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識字2樹之歌教學反思

識字2樹之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樹之歌》是一首兒歌,以識字寫字教學爲重點。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緻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瞭解,下面給大家分享樹之歌的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識字2樹之歌教學反思

  識字2樹之歌教學反思1

《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瞭解這些樹木的特點,並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優點:

教學時,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不足之處:

《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我對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識字興趣的激發。。。 但是效果欠佳。

改進措施:

識字習慣的養成,藉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課堂上我應按照課前預設去做,這樣的話,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緻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 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瞭解。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麼瞭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應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識字2樹之歌教學反思2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瞭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齣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鬆、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說說這些樹木的特點,並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

課堂上,我也重視對學生背誦的指導,通過填空的形式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加強學生的記憶,大部分學生能當堂把這首兒歌背誦出來。當然課堂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對生字書寫的指導還不太夠,少數學生把“桂”和“掛”兩個字混淆了,部分學生在寫“鬆”字時不夠規範,右邊的“公”撇和捺的位置關係不對,在以後的課堂上我要加強生字書寫方面的指導。

  識字2樹之歌教學反思3

在教學《識字2樹之歌》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以朗讀詩歌,識字教學爲主,同時帶着孩子們認識不同樹木的形態。樹木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在羽西的時候就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找我,向我詢問這些書的生長特點。這樣也爲第二課時的教學,瞭解各類樹木的特點作了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基本將課堂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找出各類樹木的特點,同時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學習,說一說,抓住文本的關鍵字詞。另外,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後,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關樹木,收集一些這類樹木的葉子,可以帶來課堂上交流分享。孩子們在完成此項學習任務時相當的積極,收集了不少落葉。有的孩子甚至將這些落葉做成了精美的書籤。他們將樹葉貼在竹板上,塑封起來,相當心靈手巧。

這場交流會上,讓我影響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銀杏葉,在展示的過程中,她發現這片銀杏葉以綠色爲主,黃色爲邊緣。她說:“我看到了季節的變化,由盛夏轉變爲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於發現,敢於表達。這麼一片小小的樹葉,孩子看到的季節的更替,其他孩子聽了她的介紹,個個佩服不已。

最後,既然是歌,也要將它讀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掌握韻律美。文本中“壯,掌,裝,方,疆,香”等字都是韻母ang。讓孩子體會讀一讀。另外,關注課後習題,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三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猜一猜,我再來總結,讓學生理解樹木的生長規律,瞭解“樹”與“人”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