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大綱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1

《雷雨》是人教版第四冊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下面談談自己教學後的得與失。

成功之處:

1.在這篇課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景象寫得較具體,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對來說寫的簡單了些。因此,在教學時,雷雨中的景象我講得比較少。重點講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景象。爲了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我在每一段課文引入上下了功夫。教學“雷雨前”時,我讓學生聽雷聲,看閃電,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教學“雷雨中”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聽大雨嘩嘩的聲音,並不時穿插轟隆隆的雷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雷雨後”時,我請學生欣賞課件,聽蛙鳴、蟬叫、鳥啼等各種自然界的聲音,並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看精美的圖片,彩虹,太陽……感受“雷雨後”的美麗。就這樣,我把學生帶進文本,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領他們感受大自然的變化,激起他們探究自然奧祕的慾望。“雷雨中”這一段我用請學生欣賞課件的方法引入,讓學生身臨其境;“雷雨後”這一段我採用的引入方法是: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像。

2.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詞非常精煉。於是,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着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隨即引導學生:在這個句子裏,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好?爲什麼?滿天的烏雲壓下來,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然後又引導學生把這種害怕的感覺方到句子裏讀,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再如理解句子:“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我先請學生欣賞課件,理解蜘蛛爲什麼要垂下來。然後請學生來噹噹這隻害怕的小蜘蛛,讀讀這句話,體會“雷雨前”小動物的不同反應,從而進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來了……現在想想,學生那天的朗讀真的很精彩,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絕倫。

不足之處:

比如對“雷雨中”這一環節處理過於簡單,如果能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透過茫茫的大雨,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這樣一來,這一環節會變得更豐滿。在教學“雷雨前”時,只考慮到品詞析句,指導朗讀,引導感悟,忽略了教材的整體性,教材處理有點散。而且,雷雨前的景物變化是緊密聯繫的,當時備課的時候,這一點考慮得不夠周全。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2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同學們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本節課,我通過鑽研教材,設計了符合我班同學們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同學們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爲了使同學們整體感知全文,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同學們讀課文前,先聽一段音樂,猜情景,而後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使同學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調動了同學們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了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從而,激起了同學們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生字學習,結合詞句

課前預習時,要求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用橫線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並允許同學們提出本課尚不要求或被遺忘的字,在文中畫出來。再對照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讓同學們在朗讀中試拼。然後引導同學們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及個人獨特的識記方法進行生字識記。由於本課的生字只有四個,在課堂上的教學,就採用了檢查生字:逐個出示生字,生字組成的詞語,最後通過組詞成句,回到課文,體會生字出現的環境,瞭解用法習慣。

三、自主學習,感悟語言。

實施自主學習,是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下同學們的主要學習方式。我在教學本課時,留出大量時間給同學們朗讀,讓學生找一找:讀完了課文,你有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嗎?請你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你喜歡的詞語或者句子。然後四人小組說說喜歡的理由,最後帶領同學們品字賞句,重點領悟“壓、亂、垂”。

四、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同學們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同學們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同學們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3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最後一次“新苗杯”競賽,我做了認真充分的準備。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考慮了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他們正在訓練作文的上升期,寫作熱情很高,篇幅一般都能達到二三百字,也能使用一些優美的辭藻,熟練運用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但是他們的缺點在於,不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連綴成文,更重要的是,每次一到考試要寫看圖寫話,就變成了乾巴巴的幾句話,缺乏細心觀察圖畫的能力。

經過慎重的考慮,我決定使用《雷雨》這篇課文。本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清晰地展開陳述,三部分特徵鮮明。雷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他們都有着一定的生活體驗。另外教材又配有兩幅直觀的插圖,利於圖文對照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學中可以牢牢抓住這兩方面的優勢,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觀察圖畫,進行圖文對照入手,溝通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徵。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閱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會寫觀察日記。

二、教學重點的確定。

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是楊紅豔老師和我一起確立的。一是通過讀悟結合,充分運用理解默讀、感悟朗讀、朗讀指導、朗讀評價,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二是通過讀寫遷移,讓學生學到如何描寫自然現象,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還要選擇最能體現特點的景物。三是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課文的一個部分,體現自主學習的精神。

三、教案和課件的準備。

第一稿我自己寫的教案,注重朗讀和品悟,連自己也覺得沒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根據我的寫作特長,以及班上學生寫作的優勢,楊老師給我定了朗讀指導和讀寫結合的思路,我馬上進行了修改。五一過後,我又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加入了學法歸納的部分。試教過後,我們組裏的老師提出,要充分運用圖片的作用,從觀察圖畫,進行圖文對照入手,指導朗讀和寫作。所以說,經過這樣的不斷修改完善,我拿來正式上課的教案和課件都已經是第五稿了。

