文章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缺少概括文章的能力,閱讀速度比較慢,往往耗費很多時間。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明顯提高,在閱讀速度的基礎上做到快、準、狠,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校效率,不然學生的基礎仍然原有階段,絲毫沒感到自己在進步,讀過了哪些書?取得了哪些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不僅注重課內的文章,更重視課外閱讀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在教材方面:

①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②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③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④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爲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語文的教學是一項重要工作,它注重培養人的基礎知識,培養人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當會重視基礎教育,挖掘學生的潛力,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隨着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儘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鑽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說、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的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儘量讓每堂課都有琅琅的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課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可以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閱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通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才知曉其中的奧祕: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繫生活,要立足於人的培養,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爲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爲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爲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爲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一要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實踐的機會;二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的能力。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還體現在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律上。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爲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爲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爲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

提供學習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質,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單元分析:

《新課程標準》提出:“朗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編爲五課。這些作品都在描寫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細膩情思,是人與自然的交融,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學習本單元,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賞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把握它們的.讀音和意義;積累一定數量的常用虛詞和句式,把握它們的用法;

2、反覆誦讀,在整體感知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詩文中的優美意境;

3、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心得:

1、本單元所選課文大都是以抒寫自然景色爲內容的古代詩文,因此宜充分尋找各課的教學資源,藉助圖片、音像等使學生對課文有直觀認識,把書面語言形象化,便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真正的“熟讀”應是一種美的享受和美的創造。蘇軾說:“三分詩,七分讀。”此言道出了詩文誦讀的重要性。古詩文教學尤其重視誦讀訓練,因此本單元宜以訓練學生學習誦讀的基本技能爲主,以讀代講,從而達到理解、品讀、鑑賞的目的。

3、落實古詩文中的詞句理解依然是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一個重難點,不能放鬆。基於學生目前普遍對古詩文的釋詞譯句感覺枯燥無味的情況,宜着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大膽放手讓他們藉助工具書和課本註釋自行翻譯,教師無須逐字逐句講解,避免一言堂的情況發生。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這次期中考試結束一個星期了,我所帶的兩個班的成績很不理想。對此,我進行了深深的思考,尋找原因,找出以後努力的方向。

首先,我所帶的兩個班的語文成績不理想,比前兩次成績下降了。想想,在平時,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可是爲什麼成績下降了?對學生的要求也和以前一樣。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上課似乎還是一樣,當然,也有備課不充分的時候。這也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其實,學生畢竟是學生,自制力是普遍較差的,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候,由於時間緊張,缺少了對問題的落實,缺少了對學生作業的檢查。例如學生練字,如果長時間不去查一下,有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就不認真練了。這樣,練字的效果肯定不好。其他問題的處理也是這樣。作文由於沒有專門安排作文課,學生的'寫作只能安排在課下或只好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去寫,這樣,作文也受到影響,曾經,發現學生作文句子不成句子,病句比正常句子多,更談不上好句子了,作文水平如何能提高?

其次,作爲班主任,一班成績,前十名佔了五名,只是前一百名的學生少了,只佔了21名,低於平均數4人。回想七年級剛入學的那次期中考試,三率之和是第三名,這和學生的基礎有一定的關係,但更應該分析一下現在的情況,這次考試,數學成績比其他班相差太多。這是總成績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後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班成績也下降了不少,前十名有3人,前一百名也只有26人。原因主要是在這個學期,學生紀律渙散,大部分學生沒有重視學習。再就是,數學成績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生學好難,要是學壞真是太容易了。許多學生都養成了壞習慣,極大地影響了學習。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爭取在期末考試中,考出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