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

一、換種方式提問,提高教學實效

在以往的生字教學中,我常常問學生:“這個字你是怎麼認識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剛開始學生個個踊躍,爭相做答,但久而久之,這種刺激的效果越來越弱,部分學生的惰性開始顯露。於是,在這節課上,我嘗試着換了一種提問方式“你發現了什麼?”“你提醒大家要注意什麼?”鼓勵學生去探究去發現。結果在這堂課上,我又看到了學生按捺不住的興奮。在讀字音時,學生提醒到“慶”是後鼻音,“幟”是翹舌音,“曲”在課文裏讀第三聲。書寫時,學生髮現了“歡”是左窄右寬,“慶”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這樣的學習情景,這樣的學習效果只有在興奮的'情緒狀態下,在思維得到了極大激活的情況下才能出現。

二、整體吟誦的高效

本詩內容可以分爲兩部分,一是自然景物用自己的方式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二是由物及人,十三億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如何讓學生領悟這部分的內容,我選擇了整體感悟的方式,一起出示這四句話,讓學生不斷誦讀,避免了逐句講解的支離,避免了詩意美感的破碎。詩是語言的精華,言簡意豐,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使讀者可以展開各自富有個性的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出形象生動的畫面。因此,在吟誦中引導學生想象,讓詩中景、詩中物在學生腦海裏浮現,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入詩境。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誦讀中說說“眼前出現了什麼景,心中出現了什麼物?”同時展開想象“你彷彿聽到各自在說着什麼話呢?浪花會唱什麼歌?”給學生建立了語言與形象的聯繫,同時自然地滲透了誦讀的方法,即讀書的時候,只要眼前有景,心中有物,就能讀出感情,達到了整體的高效。

三、真誠的課堂對話,喚起學生學習的歡樂:

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真誠的課堂對話能喚起學生的歡樂的課堂情趣。例如:“老師寫不好,等會你們寫的要比老師好。”“放開聲音讀,小朋友讀書的聲音最好聽了。”“再讀讀課文,肯定比上一次好。”“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讀正確了,就翹起大拇指,誇誇你的同桌,或着衝他笑一笑。”等,這真誠的語言,喚起學生學習上歡樂多多,童心無限,才使得本課誦讀聲聲,氣氛濃濃,才使的以學定教的思想得以落實。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2

《秋遊》一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美,易於模仿,所以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三次說話訓練。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練習用“有時……有時……”來說話,孩子們發揮想像,說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幾隻白鴿,有時像一羣白鵝。”“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一根棉花糖,有時像胖胖的麪包。”……最後還有一個孩子說:“天空真像一個魔術師。”這句話總結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換詞語,“稻子黃了”可以把“黃”換成“金黃金黃”、“黃燦燦”;“高粱紅了”可以把“紅”換成“火紅火紅”、“紅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換成“雪白雪白”。 然後擴充這一句話,變成:“農田裏,稻子黃了,就像……;高粱紅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們說得也不錯,他們結合我出示的畫面展開聯想,也有同學運用課外閱讀的積累將句子補充完整了。

最後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學生結合自己遊玩的感受做了補充。

由於二年級開始對寫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平時在課堂上需要多一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訓練,鼓勵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3

優點之處:

1。以描述帶入情境的,因爲面對着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就以一個生動的引入課文,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引入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利用了課題,很好地讓學生注意了“號”這個多音詞。

2。學生去自學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我當時要求學生進行兩次閱讀課文,第一次是解決生字詞,在這裏我順便聯想了新舊詞語,讓小學生注意字的寫法。還有實現了我的目的,整體感知,同學基本瞭解了文章大意,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都說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

不足之處:

沒有很好的整合評價

1。評價不同的學生,有點趕。我要學生找出描寫季節轉變的`句子,目的是讓他們弄清時間的順序是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很自然地讓學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並且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對比特點。不過,這裏後來我覺得可以合併爲一次閱讀好了,這樣第一次閱讀,就達到了整體感知,清掃字詞,理清脈絡。顯得簡潔點。

