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橋教學反思

語文: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橋教學反思

語文:橋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語言文字,重點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體會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用生命維持求生的秩序、堅持求生的順序,將人民羣衆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共產黨員的偉大情懷,讓學生從內心受到感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題目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第一層,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橋”;第二層,老漢用自己及親人的生命搭設了鄉親得以逃生的橋──“生命橋”;第三層,老漢用他自身的光輝形象矗立起聯繫黨和人民羣衆的無堅不摧的橋──“黨羣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開門見山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橋》。

二、詞語入手,感受洪水的狂野與人們的恐慌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將大屏幕上的詞語,用直線在文中畫出來。(咆哮、狂奔、獰笑、放肆、勢不可擋)朗讀詞語,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

2.讓我們回到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切身感受一下,並把自己的體會在句子旁作批註。 大屏幕出示: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潑。像倒。”四個字,幾句話?及其簡短的字句,給你怎樣的感覺?讀出這突從天降的大雨、急雨。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擋”。“勢不可擋”是什麼意思?還從哪裏讀出了洪水的來勢兇猛?

(指名多人談體會、朗讀,隨機點評。)

3.想不想看看這可怕的畫面?(播放錄像)如果你置身其中,心裏什麼感受?這是怎樣的關頭?你能用一個詞形容一下嗎?(相機板書:生死存亡)

4.看看文中人們的表現,用線劃出並讀讀相關的句子。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裏體會到的?讓我們鑽進語言文字中間,讀出人們的慌亂來。(齊讀出示的句子)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人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逃生!

引讀。此時,東面西面沒有路。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這意味着這座木橋是──(相機板書:唯一求生)引讀。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人們這樣的狀態,這唯一求生的木橋能不能助人們逃生?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再讀句子)

5.過渡:就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人們都在驚恐、慌亂地逃生,唯獨誰例外?老漢早已先羣衆一步站在了木橋前。

三、品味語言文字,感受老漢光輝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自讀課文第7~13自然段,從老漢的外貌、語言、動作感受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劃出感受深刻的字句,並把感受試着寫在句旁。

2.交流:

(1)鎮定的老漢。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用心體會,一個“盯”字,你讀懂了老漢的心了嗎?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在想什麼?(相機板書: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給人怎樣的感覺?(偉岸、高大、穩重)老漢沒有偉岸的身材,他的什麼給人山一般的感覺?(板書:鎮定)讀出一個鎮定的老漢!

人們依賴老漢,他是人們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說──(再讀)

你還從哪裏感受到人們對老漢求生的期盼?“人們停住腳,望着老漢。”一個“望”字,你從人們的眼神裏讀出了什麼?人們像往常一樣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們擁戴的老漢。 c“.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連用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了什麼?(情況危急,必須有序:“排成一隊”,“黨員排在後邊!”)讀出指揮者的鎮定與果斷。

(2)忘我的老漢。

a.透過老漢的鎮定,你讀懂老漢這個人了嗎?“一百多號人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此情此景,你讀出什麼了?人們紛紛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漢堅守在橋邊指揮。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相機板書:忘我)這是一個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漢啊!(讀句子)

b.過渡:我們繼續用心靈感受這位老黨員。讀課文第14~23自然段,你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3)無私的老漢。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詞刺痛了你的眼睛?爲什麼?(揪、吼道、豹子)

b.透過這些詞語,你讀懂老漢的心情了嗎?讀出老漢此時的焦急、惱火。

c.他爲什麼這樣惱火?他急什麼?火什麼?(此時,洪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了,情勢十萬火急,誰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漢心中,羣衆的生命高於一切!)(板書:先別人後親人)誰能走進老漢心裏,讀出他焦急、惱火背後的一顆愛民之心?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a.這句你讀懂什麼了?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b.朗讀:容不得多想,請你用讀把小夥子推上木橋──容不得多想,請你再加點力氣去推──容不得多想,請大家竭盡全力去推──(加上老漢的表情、語言,再讀。)

c.這一“推”、一“吼”,你讀懂了這又是怎樣的一個老漢?(相機板書:先親人後自己)

