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在《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的教學中,我用課文中生動鮮明的文字激活學生的思維,以真摯熱烈的情感點化學生的認知,用凝練明白的語言愉悅學生的情操,啓發學生的潛能。

一、抓準切入點,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本。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因爲“中華不振”。課堂上,我就是抓住這個切入點組織教學的。“中華不振”成了我解構、重組、整合本文的一條主線。

二、抓住“特寫鏡頭”,落實思維、語言、情感價值觀等教學目標。

課文第8自然段是體現“中華不振”的特寫鏡頭,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點,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點。因此,我把這一段作爲我教學中的一個突破口,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研讀此段,讓學生的心中自然而然地生髮出層層推進的情感。課堂上我指數名學生讀此語段,然後不失時機地加以追問: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或者聽到了什麼?這個婦女的親人可能是她的什麼人?三個“可能是”的排比句的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的匣子,說得十分動情,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朗讀一次比一次好,情感一次比一次強。

三、拓展文本,直面歷史,引導學生樹立報國之志。

課堂上,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爲了把學生這種情感引向另一個高度,我出示補充材料《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火燒圓明園》讓孩子直面歷史,讓孩子心海難平,讓孩子心有所向,讓孩子從心底深處喚起民族意識,萌發報國之情。課堂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生的心靈已受到強烈的'震撼,與少年周恩來的心靈產生了共鳴。接着我創設情境多次讓學生激情朗讀周恩來的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此時此刻,我彷彿覺得在我面前的都是一個個的少年周恩來,學生已真正把自己融入到文本之中了。直至課的尾聲,讓學生思考並進行小練筆:我又是爲什麼而讀書?孩子們都能暢所欲言,紛紛訴說了自己的遠大志向,說得十分精彩。

結束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課的教學,我靜下心來,不斷反思,總體來說,這次教學能站在新課程觀的高度,本着爲學生生命奠基的目的,圍繞“愛國——立志”這一主題,讓學生在文本及與文本有關的多個材料中浸潤、沉潛,引領學生走進語文的殿堂,走進思想的樂園,走進智慧的王國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今年是我第一年教語文,同時全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課程改革浪潮也隨時襲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自然是不敢懈怠的。到現在,一學期的工作也快結束了,應該說有不少收穫,但是也有不少的不足之處。先從收穫上說:首先,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爲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課堂上提出不懂的問題,同時我在下一個環節爲他們解答。其次,讓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動機,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現在同學們已經把自覺學習轉變爲一種心中的渴望,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從不足上講:首先,我擔心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影響了教學進度,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其次,我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我沒有有效地對其進行引導。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爲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我提出從以下兩方面改進:

一是要加強自主學習的指導。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絕不因爲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爲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二是要保證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充分地思考、感悟、體驗、探究,講求自主學習的效果,千萬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走過場。那種擔心學生的自主學習佔用了過多的時間,會影響教學進度,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爲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教師爲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生爲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服務。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頤和園》這一課。《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着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帶領遊客一起遊覽了美麗的頤和園中和一些景點。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和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讚美之情。

爲了使學生能清楚明瞭課文內容,我搜集了關於頤和園的大量圖片,使學生借鑑圖片來感受頤和園的美景。

多媒體的利用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多場景多角度地向學生展示頤和園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賞美麗的風光。爲了達到這個效果,我課前蒐集了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料,精心地製作課件,希望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另外,多媒體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有效地學習。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最大發展,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達到優化組合,個別化合大面積施教的統一得到實現!因此,在學習長廊這個環節,我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希望能夠把學習方法交給學生。之後關於“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的學習就完全交給學生,先自己閱讀學習,然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最後全班交流彙報。在交流彙報環節中,學生說到那處描寫,我會隨機地出示相應的圖片,展示出相關的句子,讓學生對景點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感受到語言文字在表達上的好處,體會到語言的優美。

語文教學應以讀爲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這些都是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細細地品讀,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瞭解,但是在整節課中,學生讀書的機會還是比較的少,特別是由於導入環節用時太長,影響了對句子的品讀。

從整節課來看,我覺得上課自己還是比較的緊張,而且鼓勵性的語言較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過程安排不是很合理,鼓勵性的語言單調,評價語的指導性不強。通過這次講課,也讓我看到了自己課中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之餘,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多一些精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搭石》這一課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小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學中我主要以兩個方面展開教學: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自然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能力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己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雖然教學中注重了感情朗讀的指導,但是學生的朗讀效果、朗讀的層次感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讀指導方法上自己還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過教學,我感到自己設計的一些提問過於細碎,總感覺自己在課堂中一個勁地在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一節課下來,自己沒少忙乎,可學生的情感總是處於一種很平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情感方面是我這節課很薄弱的一個環節。

