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相較於教案,教學反思也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一)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鬥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琅琅上口。第一次試教,由於對教案不熟,我第一次的課沒有上完,在第二段的對紅軍英勇頑強的精神的理解上並不深刻。我很不滿意,覺得自己在詩句的把握上還不夠好,教案沒有細化。

後來,在馮老師和王老師的建議下,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在第二段的教學中,分爲三個層次讀,其中穿插了影片,詩歌《長征》。在第三節的教學中也穿插了多種形式地讀,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小組讀,齊讀等。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怎樣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詩歌中的句子,準確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起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的體會應該是他們通過閱讀文本,思考、感悟而得到的。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紅軍飛奪瀘定橋事蹟的資料,想通過了解當年的歷史,讓學生在腦海裏構建起形象生動的畫面,爲情感的流露搭建一個平臺。

課堂上,讀到描寫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的小節時,有的孩子開始用課外資料幫助聯想。他們的回答中,不僅是對資料的轉述,而且與課文結合。這時,一個孩子找到課文中的一個詞:“強渡”,並介紹了瀘定橋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中體會到了紅軍戰士渡河的勇氣和決心!聽了這個孩子的回答,我表揚了她: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在理解課文時,只有把課外蒐集到的資料與課文真正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機和孩子們交流了課外資料的使用問題,讓他們懂得了蒐集什麼樣的資料,以及怎樣用搜集的資料。我想,羅主任說得好,要注意抓住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點去引導學生,爲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每一個評價,甚至每一句話都要背下來;教學中不要太瑣碎,太細化,要給學生一個整體感,這兒可讓學生想象畫面,給他一個整體的印象……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二)

學習培訓結束,帶着急切地和孩子共同學習的心情走進了課堂。今天學習的課文是《我站在鐵索橋上》,這是一首現代詩。主要講了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遙想當年紅軍戰士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激烈場面,展現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唱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在開課時,我尊崇孩子們學習的疑點出發,讓孩子們質疑。

1、鐵索橋在哪裏?

2、我站在鐵索橋上爲什麼心潮洶涌激盪?

3、爲什麼我要站在鐵索橋上?

4、勇士們是怎樣強渡大渡河的?孩子們針對課題,針對詩句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應該可以激發孩子們強烈的學習慾望的。我們也往往這樣認爲,可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當中,無論是老師講解歷史背景,讓學生看圖講述鐵索橋是怎樣的一座橋,孩子們竟索然無趣,即使引導學生看圖,也只寥寥幾人舉手。

爲什麼?這首詩一共四小節,讓孩子們默讀每一小節,寫寫每節寫了什麼,更有困難,有一、兩個孩子還難以下筆。其他孩子呢?積極性也不是很高。(課堂思維是核心,對有些孩子來說,比干什麼都難)以孩子們這樣的情緒,再來解決後面的三個問題,這不是難上加難嗎?搞得我灰心喪氣。

一課時下來,回到辦公室,我認真地對第二課時進行了調整。因爲詩句是凝練了的語句,必須把凝練的詩句化作生動的畫面,化成孩子們內心的共鳴,孩子們才能讀得出情,感悟到情。決定讓孩子們觀看《飛奪瀘定橋》的視頻,孩子們看完之後,我讓大家說一說自己看完後的想法,很多孩子能體會到了紅軍戰士雖身處險境,卻能克服困難,英勇頑強,勇往直前。

同時在詩句的對比中體會到了我們對勇士們的敬重、崇敬。通過對詩句中的“攀着”“冒着”“衝破”等詩句畫面在腦海中的再次重現,勇士們的高大形象已屹立在孩子們的心中,孩子們也唱出了自己心中對英雄的讚歌。讓我體會到,質疑的問題雖然是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但離開了孩子們對問題探究的心理需要,離開了孩子們的內心共鳴,孩子們往往在兩眼無神的狀態中暈暈乎乎。正如教育大師說贊可夫: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三)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鬥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琅琅上口。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爲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爲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四)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鬥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琅琅上口。這兩節詩的學習中,我採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比如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配樂齊讀等。

在第二段的教學中,分爲三個層次讀,其中穿插了影片,詩歌《長征》。在第三節的教學中也穿插了多種形式地讀,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小組讀,齊讀等。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紅軍飛奪瀘定橋事蹟的資料,想通過了解當年的歷史,讓學生在腦海裏構建起形象生動的畫面,爲情感的流露搭建一個平臺。課堂上,讀到描寫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的小節時,有的孩子開始用課外資料幫助聯想。

他們的回答中,不僅是對資料的轉述,而且與課文結合。這時,一個孩子找到課文中的一個詞:強渡,並介紹了瀘定橋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中體會到了紅軍戰士渡河的勇氣和決心!我覺得,在理解課文時,只有把課外蒐集到的資料與課文真正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所以,我乘機和孩子們交流了課外資料的使用問題,讓他們懂得了蒐集什麼樣的資料,以及怎樣用搜集的資料。我想,要注意抓住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點去引導學生,爲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每一個評價,甚至每一句話都要背下來;教學中不要太瑣碎,太細化,要給學生一個整體感。總之這節課上的比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