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5篇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5篇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

古詩《春曉》是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的名作。反思自己的教學基本做到了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並能按既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5個生字,並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時,能在一開始就從指導識字入手,並能用各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指導朗讀這個環節中,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

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研讀古詩時,教師能通過理解重點字來理解詩句,潛移默化的滲透詩歌的情景,對於學生研讀古詩有一定的幫助。在以後的教學中更要讓學生在自讀中感悟,注重要把圖和文融合的更加緊密些,要讓學生通過看圖對文的進一步理解。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2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

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爲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3

《四季》是一首兒歌,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兒歌用擬人化的手法寫來,語言親切、生動、所配四幅插圖,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學生觀察想象。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李老師通過有趣的遊戲“看圖猜季節”導入新課,意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利用多媒體中美麗的四季圖,讓學生感知四季給大自然帶來的不同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情感衝動,爲進入新課學習儲備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時也爲他們養成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建立起情感基礎。

二、趣味識字,注重鞏固

識字是低段教學的重點、李老師在設計本課的識字教學時充分考慮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繫生活實際,調動已有的識字經驗,運用圈一圈、讀一讀、聽一聽、評一評、賽一賽等多種方法,並在課中安排了帶有本課生字的'小兒歌配動作作爲課間操,使本堂課的識字教學紮實、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學生的喜歡、不孤立地識記生字,通過不斷地復現和運用,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不僅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還把識字與認識事物和發展語言結合起來。

三、多樣朗讀,感悟文本

這首兒歌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親切、自然、有感情朗讀課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讀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重視並加強了對讀書的指導訓練、李老師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模仿讀、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形式,有梯度地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兒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四季的美麗,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關注學生,關注習慣

一年級是習慣養成的起步階段,也是至關重要的階段、李老師關注了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老師來讀兒歌,老師讀到哪兒,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兒、一年級學生模仿性強,教師有感情地範讀,準確地傳情,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讀書慾望、李老師還注重寫字指導,通過筆畫、筆順、書寫位置的教學,通過一次次的評價和比較,通過較長時間的練寫,使學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書寫技巧。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4

今天安排一年級一位很有年輕但很優秀的老師上了一節拼音教學研討課《aoe》。開學以來,一年級最辛苦,這位老師在很短的時間接受任務並做了精心的準備,想了很多點子力求把課上的既紮實又生動活潑。

給我的總的感覺是一節傳統意義上的課,教師精心設計每個環節,講解每個知識點,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遊戲,興趣不是很高,但還能跟着老師走。

課後,老師們進行了評課,老師們的發言給我很多啓發,她們的很多做法讓我眼前一亮。一位老師對課前老師教拼音用途兒歌提出質疑,說學生根本不能理解這個兒歌的意思,跟着老師念,起不到激發學拼音的作用,不如直接創設拼音王國的情境更能激發興趣。另一位老師說,她首先問學生喜歡哪些主持人,由主持人的普通話標準引出學習拼音的重要性。這樣比今天這個老師的處理容易讓學生接受,因爲是從學生熟悉的人物入手,不再僅僅是抽象的兒歌了。也有的老師出示一本好看的故事書,告訴學生學會了拼音就可以自己讀故事了。不管是什麼方法,只要能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就行。

教師在這節課安排了“摘蘋果”的遊戲,把寫有四聲的a反貼在蘋果樹上,讓學生上來摘,教大家讀,剛開始一兩個學生還挺感興趣,後來就不能吸引學生了,因爲上來的孩子讀得不熟,遊戲的節奏很慢,顯得拖沓。另一個老師上課時首先在四人小組用卡片的形式互相讀四聲,讀熟了,再做遊戲,效果好多了。這樣做讓每個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最後的遊戲只是活躍一下氣氛,激發興趣,真正鞏固還得靠紮實的人人蔘與的學習活動。

還有一位老師談到她的一個遊戲,很有創意。她是從一個故事得到的啓示,財主的兒子學習一字,用毛筆寫的會認,用抹布在桌上寫就不會認了。這些剛入學的小糊塗也可能會範類似的毛病呢。老師讓學生閉上眼睛,快速在黑板上,在板書的字裏行間寫了很多不同顏色,粗細不一的aoe讓學生上來找,學生開心極了,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很好地達到鞏固字形的目的。