4、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我總是一味地牽着學生學習,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方面做得很不夠。

5、板書設計也有所欠缺。設計板書時只注重了簡潔,對看不見的美“謙讓美、奉獻美、敬老美”等沒有在板書中凸顯出來。如果能將這一點表現出來,會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6、本課教學中忽視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沒有爲“學生寫生活中的美”做好鋪墊。

其實,教學中暴露出得問題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與反思。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首詩歌,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在作者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爲天氣涼了,嚷着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些富有童真童趣的詩句,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由總到分,再從分到總的方法。開始我主要通過反覆朗讀,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在文中主要寫秋天的哪些景物,然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出板書:

秋風秋陽秋實求香秋色

再讓學生在文中具體找出這些句子朗讀,概括出各自的特點。讓後把重點放在最後兩段上,特別理解“汗珠”的意思和珍藏樹葉,等詞語再總結出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學生通過這種方法很快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在回答補充習題上的作業時也能遊刃有餘。如:爲什麼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空氣更甜更好?我根據本文是詩歌的特點,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帶學生走進課文的優美意境中,只有反覆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裏。在品秋這一環節中,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

課後,我還讓孩子到校園裏,到公園裏,村子裏尋找秋天的足跡。這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學期來,對於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佔了69%的班級。這個數據意味着,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衆所周知,小學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麼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於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於自己經常外出,於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小學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着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着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於她較年輕,經驗不足,於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

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衆,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儘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但是由於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說因爲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爲了學生,爲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1、學習上,優劣結對子,互幫互學。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幹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爲班級發光

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幹部學習會議。(由班幹部執行)

促使班幹部快速地成長。

4、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

5、班科任更好地進行配合。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生命橋》講述了一個讓人心顫的故事,一羣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一遍讀下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時所表現出來的合作和獻身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故事中讓人感動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備課時,我想到如此多的感動我的學生不可能無動於衷,於是我決定把主動權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找、體會、感悟。

在執教後,根據新課標和語文課程的特點,我問自己以下幾點在課堂中是否得以體現。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首先問自己是否轉變了角色,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在讀的訓練上,比較到位。以讀促悟,朗讀貫穿始終。讀的形式多樣,有自由朗讀,有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還有配樂朗讀。接着是重點讀自己最感動的部分,邊讀邊自己體會,然後指名朗讀,談自己感受。

2、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使學生感悟、體驗、實踐和建構的過程。

這節課我通過“聽讀想象畫面——自讀感悟精神——品讀昇華情感”這些環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把文字變成畫面”例如所設計的想象訓練:

A、假如讓那“幾分鐘”延長,再多些時間讓這些羚羊話別,他們分別會說些什麼呢?

B、試跳成功以後,當年輕羚羊到達彼岸,看着一望無底的深淵,它會想些什麼呢?

這樣,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他們彷彿就看見羚羊的生離死別,彷彿看見那依依話別的場面。學生讀到深處,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說不盡的想法,這等於又把“畫面還原成文字”。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對重點句進行品讀,對學生的體驗也十分尊重。學生在相互討論過程中加深自己的體驗,我總是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談自己的觀點,並充分挖掘他們的個性感受。

3、是否是一個開放的、生成的、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語文的學習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本節課我不是把學生封閉在課堂裏和課本中,而是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雖然,現在提倡學生自己動手獲取信息,但事實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還是有限,課前我從網上找了其他動物及人物的資料,例20xx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之一位李劍英,介紹其事蹟,《生命橋》的原文《斑羚飛渡》中有關作者心理的描寫。這樣用課外資料補充教材,引導學生延伸閱讀,一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主動參與閱讀;二來滿足水平不等的.學生的不同需要,讓悲壯的生命之歌繼續唱響。

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生學習的終點。“生命橋”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詞語,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這課堂孩子們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因此在一些時候不夠嚴肅,這時候如果我能創設情境,以情感染孩子,則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我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要善於捕捉和放大學生的有效生成。執教中,爲了預設好的教學環節,爲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時總是在學生說出了自己想聽到的、或者聽到了自己意想中的回答,我就已經滿足了,學生意猶未盡的表述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說教師要懷着一顆包容的心,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才能感受學生精彩的發言。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去解讀文本,去品味語言、感悟語言,情感得到薰陶,思想得到提升,師生共同享受語文、享受學習,情感達到共鳴。備課時,我重點思考四個問題:

