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七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試卷

七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導語:學習語文課本是我們現在學習語文的主途徑.我們要把課文學習好,那樣纔會以點帶面,用課本課文的”點”去帶動生活語文的”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七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試卷,供大家學習參考!

七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試卷

七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試卷

第一部分(1~7題,26分)

1.按要求默寫古詩文。(每空1分,共7分)

(1)開軒面場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過故人莊》)

(2)問渠那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觀書有感》)

(3)幾處早鶯爭暖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5)爭渡,爭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夢令》)

(6)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紀昀《河中石獸》)

2.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分歧(qí) 憔粹(cuì) 尷尬(gà) 一字不露

B.嘈(cāo)雜 屏(bǐng)息 醞釀(niàng) 鴉雀無生

C.啜(chuò)泣 蔥蘢(lóng) 俘虜(lǔ) 頭暈目眩

D.頃(qīng)刻 點綴(zhuì) 靜謐(mì) 兩全齊美

3.下面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看到四歲小侄女模仿《甄嬛傳》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大家認爲他提出的這條建議很有價值,都隨聲附和表示贊成。

C.陽春三月,微風還帶着寒意。西湖邊的垂柳卻花枝招展,嫩葉滿枝,翩翩起舞,彷彿在迎候來自遠方的早春客人。

D.學習知識,不僅需要勤奮刻苦的態度,更需要一絲不苟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

A.在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的問題上,老師聽取了廣泛同學們的意見。

B.閱讀文學經典,就是與文學大師進行精神的對話和心靈的溝通,這對我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將產生極爲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C.能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衡量我們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標誌。

D.經過老師的細心講解,使他終於弄懂了這道題目。

5.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2分)()

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它們_____,輕輕地飄在空中;______,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______,來來去去;______,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①有的像羊羣②有的像羽毛③有的像一牀大棉被④有的像魚鱗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6.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5分)

(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A.《西遊記》描寫了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孫悟空號稱美猴王和齊天大聖,他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勇敢機智、愛憎分明、幽默,贏得了人們的深深喜愛。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出自《禮記》。《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相傳爲春秋孔子編撰。

C.《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寫的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寫景虛實手法同時並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D.《皇帝的新裝》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它犀利地諷刺了皇帝的自欺欺人以及大臣們的虛僞,還告訴我們應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要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2)閱讀下面兩段材料,回答問題。(3分)

【材料一】

聰明人,

拋棄你手裏幻想的花罷!

她只是虛無縹緲的,

反分卻你眼底春光。

選自《繁星》(一三七)

【材料二】野豬,馬與獵人

從前,野豬和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豬經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非常生氣,一心想要報復他,便跑去請求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願意套上轡頭讓他騎,纔會幫助馬懲治野豬。馬報復心切,就答應了獵人的要求。於是,獵人騎在馬背上打敗了野豬。然後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終於成了被獵人奴役的工具。

選自《伊索寓言》

①材料一冰心這首小詩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這則寓言揭示了怎樣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綜合性學習。(6分)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國“全民讀書月”。一個愛閱讀的民族,才能真正鑄就過硬的軟實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歲將軍童陸生,他的健康經驗有“三樂”,即心寬爲樂,讀書爲樂,助人爲樂。他深知讀書可以陶冶性情,延緩衰老。至今,他除了讀醫學、文學雜誌外,還整理出多個詩集和回憶錄。

【材料三】《語文課程標準》向中學生推薦了幾十本經典必讀書目,但遺憾的是,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中學生的經典閱讀只停留在根據古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上。

(1)請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個共同的結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針對材料三中的中學生讀書現象,學校準備開展“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的主題活動。(4分)

①請你爲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讓你去請材料二中的童陸生將軍到學校爲全校師生做報告,你準備怎樣對他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8~24題,44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8~9題。(4分)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8.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0~14題。(15分)

[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論語·爲政》)

[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爲政》)

[丙]孔子觀於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爲宥座②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

(《韓詩外傳》)

注①敧(qī):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邊。“宥”通“右”。③中:這裏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哪裏,怎麼。

10.解釋下面加點的字。(4分)

(1)知之爲知之爲__________(2)是知也是__________

(3)思而不學則殆殆__________(4)滿則覆覆__________

11.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學而不思則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問於守廟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丙]文中孔子“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的感嘆給了我們什麼啓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這幾段文字內容都與學習有關,[甲]文和[丙]文談的是學習______方面的問題;[乙]文談的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孔子認爲學習過程中______與______應該相結合。(2分)