整改措施:在第二次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對比閱讀,通過喜鵲和寒號鳥的對比,明白了勤勞的重要性,不能學習寒號鳥得過且過的行爲。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4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爲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爲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爲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範。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爲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爲革命領袖,爲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地送給他一個讚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於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二、成功之處:通過讀圖回答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積極、這年的鼓勵,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處:本文的時代背景比較遠了,學生在學習此類課文的時候,有一定的時代距離感,因此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課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覺。

四、改進措施: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並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

成功之處:

《朱德的扁擔》是一篇紀念抗戰時期,讚揚人物品質的文章。爲了讓學生能產生情感共鳴,瞭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進行了情景創設,然後層層推進讓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進行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時,我以讀爲基礎,充分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進行人文性薰陶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孩子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繫理解重點詞句,積累好的詞句、進行說寫訓練,初步感受作者組織語言、運用詞語的方法,促進由讀到寫的遷移,爲他們今後的語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朱德的扁擔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一課相較於《要好好學字》更加難理解,出現了許多遠離孩子生活的詞語,如“同志”“圍攻”“堅守”“會師”“儲備”“越發”等等。部分詞語放入課文反覆朗讀,能感受到它的意思;有些詞語,通過背景的介紹也懂了;“同志”一詞,我是這樣幫助孩子們理解的:小朋友們在學校裏一起學習,所以你們是“同學”,那些八路軍戰士們,有相同的志向,爲共同的理想而在一起工作,他們就是“同志”。

在疏通了課文的字詞後,對課文的教學思路是:朱德的扁擔用來作什麼用的?爲什麼去挑糧?去挑糧,就得面對這樣危險重重,十分難走的路,戰士們和朱德都是什麼態度?他們怎麼做的?具體誦讀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先看圖,再找到描述畫面的句子,朗讀感受這是()的朱德?當同志們藏掉朱德的扁擔後,朱德又是怎麼做的?你又看到一位()的朱德?在這樣的看圖,找句子,朗讀感受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是能比較容易的感受到朱德不怕苦、不怕累,作爲軍長,他能工作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是值得尊敬的。這個時候,給出“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就水到渠成了。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5

課文內容分析: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的代表性風景名勝,每當我們看到“日月潭”這三個字,心中總會蕩起一圈圈漣漪,因爲那裏山清水秀,有我們日夜思念的臺灣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爲它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是因爲它“那裏羣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然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被光華島分成兩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與中午兩個特寫鏡頭來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風姿,令人陶醉其間,流連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霧的籠罩下,晨星、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渾然一體,好一幅天然渾成的畫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陽高照,就是一幅明麗的山水畫;“要是下起濛濛細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話中的仙境”了。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上課時引導學生積累課後所列詞語外,還請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的佳句,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寫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狀、名稱的由來,描繪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學時教師主要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藉助錄像,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相信學生能夠理解詞句,如臨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風光。本課的教學主要以朗讀爲主,朗讀本文要懷着無限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讀出對日月潭的由衷讚美之情。邊讀邊想象描述的景物,讀出景物的美。讀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狀特點,使人明瞭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據它的形狀特點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霧的特點,“薄薄”“隱隱約約”讀得輕一點。讀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時,音調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豔麗之美,第二句要舒緩,聲音較虛,突出下雨時日月潭的朦朧之美。

感想: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這堂課我藉助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日月潭,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如:“薄薄的霧”這個詞語,學生通過看圖感悟到霧的美、薄、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設想問學生:“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爲什麼?”同桌討論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爲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是設想往往與現實不同,可能問題在學生的基礎與教師的教法上,我會今後注意摸索。《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着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後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了而沒有“會學”。

不足:在教學時,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沒有範讀感到很遺憾,覺得學生的朗讀比較少,忽略了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的情景,這是本堂課我認爲最失敗的地方,今後我一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多朗讀,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來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在本堂課中,我重複性的語言較多,今後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認讀帶有木字旁的字,引導學生髮現,許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聯繫起來記。

2、創設情景,樹立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觀念,能細心地觀察,主動認字。

3、朗誦古詩,達到鞏固積累語言文字的目的。學情分析;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你們看,這是誰?喜羊羊!大家和他打個招呼吧!我們這節課就和喜羊羊一起學習語文園地四。喜羊羊喜歡我們一(9)班小朋友,給大家帶來了三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什麼呢?