1、如何讓學生由長城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2、如何有層次地設計教學,體現教學“不着痕跡、跌宕起伏”的和諧之美。

3如何引導學生從文本準確平實的語言中體會作者情感,品味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妙。

4、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精妙,點撥要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在思考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它給我帶來的收穫之大是毋庸質疑的,因爲自始至終我都思在其中。如何鑽研教材、如何挖掘教材、如何設計大環節、如何處理小細節;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讓我體會了語文的魅力;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經歷了思維的真實流動和情感的激越勃發的生成過程,讓我體會到了教語文的快樂。

特級教師王淞舟老師在《閱讀教學:指向文本祕妙》一文中指出:“一篇課文在存在許多教學價值點的情況下,教學設計不僅應該關注文本的核心價值,更要抓住‘語文核心價值’。重點挖掘課文隱含的語文學習價值,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重點完成語文課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而適當弱化文本中可能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比如科學普及價值、社會生活認知價值、思想品德養成價值、生活能力指導價值等,一句話,儘量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根據這一教學思想,我以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即認識長城,讓長城的形象在腦海中、在心中不斷充盈、深厚,使課堂、教師、學生、作者、文本渾然一體。

我在課前談話時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哪些同學去過長城,把你看到的和學生聊一聊,也可以說說你的感受。接着我悄然無痕地將學生引入《長城》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對長城一定會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此設計讓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上課伊始,學生就懷着一種期待、一種探究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整體感知時需要問題作爲引導,因此我對學生提出了初讀的要求: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用心感受,文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從學生的發言來看,學生此時對長城的印象比較粗略,直觀,因此深入探究文本時,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自己情不自禁想讚美、想大聲讀的句子讀出來,或邊讀邊仔細地琢磨體會,把深受觸動的詞語或句子做上記號,把體會寫在旁邊。以“感受長城形象”這樣一根主線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去深入思考,給了學生“我即作者”的閱讀體驗狀態,親身經歷感受文中的每一個細節,關注文字背後蘊藏的內容。學生通過感悟語言,想象情境、聯繫歷史背景資料感受長城,由長城去感受中華文化,此時,長城在我們心裏,不再是有條石和方磚築起來的城,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們知道,文本是作者思想意識、藝術品位和文化視野的濃縮,如果我們的教學僅限於文本是不夠的,尤其是讀它時,令我們的心爲之一震的文章,我們必須具備與文本背後更廣闊的作者思想對話的意識。只有將文本架構與作者思想的座標中,接軌與作者的文化視野中去審視、去解讀、去對話,文本纔會變得豐厚起來,纔會真正形成內心深處最永恆的內容,我們對文本的解讀、品味也才能更準確、更具有魅力。所以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查閱關於長城的'資料並認真閱讀這項作業,在課堂上,結合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長城的瞭解,我適時補充或糾正,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氣魄、古代勞動人民修築如此浩大工程的艱辛和不易,還有他們的無窮智慧,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生命價值得到了提升。當然,文化的薰陶、思維的拔節、生命的躍進,如果只停留與課堂,只停留於感受,顯然沒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只有當這種思考根植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呼吸之間、在意念之中,教學才產生了意義和價值。所以我一方面在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時,一方面又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悟與朗讀相結合,學生的思維、情感、語言、精神都得到了發展,我們看到了學生從抽象的意識情感走向真真切切的生命的歷程。例如:

學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都被長城的長和雄偉的氣勢所打動,不由自主地想大聲讀,想讚美長城。我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在評價中再去品味句中重點詞,學生的感悟是多元而獨特的,我一方面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另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和情感基調。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感悟文本之後,我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此時學生的朗讀比此前有進步,但我認爲學生讀得感情還不夠充沛,我範讀,再讓學生讀,學生此時的朗讀又有了提高。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生了解長城的“城”各部分的構造及其作用時,瞭解“這是什麼時候修建的長城”這一知識點後,我用詩化的語言、真實的感情講述: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用兩千年的時間來修一道軍事防禦工程,此時在你心中,長城的長還是指他的長度長嗎?長城的長不僅是長度長,還有修築的年代長。有了這樣的感受,當你看到長城時,會怎樣讚歎?再讀第一自然段。在教師語言渲染的推動下,學生此時的朗讀是發自肺腑的讀,聽不出帶有朗讀的技巧和方法的生硬朗讀了。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也是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如何讓課件不成爲課堂教學的“虛設”;如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發展,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探索和實踐,追求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終至無痕的課堂。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

素質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

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愛護圖書的意義,要求,學會方法。

2、在實踐中養成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討論:如何寫好作文?