對這節課我想說的是,老師設計教學的起點是把孩子們都當作一張白紙,都沒有接觸過拼音,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孩子的拼音基本都會了,特別是這一課,學生基本會讀,會認,那麼就沒有必要還像以前一樣按部就班地學習,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已經掌握的,難點和重點老師稍加強調,基礎差的孩子老師多注意給機會練習,課時的安排也可靈活一點,不要扣以前的幾課時。

學生會了就少教,甚至不教。節省時間以後多認字,多閱讀。試想,孩子天天學那些早就會的東西,該是多麼枯燥,一節兩節課他可以勉強聽,時間長了,他不煩,不厭倦纔怪。因此教師一定要摸清學生拼音的底,有的方矢。真正以學生爲主體,以學定教。

現在的拼音教學安排和以往不一樣的`是,拼音教學加強了整合,和學習語言,和發展思維,和口語交際有機整合,課文給的情境圖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可能老師還沒有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課文的情境圖棄置不用。合理用好情境圖既能幫助學生認清字母的形,讀準字音,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讀拼音時,有時不容易把四聲讀準,老師即使一對一教,學生還是錯,此時如果給學生一個語境,這種錯誤就能有效避免。比如a的二聲和三聲不容易讀好,如果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語境,學生就能說好,如“啊,我沒聽清楚,請你再說一遍”“啊,我們的校園真美啊”等等,學生平時都會說這些話,會發這些音,把拼音學習和他們平時的生活結合起來,和語境結合起來不僅降低難度,而且讓學生感到拼音學習有用。

有一個青年老師學完課文後讓學生用a的四聲編個故事,學生很不錯,把四個聲調的讀音都編進去了,而且用的很準確。這樣的作業對這些基本學過拼音的孩子就很有挑戰性。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5

教師風采展示上我與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節語言活動“咕咚來了在本次語言活動中首先我的設計意圖是充分調動孩子們大膽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育孩子們遇到事情不要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後再行動。

首先我利用“咕咚聲音調動孩子們的探索和求知慾,接下來利用小兔子擬人化以及ppt進行故事的講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表情將故事繪聲繪色的展現給孩子們,孩子們聽的也聚精會神,故事講完後通過幾個小問題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回顧故事的同時對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有了細節上的瞭解,孩子們在故事複述及扮演中表現的很棒,我通過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其中,不僅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逐漸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慢慢的與我熟悉起來,雖然積極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個孩子都會認真的`聽其他人回答,本節課在角色扮演及創編環節中進入了尾聲。

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反思到,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及空間,同時在今後設計課程環節時也要仔細反覆推敲自己的課程,按照園領導的培訓及《綱要》中的要求將每個環節運用特色教學手段進行精彩的設計,不要過於心急,這樣一節好的語言課才能很好的呈現,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知識!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爲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新課時,我先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着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這課的導入方式是爲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本教學設計着力讓學生參與讀、想、做、演等活動,引領學生深入課文,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在人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之由讀文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1、用吸引人的聲音將學生領入課堂。六七歲還是一個以玩爲主的年齡,怎樣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變換多樣的聲音中我帶領孩子們進入深入學習、得到了他們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只是個例子,更多的知識需要老師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本設計重在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了篇章結構後結合自己的認識對教材進行創新重組。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6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爲:“課堂教學必須突出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思維訓練爲主線,創造品質的培養爲目標。”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增長知識,還要增長智慧,能力;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這樣就必須改變以往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從書本到黑板再到書本的不良教法,因爲這種教法讓學生仍處於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課堂上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我校積極響應新課改精神,在一年級實行新課改,經過一個學年的新課改實驗,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激活新課堂教學:

