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翟汝文文言文翻譯

翟汝文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大家讀過宋史第一百三十一翟汝文列傳沒?下面是翟汝文文言文翻譯,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翟汝文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

翟汝文,字公巽,潤州丹陽人。登進士第,以親老不調者十年。擢議禮局編修官,召對,徽宗嘉之,除祕書郎。三館士建議東封,汝文曰:“治道貴清淨。今不啓上述三代禮樂,而師秦、漢之侈心,非所願也。”責監宿州稅。久之,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勸講,除中書舍人。言者謂汝文從蘇軾、黃庭堅遊,不可當贊書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濟州,復知唐州,以謝章自辨罷。未幾,起知陳州。召拜中書舍人,外製典雅,一時稱之。命同修《哲宗國史》,遷給事中。高麗使入貢,詔班侍從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諸侯上。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上遂命如舊制。內侍樑師成強市百姓墓田,廣其園輔。汝文言於上,師成諷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召爲吏部侍郎,出知廬州,徙密州。密負海產鹽,蔡京屢變鹽法,盜販者衆,有司窮治黨與。汝文曰:“祖宗法度,獲私商不詰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將爲厲矣。”悉縱之。密歲貢牛黃,汝文曰:“牛失黃輒死,非所以惠農,宜輸財市之,則其害不私於密。”上從之。欽宗即位,召爲翰林學士,改顯謨閣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

建炎改元,上疏言:“陛下即位赦書,上供常數,後爲獻利之臣所增者,當議裁損。如浙東和預買絹歲九十七萬六千匹,而越州乃二十萬五百匹,以一路計之,當十之三。如杭州歲起之額蓋與越州等,杭州去年已減十二萬匹,獨越州尚如舊,今乞視戶等第減罷。”楊應誠請使高麗,圖迎二帝,汝文奏:“應誠欺罔君父,若高麗辭以大圖假道以至燕雲,金人卻請問津以窺吳越,將何辭以對?”後高麗果如汝文言。上將幸武昌,汝文疏請幸荊南,不從。

紹興元年,召爲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事、同提舉修政局。時秦檜相,四方奏請填委未決,吏緣爲奸。汝文語檜,宜責都司程考吏牘,稽違者懲之。汝文嘗受辭牒,書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對,乞治堂吏受賂者。檜怒,面劾汝文專擅。右司諫方孟卿因奏汝文與長官立異,豈能共濟國事?罷去以卒。

先是,汝文在密,檜爲郡文學,汝文薦其才,故檜引用之。然汝文性剛不爲檜屈,對案相詬,至目檜爲“濁氣”。汝文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於篆籀,有文集行於世。

【翻譯】

翟汝文,字公巽,宋代潤州丹陽人,熙寧九年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翟汝文的父親翟思自開封徙居丹陽,累官御史起居郎,歷知越州應天府。翟汝文自幼聰慧好學,隨父習誦漢、宋儒學。少年時代,翟汝文就能揮翰寫一手錦繡文章和龍鳳好字,以“風度翹楚,好古博雅”而遠近聞名。元符元年,他告別父母,離開故鄉,千里迢迢趕赴京城應試,一舉考中進士,那年才22歲。翟汝文性至孝,以“親老”爲由,在丹陽侍奉雙親整整十個春秋。

北宋末年,國家處於危難之際,朝廷急需濟世之才。大觀年間,朝臣舉薦翟汝文入朝爲官,擢議禮局編修官。宋徽宗趙佶久聞翟汝文才華卓犖,“召對”後,覺得果然才華超羣,嘉勉一番後,便授予祕書郎之職。後監宿州稅,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他爲皇太子講學,除中書舍人。後來,因爲有人說他“從蘇軾、黃庭堅遊,不可當贊書之任”,而被外放至襄州、濟州、廟州、陳州等地。他在各地做官都視百姓爲父母,爲官清正,經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對受災地區,則常常奏請朝廷減賦,因此,深受地方百姓的敬重和愛戴,召拜中書舍人。朝廷命同修《哲學國史》,遷給事中。