勤於觀察,勤於積累,把觀察的東西及時積累下來。

二、講明寫日記的意義

寫日記有什麼好處?

分組討論。

交流。

小結。

寫日記能夠爲自己提供寫作機會,幫助提高寫作水平。

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麼做、怎麼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三、交給寫日記的方法

日記的內容和注意點。

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

日記的主體部分可以寫什麼?該怎麼寫?

怎樣才能寫好日記?

1, 要持之以恆。

2, 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爲日記的內容。

3, 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

日記的書寫及格式

討論交流。

四、總結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在今後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堅持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五、作業:

按照寫日記的要求、格式練習開始堅持寫日記。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講明愛護圖書的意義

二、指導看圖。

書架上的圖書保管得怎樣?

指名說。

從圖中可以看出兩位同學是什麼樣的學生?

爲什麼要愛護圖書呢?

怎樣愛護圖書

說說該怎麼翻看圖書、怎樣擺放、怎樣整理圖書?

三、說說自己今後打算怎麼做。

同學們,聽了這些破書的哭訴,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呢?

如何修補圖書呢?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愛護圖書的意義,該怎樣保護圖書,希望在你們今後的日常生活中,從愛護課本做起,愛護書、讀好書。

五、作業:

給新課本包上封皮。

做書籤。

把辦公室圖書分類整理好。

六、板書設計: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

分類整理

保持整潔

愛護圖書

使用書籤(或絲

線)

及時修補

1 走,我們去植樹

素質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 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放錄音《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在音樂聲中,老師談話引入:同學們,春天已經來臨了,在這和煦的春光中,你們想去植樹嗎?(想)

那我們就一起行動吧!(板書課題:《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思路。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課文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記號。

3、交流、討論。學生質疑並解決,重點問題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麼意思?

B、音符:表示音調高低的符號。

C、版圖:戶籍和地圖,引申爲國家的疆域。

D、植樹有什麼好處?

E、爲什麼說一棵樹就是一座綠色工廠,片片樹葉都是快樂的音符?

4、再讀課文,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B、糾正學生的讀音。

C、自由練讀課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講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的活動。

二、(2-6)講植樹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隊員植樹的決心。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這一小節你讀懂了什麼?

3、理解“和煦”

4、“邁開輕快的腳步”說明了什麼?(說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去參加植樹的情景。)

5、指導朗讀,要讀出輕快、有力的語氣,讀出少先隊員的蓬勃朝氣。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下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回憶第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指名朗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自由朗讀第二段

2、說說第二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3、少先隊員到什麼地方去植樹?引導學生想象省略號後所省略的內容。

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些地方——“到處”

4、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

5、細讀3-6小節,思考:植樹有什麼好處?

6、討論、交流並板書:

綠色工廠

綠色寶庫

增添新綠

綠色希望

7、進一步理解詞句,並指導朗讀。

A、結合光和作用讓學生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幸福健康。”

B、“綠色寶庫”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森林是“綠色寶庫”?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好處?

指導讀好第四小節。

C、聯繫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說什麼是“綠色的希望”

想象祖國處處是“參天的大樹”的景象,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5、6節。

D、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同學們,植樹的好處多不多?(多)植樹的意義如此重大,讓我們動員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樹吧!

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一節。

齊讀第7段。

四、背誦指導

1.放課文錄音三遍,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讀。

2.指導朗讀技巧。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五、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分組背誦課文

3、學生聯繫實際,說說植樹還有哪些好處?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徵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

六、板書設計:

1 走,我們去植樹

綠色工廠——健康、幸福

增添新綠——染綠版圖

綠色希望——沙退鳥舞

綠色寶庫——建設“四化”

七、教學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這不是一篇假詩,不是一首想像詩,而是一首實踐加思考的詩,是一首通過實踐來說理的一首詩。植樹是爲自己、爲他人、爲人類、爲社會、爲今天、爲未來創造,我們應該讓學生擁有這種創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展示了孩子們的希望,展示了人類需要的環境。這一句句創造之語,很容易感動四年級的學生,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別現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專門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因爲大多數的農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着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學生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別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也應該引導他們學着用詩的方式記下自己的感動。課後有第五題是: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徵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其實也可以模仿着課文的形式,讓學生以詩的方式介紹,也許更能夠激起學生的創造慾望。