二、採摘蘋果

1、喜羊羊的村子裏有許多棵蘋果樹,蘋果都成熟了。邀請我們一(9)班小朋友去品嚐呢!看,這麼多的蘋果啊!聞一聞,好香呀!小朋友們想摘蘋果吧!(畫面上出現一棵蘋果樹,樹上掛着八個大蘋果。)

2、老師點一下,請一個學生讀出這個蘋果的名稱。

3、開火車來讀。全班齊讀。

4、在這8個字裏藏着一個小祕密,哪個小朋友眼睛最尖,已經發現了?

這些生字寶寶都是“木”氏家族的兄弟姐妹。你們知道他們都與“木”家有什麼關係嗎?(指名回答:都有一個“木”;點擊:“木”變紅色)

5、那爲什麼這些字都有個“木”呢?

6、指一生來回答。

杏、桃、鬆——都是樹的一種。

休:一個人靠在樹上休息。

森:三木成森,指樹木多的地方

林:二木成林,森林裏有很多樹木。

機:原來的意思是織布機,後來沿用爲機器。

橋:最早的橋是用木頭做的。

“木”字可有禮貌了,如果右邊還有別的部件,它就會把伸得長長的腿收一下,這不,捺就成了點。

7、過渡:全班同學互相幫助,回答得真好,摘到了這些蘋果。

小朋友真聰明,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誰知道“木”氏家族還有哪些兄弟姐妹?(梅、李、梨、桌……)

遊戲園裏還有另外一棵蘋果樹等着大家呢。(點擊出現另一棵蘋果樹)

早星香春陽晚晨

8、你們發現了什麼?(點擊“日”變紅色)

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字吧!小火車誰來開?

9、在我們學過的字裏,你能說出草字頭的字嗎?

草字頭蘿菜藏黃花草苗藍

過渡:剛纔小朋友不僅發現了祕密,而且說出了很多相同偏旁的字。說明大家平時都在認真學習。喜羊羊送的這份禮物喜歡嗎?他送的第二份禮物是什麼?

三、識字大禮包

1、讓我們一起隨着喜羊羊去識字吧!

2、這個小女孩在讀什麼?(出示兒童電影院)你會讀嗎?你是怎麼會讀的?

標牌大都掛在大門邊或大門上。你們注意過嗎?

3、小朋友在生活中學過不少字了,下面標牌誰會讀?

出示“第五食品加工廠”字牌

“食品”二個字你怎麼認識的?

(買東西也不忘記識字,真能幹!)

4、出示“六一幼兒園”誰會讀?大聲讀出來!小朋友剛從幼兒園畢業,邁進了小學的大門。

5、出示“十人民醫院”

你怎麼發現這是醫院的?(“十字”表示那是醫院。)

藉助小標誌可以認識字,真會學!

老師把剛纔這些標牌藏在迷宮裏,老師點一下,你們快速讀出來。

6、我們在生活中再去看看熟悉的字!讓我們一起走進校園,瞧!出示圖片——箬橫鎮中心小學。

讀得那麼自豪、驕傲,這可是咱們的'學校啊!

這又讀什麼呢?——一年級辦公室(這是誰的辦公室?)

我們再去看看學校其它標牌。

男廁所、女廁所。你怎麼認識的?廁所上面也有一個小標誌,男的圖標,女的圖標。請男同學站起來,讀——男廁所。女同學站起來,讀——女廁所。

我們學校對面有一個幼兒園,我們班很多小朋友都在那讀過。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門上的標牌呢?——箬橫鎮中心幼兒園。請在那讀過的小朋友站起來,重溫一下在箬橫鎮中心幼兒園的美好時光。請沒在那讀過的小朋友也站起來,認識一下。

7、走出校園,讓我們一起去逛街吧!走在大街上,你會看到很多的標牌。

“肯德基”小朋友很愛去的一個地方。

“蘇寧電器”

出示“工商銀行”、

誰會讀?

