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有關環境改造和保護的課文。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爲了改造生活環境,辛勤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終於建成綠洲,營造出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聽了王老師的課有如下幾點看法: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一、朗讀充分、形式多樣。

作爲第一課時,本課以多形式朗讀課文,讓學生初步瞭解阿聯尊人民爲創建美好生活環境而付出的艱辛勞動,從而對阿聯酋人民產生的敬佩之情,形成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這一點教者做得很好。學生們在教者的引導下朗讀充分,形式多樣,讓孩子們帶着問題讀,自由讀,賽讀、聽課文錄音等多種形式中朗讀課文,孩子們的朗讀有了明顯的進步。

朗讀中有教者的指導,只是覺得指導得略顯生硬,缺乏學法的指導。如在指導孩子們讀描寫沙漠的句子時,教者問學生:“你們認爲哪些詞語要重讀呢?”這樣的問題來指導四年學生顯得不到位,可以這樣問:“同學們,讀了這一句,你覺得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了沙漠中環境惡劣?試着把你的感覺讀出來。”或者說:“同學們讀了這一句,你覺得沙漠裏的環境怎樣,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來,試着讀出來。”這樣的引導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白,我們理解課文可以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並通過突出相關的詞讀出自己的理解,有助於學生學着讀懂課文。

  二、師生課前準備充分,教學時充分注意了圖片的使用。

教者準備了一些的圖片、文字資料,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出示,讓孩子們較好地瞭解了阿聯酋這個國家。特別是自己介紹完後,讓學生讀自己收集的資料,做得很好,既檢查了孩子們課前的預習情況,又讓學生明白了課文的相關資料,我們自己也可以動手去找,不是隻能從老師那裏等、靠、要的。

(一)運用圖片資料時,插入巧妙合理的過渡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老師的第一幅圖出示得很好,一下子就讓孩子們通過圖片瞭解到沙漠的環境惡劣,只是出示課題時,銜接得不夠自然,可以這樣導入:“沙漠中的環境如此惡劣,可是我們人類卻在沙漠中營造了一個個綠洲(板書課題沙漠中的綠洲)”理解綠洲,這樣就比較自然一些。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沙漠的句子來讀,也可以如此引入:“剛纔我們看到了圖片上沙漠的惡劣環境,那麼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找出來好好讀讀。”這樣由圖導文,孩子們從圖、文中充分體會到了沙漠中環境的惡劣,那麼阿聯酋人民改造環境面臨的困難就非常大就很容易在出現在孩子們的頭腦中了,那麼對他們產生敬佩之情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如此的圖、文、過渡緊密結合,我想效果會更好。

(二)、出示的資料圖片,要講究有效性

如王老師在引導孩子們瞭解阿聯酋時,出示的是一個文字資料,然後讓孩子們讀得也是一個文字資料。這樣就顯得比較囉嗦,讓人覺得孩子們收集的東西可有可無,因爲老師都已經給了。

我以爲上課前要了解或考慮到孩子會收集到的資料內容,教者要有意地避開它,讓兩者的內容互相補充,這樣聽的學生會更有興趣,讀的學生很容易產生成就感。如這一課,教者可以出示阿拉伯半島的地圖,讓孩子們從地圖上去了解阿聯酋的地理位置,接着讓孩子讀自己收集的相關文字資料,作爲對圖的補充,這樣兩方結合會更有效。

  三、操之過急,往往容易流於形式。

可能是想上第一課時,可是又想表現出別的內容,於是給我的感覺就是面面俱到,卻都不夠到位。

其實本課在教者的朗讀指導完了以後,完全可以引導學、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因爲本課是通過耳聞目睹來寫清課文內容的,在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時,可適當插入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學會了解文章結構的方法。再適當進行本課的一些生字教學,或者跟孩子們共學第一自然段,把第一自然段讀透徹,讓孩子們深刻理解到沙漠環境的惡劣,爲下一課時的教學:體會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美好環境的壯舉,打下感情基礎,就可以了。

根本沒有必要讓孩子們說“你想對阿聯酋人民說些什麼?”這樣的問題在第一課時提出來爲時過早,孩子們的回答肯定也是流於形式,再看圖寫話,就顯得更爲心急了點,這些放到第二課時中穿插進行,或在結束時,再來完成,效果會更好。

純屬個人意見,不當之處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