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而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1

《曹劌論戰》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遍同:徧)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譯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藉什麼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瞭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着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戰勝齊軍後,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敢作敢爲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翻譯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裏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裏贖買回來並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擾亂其人業已開始的'行動,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然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後才能奮起;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一個國家,在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3

《核舟記》

明代: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爲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箬篷一作:篛篷)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啓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爲人五;爲窗八;爲箬篷,爲楫,爲爐,爲壺,爲手卷,爲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爲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翻譯

明朝有一個技藝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還有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根據木頭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遊赤壁的圖案。

核舟的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着它。旁邊開設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一副對聯,右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着“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都塗成了石青色。

船頭坐着三個人,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鬍鬚濃密的人是蘇東坡,佛印位於右邊,魯直位於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着一幅書畫長卷。東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輕按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身子都略微側斜,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裏。佛印像極了佛教的彌勒菩薩,袒胸露乳,擡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上掛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簡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着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名撐船的人。位於右邊的撐船者梳着椎形髮髻,仰着臉,左手倚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着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呼喊的樣子。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4

《富貴不能淫》

先秦:孟子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爲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翻譯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爲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裏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爲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揹你的丈夫!’以順從爲做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裏,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爲的大丈夫。”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5

《愚公移山》

先秦:列禦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翻譯

太行、王屋兩座山,縱橫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着山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繞遠,於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裏?”衆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孀妻有個遺腹子,剛剛換牙的年紀,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說:“你真的太愚蠢了!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幹下去,於是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後,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6

《孫權勸學》

宋代:司馬光撰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爲博士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你知曉事情怎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爲好友後分別了。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7

《唐雎不辱使命》

兩漢:劉向撰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很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爲什麼?況且秦國滅掉韓國、魏國,而安陵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爲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加以注意。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這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裏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數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數千裏。”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加上我,將成爲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說完,拔劍出鞘立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倖存下來,就是因爲有先生您在啊!”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8

《馬說》

唐代: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馬者通:飼馬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9

《記承天寺夜遊/記承天夜遊》

宋代: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裏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裏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譯最新10

《魚我所欲也》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與通歟;鄉通向;闢通避)

翻譯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麼不可以做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着給他吃,飢餓的行人也不願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爲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爲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爲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爲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爲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爲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爲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