在以往教學中,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剛從幼兒園上來,上課時大多數孩子都坐不住,都在東張西望,因此集中孩子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成爲我們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我在教學時採取引發興趣,定向導入,啓發理解等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第二冊識字5這篇課文時,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文,讓學生帶着想揭開謎底的心情來學習課文,從而也做到集中孩子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的作用。也大大加強了課堂學習氣氛。在教學最後我還讓學生從課外書籍中查找謎語讓同學猜一猜,還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自己爲漢字編謎語,這樣不僅使孩子學到了知識,還能引導學生去閱讀課外讀物,增強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可愛,但他們還十分不懂事,不懂得該如何學習,因此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成了首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實施一套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成爲最大的難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爲應該從和他們談心開始,瞭解他們的想法,從而找出一套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第14課《荷葉圓圓》時,我讓孩子們自己說說應該用什麼學習方法來學,許多孩子都認爲應該用朗讀、表演讀的方法學習。因此,我讓孩子分成四人小小組進行朗讀學習,自己排練表演讀。孩子的學習氣氛特別高,排練表演讀的形式也很多,一節課下來,大多數的孩子都能把這篇課文背下來,提前達到了課時要求。

同孩子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和學習動態,有助於我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這樣做即增強了孩子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達到預定的教學,真是一舉三的。

三、新課改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新課改使孩子們變得愛學、樂學、想學、會學;也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提高了一定的教學質量。但在新課改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問題。例如:課文的識字量太大,雖然在教學中我採取了識字袋、自己用好辦法識字,交流識字等方法學習,但許多孩子展握的識字量最多隻有80%,特別向我們這樣的一般校,差生面較廣,差生的識字量最高只能達到50%。另外,有2/3的課文都偏長,低年級學生閱讀起來較爲困難,因此,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也是我校課改組當前解決的問題和麪臨的困難。希望通過和其他學校的課改總結交流來解決這項難題。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7

看課文的情景圖,說出這些字母,劉正楊同學說得非常好,他說“g”時是這樣說的:一隻鴿子從遠處飛來了,她嘴裏銜着像g字母的橄欖枝,小蝌蚪在水裏自由自在的遊戲,兩隻調皮的小蝌蚪游到水草上,與水草組成了一個字母k,小朋友們口渴了,他們坐在h椅上喝水。這幅圖給人的感覺是我們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鴿子在天空快樂的飛翔,蝌蚪在水中自由的玩耍,孩子們在草地上幸福的生活。同學們能夠通過圖說出字母地讀音,說的.比較好。

認識字時,我們也是讓學生編故事說兒歌,也很有趣:清清湖中荷花開,哥哥哥哥他把荷花畫,弟弟弟弟看見了,他向媽媽誇哥哥,哥哥哥哥他真棒,荷花畫得真美麗,長大我也畫荷花!我向中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是離不開平時的鍛鍊的,我們應該始終把這種訓練的意識滲透到我們的教學中,我們學生的語言水平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的,——學生身上具有無窮的潛力,相信功到自然成!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8

執教了《小池》一課後,我對如何進行低年級古詩教學、如何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點收穫與大家分享。

《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首古詩。

一、首尾呼應,《三字經》與古詩相結合讓學生感受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經》和古詩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課我以學生誦讀《三字經》導入本課。

我是這樣開頭的:《三字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而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這節課老師就要領着小朋友們去這座寶藏中尋寶,高興嗎?(高興)那好,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現在我們就要去尋寶了!

這樣的開頭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孩子們對古詩的興趣。

在結尾時,我與開頭相呼應:小朋友們,你們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把這首《小池》記住了,我們從這首詩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小池的風景真是太美啦!而詩人卻用這短短的幾句話就把這麼美的景色描述了出來,看來古詩中真的有許許多多的寶藏等待我們小朋友去發掘!正如《三字經》中所說的“子不學,非所宜。”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去發掘更多的寶藏!

這樣相呼應的結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感受到了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爲主,以讀爲本。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是因爲課前學生回家已經預習了這首詩,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古詩讀給同桌聽,把生字讀給同桌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桌作爲小老師來糾正對方讀錯的地方,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用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採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發學生認字的'熱情,用交流識字方法,個別讀、領讀形式來讀準本課生字,再讓學生展示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指出錯誤的讀音並邊聽邊想古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先整體感知古詩。