14.回答下列問題。(3分)

(1)孔子爲什麼要“使子路取水試之”?請根據文意簡要說明。(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這樣做有必要嗎?談談你的看法,並結合文段內容說說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選文,完成15~19題。(10分)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5.請給選文加上一個小標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選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一句對描寫春花有什麼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中“彷彿”的作用是什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第一句“桃樹、杏樹、梨樹”三種樹的位置能交換嗎?爲什麼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據自己的積累寫出兩句描寫春花的詩句來。(本冊課本的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記敘文,回答20~24題。(15分)

薔薇幾度花

⑴喜歡那叢薔薇。

⑵與我的住處隔了三四十米遠,在人家的院牆上,爬着。我把它當作大自然贈予我們的花,每每在陽臺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飽覽它了。這個時節,花開了。(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兩朵,躲在綠葉間,素素妝,淡淡笑。眼尖的我發現了,歡喜地叫起來,呀!薔薇開花了。我欣賞着它的點點滴滴,日子便成了薔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頭地朝前過着。

⑶也順帶着打量從薔薇花旁走過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從容,有些人只是路過,有些人卻是天天來去。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識。譬如那個挑糖擔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膚黑,像從舊畫裏走出來的人。他的糖擔子,也絕對像幅舊畫:擔子兩頭各置一匾子,擔頭上掛副舊銅鑼。老人手持一棒槌,邊走邊敲,噹噹,噹噹噹。惹得不少路人循了聲音去尋,尋見了,臉上立即浮上笑容來。呀!一聲驚呼,原來是賣竈糖的啊。

⑷可不是麼!匾子裏躺着的,正是竈糖。奶黃的,像一個大大的月亮。久遠了啊,它是貧窮年代的甜。那時候,挑糖擔的貨郎,走村串戶,誘惑着孩子們,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只要一聽到銅鑼響,孩子們立即飛奔進家門,拿了早早備下的破爛兒出來,是些破銅爛鐵、廢紙舊鞋的,換得掌心一小塊的竈糖。伸出舌頭,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絲一縷把心填滿的。

⑸現在,每日午後,老人的糖擔兒,都會準時從那叢薔薇花旁經過。不少人圍過去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買的是記憶,有的人買的是稀奇──這正宗的手工竈糖,少見了。

⑹便養成了習慣,午飯後,我必跑到陽臺上去站着,一半爲的是看薔薇,一半爲的是等待老人的銅鑼敲響。噹噹,噹噹噹──好,來了!等待終於落了地。有時,我也會飛奔下樓,循着他的銅鑼聲追去,買上五塊錢的竈糖,回來慢慢吃。

⑺跟他聊天。“老頭!”我這樣叫他,他不生氣,呵呵笑。“你不要跑那麼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過那叢薔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擔前,有些氣喘吁吁地說。老人不緊不慢地回我:“別處,也有人在等着買呢。”

⑻祖上就是做竈糖的。這樣的營生,他從十四歲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殘疾──斷指,兩隻手加起來,只有四根半手指頭。卻因竈糖成了親,他的女人因喜歡吃他做的竈糖嫁給他的。他們有個女兒,女兒不做竈糖,女兒做裁縫,女兒出嫁了。

⑼“這竈糖啊,就快沒了。”老人說,語氣裏倒不見得有多愁苦。

⑽“以前怎麼沒見過你呢?”

⑾“以前我在別處賣的。”

⑿“哦,那是甜了別處的人了。”我這樣一說,老人呵呵笑起來,他敲下兩塊竈糖給我。奶黃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銅鑼往前去,噹噹,噹噹噹。敲得人的心,薔薇花朵般地,開了。

⒀一日,我帶了相機去拍薔薇花。老人的糖擔兒,剛好晃晃悠悠地過來了,我要求道:“和這些花兒合個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說:“長這麼大,除了拍身份證,還真沒拍過照片呢。”他就那麼挑着糖擔子,站着,他的身後,滿牆的花骨朵兒在歡笑。我拍好照,給他看相機屏幕上的他和薔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舉起手上的棒槌,噹噹,噹噹噹,這樣敲着,慢慢走遠了。我和一牆頭的薔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惲的《詠薔薇》來:“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詩裏的薔薇花,我自輕盈我自香,隨性自然,不奢望,不強求。人生最好的狀態,也當如此吧。

