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關於課文《天氣和氣候》的教學反思

關於課文《天氣和氣候》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氣候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生產來說,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關於課文《天氣和氣候》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課文《天氣和氣候》的教學反思

  關於課文《天氣和氣候》的教學反思1

本節主要講述了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及其區別,以“當你清晨背起書包走出家門最先感受的是什麼?”爲切入點,用身邊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的學習習慣,體現課改中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歸納出天氣的概念。之後又附有天氣符號、衛星雲圖以及相關圖片,可以幫助學生輕鬆掌握天氣預報的知識,更能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小活動”題目的設計也是結合實際,讓學生了解天氣與生活的關係,反映了當前課改的提倡的“學習有用的地理”。

一、學習身邊的、有用的地理知識。

天氣和氣候,如果按傳統的授課方式,講起來會有些難度,因爲氣候、衛星雲圖等專業術語很抽象,而本節課從身邊的地理現象出發,從同學們的觀察、回憶入手,瞭解天氣和氣候,教案中列舉了既淺顯又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說明掌握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使同學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知識。

二、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地位,請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師生一起探究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現,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還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成爲課堂的主人,營造出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個性張揚的空間,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

  關於課文《天氣和氣候》的教學反思2

一、成功之處:

(一)教學設計思路緊扣地理新課標六大理念:

本節課遵循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六大理念。在課堂上教師成爲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學習中師生一起,儘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聯繫實際的內容;儘可能多地收集現實社會生活、生產中與教材內容相聯繫的素材,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作爲指導思想,以貼近生活實際的天氣、氣候現象實例爲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關注天氣狀況——歸納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特點——閱讀、使用天氣預報圖——爲生產、生活服務”的序列設計問題,提高學生獲取、加工、應用信息的水平,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及團體合作意識,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好地理大有用處,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認真分析教材:

氣候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對我們生產、生活影響顯著。特別是對農業生產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本節講述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和特點及其區別,爲以後氣候知識學習和表述打下基礎。教材本身圖片較多,我又大量引入生活中的事例、網上資料進行補充。

(三)明確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其區別。

②掌握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2.能力目標:

①能通過天氣圖和衛星雲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天氣情況。

②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

3.德育目標:

①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探索精神;

②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學以致用並樹立應用知識爲人們生產、生活服務的觀念。

(四)教學重點突出,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課重點:

1、天氣、氣候的概念以及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掌握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天氣、氣候對人們的生活、生產的影響

難點:

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五)教學方法以學生爲本,培養學生能力爲主:

一是以提問導讀,以圖片導思(圖示法),以活動導學(活動法),列表比較(比較法),使學生學會從課本知識到應用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是通過學生討論激發了學生們自主探究的精神;學生動手畫天氣符號、擔任天氣預報員並評選“最佳天氣預報員”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其表現欲,並有利於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三是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處處留心皆學問”,願意研究自己身邊的地理現象,進一步願意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

(六)課前恰當與學生交流,課上學生反映熱烈:

因爲是賽課,課前對所上課班的學生們不熟悉,他們對我也很陌生。所以,當他們進教室時,我親切地注視着他們,並趁發給每人一張白紙時簡單地交流一下。讓他們感到我對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愛,爲以後課堂上雙邊活動順利進行鋪平道路。

課堂教學時我及時肯定學生們的發言,鼓勵他們的自信表現。學生動手畫天氣符號、擔任天氣預報員並評選“最佳天氣預報員”時,個個積極,課堂氣氛活躍。評委們認爲是調動學生最好的一節課,並一致認爲是所有參賽課中體現地理新課標、新理念最好的。

二、不足:

仍有“一問一答”模式的痕跡,學生探究問題不夠,缺乏深度。

時間控制有偏差:在衡陽上課時有時間多,在長沙上課時卻拖堂。

教師評價方法、方式還應多樣。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不錯”、“真棒”,還要具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