3.迴歸整體,再讀感悟。

(1)讓我們把“父親”“兒子”這兩個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到文中去,再回顧一下木橋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2)小結(指板書):老漢是村支書,他愛村民;老漢是父親,他愛兒子。但生死攸關之際,他無私地選擇了大家。他是個把人民羣衆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人。

四、感受人們的哀思與崇敬,理解“生命橋”

1.過渡:爲了村裏一百多號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兒子,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樂起)

2.此時,全村一百多號人卻在安全的彼岸。同學再讀一讀課題,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橋”到底是什麼?(板書:生命橋)

3.小結:老漢用生命維持着求生的秩序,用生命堅持着求生的順序!請你再次投入地讀一讀課文第7~23自然段,讀出老漢鎮定的形象、忘我的形象、無私的形象(指板書)。

五、感悟老漢精神實質,理解“黨羣橋”

1.品讀。

師配樂朗誦。“五天以後,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她來祭

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2.文章爲什麼最後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

3.比較:哪一句好?爲什麼?

(1)放慢了語言的節奏,更增強了悲劇的氛圍。

(2)兩個人啊!老太太同時失去了最親的兩個人。犧牲自己容易,犧牲兒子可是心頭剜肉啊!這樣的老漢,這樣的黨員,留給人們的僅僅是悲痛嗎?更多的是什麼?

4.是啊,這不僅是一曲悲歌,更是一曲壯歌!讀出悲壯來!

5.情感升騰,精神永存。

(1)小練筆。

a.祭奠的這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來了,整個村莊都嗚咽了。老支書的墓前,齊刷刷地脆下了一片。悲痛欲絕的鄉親們會說些什麼?請你身臨其境地想一想,寫下鄉親們的肺腑之言。

b.交流──(音樂起)

(2)揭示“橋”的第三層含義。

老支書就是矗立在我們心中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的優秀代表,這樣的黨員才真正是聯繫黨和人民羣衆的無堅不摧的橋。(相機板書:黨羣橋)

6.再讀課題,昇華情感。

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讀一讀課題(生讀課題)。讓我們永遠記住,在危難時刻,那一座座給人們帶去生命和希望的橋;永遠記住老支書(指板書)──這樣的人,老支書這樣的黨員。(音樂起)

《橋》教學反思

《橋》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語言簡練生動,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應該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所以題目“橋”有着深刻的含義。也是教學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橋》是本組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它不同於《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人》是通過典型事例來體會文中思想感情的,而《橋》則是通過人物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來體會思想感情的,領悟表達方法的。

在教學時,我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衝、揪、兇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爲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感受出發,讀說寫結合,學生纔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語文:橋教學反思2

一羣蠟筆娃娃,有着不同的膚色。一天,他們爭吵起來。

紅娃娃說:“我的用途,能畫紅花、紅太陽……”

“那算什麼!”黃娃娃搶着說,“我能畫黃梨、黃香蕉……”

“我畫的綠草、綠柳,可美了!”綠娃娃說。

“你們那點本領算啥!我能畫藍藍的天、藍藍的海,誰能和我比?”藍娃娃傲慢地說。

“不要吵了。”忠厚的紫娃娃說,“你們只說自己的本領大,看不到別人的長處。我建議,大家共同畫一幅畫,好嗎?”

“好!”

他們一起畫畫。看,藍藍的天上掛着紅太陽,陽光下的青山格外美麗;小溪像白色的飄帶,溪邊花紅柳綠;山下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麥田裏翻滾着金色的麥浪……

“啊——真是美極了!”他們驚歎道。他們沒有想到,集體的力量竟有這麼大。

“我們大家手拉手,唱一支歌好嗎?”綠娃娃建議說。

“好!”

他們唱着,跳着,又畫了一道彩虹。

啊,那是他們架起的友誼橋!

