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愚公移山文言文15篇

愚公移山文言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愚公移山文言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愚公移山文言文15篇

愚公移山文言文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來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來源:學+科+網]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7.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雖我之死 ▲ ②一厝朔東 ▲

1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應 B.或以爲死,或以爲亡

C.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戰?

19.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對於這一點,你是怎麼理解的?請簡要談談你的觀點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愁什麼挖不平呢? 20. (2分)能結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文言文2

愚公移山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17.【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無隴斷焉 河曲智叟亡以應

B. 懼其不已 D. 操蛇之神聞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於帝

18.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19.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爲 (1分)

20.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啓示?(2分)

21.李白勤學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2分)

答案

16.(2分)(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學業。(1分)

(注意譯準“固” “徹” “感” “卒”,其餘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視情況給分)

21.(2分)【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各1分)

22.(2分)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各1分)

23.(2分)從側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願。

愚公移山文言文3

《愚公移山》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鯀禹治水》

洪水滔天,鯀①竊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殺鯀於羽郊④。鯀復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註釋】①鯀: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首領,禹的父親。②息壤:古代傳說的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③祝融:傳說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復:肚子,現在寫作“腹”。

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汝之不惠: (2)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朝而往,暮而歸 B.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2)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請運用愚公移山、鯀治水這兩個事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5.(4分)(1)通“慧”,聰明 (2)地面所生的草木 (3) 比得上 (4) 鋪填 6. D (3分)

7.(6分)(1)持着蛇的神聽說了這件事,擔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天帝。

(2)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卻)沒有經過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懷着慈愛之心,愛所有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你就擁有與一切破壞力量做鬥爭的勇氣。(1分)愚公愛大山,愛民衆,希望讓他們過上更便利的`生活,於是他擁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氣(1分);鯀熱愛百姓,在洪水氾濫,百姓生命財產受到威脅之際,他挺身而出並冒死竊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無懼。(1分) (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文言文4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衆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註釋

1、太行山: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2、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

3、方:指面積。

4、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爲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6、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7、且:副詞,將近。

8、面山而居:面對着山居住。

9、懲(chéng):戒,這裏是“苦於、爲......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繞遠。

12、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13、汝:你。這裏做複數看,爲“你們”的意思。

14、畢力平險: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

16、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17、獻疑:提出疑問。

18、以:憑藉。

19、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20、損::削減。

21、曾(céng):副詞,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爲“連……也……”,常與“不”連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鎮境內。魁(kuí)。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況且。

26、焉:疑問代詞,哪裏。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種用竹片或柳條編成的器具。這裏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婦。

31、遺男:遺孤,單親孤兒,遺腹子。

32、齔(chèn):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後重新長恆齒。這裏始齔表示年齡,約七八歲。齔,換牙。

33、寒暑易節:冬夏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季節。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語氣助詞。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

36、叟(sǒu):老頭。

37、惠:同“慧”,聰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39、長息:長嘆。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這裏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

42、匱(kuì):竭盡的意思。

43、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雖,即使。之,用在主謂之間,無實意。

44、苦:愁。

45、亡(wú)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通“無”。

46、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手裏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懼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話中的天帝。

49、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感,被……感動。

50、誇娥氏:神話中力氣很大的神。

51、負: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

56、隴斷:即壟斷,山岡高地

57、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於中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關於這部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爲是戰國初年的列禦寇著的;另一種認爲是後來晉代的人著的,沒有定論。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

愚公移山文言文5

壓力山大”,這句網絡流行語在中學是得到廣泛的應用,因爲剛上初一七門課,上了初二,八門課,初三黨,九門課,最主要的是,我們還即將中考,於是,各種壓力山就這樣一點一點的變重,學了這篇課文,一下子讓我們全班不淡定了。我們的功課就是山,我們就是愚公啊!說句題外話,作爲一個天生的怪胎,我頂多會說:“愚公愚公,真是愚鈍,搬個家不就行了?”然而再想一下,換一個方位,愚公移山,不是單純的爲自己,也是爲了衆多居民,如果說學習是爲了自己的成績進步,自私自利,那還有什麼意義?這樣一想,好像是自己有點誤解。如果把自己的壓力全都一點一點的`移走,慢慢的消化自己的功課,其實還是會讓自己受益匪淺的。

此外再感慨一句,耍小聰明不是放棄壓力,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學習愚公移山,我明白了:不是說任何一件事都是很深奧的道理,我們只是被自己面前的山給擋住了,移開一點,是不是就會對自己的世界觀好一點?哪怕我們的力量很薄弱,但依然選擇奮不顧身去拼搏,我們選擇去做一個愚公,把自己人生的障礙全部搬走,爲自己,也爲別人把他們的道路變得暢通無阻!

