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新課改下計算機教學反思大綱

新課改下計算機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電子計算機作爲人類計算與思維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類的智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新課改下計算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改下計算機教學反思

  新課改下計算機教學反思1

一、優選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情趣的培養。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一課,由於小學生初次接觸計算機時,大家都懷有一種畏懼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計算機可以用來幹什麼,更想切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動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裏想做的時候。我抓住這一契機先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你見過計算機嗎?”、“計算機有什麼作用呢?”,學生紛紛舉手,各抒己見。接着我再利用教學演示光盤,向學生展示了一個色彩繽紛的電腦世界,通過觀看,學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畫圖、製作動畫、編輯聲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這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順利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在教學理論指導下,採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激發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二、組織協作學習,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

英國大文豪肖伯納曾作過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那麼,人均每個人將各有道理。”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很可能得到一個,甚至幾個金蘋果。這實際上包含有協作學習的意思。在帶領學生上第一節計算機課時,我沒有急於展開教學,而是首先分組,將幾個同學分爲一組,並告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開展小組競賽的活動,進一步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好勝心,並促進同學間的團結協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獲勝。同學間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困難,互相指正錯誤。共同進步,這樣掌握知識又快又好。又如,學生藉助互聯網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討論、齊心協力一起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協作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

三、加強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前,面向新世紀的基礎教育的重任。推進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必須重視計算機的基礎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爲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小學信息技術中的操作系統知識、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畫圖工具箱的應用、圖塊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生有了這些基礎,就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信息技術,同時也是學生創造力的源泉。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已成爲中小學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作爲與創新教育有着“天然結合”的計算機學科應當擔起這個重任。

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競賽,進行自由討論,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啓發思路,以實現解決問題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機統一。向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材料,還可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直覺力。

在計算機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繫實際,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求新出異,提高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計算機學科還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眼光僅僅侷限於課本,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認真實踐,及時總結,纔會有創新,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也才能爲培養21世紀實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完成由學生的被動學習到自覺學習的飛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發揮能力。

  新課改下計算機教學反思2

一、教學模式

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大體的作法如下:

(一)、教學設計

首先認真分析將要講授的內容,確定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以及重點和難點。接下來設計教學過程(備課)時,關鍵是設計對學生有一定吸引力的一個或多個“任務”,要求它能基本涵蓋教學內容的各個知識點。其中教學目標是設計“任務”的依據,也是課堂小結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過程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根據高二年級與xx培訓班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對高二年級的學生首先提出具體的“任務”,讓學生來完成這個“任務”,接下來授課緊緊圍繞如何完成任務這個中心來展開,從而在任務完成時,教學也在不知不覺中取得預期的目的。而針對09培訓班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以學生練習爲主,加上我在邊上輔導。不管是高二學生還是xx培訓班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結束之前,一定要留有適當的時間進行知識點回顧和總結。一來可彌補以任務爲中心的教學的缺點——缺少系統性和條理性,二來可彌補由於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造成的部分學生知識點的疏漏。在具體做法上,根據所學知識的複雜程度可採用口述回顧、畫知識結構圖等方式。若有可能,也可讓學生先試着總結,以培養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但教師在最後一定要把好關,即把知識點陳述完整。郭永濤

、教學措施

(一)分析講解與學生模仿操作相接合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展示一個已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作品並講解其製作過程,要學生模仿着去做。

比如在對09培訓班學生講五筆打字時先讓學生每個人按照字根表把自己的名字先成幾個字根,然後把字根化成字母最後在文檔中打出自己的名字。

對高二學生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先爲該教學內容設計一個具體的任務如製作賀卡,課堂上通過講解這張賀卡製作過程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首先,學生們看了我展示的一張精美的賀卡,頭腦裏會對將學的知識有何實際應用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這時候,教師再分析這張賀卡的結構,哪部分是圖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選圖形,哪些地方可用其它形式替代,哪些地方不能等。通過教師的分析,學生對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觀的認識。接下來教師再講解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修飾、美化賀卡各部分的詳細操作方法。由於教師在備課時已做過一遍,對學生可能出錯或易混淆的地方心中有了數,教學時,重點突出。而且授課順序就是製作賀卡的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教學,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二)、教師點撥,學生嘗試

若學生已有完成該任務的基礎知識,可採用這種方式。

例如BASIC語言的特點是容易入門,一開始學生必然對它有濃厚的興趣。但若按有些教材的順序,先講常量、變量、數據類型、輸出格式、流程圖等一大堆理論,一半教學時間過去了,學生仍未能編出一個像樣的實用程序。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若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我們設計了在每堂課內、每個教學單元內、各教學單元之間乃至整個教學過程中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任務”,通過這些任務來達到教學目標。一般的“任務”都是由教師在課前編好程序,上課時先讓學生看到程序的運行結果。然後在教師的點撥下,讓學生嘗試着編出程序。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可通過閱讀教材解決,有的可通過同學間相互交流、討論來解決,解決不了的教師再稍加點撥指導。

三、檢查手法

在考覈學生上課聽課認真層度上我改變了以往以佈置課後作業的作法爲查看課堂筆記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做好課堂筆記,每堂課上完了就要求學生把筆記收上來當作是當天的作業進行批改檢查。這樣既可以防治學生相互間抄作業,也可以促使學生上課時能夠認真聽課。

在做上機練習作業時,是讓學生參考着自己的筆記本來完成一項任務,而且也有時間上的限制,作業完成後馬上用教學軟件的提交作業功能進行提交,這樣可以防止學生複製同學的作業。因爲本教學軟件對同一臺電腦發送過來的作業會發到同一個文件包中去的。

四、有待改進的地方

1、在以任務形式授課時會因爲學生的基礎不同而使授課有點阻礙,有時會耽擱教學預定的時間。

2、以檢查筆記形式當作作業會使學生感到有點緊張,部分學生會對計算機產生厭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