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蘇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蘇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一

蘇教版小語第八冊《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問題的記敘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草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何在導入時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呢?第一課時一開始,我先出示阿聯酋一張舊景圖,讓學生描述圖上的景象。有的學生說:“天灰濛濛的,狂風捲着黃沙。”有的學生說“一片荒涼的景象,不是人居住的地方。”有的說:“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聽着同學們的發言,看着他們那副憂慮的樣子,我又出示了一幅阿聯酋現景圖,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覺,學生們一看到這幅圖,臉上馬上由陰轉晴,變得燦爛了。有的說:“這裏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有的說:“這裏草綠花紅,天空一片純淨,碧藍碧藍。”還有的說:“這裏有高樓大廈,而且交通發達,是個繁榮的城市。”聽到這裏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這兩幅圖畫的都是阿聯酋的景色。”同學們頓時瞪大了雙眼,不由地一聲驚歎:“啊,真令人不敢相信,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是怎麼改變的?”“你們想知道嗎,那就隨着老師一起去學習課文,從課文中自會找到答案”……學生興味盎然地學習,瞭解了沙漠和綠洲的特點,這一節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第二課時教學中,課前導入,我先在黑板上寫了兩個詞語:“沙漠”、“綠洲”。學生對這兩個詞語非常的熟悉,我的問題也就呼之欲出:“沙漠在你印象中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你可以用書上的詞形容一下嗎?”

蘇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學生們積極性調動起來,紛紛舉手回答。相同的問題,換了一個詞語,在問到“綠洲”時,孩子們也一一進行的表訴,我很滿意,也很高興,精彩的回答讓我信心倍增。整個課堂都在和諧有序的環境中進行着。接下來的幾個環節都按照預想的教學設計進行,特別是在理解阿拉伯朋友“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所以他們花大量金錢鋪設草皮、買土、買水。我出了一道數學題目,我說:“老師推算了一下,在我國農村現在培養一個孩子大概要兩萬元,那一棵樹也需要兩萬,我數樹,你們算!”話匣子一打開,同學們積極性來了,我隨即出示了課文中的'中心公園插圖,“一棵!”,“兩萬”;“兩棵”,“四萬”;“五棵”,“十萬”;“一百棵”,“兩百萬”……猜一猜這個中心花園會有花多少錢?學生們算着算着不敢說了,我就馬上鼓勵他們大膽猜,還告訴同學們,中心花園裏的樹不至我們圖上看到的這些,還有許多,所以花掉的錢會更多,最後有同學說要花上億元的錢。整個環輕鬆活潑,學生很快真正體會到阿聯酋人民爲了改善生活環境,在沙漠中植樹種草投資巨大。另一個得意之處是引導同學們理解“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這些花草樹木。”我創設情境:現在,大家就是迪拜中心公園的小草、小樹、小花,請你們閉上眼睛(略停)。“呼——呼——”一陣風颳過,沙漠中黃沙漫天飛舞,颳得人睜不開眼睛。就連中心花園中的小草呀,小花呀的臉上、身上,都落滿了一層塵土(略停)。這時你們有何感受,此時最想幹什麼?學生回答感到不舒服,很想洗個澡。好吧,老師就是園林工人,從路邊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譁——譁——”,霎時間,一陣雨霧從空中灑下來,把小草呀,小花呀,臉上的、身上的塵土淋得乾乾淨淨。這時,小草更綠了,小樹更翠了,小花更豔了。他們在陽光下露出了笑臉(略停)。這時,你們心裏有何感受?學生說很舒服。然後指導學生朗讀好課文第八小節,體會阿聯酋人民對待花草樹木真的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第二課時教學中,由於上課的節奏不夠緊湊,所以在課文的整體迴歸上沒能做到,沒有讓學生從整體上再次把握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這是在今後教學中注意的。

  蘇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二

在《沙漠中的綠洲》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課文重點“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沙漠變成綠洲”作爲線索展開教學,抓住難點“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認識到環境和人類的關係”進行突破。

上完課後我細心體會,總得來說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語文閱讀教學,整體的教學設計能結合學生實際,抓住課文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我能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文章的美好意境,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共鳴,從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學生表現比較活躍,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我創設了一個環境惡劣的沙漠情境切入,過渡到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綠洲,讓學生認識到“沙漠中的綠洲”的美麗,通過對比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份美麗是來之不易的,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

接着,就自然地引出了重點阿聯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和怎樣愛護它們的。在這一重點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句子,出示重點句子讓學生進行圈划動作詞並配合動作體會他們的付出;在體會阿聯酋人民如何愛護花草樹木時就讓學生把看到的演出來,再讓學生說感受。這樣學生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在這一教學中也有一些遺憾,就是學生讀的機會和演的機會還不夠多,指導學生在朗讀阿聯酋人下決心改造環境時那種語氣不夠到位,學生品詞品句還不夠深入。

最後,指導學生體會阿聯酋人民如何對環境的保護,同時聯繫我們的實際談談自己在環境保護中的看法和做法,這個內容源於學生的實際他們也就有東西可講,所以同學們都很踊躍發言,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但是,這節課也有一定的遺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朗讀課文的訓練,這節課學生朗讀課文的形式稍微少了一些。時間的安排有些前鬆後緊,課堂上的練習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在最後的課堂小結還做得不夠,沒能很好地總結全文,學生在整體認識上就沒有梳理好,還有就是在佈置作業“續寫愛的故事----迪拜街頭風光”時爲了簡化難度本來是想讓學生先說的,但還是時間的不允許就匆匆收場了。這也使我認識到要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注意調控,不斷在一節課中完善,並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受益。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一句現代名言,也激勵着我們不斷地學習、研究、探索、實踐、總結,讓我在今後做得更好。

  蘇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三

《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問題的課文。作者向我們具體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白茫茫的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教課文前,我先讓學生在家預習這篇課文,讓他們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除文本中的“攔路虎”。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程強調了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爲了遵循這一特點,我充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並在我的引導下學會閱讀。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從我的教學過程來看,遵循了以上新課程標準的特點。教學過程以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對話,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利用文本我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問學生一句:“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同學們呢?”使學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這一設計其實也是對前面教學的一個檢驗。另外,從情感的角度看,這一設計還延續着課文內在情感的發展過程,薰陶着我們每個學生,達到了雙性統一的教學效果。

教學結尾時,我通過設計“小木版上應寫些什麼?”“課後願意把自己想的寫下來嗎?”這一環節,把課本作爲一個生長點,巧妙地將語文課本內容延伸開來,有機地生成很多的東西,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這一切在潛移默化中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同時也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心需要。教學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