翟汝文嫉惡如仇。徽宗時,內侍樑師成陰賊險鷙,專橫跋扈,強佔百姓墓田增闢爲自己的園圃,都城裏的人都稱其爲“隱相”。翟汝文對其深惡痛絕,多次彈劾,但是樑師成唆使宰相,將翟汝文貶黜至宣州。然而,這件事並未改變翟汝文剛正不阿的性格,反而更加激發起他對專權誤國者的極端蔑視和憤恨。密州負海產鹽,他見蔡京“屢變鹽法”,並要“歲貢牛黃”,覺得蔡京的變法不合“祖法”,“牛失黃輒死”,因此奏罷,被朝廷。宋欽宗即位,召爲翰林學士,改顯謨閣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

宋高宗建炎三年春天,金兵大舉南下,直撲揚州。高宗趙構從揚州倉惶渡江,繼續南逃,中原和江北地區完全失守。翟汝文與其同僚在南行的路上,他親眼看見大批從北方逃亡而來的百姓流離失所,生活悽慘,無不痛心疾首。一年多來,朝廷被投降議和的烏雲所籠罩,反對議和、上疏論政的宰相李綱被解職;力主北伐,請求還都汴京的好友、同鄉太學生陳東慘遭殺害;提拔岳飛爲將、屢敗金兵的宗澤憂憤而逝……這一樁樁、一件件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劇並沒有使翟汝文的豪氣喪盡,他把滿腔的悲憤化爲不滅的復興之志,期待着能有一天,身着戎裝,橫戈躍馬,揮師北上,“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紹興元年八月,翟汝文被召爲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事、同提舉修政局。第二年四月的一天,從北方傳來了僞齊劉豫遷都汴京的消息,朝野上下爲之震驚,翟汝文對朝廷屈膝議和表示強烈不滿。

翟汝文在密州時,秦檜爲郡文學,翟汝文曾向朝廷薦舉其才。但是秦檜到朝廷之後,培植黨羽,結黨營私,翟汝文很看不慣。紹興二年六月,秦檜與翟汝文同堂議事,在談到用人問題時,兩人發生了爭執,秦檜競拍案怒斥翟汝文爲“狂生”。翟汝文性情剛直,不爲秦檜所屈,當即迴應說:“濁氣!”因此得罪秦檜。秦檜上奏高宗趙構進讒言,說翟汝文“擅以私意治吏事,傷國體,不可施行”。翟汝文毫不示弱,力陳其故,並直言秦檜“私植黨羽,讒害善良”,“乞治堂吏受賂者”。秦檜爲此大怒,彈劾翟汝文“專擅”。右司諫方孟卿奏翟汝文“與長官立異,豈能共濟國事”?不久,翟汝文被迫去職。可見,翟汝文是一位嫉惡如仇、風骨凜然的良臣!

翟汝文“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於書畫。因爲他與蘇軾、黃庭堅是好友,其書法在一定程度上受蘇、黃的影響,形成了自己沉着、蒼勁、豪放的藝術風格。

翟汝文存世書法作品有行楷《書札》、《宣撫帖》等,其中《宣撫帖》收錄於乾隆十二年時摹勒刻石的《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中的第三十六冊內,共計14行,106字。此帖中,翟汝文學蘇軾筆意,酷似蘇字,通篇“嫵媚中藏剛勁,古拙裏顯靈秀”,充分表現出蘇字“綿裏裹鐵,藏巧於拙”的藝術特色。

翟汝文一生著作頗豐,後人稱他的文章“有熙寧、元佔遺風”。他還諳熟先秦史、漢史,以及夏、商、週三代禮器、禮儀。政和三年,他曾“奏乞編集新體,改正《三禮圖》以示後世”,但卻沒有實現。他刊行於世的著作除《東漢通史》50卷外,還有《圃學》5卷、《廣聞》3卷、《人物誌》5卷、《忠惠集》30卷。