教學目標:

1、能讀準字音,學會12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從理解內容入手,理解內容,並通過朗讀、講解、描述等手段,指導學生體會集體的力量大。教學時要加強朗讀,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進行,逐漸由有感情地朗讀達到背誦。

3、知道集體的力量大,大家齊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學重點:

1、學會等12個生字,會認等9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集體力量大。

教學難點:

知道集體的力量大,大家齊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一、導入

1、你們知道橋是什麼樣的?那”友誼橋”又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2、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要想解開小問號,我們就來學習第2課,請翻開書第4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抽讀生字卡。重點指導。

開火車讀。

指名讀詞。

3、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4、自己讀,和同桌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5、彙報。

三、朗讀感悟。

1、自由讀一讀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麼發現、(指名回答)

2、小蠟筆們爲了什麼爭吵?他們各自都說了什麼?

請你們讀一讀2、3、4、5自然段、然後告訴你的四人小夥伴、

3、彙報,指導朗讀、

知道每一種蠟筆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麼、可美了、那點本領算啥”指多名朗讀,體會小蠟筆的自以爲是、

四、識記生字。

1、抽讀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認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樣認識的。

3、指導。

五、指導書寫。

1、讀一讀今天要寫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寫的生字,和同桌說一說,你覺得最難寫的是那幾個字?哪些地方應該注意。

3、彙報。

第2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複習生字讀音。

2、回顧上節課內容、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各種顏色的蠟筆有他們各自的用途,他們到底誰的本領大呢?

2、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6自然段,看看紫蠟筆是怎麼說的、自由讀,讀了紫蠟筆的話,你知道誰的本領?

3、他們畫了一幅怎樣的畫,美嗎?請大家讀一讀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說從哪些地方感到這幅圖很美。

(抓住“格外、像飄帶、花紅柳綠、一望無際、翻滾”和蠟筆們自己說的話)藉機指導朗讀。

4、讀到這裏,想一想誰的用途大?(指名)集體的力量不僅讓蠟筆們團結在一起畫出美麗的圖畫還能使蠟筆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讀10-13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三、總結課文

1、我很喜歡課文中小蠟筆們畫的友誼橋,誰能告訴老師怎樣才能畫出美麗的友誼橋呢?

2、這座橋不是用彩筆畫出來的,而是用心用團結一致的精神畫出來的,讓我們在讀一遍課文,體會小蠟筆們齊心合力,在集體的力量下創造出美好的畫卷。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四、指導書寫

1、指導觀察。

2、示範指導

(1)認真看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提示要點。

(3)學生描紅臨寫。

依據低年級的學習目標及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瀆自悟中、在合作學習中去理解詞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採取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各種方式讓他們盡情地去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產生獨特的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學生和文本之間要起到橋樑的作用。如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對話情節:“對這幾個蠟筆娃娃你有什麼看法?”“你打算怎樣勸這些蠟筆娃娃?”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提到“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所以我積極創設情境,在開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學生喜歡的活動——猜謎語,利用猜謎語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時,我設計了讓學生扮作蠟筆娃娃們“爭吵”的環節,使學生與文本融爲一體,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語文:橋教學反思3

《七彩橋》是一篇小散文,描述了孩子們看到雨後彩虹後引起無限的遐想和無盡的猜測,想象奇特、大膽,富有童真>童趣。在孩子們眼裏,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神奇的七彩橋,站在橋上可以觀看瀑布似的流水,來來往往的輪船和川流不息的汽車,最神奇的是伸手就可以摘下夜空中最亮的星。彩虹是美麗的,童年同樣是美麗的,讓孩子們一起展開想象的翅膀,飛上那美麗的彩虹。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第一課時,我給學生們創設了一個自由想象空間。在順利完成我備學(藉助拼音讀課文、識字、思考問題)——交流——提升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文內容的啓發下,這些學生敢於想象,說出了他們不同的想法。當我問到你們站到七彩橋上時,會看到什麼時,想做些什麼?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有的說到橋上去看看星星,有的說到橋上去摘月亮,有的說到七彩橋上打電腦??整堂課學生學習很有興奮、積極,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開闊了想象的空間。

第二課時,我依舊採用了“小老師”指導共同學習生字的方式。“小老師”們都認真的從字的結構、筆順、組詞、值得注意幾點上來學習生字。從而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積極識字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語文:橋教學反思4