既然詩是一種創造,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擁有這種創造。這也是母語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隨着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爲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特別是創設情境,那絕對是多媒體的拿手好戲。因此,教學伊始,我就利用課件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爲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爲易。特別是在感受大榕樹的樹根和大榕樹茂盛的枝葉時,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有了較爲直觀的理解,然後再引導學生細讀句子來感悟文中語言文字的優美凝練,體會大榕樹的美。再如在教學大榕樹上鳥兒紛飛的場景時,我又藉助課件播放羣鳥在大榕樹上活動的錄像,展示鳥的天堂鳥兒翻飛,鳥聲悠揚,令人目不暇接的熱鬧景象,真實地再現了衆鳥紛飛的歡鬧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滿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說說你看到鳥兒們在大榕樹上幹什麼呀!這樣既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鳥兒在大榕樹上的`快樂生活,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說話能力。

(2)、利用教師的導語,創設情境:上次聽了張愛華老師的講座後,我深受啓發,覺得老師的導語在創設情境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也開始嘗試着採用多元化的具有啓發式的導語,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如在引入第三段時,我就採用教師充滿激情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剛纔,我們和作者一起欣賞了這枝葉繁茂的大榕樹,相信這麼茂盛的大榕樹一定會招引——許多鳥兒,是呀,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明媚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裏。此時,又看到了什麼呢?

二、以讀爲本,促進學生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於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也提倡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多引導學生去讀課文,通過讀來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文章的意境。如在教學感悟大榕樹的美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整體感知,然後抓重點句,談感悟,在欣賞了錄像以後,我就引導學生找作者讚美大榕樹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體會榕樹的美,再組織學生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勃勃生機的大榕樹。而在教學第三段時,在觀看了錄像後,讓學生說說這一次的鳥的天堂給你什麼印象,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學生抓住重點句“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從鳥的品種多,鳥的活動多來體會鳥兒歡鬧的場面。

三、引導質疑,鼓勵多元化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教材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不是灌輸給學生“死”的知識,而是通過學生的努力去學到真正有用的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活”的知識。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之“疑”,是仔細閱讀課文的產物,教師應鼓勵提倡。因此,在教學“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又一學期即將結束,依據本學期的教材特點,還算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並且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離期末考試不遠了。靜心思索,本學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爲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以後的

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結合課文和語文園地,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2、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用心設計教案,及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根據班中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理解知識潛力的狀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3、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智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潛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激發學生的想象潛力和創造力。

4、對課前的預習工作也很重視,不斷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漸漸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5、儘量做到面批作業,重視學生的書寫,及時表揚書寫整潔的同學,並在全班交流,稍有進步的,及時寫上鼓勵性的語言或鼓勵性的標記,經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資料,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6、加強家校聯繫,加強與家長間的及時溝通,把每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都記載下來,以便和家長聯繫,把學生在校的狀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共同搞好學生的學習。家裏沒有電話的學生,把寫好自己電話號碼的條子,讓學生帶回家,以便家長和老師聯繫。告知老師學生在家的表現。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三分之一的同學生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潛力差、記憶力差,大多家長忙於在外打工,顧及不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需和家長繼續做思想溝通。

2、媒體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自己的教學潛力更上一個臺階!

四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3

回顧十二年的教學生涯,已參加了三次學校舉行的教學策略研討會了。這次第十五屆小學策略研討突出“學生參與”的主題,本身就貼近了真實的課堂,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我由衷地爲大道語文課邁進了真正的課堂生活而高興。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9課《生命生命》,本課屬第五單元一類文。首先從課題來看,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個沉重的話題,如何把這個人生成長中很重要的話題讓十歲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領悟暱?我們知道不同閱歷的人,不同經歷的人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是大不相同的,於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經歷爲線索展開教學。隨着對作家杏林予的瞭解、敬仰、到對生命的感悟層層深入,從而徹底領悟了生命的不同含義。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的參與。說到參與就要考慮到主動參與、被動參與,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等問題。爲了使學生很好的主動參與。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學習的自主性,問題的開放性、師生交流體現民主和平等。體現課堂生活的真實、自然,在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中使認識更深入,學習更有效。主題教育理論的滋養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如何在課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並在學生需要時能適時地給予指導和點撥。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體會到課堂上瀰漫着人文關懷的氣息,如:學生感謝同桌的`提醒,老師感謝學生的補充,學生大膽提出自己對課題中的兩個“生命”的不同解釋,課堂上呈現出辯論的情景……。這種精彩的生成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被煥發,被激活,說明學生真正進入了認識生命,領悟生命的學習中,課堂上學生的情緒由平靜到泛起微波再到波瀾壯闊和奔涌不止,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這精彩來自於充分的預設,來自於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來自對學生獨立人格的尊重,來自教師對課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節課不可能完美無瑕,我們要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們要牢記教師的厚重沉澱,知識的廣博,充分的預設,先進的教育理念纔是衍生精彩的基礎。