紹興十一年(1141),翟汝文帶着滿腔的幽憤和壯志未酬的心願,悄然離開了人間,門人私諡爲“忠惠”,將其遺體葬于丹陽九靈山。

延伸閱讀:讓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輕車熟路

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最大弊病就在於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習慣於先帶領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原文,再在“翻譯”的基礎上講解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此種教學策略,費時久而收效微,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畏之如虎,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如何改善教學策略,引發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成爲當前語文教學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我根據近年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探索,謹提出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代化”的策略,以饗讀者,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我所謂的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代化”策略,是指教師像教“現代文”那樣教“文言文”。其操作過程大體如下: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字句,讓學生對所學文章有個初步的整體感知;第二步就是教師針對文本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問題鏈),引導學生讀懂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對重點字詞和句子的點撥,疏通文章大意,既解決學生在字詞句上遺留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還可以適當拓展原始資料,結合時代背景深入解析文本,通過“知人論世”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文章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人文思想。第三步就是師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文體學、修辭學知識和古代漢語的特點鑑賞文章的藝術特色。對於文言字詞特殊用法和文言句式的整理,可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再加以明確即可。

第一步以學生自學爲主,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因爲學生的主體原本就是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養成自學文言文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平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相對比較容易理解的文言書籍,如《論語》、《世說新語》等書,也可以先從古代的半文言小說讀起(例如《三國演義》),逐步過渡到閱讀文言文。

第二步由師生共同完成,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要求教師在掌握充足的資料、釐清教學重點和難點、領會作者創作意圖和文章藝術特色的基礎上,提出切入課堂教學的問題或問題鏈,併合理安排課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解決問題,力爭做到“一課一得,課課相連”。所謂“一課一得”是指每一個課時都有一個比較突出的教學目標或教學重點;“課課相連”是指要處理好課時與課時之間的邏輯關係,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例如我在講解《屈原列傳》這篇課文的時候,首先尋找的切入口是本文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在簡單地介紹了賈誼的生平事蹟後,引導學生思考司馬遷把屈原和賈誼合爲一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除了兩人在政治上都不得志之外,兩人在文學上都有着突出的貢獻,而且賈誼還曾經寫過一篇《吊屈原賦》。從而引發學生先思考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寫道的屈原的主要文學成就體現在什麼地方?學生在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很快找到《離騷》、《懷沙》兩處。《懷沙》比較簡單,在明確了《懷沙》的含義爲“懷石”,是屈原自沉之前的遺作之後。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文章的第三段,讓學生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屈原創作《離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兩條:憂愁憂思、怨),司馬遷分別從哪幾個角度評析了《離騷》的文學成就(四條:風格、內容、語言和情志)。在解決了屈原的文學成就這個問題之後,讓學生在結合全文,思考造成屈原人生悲劇的原因有哪些?大體可以從三個角度回答,一則兩代楚王的昏庸無能,尤其以楚懷王的三次被騙爲主,第一次受騙於上官大夫而疏屈平,第二次受騙於張儀而毀合縱,第三次受騙於秦王而客死異鄉。司馬遷針對於此有兩段的議論,可以讓學生思考司馬遷是如何批評楚懷王的(三個角度:不悟、不分、不明)?一則楚國奸佞當朝,小人得道,嫉賢妒能。以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寵姬鄭袖爲主。一則屈原博學多才,恆遭人嫉;出身王族,忠君愛國,志向高潔,寧死不屈。解決這個問題,基本上涉及到文章的每一個章節,實際上就是用這個大問題統領全文。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在引領學生疏通文章的過程,不過像這樣以問題疏通課文的方式,比單純地逐句逐段的疏通要有效得多,因爲這樣可以引發學生不斷地思考,由師生共同完成課堂。

第三步實際上前兩步的延伸。例如我在教《陳情表》這篇文章的時候,在結合文章內容和時代背景分析完李密辭不應徵的原因之後,在根據本文文體的特點(表以陳情),讓學生思考“陳情”的“情”在文章中有幾重內涵(三重:情況、情感、情理),李密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陳述”的?通過對李密《陳情表》藝術特色的分析,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做到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至於文章本身所涉及到的文言常識,在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時候,教師已經隨時點撥,在學習完本文之後,再讓學生自行整理即可。

總之,文言文其實並不難教,關鍵在於教師要掌握文言文的教學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就可以像教“現代文”那樣教文言文,實現文言文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