在整個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男女生分讀、表演讀、比賽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誦讀古詩,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美好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展開想象,深入詩意。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孩子是富於想象的,發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古詩,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配樂朗誦時,讓學生閉上雙眼,然後交流好像看到了什麼景色,學生在音樂與老師的誦讀中感受到了詩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賀晨曦說她好像看到了有一隻蜻蜓飛呀飛呀立在了荷葉上;錢嘉盈說她好像看到了樹陰照在了水面上;吳崢說他好像看到了泉水從泉眼裏流了出來,可以說朗誦和音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而想像對學生深入理解詩意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正確的。讀這首詩,小朋友看到的是什麼呢?他們想到的是什麼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時,我除了讓學生在教師配樂誦讀中想像看到的畫面外,還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從圖面中去感受詩的意境,並配以我的語言“泉眼很愛惜它的細細的泉水,不讓它們多流一點兒似的,泉水就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流出來……這樣的泉水,我們應該怎樣讀?”“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裏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歡嗎?是啊,連樹陰都喜歡得投進了池塘的懷抱了,你們瞧,它照在這片波光上呢!這句我們應該讀出什麼樣的心情?”......用語言來引導學生讀出詩的意境,並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哪裏應該停頓,指導學生朗誦,而詩的後兩行,我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誦,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一讀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把描繪的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而深深吸引。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薰陶,這足已!

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面對天性好動的一年級小朋友,繁瑣的講解、過多的斟字酌句,只會適得其反。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9

思路意圖: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具體做法:

一、識字方面

1、看圖識字 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比較活躍,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如果通過生動而有趣的圖片,並結合生活實際聯繫身邊的人和事物引導學生認識事物將有利於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2、比較聯繫識字 在生字中有許多形近的,在學習時,不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把形近的字一併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繫中區別。

3、遊戲識字 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遊戲設計豐富多彩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願,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4、結合生活識字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的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我讓學生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鼓勵學生自己去識記,不認識的字主動回家問家長,達到識字目的。

5、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字義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還根據漢字字義方面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指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用具體事例加註明,我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把抽象的知識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東西等,幫助學生在理解字義方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寫字教學

一年級起步階段,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儘量要求。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範寫很重要。示範是寫字教學的先導。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要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範,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教師要邊演示邊講述:這個字是什麼結構,第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等,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僅僅範寫還遠遠不夠,由於受到觀察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臨摹並不能一步到位。此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衆示範以後,有些 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小學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裝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三)閱讀教學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

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記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閱讀慾望,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受情,讀起句子來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讀通、讀懂每一句話,特別要指導學生讀通長句子。學生一遇到長句子往往不知道從哪個地方斷句,有時候還出現把一個詞分開讀的情況。這時候老師要注意領讀或範讀,還要講明這樣讀的理由。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句子,知道句子的幾種構成形式,最後要讓學生理解句子講的是什麼意思。

案例分析:

如教到“舟、竹、燕、川”等字時,以多媒體顯示一副有舟、竹、燕、川的美麗山水圖讓學生認識到教學法的生字,並在圖下依次寫上舟、竹、燕、川的演變過程,這樣藉助圖畫,學生加深對學生字的印象和理解。學習燕,

階段成果: 通過以上教學,下半年學生識字,寫字,閱讀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識字量大了,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鉛筆字書寫規範了。

存在問題:

學生的持續性不夠,堅持了以階段,又有鬆懈的現象,偷懶,書寫不端正,時有發生,這要求教師時刻提醒學生,激勵學生。

一年級是一個人的學習的起點,我們一年級的老師責任重大,我們既要讓學生喜歡學習,還要給學生一個歡樂的童年。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0