“三和連鎖”很多小朋友經常去三和連鎖吧!

原來,在商店的廣告牌上,路標上,高樓大廈的身上,我們都可以認識很多很多的字。

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呢?

(問身邊的人)

師:小朋友們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在任何地方都沒忘了學習生字!

8、小朋友在平時也積累了很多生字,拿出來展示一下吧!

四、背誦大挑戰

過渡:小朋友積累的生字越來越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喜羊羊送的第三份禮物是什麼?

1、同學們平時都很愛背古詩,現在就請把自己愛背的古詩展示給同學們。

2、這節課我們要學一首新的古詩——《憫農》。

(1)配樂,範讀,老師把這首古詩讀一遍,好嗎?

(2)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古詩讀正確。(自己讀,與同桌互讀。)

(3)指名讀。

3、感悟詩意。

請小朋友看這一幅圖,這位農民伯伯在幹什麼?

正在爲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一位上了歲數的老人,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十分炎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裏的禾苗上,農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誰來讀一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出示圖,你們知道我們碗裏的白米飯是怎麼來的嗎?

(每粒都是農民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我們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6、比一比,誰背誦得最快。

7、看了圖畫,讀了詩,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農民伯伯真辛苦呀!糧食來得真不容易啊!我們要愛惜糧食……)

8、李紳寫的另外一首《憫農二》也是寫農民伯伯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7

二年級語文上冊雪孩子教學反思1這是一篇童話,講述一個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故事。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學習興趣。

優點之處:

1.以讀促講,表演讀,感受情景

在最後一段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練讀,說: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爲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第二位學生說: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爲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答案該如何選擇呢,我順勢引導所有的孩子來參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這段話。一邊的小朋友在讀“很美很美”時,讀得比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在讀“飛到了空中”時,也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讀到“很美很美”時,語調比較高,也讀得比較快,讀出了高興的語氣。在這教學片斷中,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的高興心情;而從另一角度,學生們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後的悲傷之情。

2.問題引領

你們同意誰的意見?讓大家各抒已見,再根據自己的意見,用自己的方式去讀這段話。這時的我絕不會,也不忍心再用自己的意見代替他們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已經在剛剛的練讀中,在理解課文的情境中得到噴發,藉機更應該讓孩子們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在個別的朗讀中,我讓學生的評價代替了自己的評估。讓他們評評站起來讀的小朋友讀出了什麼語氣?這時,同樣也出現了兩個派系:一方認爲剛剛的一位小朋友在讀“很美很美”時,讀得比較慢,語調比較低,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在讀“飛到了空中”時,也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看樣子這位小朋友讀的很成功,於是讓全班仿讀。而另一方的代表則說另一位小朋友讀的好,說她們在讀的時候,讀到“很美很美”時,語調比較高,也讀得比較快,讀出了高興的語氣。同樣,這也是一次成功的朗讀,學生們也樂意再讀一次。此時,情感的體驗就像我們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最後我也只是說了一句中肯的話,發表我的意見:我認爲從“美”這個詞,還能看出雪孩子的心靈美。

不足之處:

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散文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爲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改進措施:

放手於學生,讓學生正常的去融入課堂。關注老師自己的嘴,不要過多引導。

二年級語文上冊雪孩子教學反思2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精美的課件,白茫茫的冰雪世界裏,兔媽媽爲兔寶寶堆了一個可愛的雪人,文中稱他:雪孩子。然後創設情境,兔媽媽外出了,兔寶寶和雪孩子留在家裏,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雪孩子》吧。

課文自然段較多,爲了鍛鍊學生的朗讀,我就讓一列學生來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同時思考: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間發生了一個什麼故事,結局怎樣?

朗讀開始了,前幾位學生讀的雖說感情不到位,但也流暢。直到讀到:“雪孩子看見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飛快地跑了過去。”學生還是讀的平平的,聲音沒有起伏,我就意識到,學生們的朗讀太需要指導了。但是我沒有打斷,直到最後一個學生讀完。我想得引發一下學生們的共鳴了,於是我說“誰來評價一下剛剛幾位學生的朗讀?”一個學生起立說:讀到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爲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第二位學生說: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爲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我接着說:你能來讀一下嗎?