記得以前楊碧紅老師曾經給我改過十次教案,這一次楊紅豔老師也在不遺餘力地幫助我,還有李蓉暉、幸芳、顏建紅、賀應分、周彩蘭等老師,十分感謝她們的指導和幫助。

四、課堂上的隨感。

1、在複習第一課時內容時,我讓學生用“先……接着……最後……”的句式,說一說小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場雷雨的,這是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指導朗讀,讀悟結合我們做得比較充分,學生每一次讀書都有新的收穫,每一次朗讀水平都有新的提高。評價朗讀時,我使用師評爲範例,自評找差距,互評找優缺點,再讀求進步,齊讀齊體會的方法,讓學生的朗讀水平繼續提高。聽到他們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聽到他們有禮貌地提出同學的優點,委婉地指出同學的不足,看到他們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進步,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3、讀寫遷移,每一部分我都有側重。

雷雨中的部分,我讓學生學習小作者在這裏除了寫雷雨中看到的景物,還寫了聽到的聲音。要求學生寫作文也應該這樣,充分運用自己的感覺來描寫事物。而且讓學生們讀自己蒐集的描寫雷雨中的句子,不但鍛鍊了他們蒐集資料的能力,還給了他們很好的寫作範例,這是“扶着寫”的.階段。對着動畫自己看圖說話,學生們果然突破了平時看圖說話乾巴巴的困難,觀察比較細緻,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來觀察事物。

雷雨前的部分,我先讓學生找到小作者選擇寫的景物,再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要寫這些景物。從而推出寫作方面的要求,選擇寫哪些景物,一定要有目的,圍繞中心寫最有特點的景物。所以問學生雷雨後爲什麼要寫這些景物時,他們都能理解要寫最有特色的景物。

雷雨後的部分,我先讓學生隨便說有哪些景物,然後問到小作者是不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寫的呢?到底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學生很容易就發現是從上到下的順序。我就用小結的形式說出,我們寫作文,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最後,我們到了“放開手”的階段了,問學生想不想也來當一回小作家,說說雷雨後的美景。這時,學生就能夠很自如的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選擇最有特色的景物來看圖說話了。

總結拓展時,我使用一幅雪景圖,讓學生練習找最有特色的景物,使用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寫。讓學生們熟悉這堂課寫作方面的重點後,再提出觀察日記的作業,就水到渠成了。

4、學法指導,我特地先學習了雷雨中的部分,然後再對應學習雷雨前和雷雨後的部分。學習完雷雨前之後,我進行了一下學法歸納(找景物、劃句子、讀一讀),然後讓學生同桌兩人使用這種學習方法自學雷雨後,並彙報學習成果,完成老師板書。這樣能夠體現學生自主性,把教學生“學什麼”,變成教學生“怎麼學”,有效地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五、存在的問題和如何改進。

很榮幸,我的這堂課得到了很多老師的指導,袁主任、李主任和陳主任等等老師都對我的課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他們肯定了我的很多做法和想法,也表揚了我們班學生的優秀素質。

還有,一邊默讀一邊想象雷雨的景象,沒有讓學生說一說,他們想象中的雷雨是什麼樣子。這樣就框住了學生的思維,沒有讓學生主動探究,留下更多的發揮空間。

六、總之,這一堂課經過精心的準備,學生和老師都發揮了最好的水平,學生得到了朗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還進行了了自主學習和蒐集資料的訓練。學生學有所得,就是我最大的收穫。感謝全程關注我幫助我的所有老師,感謝新苗杯這個平臺促使我成長。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4

本文是一種意外的收穫,是在與學生談話間產生的新課。午時的課,孩子們沒多大精神,課前我用“你有……我也有……”的句式和學生進行交流,激發興趣。

還靈,坐前排的一小女生戴着眼鏡,我取下自我的眼鏡說:“我也有眼鏡。”小女生指着自我的小眼鏡說:“我也有眼鏡。”我笑了說:“哈、哈……我們都有眼鏡。”這下沉悶的教室活了,都爭着和我說話。我藉機打開擴音器,聲音大了些,孩子們更來勁兒了。我依次和學生說了一圈子,什麼:雙手、眼睛、眉毛、嘴、書、衣服還有看不見的家等。最終我轉話題了說:“我會讀18課。”孩子們一齊說:“我們也會讀18課。”我又說:“我明白要下雨了蜻蜓飛不高是爲什麼”。