一、教材分析

《橋》這篇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 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在深入解讀文本後,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一)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等詞語。 (二)理解課文內容, 體會課文中的老漢在生死關頭,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成功之處

1.情感渲染

這是一篇情感性較強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把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設良好的環境,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爲一體。

2.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在教學中,我通過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層層深入地讀。特別是抓住“洪水不斷上漲的三個階段,老漢的每個舉動”,感受

他在危急時刻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將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精神與人格。 所以本節課激起了學生情感共鳴,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學不足

1、在教學中雖然力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課文,但是在課堂上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讓學生體會讀少了一些;教師的點撥多了一些,學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備課中所設計到的幾個教學的切入點,如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放在最後才點明這樣寫的好處;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文章所起的作用,這幾點雖然都設計到了,但由於前面花的時間太多,沒有點透,也是遺憾之處。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須深入解讀文本,教師解讀文本的程度越深,領悟文本的涵義就越透徹,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就越強。

語文:橋教學反思5

在這節課中我力求突出“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讀中感悟,一篇文章只有通過多層次的形式多樣的讀,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讀,才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真正有所感悟。特別是引導學生個性化的讀,如“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學生分別抓住“只有”“窄窄”“木”,讀出不同的理解,讀出不同的韻味。由如“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

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學生分別從“他不說話”“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進而讀出個性。還有課文中的兩個“吼”字的不同理解,學生說讀出生氣,讀出批評,讀出命令,讀出威嚴,讀出不容爭辯,等等。第二個“吼”字應該讀出老漢對兒子的“愛”,讀出他的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即使是同一個字,在不同的環境中也在表達着不同的意思。讀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有感悟又有體驗,學生在其中既有理解,又有體驗,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

語文:橋教學反思6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教學的時候我我讓學生交流有關洪水的資料,讓學生如親身體驗,這樣學生就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幫助學生感悟課文的內容。

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後,還應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

教學中我關注到文章語句的特點,把文章改寫成小詩,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快速體會句子地深刻含義。

我還藉助課後思考第3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語文:橋教學反思7

《未來的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冊第八單元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訓練。本節課目的是爲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八單元中《蘭蘭過橋》這課,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平穩攜帶方便的塑料橋。我把《蘭蘭過橋》和本單元口語交際主題《未來的橋》進行了整合,學完《蘭蘭過橋》後,我讓學生也來當一回橋樑設計師,創造設計未來的橋,學生很是感興趣,學生的思路進一步開闊了。再後來,就請學生髮揮想象力和結合生活所見想一想,並畫一畫“未來的橋”,以便爲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提供交流的素材。 在學生反饋的作業中,我發現了,有的學生畫的橋比較有創意如“彩虹橋”、、“太空橋”、“月亮橋”、“立交橋”,但多數學生畫的沒有創意,只是普普通通的橋,如“木橋”、“石橋”、“竹橋”。對於學生比較有創意的橋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加以鼓勵。 “口語交際”時,學生展示交流完畢後,爲了使學生設計的橋更有創意,我給學生拓展了一些有創意的橋,拓展他們的思維。同時也用語言介紹了一些橋的特點和功能。此時,學生又有了許多的創意。如,“自動升降橋”、“伸縮橋”、“變形橋”等等。課下,又讓學生結合課堂老師展示的橋和同學們設計的橋,對自己設計的橋再進行補充介紹,今天看了一下同學們的設計都有了進步,感到很欣慰,這次口語交際很成功。 反思這一堂課,在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上還是不錯的.,不論是介紹的孩子,還是聽的孩子,都比較專心。可惜的參與口語交際的孩子還是比較集中,雖然在小組交流的時候得到了一定的展示,但是向大家展示的孩子還是偏少了。另外,孩子在評論同學介紹的橋時,知道有不足之處,但是怎麼幫助修改,考慮還不夠周全,需提醒改正的。

語文:橋教學反思8

《生命橋》講述了一個讓人心顫的故事,一羣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一遍讀下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時所表現出來的合作和獻身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故事中讓人感動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備課時,我想到如此多的感動我的學生不可能無動於衷,於是我決定把主動權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找、體會、感悟。