就這樣,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雪人美好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低年級學生的朗讀具體如何指導,還需要我去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8

今天教學《看雪》這一課,覺得名師教學設計的不錯。於是藉助她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教學。一開始藉助圖畫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然後叫學生找出與圖相關的段落。再引出課題,學習字詞、課文,並感悟本課文本內涵。結果今天的教學中,我並不是很滿意。似乎學生很難進入角色。雖然對雪景的描寫感覺很美,但他們體會不到臺灣小朋友盼望看雪的心情,更體會不到文本的內涵。於是,第二節課又重新導入教學,按平常的導入方式、平常的教學模式又再次進行了文本閱讀,通過反覆讀悟,學生讀懂了本課的'內在含義——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最後,在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後,通過分角色朗讀文本,小朋友感覺好多了,喜歡讀了,有領悟到了,我上起來也輕鬆多了。看來,名師的教案不一定適合我班學生。以後教學中,我一定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學模式,成爲自己的教學風格。全心全意爲小朋友服務,讓他們在讀中體驗,讀中享受。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9

1、關注學情

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關注學情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而無視學情,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們總是在揭題後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殊不知,學生經過每天早讀、課上的練讀,已把課文讀了幾千遍,已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而我們還在讓學生再一次讀,這可不是在浪費時間嗎?教學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情,靈活改變了教學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勵學生課前主動預習。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每個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教師對學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學纔有引的方向,纔有導的重點,分析了學情,研究了學情,教學纔有相應的對策,纔有具體的方法。如果教師不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視學情及其發展變化,一味機械套用教學預案,教學就會事倍功半。

2、強化預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成好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而把預習當人可有可無的環節,預習環節正逐漸談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讀課,很少有孩子在課前讀讀課文,預習預習,所以孩子們實際上不知何爲預習,怎樣預習。預習有何意義。正因爲如此,我們更應強化預習,教給預習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願望。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0

《俗語》這篇短文是以在人民羣衆中廣泛流行的、簡練而形象化的、定型的語句爲依託,讓學生初步接觸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生活經驗的民間語言,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明曉事理以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高尚情超,使識字與認識事務、明曉事理、培養情感結合起來。教學的重點是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字,難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俗語這種語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講述的道理,牢記這幾條俗語,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本節課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本班的學生實際,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開課時播放螞蟻搬糧食的動畫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團結力量大的道理,並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進入今天的學習。在理解課文內容感知這些俗語講述的道理時,先集中講述一條,然後“以點帶面”理解其他幾條俗語的意思。

這幾條俗語中“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一句通俗易懂,而且易於用實物演示。所以教學時,我以這一句爲突破口,先老師演示折斷一根筷子再請學生動手摺斷十根筷子,很明顯學生是不能這十根筷子的,他們很直觀地頓悟俗語蘊含的道理。

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教學中我安排了課內休息,即學生聽歌曲《衆人划槳開大船》並提出聽的`要求:聽聽歌曲中有我們學過的哪句俗語。

這一環節我的出發點是休息、鞏固和激趣。從課堂學生表現來看,這一目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學生熟背本節課的五句俗語後,我請學生交流回家收集的俗語,學生興趣盎然,爭着展示。雖然課堂中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多,無法讓每一個孩子都展示自己,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體現。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本節課的教學也留下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識字教學落實得不夠,學生朗讀的形式比較單一,課件的操作不夠熟練,教學有隨意性,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1

本文是一首讚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的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在前一課剛學過兩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因此,教學本課時,我由這兩首古詩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秋天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這一課寫得非常的優美,也寫得非常的貼切。但總感覺這一課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講讀方法可能比較難處理,因爲每一小節都可以品味出許多的東西。因此我在第二課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其次是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談談朗讀的體會,比如問學生你讀了以後感覺秋天是怎樣的`?(比如秋天是調皮的,秋天的快樂的,秋天是熱鬧的,秋天是勤勞的等)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品味具體的詞句。在組織討論的基礎上我加以引導並適當的提高,同時把自己的讀後感受跟學生進行交流。避免了一小節一小節單調的講解。