1、爲了從一開始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課文有關的動畫短片,同學們看了動畫中驚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問:“你都看到了什麼?“看了動畫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孩子們都活躍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看來,他們真的非常想學習這篇課文呢,興趣被調動起來。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這堂課也體現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能對以後的教學起到借鑑作用。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在課堂上分角色、分層次的朗讀比較多,但是相對缺乏集體朗讀,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因爲新課之前的導入讓學生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進入課文分析之後,要讓學生從剛纔的熱烈中投入另外一個冷靜思考的氛圍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課堂不能永遠熱鬧喧天,安靜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現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作爲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實現有趣、高效的課堂。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獅子問“咕咚是什麼,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原來“咕咚是木瓜掉到湖裏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爲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新課時,我先播放事先錄製的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着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課的導入方式是爲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2)課文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課文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課文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咕咚》是第二冊一篇圖文並茂的童話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那麼,如何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學訓練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指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富有懸念性的東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於是,我採用了實物作了一個實驗,用木瓜在高空仍進水桶裏,發出咕咚的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麼聲音,你想知道嗎?接着板書:咕咚,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二、圖文結合,感知課文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聽錄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3 幅圖,把3 幅圖連起來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圖文對照,學生自學討論:哪些自然段寫了1 、2 、3 幅圖。這樣圖文對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自學,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聯繫,並能看着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意思說出來。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讓學生在看懂圖意,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誰做的對?爲什麼?接着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小猴兒,大夥兒說的活要讀出驚慌緊張的語氣;野牛說的話應不慌不忙,表現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別人跑,弄清事實真相。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四、角色演評,滲透德育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學生要學習野牛做事弄清事實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導方法的結合運用,我的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情操也得到陶冶。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1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拼音教學只有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了親身的情感操作體驗,他們纔會主動、輕鬆、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預設中,我充分使用情境圖、語境歌、遊戲活動, 發展學生的自然語言。我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啓發學生掌握字母。同時,以兒歌或遊戲教學拼音,也不失爲一種有趣而生動的好方法。這些富於變化的形式,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希望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情緒高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進而能夠增強課堂學習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幾個環節:一,複習舊知,二,情境導入,引出新課。三,認識gkh的形,學習發音;四,學習書寫g,k,h,給gkh找朋友,摘蘋果練讀音節。五,讀兒歌。我希望通過這幾個環節讓孩子們掌握三個聲母並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能讀準g,k,h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課後,學校領導還有組內老師都對我的課堂進行了細緻的點評,給予我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覺得自己還需要從以下方面來完善自己,完善課堂。

一、鼓勵很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由於低年級兒童的年齡性格特點: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往往出現教師講得"聲嘶力竭",學生卻玩樂此不疲,適當的口頭評價語言,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爲一名語文老師,語文課上更應該讓鼓勵貫穿課堂,讓孩子沐浴在鼓勵的陽光下。如我讓學生進行小組比賽。學生就顯得異常激動,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讚賞,臉上幸福快樂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顯露出來。

 二、注重大班教學。一個班54個孩子確實很多,很多時候都不能一一顧到,但是我深刻的意識到,如果跟着來的永遠都是那麼一些人,那其實這個班是不完整的,久而久之另外那些孩子就不可能跟得上進度了,所以一定要多加強羣體的練習,不要總是停留在個體練習上。形式可以多樣一些,如朗讀時,分組,分男女,總之,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所有的孩子跟着來。

三、課堂容量要加大。一個環節不要停留太長時間,緊湊的課堂纔是讓孩子們注意力集中的祕訣,所以在今後的備課中一定要把所有的小環節都緊湊的連接上,不能浪費每一分鐘。

最後在這裏我想感謝敬愛的領導、親愛的同事們,正是因爲你們的鼓勵和悉心點評,我才能很好的適應一年級這個忙碌的大家庭,我相信,下次的常規課我會做的更好,我也相信,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將更快成長。情緒能夠高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從而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2

因爲個人原因,今年教一年級語文。回顧這一個多月的教育教學工作,感觸頗深,尤其是漢語的拼音教學。覺得拼音教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圖——認識新的拼音字母——識字——學情景歌。每個環節都訓練了孩子的某種習慣和素養。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

我聽了許多老師的課,根據自己上課的實例來說。我覺得要上好一堂一年級的語文課,首先要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年級最好是通過遊戲帶動吸引每個孩子的注意力,並把他們積極的帶動到遊戲中去,但不好的是孩子容易過度興奮,課堂紀律難把握,所以就要求老師駕馭好課堂。其次建立多元的激勵手段,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其自信心。再次我覺得老師的精神面貌同樣能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級孩子的情緒。因此老師首先必須有好的精神面貌。

我記得在上《a u iu》這課時,我因爲自己身體不舒服,精神確實不佳。課堂效果真得是不太好。第二天,抽查學生髮現多數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真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後來,複習時,我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效果很好。所以,我覺得老師的精神面貌,也很重要。因此,爲了孩子我們也要善待自己,以最佳的狀態站在講臺上……

這些都是我的一些反思和感想,也許還不太成熟。當然,一年級的課堂上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需要老師精心的準備和更多的耐心。我常對自己說: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3