在執教後,根據新課標和語文課程的特點,我問自己以下幾點在課堂中是否得以體現。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首先問自己是否轉變了角色,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在讀的訓練上,比較到位。以讀促悟,朗讀貫穿始終。讀的形式多樣,有自由朗讀,有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還有配樂朗讀。接着是重點讀自己最感動的部分,邊讀邊自己體會,然後指名朗讀,談自己感受。

 2、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使學生感悟、體驗、實踐和建構的過程。

這節課我通過“聽讀想象畫面——自讀感悟精神——品讀昇華情感”這些環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把文字變成畫面”例如所設計的想象訓練:

A、假如讓那“幾分鐘”延長,再多些時間讓這些羚羊話別,他們分別會說些什麼呢?

B、試跳成功以後,當年輕羚羊到達彼岸,看着一望無底的深淵,它會想些什麼呢?

這樣,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他們彷彿就看見羚羊的生離死別,彷彿看見那依依話別的場面。學生讀到深處,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說不盡的想法,這等於又把“畫面還原成文字”。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對重點句進行品讀,對學生的體驗也十分尊重。學生在相互討論過程中加深自己的體驗,我總是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談自己的觀點,並充分挖掘他們的個性感受。

3、是否是一個開放的、生成的、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語文的學習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本節課我不是把學生封閉在課堂裏和課本中,而是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雖然,現在提倡學生自己動手獲取信息,但事實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還是有限,課前我從網上找了其他動物及人物的資料,例20xx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之一位李劍英,介紹其事蹟,《生命橋》的原文《斑羚飛渡》中有關作者心理的描寫。這樣用課外資料補充教材,引導學生延伸閱讀,一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主動參與閱讀;二來滿足水平不等的學生的不同需要,讓悲壯的生命之歌繼續唱響。

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生學習的終點。“生命橋”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詞語,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這課堂孩子們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因此在一些時候不夠嚴肅,這時候如果我能創設情境,以情感染孩子,則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我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要善於捕捉和放大學生的有效生成。執教中,爲了預設好的教學環節,爲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時總是在學生說出了自己想聽到的、或者聽到了自己意想中的回答,我就已經滿足了,學生意猶未盡的表述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說教師要懷着一顆包容的心,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才能感受學生精彩的發言。

語文:橋教學反思9

《橋》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練生動,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2、多用於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3、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表現力。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與老 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難點則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工地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卻站在橋頭沉着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後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着冷靜、捨己爲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在第一課時,我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即:導入課文——自由讀課文——識字教學——書寫指導——默讀課文設置懸疑。這一課的教學也就爲下一個課時埋下了伏筆。

在第二課時,我自然地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衝、揪、兇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爲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課來講,通過自讀自悟,一位普通的老 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已經深深地留在學生的心理。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所以到最後,學生也說出了這其實是一座“生命橋”、“希望橋”、“救命橋”、“感人橋”。

但是也有遺憾:第一課時識記生字方法可以省略,書寫指導時在教師範寫後剩下的幾個生字可由學生在課堂上書寫教師不範寫而教師巡視指導,另外學生在概括課文時不必讓學生複述課文而應該概括課文,出現複述時讓學生即可停止;第二課時開始時沒有講描寫洪水和雨水的句子進行教學,而是我進行了概括 “像潑。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等句子,使學生沒能充分感悟當時危急的情況,對人們當時的恐懼之感不深刻。

通過教研心靈得到洗禮,思想得到昇華,更懂得了如何爲教育事業而工作。

語文:橋教學反思10

原文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牀上,等候着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並不重要,因爲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質,感受兩岸人民血脈親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感悟臺灣青年和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想象兩岸的不同場景,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三、教學準備:

臺灣與大陸的關係。

白血病與骨髓移植方面的資料。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導學單:

1、我要把生字寫正確寫規範。

“灣”筆順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二筆是_____,組詞_______。

“襲”共_______筆,第四筆是________,組詞:_________。

“暫”讀________,第九筆是___________,組詞:_________。

2、我能理解下面的詞語,並能聯繫生活用它們各說一句話。

談何容易:凋謝:

3、我要把課文多讀幾遍,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顛倒詞序,能正確停頓、斷句。達到熟讀課文。

4、通過朗讀課文,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生命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初感“給予是快樂的!”