20.第⑸段中“記憶”和“稀奇”分別指什麼?(3分)

“記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結合上下文,理解畫線句子的含義。(3分)

(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兩朵,躲在綠葉間,素素妝,淡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那是甜了別處的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⑻段的記敘順序是____________。文中的“我”對挑糖擔老人是怎樣評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薔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認爲,人生最好的狀態是“隨性自然,不奢望,不強求”,而有人認爲“努力,拼搏,追求”纔是人生的最好狀態,請談談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25題,50分)

2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50分)

聲音,也許來自天籟:風聲、雨聲、鳥啼聲……聲聲入耳;聲音,也許來自生活:掌聲、笑聲、叮嚀聲……聲聲溫馨;聲音,也許來自情境:書聲、歌聲、撫琴聲……聲聲醉人。

在我們記憶深處,很多生活影像也許已經淡黃、模糊,然而,那些曾經叩擊我們心靈的聲音,會時常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深情地響起,潮溼我們的眼眸,溫暖我們的人生。

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體驗,以“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爲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文章不少於600字;

③文從字順,突出中心;

④書寫要正確、規範、美觀。


七年級語文期末試題答案

第一部分:

1.(1)把酒話桑麻。(2)爲有源頭活水來。(3)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4)山光悅鳥性。(5)驚起一灘鷗鷺。(6)可據理臆斷歟?

2.C。

3.D。

4.B。

5.C。

6.(1)B。(2)①(意對即可)示例:要腳踏實地,丟掉幻想,勇敢面對現實,在現實中求進步。②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對他人寬容,不要因爲一點小事就想去報復他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寫出基本意思即可)

7.(1)閱讀對於一個人乃至整個民族都很重要。(“閱讀重要”1分;“一個人乃至整個民族”1分,只答個人或民族不得分。)(2)①示例一:與聖賢爲友,與經典同行示例二:培養讀書習慣,豐富美麗人生(符合標語要求即可。要求根據材料,從“多讀書,常讀書”和“讀經典”兩方面的任一方面擬寫,否則不得分。)②示例:童將軍(童老),你好!久聞您喜好讀書,非常敬慕。我校即將開展“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主題活動,想請您去做報告,爲全校師生指點迷津。我們恭候您的光臨!(2分,語言得體1分;突出活動主題1分。)

第二部分:

一、8.(1)深秋晚景圖。(2)遊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鑑賞能力。

9.(1)題目就點名了季節是秋天,時間是“夕陽西下”;(2)抓住“斷腸人在天涯”這一主旨句,因漂泊在外思念家鄉而極度悲傷。

二、10.(1)爲:是。(2)是:這。(3)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4)覆:翻倒。

11.(1)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2)孔子問守廟的人說(或者:孔子向守廟的人詢問道)

12.—個人要謙虛,不要自滿。

13.態度、學(學習)、思(思考)。

14.(1)孔子要(想)驗證宥座器(敧器)的特點。(2)有必要。因爲孔子雖然聽說過,但並沒有親眼見過。驗證一下才能夠確認。(答:“沒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沒有必要。因爲孔子原本就聽說過,而且當場又得到守廟者的證實,沒有必要去麻煩。)

三、15.春花圖;花爭春;春花爭春圖。

16.側面寫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現了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

17.“彷彿”一詞由實到虛,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18.不能,因爲此句是與下文的內容相聯繫的。

19.示例:(1)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四、20.記憶:①當年孩子們用破爛換竈糖的情景。②貧窮年代的幸福和快樂。稀奇:①少見的正宗的手工竈糖。②逐漸消失的傳統的美好東西。

21.①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薔薇花的不張揚、素雅。②讚美老人的手工竈糖給很多人帶來了甜蜜和快樂。

22.記敘的順序是插敘。文中的“我”對挑糖擔老人的評價是:隨性自然,不奢望,不強求。(此爲唯一答案,若學生將“我自輕盈我自香”也答出,該題不得分)

23.①貫穿全文的線索;②引出挑糖擔的老人;③象徵老人的品格;④比喻人生的最好狀態;⑤烘托老人的形象。(答對3點即可。)

24.學生所答可能有三種情況:①贊成第一種看法;②贊成第二種看法;③認爲兩種看法都有道理。(①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給1分;②結合所選觀點談自己的理解,給1分;③表述準確,語言流暢,給1分。)第三部分:參考中考作文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