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出自《儒林外史》的成語典故

出自《儒林外史》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導語: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相關成語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吧幫助。

出自《儒林外史》的成語典故

  《儒林外史成語故事大全:

1.范進中舉

故事講述古代廣東有一貧苦童生范進從20歲開始考秀才,理想是中舉人。直到34歲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戶是個趨炎附勢、嫌貧愛富的人,對女婿感到很不滿意,在范進面前趾高氣揚,粗野狂暴,范進也只是唯唯連聲、低聲下氣。好不容易在次年范進中了舉人,他喜極而瘋,後來又被岳父胡屠戶一個耳光打醒了。范進身邊的人都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因此他因中舉而升官發財了。

2.兩根燈草

華說有個鄉紳叫嚴監生,膽小又有錢。嚴監生老了臨死的時候,臥房裏擠滿了子女後代,老人家臥在牀上話也說不出,就只是伸出兩根手指,衆人不知其意。侄子問嚴監生的意思是不是有兩個親人還沒見面,老人搖頭。侄子又問嚴監生是不是有兩筆銀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搖頭搖的厲害。老奶媽有問是不是他兩個兒子不在眼前,老人還是搖頭,兩個手指指着不動。待到其妻子趙氏擦擦眼淚對老爺子說:“我知道,你是看那燈裏有兩根燈草怕費了燈油。”然後趙氏挑掉一根燈草。嚴監生看了隨即點點頭,手一垂,人就掛了。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羣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內容簡介】: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成書於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1803年(嘉慶八年)。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僞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爲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爲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該書代表着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峯,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爲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爲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讚,有認爲《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