師:同學們,在“512地震”的災難中,你們是怎樣幫助災區人們的?

生:自由回答。

師:鍾老師知道你們不僅很聰明,而且有一顆樂於付出,樂於給予的心。那麼,假如你需要給於別人的不是物質,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

生:可能會出現畏怕表情。

師:有個臺灣同胞可是很值得我們學習。

二、切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課文的語境中初步理解語言和心中的感動

師:《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爲真實,因爲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個故事。

邊讀邊思考:

①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說說。(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瞭解完故事後,你有什麼感受?寫下來,將寫好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③感悟後有什麼疑問?(主要是針對臺灣與大陸的關係、白血病的治療)

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組內交流。

檢查讀書情況,學生自由交流上面提出的問題。

三、認生字,寫生字

1、認字:交流識字方法;開火車讀;一字組多詞。

強調:血、髓、暫、脈等字的讀音。

2、寫字:個別展示;學生板書。

峽、桂、移、灣、彼、懷、曠、胞、脈左窄右寬;暫下邊的“日”稍扁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畫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溫故知新

1、聽寫帶有生字的詞語

2、講評訂正。

二、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1、小組內交流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重點是說出自己的感受。

2、集體交流、彙報。引導學生對以下句子作重點感悟理解:

(1)學習一二自然段

a。結合語句理解:凋零、綻放、幾經輾轉

b。重點句子“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提示:找出兩對反義詞;18歲,是絢麗的花季,風華正茂,就像“含苞的花朵”。“面臨凋零”文中指的是什麼?)

(2)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a、結合語句理解:步履、襲擊、空曠、涓涓流出

b、“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臉紅潤起來”

“此時此刻,……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師:他們靜靜地趟在病牀上,但是他的內心一定是極不平靜的,他會想些什麼呢?讓我們用心去貼近這位臺灣青年的心,聽一聽他們會想些什麼。聽到了就說出來。

文中“兩個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將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無私奉獻地精神躍然紙上。

(3)學習第七自然段

a、結合語句理解:骨肉同胞

b、“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兩岸同胞地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經久不息,世代相傳。

三、感情朗讀,拓展思維

1、有感情朗讀最後一自然段。

2、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於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爲什麼?

3、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他們的表情會怎樣?會說些什麼話?

四、小結

聯繫課文內容用“終於”寫一句話回顧全文

小錢幾經輾轉,終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努力,臺灣青年地骨髓,終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十幾個小時地奔波,李博士終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兩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錢終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終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臺灣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儘管臺灣和大陸之間隔着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爲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五、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三個段落。

2、小練筆: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他們的表情會怎樣?會說些什麼話?

教學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另一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李博士以及醫護人員在餘震的危險中做着抽取骨髓的手術,他們的努力是爲了大陸青年能夠早日得救。

在設計教案時,我緊緊地抓住了兩個“靜靜地”以及“同一時刻”這三個關鍵詞。讓學生明白就在同一時刻大陸和臺灣同胞爲了小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海峽的生命橋。

語文:橋教學反思11

《橋》這篇課文聲情並茂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這篇課文情節跌巖起伏,扣人心絃,在表達方法上有四個突出特點,根據本課特點,我將這課分兩課時上。第一課時: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老漢的高大形象;第二課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中有特色的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針對第二課時的公開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 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課文處處充滿着人性的美,在第一課時上完後,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動的句、段並談體會;然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從而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最後,讓學生先發自內心的去讚美老漢,然後再用“橋”去讚美老漢,這樣一步一步地突破文章的難點,理解了“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二、 讀、法、寫相結合

本文在表達上也有很多特色之處,在指導學生談感動的同時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會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及這樣表達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我們農村課堂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訓練,因此,這節課在體會了課文的表達方法後,我重點抓了“環境描寫”這種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整節課真正做到了以讀學法、以法促寫、讀寫結合。