這下,孩子們爭着舉手說了許多,雷雨前的天氣變化。如、狗伸出長長的舌頭、蚊子結成羣阻擋眼睛,樹葉一動不動……我又說,這種現象一般在“春天”出現多一些。這下我着批評了,一男孩站起來說:“教師說的有些不對,夏天的雷雨前最多。”我高興極了,板書課題《雷雨》。

孩子們讀書的慾望熱切,情不自禁地讀起課文來,我也藉機在黑板上出了些閱讀要求。如、勾畫生字帶詞,優美的句段,課文以優美的文筆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哪些景象,勾畫出相關的自然段,結合圖文,勾畫景物變化的詞。本文是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語言精練,生動易懂。描述了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了一陣涼爽,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針對本課的特色,文筆優美,本人在教學思想上以默讀爲主,理清文章思路,再輔以想象感受雨前、雨時、雨後之美,最終在理清文路的基礎上,以朗讀形式來表達自我對景的喜愛,放下書本回憶自我的教學,抓住瞭如下幾方面:

充分利用了生活化的教學材料。讓學生能在課堂上走進生活,並把生活中的細節放大以形象化,細細感受並熱愛生活。促進學生把生活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課堂上引領學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語文綜合活動中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在閱讀中感悟寫法,使其習作妙筆生花。讓學生感悟寫景文章如何做到條理清楚。如、本課是按“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三個不一樣時間的景物的不一樣特點。

圖文結合,幫忙學生理解課文。經過畫面,聲音、激發學生想象,展學生口頭表達本事。如、課文爲什麼先寫閃電,後寫雷聲,爲什麼會打雷。

激發學生對原有生活經驗的回憶。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動物們在幹什麼,這一環節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還應是一個知識點的拓展。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時,藉助文中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描述,雨前、雨中、雨後的景象,從而產生如見其景,如聞其聲的效果。(例如、在讀雨前時,我們就能夠經過視覺想象眼前彷彿看到滿天的烏雲翻滾着,樹葉一動不動,蟬靜靜地趴在樹幹上,忽然一陣大風把樹枝吹得亂擺,一隻蜘蛛慌亂地逃跑,一道道閃電從你面前劃過。從而體會出:一場大雨即將來臨。再如、讀雨中的景象時,我們除了運用視覺想象,還能夠運用聽覺想象。如、讀到了“譁、譁、譁”我們能夠根據自我的聽覺體驗,想象傾盆大雨從天而降的聲音,從而體會出雨下得大,下得急。)鼓勵學生平時去觀察,去發現。

簡潔的板書表現作者寫作的順序及描繪的景象。雨前、雨後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在寫,雨中的重點表現雨的變化過程。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僅有當學生想讀、願讀、纔會把語文當成一種需要和樂趣。這樣讀語文就自然不是一種痛苦,僅有學生自願的情景下,纔會有意識地去不斷積累,纔會逐漸構成自我的語文學習的風格。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5

本課是我在學校組織的級部大比武中講授的一課,課文用優美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三部分特徵鮮明,寫景細緻逼真,引人入勝。激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深刻體驗,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自然的熱情。

在課堂上我努力地爲學生創造簡便、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這一理念。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配合比較默契。

我認爲本課比較成功的是生字教學和朗讀教學。識字是二年級教學的重點,識字量又很大。在教學生字時,我不僅僅讓學生會讀,並且學會方法,每個孩子交流識字方法時都很進取活躍,並且都有自我獨特的方法。其實,幾乎每個生字孩子們都能想出不一樣的辦法,甚至能根據每個字的特點編出字謎或者順口溜。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只要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再難的生字,孩子們都會想方設法記住它,使生字教學不再成爲難題。學習“垂”的寫法時,我先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記住每一筆的的特點及在田字格里的佔位,然後再在黑板上範寫,所以,這個最難的字,學生也掌握得較好。

本課的朗讀指導也比較到位,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經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生感受了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後,問:此刻有滿天的烏雲向你壓下來,你有什麼感覺?讓學生就帶着這種感覺讀,所以讀得很有味。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我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爲直觀。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證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第一個“譁”拖得稍微長一點,後兩個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證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述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十分美,讓學生暢談想畫什麼,然後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本課每一個自然段的朗讀都到達了預期的效果,孩子們十分投入,讀出了變化,這是我很滿意的一點。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由於沒有試講,對時間的把握不是異常好,前面的識字教學還是有點鬆,所以後面的環節就顯得急促了些,本來學完課文還安排了三名同學讀整篇課文,由於時間來不及了,只是做了個簡單的總結。拓展處的蘇軾的古詩,也應當領着讀一遍,讓學生從詩詞中再來感受雷雨的來勢洶洶,也領略詩詞的美。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6