本文的5 、6兩小節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讓他們藉助圖畫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後的樣子,想象和感受農民的辛苦和豐收後的喜悅,然後再邊想象邊讀書, 可能效果會更好。因爲這兒的學生對文中的場景很陌生。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2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首先讓學生想象天有多大,然後出示圖片進行填空。(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大海、(無邊無際)的草原。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很大,無邊無際。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然後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着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擡頭”藉助青蛙在井底的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爲什麼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有待改進,由於在課前沒有精心設計語言,導致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於瑣碎,有點前鬆後緊。教師的引導在課堂上顯得尤爲重要,今後課堂引導要講求技巧,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發揮其工具性作用。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3

本課採用兒歌的形式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全文共有三個小節,分別寫出了秋天的涼爽、豐收、美麗。

教學本課,我運用了示範朗讀、引導點撥、聯繫生活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感受秋天的特點。

教學第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說說春夏秋冬各有什麼氣候特點,然後把秋天和冬天、夏天進行比較,總結出秋天不冷不熱的'特點,學生也跟着很好地理解了“涼爽”該詞的詞義。接着通過男女生賽讀的形式讓生大膽地用朗讀表現出涼爽的感覺。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

師:男生們讀得真涼快啊!爽!你們是秋的使者嗎?(男生們臉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師:女生們是不是有些過於害羞了,讀起來有點像夏末,還帶着些悶熱呢,再讀一次吧,趕快把秋姑娘叫出來!(女生們會心一笑,抖擻精神再讀一遍)

教學第二小節,通過讓引導聯繫生活經驗說說秋天成熟的水果和莊稼,點撥學生想象自己是農民伯伯正在忙着收穫果實,說說自己心情會如何(激動、高興、喜悅、驕傲……),師生共同小結,接着讓學生帶着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第三小節,我運用想象感受、顏色比較、動作呈現三種形式,抓住“寒霜”、“紅”、“黃”、“翻金浪”四個關鍵字眼理解秋天的美麗。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我還是挺滿意的,相信孩子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快樂吧!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4

“詞串識字”是借鑑傳統識字教材的呈現方式和古典詩詞的藝術手法編寫而成,具有整體性、形象性、和可讀性等特點。你分開來看,課文橋帕姓氳募缸櫬視錚歡懍鵠炊粒盅乖仙峽冢閿詡撬小6醫灘牡哪諶荽蠖嚶胙納鈑忻芮泄亓緄諞徊嵐才諾“太陽鬧鐘小鳥穿衣下牀起早刷牙洗臉早餐上學升旗做操”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多麼一致,小學生讀來會感到非常親切,他心裏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誒,這不就是講的我自己嗎?運用這種形式來識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讓學生掌握那些需要他們掌握的漢字,而且能夠爲今後的閱讀和寫作作好鋪墊,我們可以設想,學生憑藉着反覆誦讀,將原本貌似獨立、實際具有關聯的詞語有機整合,並儲存於腦海之中,他們便擁有了以下的可能。若今後再碰到冬天這個概念時,他的頭腦中便會立刻浮現出呼嘯的北風、蒼茫的大雪、盛開的臘梅、傲雪的蒼松、冬眠的青蛙等等鮮明的形象,若需要他們來描述一下冬天時,我想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這類課文既與認一認有所相似,但又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所以在教學中,除了可繼續沿用認一認中重視整體誦讀、注意圖文對應的方法外,還要特別注重以下幾點:

1、在誦讀時,要提醒學生特別重視詞語之間的停頓和整個詞串的誦讀節奏。第三冊識字6以詞串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塞北、江南、海島、高原四地不同的'地域特徵與風光,那麼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也應該突出各地不同的風格,讀出不同的節奏與韻味來。首先我們應該一排一排的去指導,如第一排的三個詞語是駿馬、秋風、塞北,要讀的粗獷而豪邁;第二排三個詞語是杏花、春雨、江南要讀的抒情而優美;第三排三個詞語是椰樹、驕陽、海島要讀的熱烈而奔放,第四排三個詞語是犛牛、冰雪、高原,要讀的悠遠而神往。然後再整篇誦讀。