三、 情感渲染

這是一篇情感性較強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記得贊可夫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過多,你的學生可能將變得越冷漠。因此,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過渡語、總結語,整節課保持着釋放自身的情感,做到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爲一體。

本節課也存在着許多遺憾之處,教學設計只重視課文內容,沒有把文本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通過尋找身邊的感人事蹟,拉近與文本的距離;作爲教師,沒有很好地處理既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藝術。另外,如何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如何多樣化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語文:橋教學反思12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葉聖陶先生的這句話告訴我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往往會促進他們對課文 的內涵有深入的感悟。故在這篇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的教學中,我嘗試設計豐富的體驗活動,緊扣“奇妙”一詞,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段落,逐一品味體驗,讀中感悟,體會橋的奇妙之處。

1、情境中體驗,感受玻璃橋的奇妙。

第2自然段教學中,我依據文本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首先,運用課件展示玻璃橋的圖片,伴隨着悠揚的音樂,以及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誦,創設童話般的情境,激發學生入情入景,展開想象,引領學生感受玻璃橋的美。然後,我針對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的情況,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適機將教室、小轎車與玻璃橋做比較,對“12米”“8米”“18噸”這些學生完全不理解的詞語進行講解,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從而深深地爲玻璃橋的“大而結實”感到驚奇,並繪聲繪色地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來。不同的情境中學生始終能充滿興趣讀文,悟文,真切地感受到“這座橋真是太奇妙了!”

2、探究中體驗,感受紙橋的奇妙。 對於紙,學生們實在太熟悉了,所以用紙造的橋,一定令學生們感到最不可思議,他們多麼想一探究竟呀!所以,我通過一個小實驗激發學生探究紙橋的慾望,然後用環環相扣的設問“如果請你到用紙造的橋上走一走,你敢嗎?”讀了書後你還會擔心嗎?“都是紙,爲什麼這座紙橋這麼結實呢?”使他們的探究意識不斷強化,從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觀察、比較、探究、想象等豐富的體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課堂 中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不僅能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紙的奇妙,更體驗了探究、讀文的樂趣。

3、激情中體驗,感受鹽橋的奇妙。 通過課前查閱資料,我瞭解到:文中的這座“萬丈鹽橋”就在中國青海省察爾汗鹽湖上,它被世人稱爲舉世無雙的奇蹟,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讓我感到震驚,我想學生們知道後,也一定會爲鹽橋而自豪。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情感易於被激發,一旦有情感參與,他們的體驗會更生動,更豐富更深刻。所以,我在課件中展示鹽橋圖片時,結合文中語言,用一段充滿感情的介紹,激發學生體驗爲鹽橋自豪的情感,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與文本的對話中來。並且有了前兩段的學習做鋪墊,我只通過適當地點撥,學生們就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輕鬆地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鹽橋的奇妙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希望,開放互動的課堂中,豐富的體驗活動成爲學生有力的翅膀,讓孩子們在文本 中自由翱翔,感受閱讀的快樂,放飛心靈獨特的感受。

語文:橋教學反思13

本課採納了新課標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課堂效果很好。聆聽學生們肆意揮灑着的暢想,欣賞着孩子們學習的那一分熱情與執着,我認爲這才真正放飛了他們充滿想象的心的翅膀。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本課教學主要體現了兩方面的新觀念。

1.以學生爲主體,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節課我不去幹涉學生的學習行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的交流、討論、爭辯、質疑。教師只是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爲,適當引導。學生盡情的發言,抒發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2.體現開放式教學思想。本節課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課文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我們提倡多元化教學,這包括學生對文本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比如:學生出示的問題裏有這樣一個問題:省略號省略了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卻構建起了學生們美麗的想象。有的學生想到了古老的民族文化,有的想到了水底輕輕搖曳着的美麗的水草,還有的同學想到了水邊垂柳的婀娜多姿。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從他們的眼神裏全然沒有了老師在身邊的拘謹。他們大聲說,高聲笑,使課堂成了他們的演練場。

