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按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以優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桂林山水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是訓練用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課文內容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這一課重點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難點是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因爲學生在課前已經佈置學生預習和查閱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對字的掌握沒有太大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採用整體感知課文的方法,然後進入分段研讀,在讀中讓學生感悟,學生對課文中出現的描寫句子中運用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學生的找得非常準,因爲本文的詞彙豐富,句子優美,除了在閱讀中結合上下文理解外,還仿照例句寫話,如仿寫“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的句式練習寫話。加強了基本功訓練。

我感覺還有一些不足,其中最明顯得是學生朗讀的少。今後在閱讀教學中多研究,加大朗讀力度。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2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來欣賞桂林山水的美,感受桂林的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從中學習作者用詞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方法,學習並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材的特點設計的教學模式,這節課分爲三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複習導入新課;第二環節品讀課文,深入感知課文內容;第三環節課堂小結,激發情感。

在這一課時中我由複習導入,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再次理清課文的寫作方法(總—分—總)。品讀課文時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自讀課文,並引導學生讀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優美詞句,來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根據學生所說,我出示了描寫“水”的句段,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說,接着就反覆朗讀,幫助學生記住這樣的描寫方法。在教學“山”時,也是讓學生品讀有關的語句,結合圖文指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不足之處是課堂上老師講得比較多,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一些知識的理解不到位。

三、教學效果的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讀得挺多,但爲了分析課文段落中桂林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學習每段後對課文進行了重讀,總的來說還不是很到位,離語文以讀爲主,讀中感悟還有一些距離。本節課講得太細,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不均,導致精讀沒有時間,只是粗讀。在今後教學中要注意。

一節課下來,有成功,也有不足,留給自己的是更多的思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反思,不斷探索、改進、創新。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3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生動形象的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認爲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到位:

1、將信息技術與本課進行有效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

學生都沒有去過桂林,因此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字去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有一定的難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圖片、音樂等直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然後再通過閱讀文字去進一步體會桂林山水的美,在此基礎上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2、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在閱讀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學生自由讀,齊讀,教師範讀,引讀,指名學生讀。讓學生在品讀、誦讀中讀出語感,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3、讀寫結合,學習表達方法,運用表達方法。

學習之後,引導學生髮現二、三段的在表達方法方面上特點,學生感悟了作者採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練筆,鞏固所學,拓展課外,學會將所學的修辭方法、表達方法加以應用,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但這節課也有些許遺憾,課前調動學生不夠,導致在某些環節,學生有點畏縮,如果能鼓勵性語言再豐富一點,再煽情一點,我想效果一定會更好,今後我將在學生的評價方面更用心地學習,期待上出更加精彩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