2、從這一部分教材起,學生開始練習寫字。在教學中要切實處理好“識字、讀書與寫字的關係”,要堅持“寓識於讀,以識促讀、識寫結合”的原則。所謂寓識於讀就是要把識字寓於誦讀過程之中,藉助課文注有拼音的優勢,力求在讀書過程中認識漢字,解決字音;以識促讀則要求我們把認識漢字與正確連貫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緊密結合,用識字的成果去促進課文的誦讀;識寫結合的意思就是說識字與寫字要緊密結合,以識字促進寫字,以寫字鞏固識字。安排意在使識字與人文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如當冬季到來時,教材又適時安排了一組與冬天有關的詞串:寒流大雪北風臘梅翠竹蒼松蟒蛇螞蟻刺蝟滑雪溜冰跳繩。其每一橫排又是以“氣候、植物、動物、活動”爲歸類標準而組合而成。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5

二年級上冊語文狐狸分奶酪教學反思1本課教學時,我的導入設置爲學生搶答帶反犬旁的動物名稱,從而引出“狐狸”這一動物,再欣賞狐狸的圖片,讓學生更有直觀感受,這樣用遊戲方式就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接着,我指導學生通過初讀,瞭解文中講了狐狸是怎樣分奶酪的?初讀課文時提出要求,學生根據提示要求,自學生字新詞,採用開火車、摘果子等方式讀準生字新詞讀音,掃除語言障礙。在掃除字詞障礙後,再通過填空敘述課文主要內容,感受狐狸的形象,總結出狐狸狡猾的本性。《狐狸分奶酪》是篇聲情並茂的文章,我重點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生朗讀課文時注意把狐狸的狡猾,小熊的憨直,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更好地感受本課的旨。

一、畫一畫

用不同的線條畫出狐狸的所做所說。通過研讀狐狸的言行舉止,看出狐狸是一個狡猾的傢伙。

二、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狐狸分奶酪》是篇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教學課文的時,我請三位學生分別戴上了狐狸、兩隻小熊的頭飾表演,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餘的學生當導演。學生把狐狸的狡猾,小熊的憨直,表現出來。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三、說一說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輸出。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

說一說:狐狸的做法對嗎?狐狸是個怎樣的動物?如果你是小熊你該怎麼做?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敏捷,學生的回答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

當然我的課程設置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如字詞認讀方面和情境朗讀方面,還可以設置更多形式。寫字指導方面,也有很多欠缺,以後要在這些方面改進。

二年級上冊語文狐狸分奶酪教學反思2《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間故事,講的是兩隻小熊撿到一塊奶酪,因無法平均分配而發生爭吵,狐狸趁他們拌嘴時提議幫他們分奶酪。在分奶酪的過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結果整個奶酪被前來幫忙分奶酪的狐狸吃個精光的故事,突出了狐狸的本性。課文雖然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給人很深的啓迪。而且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表演。

一、教學效果

根據本單元整體教學的要求,以及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我以故事的發展爲主線索,以指導學生閱讀代講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其道理所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進行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上,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通過讀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並整體地從字裏行間內含的意蘊進行感受、領悟和品味。

二、成功之處

1、我把整堂課還給了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

2、課前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收集資料,使學生在學習中中學會了提問題,解決問題。

3、利用多種朗讀形式,激發了學生讀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

三、不足之處

1.整節課,時間分配不均,雖然在讀書上,給學生留了的時間,但其他方面的時間就有些少了,其中生字和書寫練習時間不夠,導致對寫字的指導不到位,有蜻蜓點水之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指導仍是關鍵,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重視,還需強化練習。

2.在課上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沒有進行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改進措施

今後備課時要充分,具體,要備好每個環節的時間,緊湊地掌握上課的節奏。同時要能夠把課備得更精練一些,對學生的放手更能操控一些。總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業務學習,加強自身文化修養,多聽聽別人的課,虛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