今天學了《愚公移山》這篇文言文,自己不禁有一番感嘆,不是說佩服愚公,而是說佩服我們現在的中學生。

毛爺爺說:“我們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壓在人民身上的山給移走。”除此之外,愚公移山還體現了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在學習的路上,我們的每一步都是要堅持,對待學習,持之以恆,不能輕言放棄,在生活中,在學校裏,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那纔是真正的愚公,因爲半途而廢不是好習慣,正所謂愚公,現代漢語,簡單一點就是傻。智叟,聰明的人。但我卻覺得,智叟,只是會耍小聰明吧?

愚公移山文言文6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迭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予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與汝畢力平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箕畚運於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於 告之於帝

皆以美於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默而識之

C.以 以殘年餘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之 雖我之死,有子有焉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學常識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

B.《左傳》是編年體史書,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孟子講學遊說言論的記錄。

D.《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4.翻譯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將要、快要。

(2)這裏指險峻的大山。

(3)通“慧”,聰明。

(4)用簸箕和土筐裝土石。

2.D

3.C

4.(1)憑你的(現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呢?

(2)你的心(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5.示例:衆人“雜然相許”並紛紛獻計獻策,表明他們是堅決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鄰人剛剛七八歲的孩子也跑來幫忙,說明愚公移山之舉深得人心。(意近即可)

愚公移山文言文7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下列兔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雜然相許 吳廣以爲然 D. 以君之力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3.用現代漢語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4.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從選文中愚公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3分)

參考答案:

1.(3分)(1)水的南岸 (2)削減 (3)交換

2.(2分)D

3.(2分)(他們)鑿石頭,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

4.(3分)敢想敢幹(不安於現狀);團結合作(廣泛依靠羣衆);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做事不畏艱險。

愚公移山文言文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聚室而謀曰(謀劃,商量) 雜然相許(紛紛)

B.懲山北之塞(懲罰) 出入之迂(曲折,繞遠)

C.畢力平險(險峻) 且焉置土石(哪裏)

D.山之一毛(毛髮) 何苦而不平(愁,擔心)

2.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於:運於渤海之尾 告之於帝

C.焉: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D.其:其如土石何 懼其不已也

3.下列關於本文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愚公是以發展的.眼光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

B.本文運用了對比的寫法,愚公和智叟對比是主要的對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時,運用二人姓名加重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

C.“其妻”與智叟都對愚公移山提出了疑問,其態度是一樣的。

D.本故事以神話結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答案:

1.A

2.B

3.C

4.⑴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

⑵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

愚公移山文言文9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日: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署易節,始一反焉。

10.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標一處)(2分)

(1)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2分)

(1)便要還家()(2)雜然相許()

1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餘人各復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投諸渤海之尾

C.屋舍儼然雜然相許

D.不復出焉且焉置土石

13.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譯文: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譯文:

14.內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虛構桃花源,表達了怎樣的願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願望?(2分)

答:

參考答案:

10.(2分)(1)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每小題1分)

11.(2分)(1)通邀,邀請(2)贊同,讚許(每小題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2)冬夏換季(寒來暑往),(他們)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時間,(他們才往返一次。

(每小題2分,翻譯準確、表連通順即可)

14.(4分)

(1)表達了作者嚮往自由、平等、和諧生活的願望。

(2)反映了人們與困難作鬥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願望。

(每小題2分,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文言文10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題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

⑶ 懼其不已也 已:

⑷ 無隴斷焉 隴斷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小題3】在人和山這對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公認爲:子孫無窮,人力 無限,而山不加增,人定勝山;智叟認爲:人是“殘年餘力”,山卻高大難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談談你對二人的評價。4分

答案

【小題1】毛,通“苗”,“草”的意思;亡:通“無”;已:停;隴斷:被高地阻斷。

【小題2】你太不聰明瞭! 有什麼擔心挖不平呢?

【小題3】略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全文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比如本題中“毛”“亡”都是通假字,要注意理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的.語境,瞭解句子大意,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第一句是倒裝句,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翻譯,第二句的反問語氣要翻譯出來,最後疏通語句。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分析兩個人物所站的角度,即一個是“靜止”地看問題,一個是“發展”地看問題,從這個方面談感想。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爲探究F。

愚公移山文言文1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節選自課文《愚公移山》)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懲山北之塞()(2)雜然相許()

(3)投諸渤海之尾()(4)始一反焉()

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翻譯:

9.化浪線的'兩句話表面相似,實際不同。請簡析他們的區別。(4分)

答:

7.4分。(1)苦於(2)贊同(3)之於(4)通返,返回

8.4分。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

9.4分。愚公之妻的話在於表示疑慮和擔心(擔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話顯然是鄙視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連山上的草都動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麼樣呢?)