本課中“交流新發現”和“書寫生命感言”的設計都體現了讀與寫、言與書,工具與人文,自主個性張揚與教師指導的融合。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課結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開始了,如果教師們評價中說我成熟了,大氣了,那要感謝我的學生們。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鑽研,深思熟慮,力行實踐過的東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相信我以後的路會走得更堅實!

最後想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1、參與的廣度與參與的人次之間的關係。

2、教師的評價語言與學生的參與深度的關係。

3、教師指導的時機與學生參與的熱情之間的關係。

4、課堂所提問題對學生參與的影響:

影響參與的因素有許多,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我們每個人的課堂都能精彩紛呈,讓我們都來享受充滿活力的課堂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吧!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觀潮》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悟錢塘潮的“奇”,更近一層理解“天下奇觀”。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宏偉。如“隆隆響聲”“白浪翻滾”“白色水牆”“風號浪吼”等,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對觀潮者神態、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又沸騰起來”等詞語,體會觀潮的人數多、熱情高漲,體會間接描寫的表達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着我進行範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爲了突出錢塘江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一些,強調指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短語或詞語。然後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讀課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課文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點左右”這些表示時間的字眼。本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習作的好典範。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1、字詞的學習、理解過於粗略。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預習的不夠充分,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閱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礙了對文本的理解。這個自學能力在四年級一定要培養好。爲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提高。過了一個假期,學生有些懶散,讀書不積極,拖長音,不整齊。以至於個體朗讀也令人不滿意。通過指導,有所改善。以後還要加強訓練。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啓發談話: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把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學介紹一些,並說說爲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然後再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加深鞏固。並進行相應拓展,最後讓學生在課後找找資料,培養對家鄉,對祖國美好景色的熱愛之情。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我們班在上學期語文期末調研中成績雖然居於年級前列,但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試卷上的失分情況,發現還有很多不足和薄弱點。比如: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閱讀、分析能力較弱;作文水平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差。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由於我們班級的學生都不主動要求表達,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衆,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也沒有耐心引導學生克服內心的膽怯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在學生的作業方面,我能做到作業按時認真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抄寫生字、寫字本、《補充習題》《同步探究》認真指導批改,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批改有眉批、總批。聽寫、背誦也要求學生一個個過關。所以,這一方面我的努力還是很有成效的'。

總的來說,我們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不夠,班級凝聚力不強,學習競爭氛圍不夠濃!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1、“六認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實。

2、在課堂教學中,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抓得更細,更實。課本知識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餘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語文一些技能的專項練習、指導。

4、認真做好補差工作。

5、更紮實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6、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以期提高家庭作業的質量。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1、兩個課時下來,雖然節奏還算緊湊,可是在某些環節上,由於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時間沒有控制得太好;而對於口語交際環節,設計的`問題還是不夠具體,特別是深感自己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匱乏,沒有起到及時點評的效果。

2、板塊與板塊的連接詞語說得不好,“我的發現”轉到“日積月累”時出現詞語空白,連接不順暢。

3、沒有利用好兒歌《走山路》中的圖片,可以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再讀兒。

4、要熟悉教學內容,不能被課件牽制。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與前幾篇課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冰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有過着怎樣的童年生活,體會童年的大舞臺對冰心一生的重要影響,並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既注意觀察,又用心思考。

針對於教學重點,我教學本課時主要是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所謂的“大舞臺”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邊、炮臺、營房等,而正是這些經歷讓冰心有了以後書寫的素材,爲她能成爲作家提供了不可剝奪的經歷。經過引導,我班的學生基本能夠理解,爲了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我還在教學完第一課時後,進行了拓展:你的舞臺有哪些,你準備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臺?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才是讓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而學生們也願意將自己的舞臺給他帶來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通過教學本課,給了我深深地啓示,那就是多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來教學,會使他們的學習更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