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難讀、難記、易混、易忘。按大綱和教學進度安排,要一年級新生在入學後六週既要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又要學會拼讀。這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引導學生快樂輕鬆學拼音。

1、創設愉快的童話氛圍,讓學生有“興”去學。

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無不生活在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裏。爲此,教師竭力創設富有童趣的童話氛圍,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化了兒童學習拼音的濃厚的興趣,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習拼音不再是一種“負擔”。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教學整體認讀音節時通過故事導入,把學生帶進了神祕的童話世界,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完成了看似枯燥的學習任務。

2、營造積極的思維氛圍,讓學生主動去學。

教師對學生充滿信任,堅信他們的潛力,要讓學生主動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獲取拼音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例如,本課教學活動中,在處理整體認讀音節zi時,創設生動有趣的童話情景,引入了“一家人”的“家”概念,使學生自然地與已有知識點鏈接,發現問題並得出結論——“zi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不能分開的一家人”。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氛圍中,自主學習。

3、採用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

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把學習和遊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可降低學習的難度,吸引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小猴摘桃、傳傳傳、戴帽子等遊戲。如在教學Z、C、S時,我讓學生帶來一根20釐長的繩子。在鞏固練習時,跟學生玩了“變魔術”的遊戲。教師做演示,學生立刻用繩子變出聲母來。師生的合作,爲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愉悅的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4、使用適當的激勵手段,讓學生喜歡去學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於他對兒童的態度。課堂上,我熱情的語言不離口,如:“你真棒!太厲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着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俗話說:教無定法。每個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教學,只要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我想,我們都應該去大膽嘗試一下,在探索中求得質的飛躍,爲孩子們的未來奠定紮實的基礎。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4

《珍珠泉》一課內容淺顯,語言優美,四處可拾好詞好句。比如:

1、“綠色的大絨球不大整齊的石頭,黑裏透綠的青苔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悄悄開放着的花朵,樸素的花環,青褐色的石頭,已經發黑的.樹葉密密的樹葉,金色的光斑,彩色的珍珠,美麗的珍珠泉。”

2、“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通過三個“那樣”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泉水綠的程度,表達了作者對綠的美感和讚歎的感情。

3、“開始,水泡很小,搖晃着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聲中消失了。”則通過擬人手法的運用,將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圍繞第一句,從顏色、形狀、聲音、水泡消失的變化過程等方面把珍珠泉的特點給寫出來了,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句來寫一段話。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15

第一課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饒有趣味的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村風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說說插圖裏都畫了些什麼,然後引出課題《一去二三裏》,接着請他們讀一讀童謠,用鉛筆圈出本課的生字。因爲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經認識了,因此教起來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比較順利。而就童謠本身來說,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已經能背誦,但存在朗讀拖沓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不過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慢慢來的工作。就整篇課文來說,我認爲難點在於字的書寫。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從這節課開始的。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後,我指導孩子們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麼樣的,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並告訴他們字不要寫得“頂天立地”。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對寫字還是很有興趣的,一筆一劃寫得可認真的。有的孩子認爲自己字寫得不夠好,就一直擦,直到寫得自己滿意了爲止。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同時告訴他們一筆一劃看清楚,找準位置再寫,這樣就不會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裏》這節識字課就這樣上完了。從整體來所,條理比較明晰,結構也相對較爲完整,但是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還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紹課文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課文中,而不是單純地爲識字而識字。“繪聲繪色”地上好一堂課,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第二課

《口耳目》學生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如果老師說我們來用數學知識學語文,或者是說來畫畫、唱首歌等,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吸引過來,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課程和課程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語文這門課程又是和生活緊密聯繫的,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和別的課程相聯繫。比如在認識一到十的數字時,在鞏固的時候我就做一個數學小遊戲,讓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把得數找出來,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比開火車或者指名讀好濃多了。

第三課

《在家裏》作爲第一堂課跨越式課例展示,課前我作好充分準備。我認真備課,根據本課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我是這樣安排這堂課的:一、創設情景,學生介紹自己的畫。二、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三、學習本課生詞,按:圖──拼音──漢字的順序出示。選詞說話;認識三個偏旁扌、氵、糹,四、讓學生進入跨越式平臺。從實施教學的方案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較活躍,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第四課