愚公移山文言文12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選自《曹劌論戰》)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選自《愚公移山》)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2.翻譯(任選一句)

①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3.[甲]段曹劌認爲魯國“可以一戰”的條件是什麼?

4.[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負盛名的一段話,彰顯的是“愚公精神”,請談談你對愚公精神實質的個人理解。

1. 信:信用惠:通“慧”,聰明

2.①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以實情相報(“犧牲、加、以、信”等詞屬於給分點)②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比不上。(“固、徹、孀妻、若子” 等詞屬於給分點)

3.取信於民。或:魯莊公能做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愚公精神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怕困難下定決心,堅持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

愚公移山文言文13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位於,河南省濟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jīběn)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着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丘都剷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兒子孫子和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只有一個兒子,剛七八歲,但卻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說:“你真是太不聰明瞭。憑你殘餘的歲月剩餘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呢?”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爲什麼還擔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而對。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山岡阻隔了。

點評:

這則寓言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着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爲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

愚公移山讀後感

自古以來,我們做事就要有堅定的信念,但如果沒有爲之付出行動,那麼就是一句空有思想的軀殼,但是最重要的是付出行動併爲之堅持不懈地去做。這樣難就回迎刃而解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怕困難,那麼困難將會越來越多,難以解決。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有思想併爲之付出行動。

《愚公移山》就是說明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這篇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情節是講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路,愚公決定移山,得到了全家的支持,並立即採取行動,後來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反對他移山,還講了很多不利於愚公的理由,愚公反對了智叟的錯誤觀點,天帝被他的精神感動,最後讓山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愚公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在這個故事裏,我最喜歡的是愚公的一句話,是:“我雖然年歲大了,可是我死後還有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一代一代的,沒有個底。這兩座山是高,不過它們再也不會長高了呀,怎麼會挖不掉呢?”

在這句話中,我看到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幹什麼事都要有自己的目標,人不管是聰明的還是愚鈍的,只要是心存夢想併爲之努力,哪怕是一隻蝸牛也能爬上一個屬於自己的山頂。

像愚公的人還有很多,就像曹雪芹花費了十年時間來寫出的一篇古典小說——《紅樓夢》;還有花費十三年的時間,其中跋山涉水,路途遙遠,其中他還無數次試藥,爲的就是讓我們有一個完整的植物圖鑑,他就是創作《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

所以,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目標,始終不放棄,併爲之付出行動,不被別人左右,笑到最後,纔是最好的自己!

愚公移山文言文14

《愚公移山》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是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

北山的愚公,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着山居住。他苦於大山北面交通阻塞,出來進入都得繞遠。愚公集合全家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剷除這兩座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夫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消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況且往哪裏放置土石呢?”衆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愚公於是率領子孫中三個能挑擔的人,敲石頭,挖泥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遺孀有個男孩,剛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着阻止愚公說:“你也太不聰明瞭!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餘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木都不能剷除,又能把山上的泥土和石頭怎樣呢?”北山的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擔心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害怕愚公不停地幹下去,向天帝稟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這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的南邊,再沒有高山岡阻隔了。

愚公移山文言文15

【甲】愚公移山(節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有婦人晝日置小兒沙上而浣衣①於水者。虎自山上馳? 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②其一就懼;而兒癡,竟不知。虎亦尋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註釋: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幾:差不多,有那麼一點。在這裏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

小題1:解釋下劃線詞語的含義。(2分)

(1)懲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徹( )

(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尋卒去( )

小題2:翻譯下列文言語句。(3分)

(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小題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分)

A.甲文中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說的話角度不同,但對移山都持否定態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此句可以看出:面對兇猛的老虎,婦人急中生智,跳到水裏躲起來,其反應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稱讚。

C.甲乙兩文均運用對比襯托的寫法來突出人物的形象。

D.甲文中的遺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兒均閱歷頗深,也很天真可愛。

小題4: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苦於(2)通(3)通慧,聰明。(4)不久(每小題0.5分) 12.(13.

小題2:1)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

小題3:C

小題4:提示:人生有時會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艱難險阻,甚至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鎮定自若,勇敢無畏,就能克服困難,戰勝災難。

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爲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爲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如:懲的意動用法;惠爲通假字現象。

小題2:

試題分析: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爲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這裏注意如何句式;熟庶幾等重點詞的理解。

小題3:

試題分析:A中應是愚公之妻的話,是爲了更好的移山;B中面對兇猛的老虎,婦人急中生智,跳到水裏躲起來,其反應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稱讚是錯誤的;D中閱歷頗深說法有誤。

小題4:

試題分析:學生亮出的觀點要明確,最好能圍繞原文觀點,理解作者的感情,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細細品味詞句所包含、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能根據文本內容來進行表述,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