《雷雨》這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並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表現雷雨前後的不一樣景象。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貼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經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爲了使學生更真切地感知雷雨的景象,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學生讀完課文後,我先讓學生說出你讀了某句話用“我讀了……這句話,彷彿看(聽)到了……”發揮自我的想像,然後再欣賞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在學習雷雨中時,我藉助多媒體,運用聲音,渲染氣氛,孩子們有了更好地感覺,提升了朗讀。轟隆隆的雷聲、嘩啦啦的下雨聲和閃電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了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經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所以,在這篇課文裏,我指導學生從語氣、表情、動作方面,把自我的感受讀出來。在雷雨前這一部分,我採用教師先示範讀,學生來當小評委,讓學生對教師的朗讀進行評價。學生懂得了評價教師的朗讀,爲接下來的朗讀教學打下基礎。在指導朗讀“譁,譁,譁”的聲音時,爲了證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我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我就讀得稍慢一些。這樣,讓學生經過聽也能感受到變化。這篇課文多次裏多次出現了“越……越……”和“漸漸地”,我讓學生用“越……越……”、“……漸漸地……”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那裏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同時,我抓住文中重點句、關鍵詞讓學生反覆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比如我問爲什麼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用“逃走”這個詞而不用走了?學生經過讀前面的文字明白大雨準備要來了,所以都懂得回答:蜘蛛不趕緊“逃”的話就要被雨淋。在指導朗讀方面。我還經過比較句子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比如:

1、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2、樹上的葉子不動,蟬不叫。

三、讀寫結合,拓展思維

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將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情景進行比較,我在雷雨前選擇師生一齊將雷雨前的自然景象的特點寫出來的教法,可是雷雨後我則是發表格由學生自我填寫,學生經過學習雷雨前的劃詞、劃句子這種方法以後,在寫雷雨後就很容易找出雷雨後的自然景物的特點了。

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在朗讀方面表現不錯,能有情朗地朗讀課文是我這一課的一個教學目標,同時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可是,在前面部分我花太多時間,導致後面的書寫指導不夠時間我就直接地進行簡單講解,如果在指導學生寫生字時先讓學生觀察,然後讓學生交流書寫時應當注意的問題,最終教師才示範寫,這樣學生才明白書寫時需要注意哪些。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7

《雷雨》是一篇寫景的短文它的條理清晰可分爲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三部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除了注意到完成識字、朗讀的重點外還針對這兩部分作了不一樣訓練目的的處理。

“雷雨前”爲了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緊張氣氛我結合課文的情境朗讀,讓學生感受情景,引導學生注意其中幾個動詞,如“壓、亂擺、垂、逃”結合語境來體驗輔以直觀的動作演示或經過刪減、替換詞語來比較學生很快受到感染。

“雷雨中”重在體會雨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緊扣兩個詞語“越……越……”、“漸漸地”經過朗讀音量大小、語速的控制將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過程展現出來配合用詞造句體會事物發展變化。並且讓學生充分地說“越……越……”這一句式。

“雷雨後”一部分利用插圖觀察、想象雨停了,讓學生感受理解。

上完這篇課文後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於我總是擔心學生說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緻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趣味性並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後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8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在執教《雷雨》一課時,改變傳統的單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經過這一節課的鍛鍊,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大提高。爲了上好這節課,我對學生做了充分的訓練,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不僅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擁有了識字能力,而且他們的反饋對我的教學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們喜歡的,就是我們正要教學的。通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感觸,接下來我從這幾方面來談一談:

一方面我感覺到學生們現在能自主地到前面來抓重點講解生字,但有些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我今後再進行訓練。有幾個學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來說的時候,卻表達不清。我想在今後我可以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的方式最好是大聲地朗讀,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鍛鍊了他們的用詞造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靈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基本功仍需要練習,就象李校長說的,要想上出一節成功的識字課,首先教師的字要漂亮,針對這個情況,我想每天抽半小時的時間來練習自己的粉筆字和鋼筆字,每天鼓勵學生也抽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鉛筆字和粉筆字。而且每天無論是上課的板書,還是平時的小事記在黑板上,我在書寫時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細,讓學生平時就意識到字應該怎樣寫,怎樣寫才能寫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訓練過後,學生們和我的字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我還認爲學生們在小組合作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我覺得他們的傾聽能力比以前加強了,而且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相互配合得也越來越好了。因爲在小組合作中,他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所以他們也願意以這種形式來學習,並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無論今後上每一節課,我們老師都應充分尊重學生們的選擇,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這樣,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便能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同時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交流,既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又可使學生注意學習方式的優化,也讓老師從學生的多角度思考中受到啓迪,得到提高,從而使教學的過程成爲師生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