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1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突顯了年段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索信息。在本節課中,我安排了兩次默讀,並在默讀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默讀時要圈畫關鍵詞,做批註。對於這樣的長篇,默讀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方式,最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 突顯了教材特點,半扶半放,抓重點詞。課堂中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始終都是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如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時的過程有什麼不同?在學生充分默讀、圈畫後進行交流。

3、 突顯了本體特徵。語文課就要充滿濃濃的語文味,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之一。在課堂上,學生時而瀏覽課文,時而默讀片段,時而在我的引領下深情朗誦。特別是在理解爲什麼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小沙更優秀的顧客了?”通過個別讀、範讀、師生對讀、接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把教學推向了高潮。

4、 突顯重難點。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可見,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應該在略讀課中得到訓練和提高的。何謂學以致用? “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這些話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係,道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功能。精讀課是爲學,略讀課是爲了用。老師平時在精讀課加強指導,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讀書中訓練和運用讀文能力,最終達到能自主閱讀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課堂中,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圈點勾畫重點詞句,深入領悟文字魅力。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從本文的謀篇佈局和文章語言方面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同時,也有意識地抓住以上特點對學生滲透習作的指導。尤其是童趣十足的語言,學生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盡情地品味、感受。從而試圖達到爛熟於心,進行運用的效果。我想:就這樣來教課文,讓學生從讀中學讀,從讀中學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1、本節課安排的讀書環節不少,但好像缺乏讀書目的。

2、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夠,老師的“導”多了點。學生主動提問,進行質疑,發表見解的機會少了點。

3、老師對於學生讀書後的評價不夠及時。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課堂教學應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童年的快樂。

2、在此基礎上,應讓學生表演讀,這樣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使學生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我們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2

《剃頭大師》主要講小沙天生害怕剃頭,誰給他剃頭,他就罵人家“害人精”,剃頭時,他爸爸要執一把木尺在一旁,以免小沙奪門而出。這一次給他剃頭的是一個老師傅,他的耳朵不好,聽不到小沙的抗議,老師傅喜歡把頭髮零碎的部分弄到小沙的脖子裏,癢的小沙吃吃笑,最人心疼的是,剃完頭,還要給“害人精”雙倍的價錢。有一次,姑父讓我給小沙剃頭,我給小沙提了個光頭,小傻大叫一聲,跑了出去。“剃頭大師”是一種自嘲,文中的“我”其實並沒有剃頭的經驗,只是小沙用來擺脫“害人精”的“折磨”罷了。以“剃頭大師”爲題目,不僅能吸引讀者的注意,還能深化文章主題。

根據文章的內容、語言特點及四年級的教學重點,確定教學目標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詞句,邊讀邊想象,體會人物內心感受,透過對語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

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讀書伊始,指導學生抓住題眼,把握全文,將“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兩個人物進行對比,使學生既理解了“剃頭大師”一詞的意思,又理解“害人精”這一詞的意思。

關注內容,感悟形式。透過語言形式,把握語言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語言運用之妙,這是很好的教學經驗。據此設計了兩個教學過程:初讀——從語言到內容。按照課文的順序,指導學生了解三個人物,小沙、“剃頭大師”、“害人精”。細讀、深讀一一從內容到語言。這一過程,師生共同對文本進行詳細、深入的閱讀,層層深入地感悟品味語言,既讀懂了故事,也學習了語言的表達方式。

教給方法,學習語言。在本文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根據提示劃分段落;結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開合理想象,進入課文情境等方法學習語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本課時,往往因怕有所缺失而面面俱到,結果造成重點不突出。如在教學小沙人物性格特點時,我原木設計了學生問的合作練習,一個人扮演小沙,一個人扮演“剃頭師傅”,邊想象邊敘述,小沙怎樣演,老師怎樣提示。這樣可以練習同時表述兩方的語特色,並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可教學中,我上課伊始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和分段上耗時過多。其實這些內容是中年級語文課最基本的訓練,不用走一遍也完全可以。出於怕缺尖相關環節而在上而費了大量時間,影響了對重點詞句更爲深入和紮實的訓練,使得重點沒有突出,教學特色也不鮮明。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3

《古詩詞三首》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所編排的內容是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和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三首詩詞組成。這三首詩詞都是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寫的景象各有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異。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農村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薰陶。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自學爲主,方法引路。

我認爲學生在學習古詩時,除了要學會字詞句的意思,還要學習學習古詩的方法,爲以後的古詩學習做鋪墊。於是,在課堂預設中,我想大膽“放”手讓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質疑,協作解疑,瞭解古詩的大意。然後在交流中巧妙地引導,在疑惑處啓發,思維阻塞處疏導,詞句關鍵處點撥,讓學生在衆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詩的意思。在實際的講課環節中,我發現學生已經學會了掌握運用註釋理解古詩的方法,感到很欣慰。

(二)反覆朗讀,想象體會意境。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給出學生意境,讓學生去領會詩歌的意境,在這節課中我打算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意境並說出意境。於是,在講課中我注重讓學生反覆讀,讀後說感受,在小組內交流古詩詞的意境,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講自己的讀後感受,小組長彙總,各個小組在彙報交流,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學生對古詩詞意境體會更深刻,再加上後面的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再次感受詩歌意境,理解得更透徹。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教給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我認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就能運用已知的方法去學習別的詩歌。

(二)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古詩詞,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古詩詞的意思,並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提出問題,其他學生來回答,老師只是起引導的作用。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沒有參與到小組討論,說明上課沒有照顧到個別學生,以後會多鼓勵這樣的學生。其次,學生上課中的精彩發言沒有及時給予個性表揚,只是運用“很好”這個公式話的語言來應對,這點以後也要改正。再次,沒有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來學習這三首詩詞,下次應注意。最後,整節課沒有涉及寫的環節,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好的句子處用語言來擴寫,來體會古詩詞的精妙特點。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啓發談話:你們覺得農村生活怎麼樣呢?你是否羨慕城市的繁華生活?你是否想離開城市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學生回答,接着我引出課題,看古代的詩人、詞人是怎麼看待農村生活的,進入課題。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古詩詞的體會,結合課本詞語註釋,讓學生小組學習古詩詞,在小組內談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並找小組代表進行表述詩歌內容。所有詩歌都學完之後再進行比較閱讀,看同樣是寫農村生活,詩人的寫法和表達有什麼區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最後拓展描寫農村的詩句,讓學生進行積累,爲以後的內容積累詩歌打下基礎。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4

反思《琥珀》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

《琥珀》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課件的運用

通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通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

  不足之處:

本節課時間比較緊,拓展部分沒能按計劃讓學生進行寫作與點評。

可以再用半節課,抽查學生的寫作情況。

  部編語文教學反思5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起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

  1、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感覺這是本節課最成功的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跟學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然後以“美”作爲線索讓學生自由地品讀文本,在朗讀中找出文中覺得最美的句子,並說出自已的理由。學生對哪兒感興趣就讀哪兒品味哪兒,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時,我進行了及時的拓展,引導學生去欣賞文本之外的詩歌,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星空的美妙。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學生所學最終都將應用於自身學習和生活。學習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進行課堂小練筆。當孩子們朗讀自已所寫的小練筆時,我很爲那些生動、有趣、唯美的語言感到讚歎,當教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現:孩子們的心中擁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節課也有明顯不足:由於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導致小練筆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一定遺憾。另外,課文品讀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學收穫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着,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美的句子,試着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並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通過什麼來表達美的? 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範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纔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課堂處理上有點過於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本。

  4、改進措施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於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鍊、等待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