總之,新課標、新理念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索,去實踐。讓我們傾注愛的心血,使每一朵鮮花早日開放。

語文:橋教學反思14

一、教材背景

《橋》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文中讚美的正是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光輝形象。

二、設計理念

《橋》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而且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所有這些,都爲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力圖在三個方面有所體現。

一是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要上得情趣盎然。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充分地讓學生去讀文、思考、交流、表達等。

(本節課的開始,我讓同學們讀詞語,發現給出的詞語的共通特徵引出都是這都是描寫洪水的詞語,然後通過字詞來找句子,感悟作者的寫法,充分讓學生自己找到洪水的特點,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的好處。感悟情感,讀出感情來。)

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讓學生自己讀懂,自己在讀

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將他們帶入情境要求學生像豹子一樣吼出來時,那個坐在教室後面的小男生平時是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但是我發現還是要發掘他們的優點,在這堂課上讓我有一種驚豔的感覺,這讓我思考以後要多花時間,精力去和他們交流,他們還是很願意表現自己的。)

三是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讀寫聽說要貫穿課堂,最後的結尾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讀一首讚美老漢的詩,讓學生帶着這種情境來學習。我沒有想到的是,有學生被感染了,敬隊禮,這種沒有預設的課堂生成要好好把握,所以我立馬讓他來說自己的感受。最後來寫話,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鍛鍊他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這節課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師們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幫助我成長,這就是我的感想。

語文:橋教學反思15

《飛奪瀘定橋》是教科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紅軍與長征”爲主題,選編了《飛奪瀘定橋》《豐碑》《草地夜行》詩歌《七律長征》。“能說會寫”和“語文七色光”圍繞長征主題,讓學生通過蒐集講述長征故事,閱讀革命故事書籍,寫讀後感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學習長征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緊扣“飛奪”。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事件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事件的方法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下以方面處理較好:

1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古人云“學貴有疑”,因此在齊讀課題後,我就引導學生“課題中哪個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有什麼疑問?”學生們馬上抓住“飛”和“奪”提出:爲什麼要“飛奪”瀘定橋?怎樣奪橋的?故事中是誰向誰奪橋?然後馬上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文,展開學習。

2努力滲透寫法。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的,教學中我在組織學生交流回答課前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就逐漸滲透了按照起因經過結果這樣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作的方法,實現了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

3整體處理課文。在精讀部分,我緊扣課後習題,提出:默讀課文,說一說,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過程中,哪些場面給你的印象最深?爲什麼?用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統領全文,實現長文短教。在交流中學生們能夠抓住紅軍奪橋時的表現體會紅軍的勇敢,能夠抓住紅軍冒雨行軍的場面體會紅軍的機智和不怕困難,理解文章主旨。

仔細思量,我覺得還有以下地方處理不當:

1在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由於課文較長,在自由讀和指名讀後就已過去了十一分鐘,再交流主要內容就一堂課過半,所以後面精讀部分時間很緊,沒有指導學生把一些重點語句讀細讀好,如描寫橋險的句子,描寫紅軍飛速行軍中生動的比喻句,只是讀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鋪橋前進的句子。如果充分指導朗讀,不僅對理解文章有幫助,更爲後面複述和習作中的縮寫奠定基礎。

2細節上處理不當。比如當學生理解了“飛”就是速度快的意思時,我就應及時追問,在文中指什麼?讓學生答出在文中就是指紅軍必須快速前進,搶在敵人之前到達瀘定橋,順勢板書“飛速行軍”。爲後面節省時間。再比如在初讀小結時沒能說出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應點明。

3本節課提問的數量不多,但在交流中碎小的問題還應減少,感覺越是急於讓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就越急於提示追問,就顯得碎了。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提升不夠及時、到位,有時急於搶說。學生課文預習不夠好,回答問題的完整性、條理性有待於加強訓練。

4如果能用課件補充一些資料,如關於飛奪瀘定橋的背景資料,播放飛奪瀘定橋的視頻就能將學生帶入情境,課堂氣氛會更熱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