《操場上》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生字,開火車、比賽、玩拼字遊戲、貼圖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些活動中又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始終處於興奮之中,學習熱情高漲,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覺認識了這些字。 注意力難以保持是一年級的年齡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的樂趣。這樣教識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教師的建構主義思想、人本教育理念蘊含其中,體現了個性化教學的本質特徵。

第五課

《畫》是一篇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教學時,我緊扣畫中的內容,讓學生看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當學生對圖中內容熟悉後,我說“山”,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詩句,畫出來,讀一讀,並圈出“山”;我說“水”,讓學生找相關的詩句,當學生找到“近聽水無聲”,讓學生說說爲什麼水會沒有聲音呢?從而不斷的讓學生揭出謎底。在說到意思相反的詞時,也許是學生對詩句不夠熟悉,我發現學生中能找到3對反義詞的同學不多,師生一起探討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意思相反的詞,學生的積極性倒是蠻高,說出了好與壞,高與矮,胖與瘦、美與醜等相對的詞語,課堂中出現了一個小高潮。

第六課

《四季》1、教師的欣賞與鼓勵,可以生成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2、正因爲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纔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3、這裏創設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主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第七課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它主要通過對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以學生爲主體,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江南美麗的風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在學習“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來幫助理解詞語。在教學中我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在學生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課文後,我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採取自讀、自背,小組內讀、背,等多種方式,有很多同學學完課文就會背了,而且很輕鬆,效果非常好。

第八課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認識一個偏旁“草字頭”,學會7個生字和會認9個字。在7個生字中,要重點指導讀準“青、前、香”的字音。9個認讀字要讀準“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記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筆畫筆順記字形。1、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圖畫,讓學生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讓學生指指哪是小學堂。2、讓學生觀看過去農村破舊房屋、矮窄門、小低窗、房前房後樹少草多的錄相。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小學堂爲什麼最漂亮。

第九課

《爺爺和小樹》 這一課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動畫現情境,語言煽情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自己比較滿意:那就是在讓孩子們看動畫的時候,我問:這西北風怎樣啊?他會對小樹說些什麼呢?你覺得小樹怎麼樣啊?(很可憐),小樹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你看着一切,你想爲小樹做些什麼呢?當孩子心地裏那柔柔的溫情被形象的畫面,老師的語言撩撥起來的時候,我不失時機地說:別急,有位老爺爺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來保護小樹了。他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朗讀起課文來。後來,又讓學生想象說說,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又會怎麼說?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思維格外活躍,語言生動,想象合理又充滿着親情,讓人感動。這是一堂情與理交融的課。孩子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薰陶和人性的教育。文以載道莫過於如此。

第十課

《靜夜思》 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熟背了這首古詩,因此在別的同學朗讀時,一部分同學根本不認真看書中的每一個字。當我把書中要求會認的字找出來時,一部分同學卻不會讀。

這就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在幼兒園先學這些知識,是弊還是利。於是我把這首詩抄到了黑板上,強迫他們在聽別人讀古詩時,認真看古詩中的字。經過長的培養,我想:他們一定會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第十一課

《小小的船》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認識情感、激活學生認字思維,從而讓學生找到識記的方法和樂趣,在樂趣中識記、主動識記。首先,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第二,注重識字教學。學生一開始就對課堂產生了濃厚興趣,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利用設計好了的各種認讀識字的形式將知識點更好的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學生對本課的`認讀生字有個初步的認識。例如通過自由朗讀、點名朗讀、齊讀課文等形成學生對生字的音和形有整體的感知。學習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記字形,而是預設了幾個教學點,“坐”字用猜字謎、反義詞(坐對立)來幫助學生釋義,學習“彎”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記形。鞏固生字環節,我用了遊戲“摘星星”,學生興趣濃厚,效果非常明顯。

第三,練習想象說話。在本課教學中,我還不失機會地積極開擴學生的想象空間。我設計的“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彎彎的事物有那些”、“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像什麼”等問題,並讓學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會看見什麼?”讓孩子積極投入了想象和思考,並鼓勵他們踊躍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十二課

《陽光》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怎樣讓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呢 我設計的是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想象,比較,做動作等方式,去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陽光的真正美好與寶貴.教學中緊緊圍繞陽光給大地及人們帶來的美麗與歡樂,來表現陽光的寶貴,學生理解起來淺顯易懂.又通過蒐集的課前資料,去了解陽光的一些課外知識,即幫助理解了課文,又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這節課下來,整體來說效果還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識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導寫字過程中時間有些緊張,在理解重點詞時,引導得不夠到位,以至學生沒法領會,回答不到點子上,最後忍不住自己講出來了,以後,我會吸取經驗,多請教老教師,討教些好的經驗方法,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第十三棵

《影子》1、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

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爲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

第十四課

《比尾巴》開始上課,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六個小動物,讓孩子們當裁判來評評動物們的尾巴,同時也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們躍躍欲試,很快能猜出來,這樣的情境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說說你有什麼方法學好這些生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這樣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巴、把、公、鬆”放在一起,讓學生髮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爲此,在朗讀指導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同時注意穿插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合作讀、邊讀邊表演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指導朗讀時,有些亂,層次性不夠強,沒有落到實處。二是課後拓展部分,從課堂實效性來說,花的時間較長,意義不大,我經過反思覺得安排背誦會更有效。

第十五課

《比一比》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低年級的識字、韻文教學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難點。然後圍繞識字的重點確定教法、學法。在“比中學,學中比”,體現了本課的特點,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這學期我自己也感覺課堂上嚴肅有餘而活潑不足,忽視了兒童的情感需要。課後,我強烈地感覺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語文生來就是爲着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一個個漢字連綴起來那就是一片放飛的天空

第十六課

《自選商場》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何說完整話的滲透與指導。而且效果不錯,表面看沒有什麼缺憾。但是當課後學校領導進行監控時我才發現,自己在課上只注意了對學生順向思維的訓練。因此,當問到什麼是日用品時,學生就不會順着這樣的問題說完整話了。可見缺少逆向思維的訓練。導致學生只會按照教師的訓練直來直去地說話。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可塑性比較

大,教師向什麼方向引導,學生就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因此,教師要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成爲拓寬學生思路的指引者,另外,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完整性,善於聽學生說話,時刻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訓練,確實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十七課

《菜園裏》這篇課文有十幾個要求認的生字,我想方設法讓所學生字和學生多見面,先是讓孩子看蔬菜圖片(圖片上有蔬菜名稱和拼音)說說你認識的蔬菜寶寶名稱,再讓會認的小朋友帶大家認讀,這是第一次和生字寶寶見面。再是讓同桌藉助拼音讀蔬菜名稱,再開火車認讀蔬菜寶寶名稱。認讀後去了拼音再認,再從這些蔬菜名稱中出示生字,讓孩子互相交流記憶方法。然後是學生齊讀,集體交流識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減一減,記筆畫等辦法來說自己的認字法。接着請同學們指名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較好。如此生字教學體現層次性,遵從一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認得快,忘得快。”這麼有層次有梯隊,通過反覆訓練,紮實識字,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意識學生對生字的認記一定能得到鞏固。

第十八課

《日月明》這一課將多個會意字,串編成了一篇小韻文,這麼多個會意字,學生們會理解並記憶嗎?

我帶着自己畫的簡筆畫走進課堂,學生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他們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那‘明’就更亮了。”在學習“鮮”的時候,學生說:“‘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魚、羊’在一起就更好吃了。”“滅”字學生會說:“‘火’上蓋牀被子就滅火了。”

我想,作爲一名教師要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要學會向書本學習,學習理論,開闊視野,尋找解決辦法後,再回到課堂。因而,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太少了,我還應該加強學習,多讀書、多積累,以滿足教學需要。

第十九課

《我多想去看看》一,本課注意了讓學生讀課文後,讓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引導,有些學生能較好的提出問題。例如,他們想去哪裏看??看什麼?天山什麼意思。這樣從學生問題出發,避免了課堂煩瑣的分析,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這樣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吸引了學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由於本課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說的願望,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了說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練習,學生說得不錯,有的孩子說,他要去天上看看那裏的月亮,有的說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說要去太空??很好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這樣的訓練也是幫助學生逐漸從口語表達向書面語轉化的一個好途徑,這種模仿說使他們很快掌握、瞭解一些意思該如何表達。

有了好的課文,一些訓練,一些感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