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復

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一、研讀例文,把握閱讀方法

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復

例文一、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爲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__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

②輒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

③食不給 音:__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__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以天下爲己任

3.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衝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鍊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總是。③jǐ;供應。④Chá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裏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洗臉。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5.岳陽樓記,揭示主題。

例文二、[甲]墨池之上,今爲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從學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又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於無日。"董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董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農時)之餘也。"

1.用自己的話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訴從學者____________。 (3分)

2.解釋下面兩組加點的詞。 (4分)Y

(1)a 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被: b 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

(2)a 或問"三餘"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加點詞必須準確譯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

(2)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4.談談你讀[乙]文後獲得的啓示。

[參考答案]

1.勉學勸善;利用"三餘"勤讀;

2.(1)影響;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擔心墨池不夠明顯,於是寫了"晉王右軍墨池"懸掛在門前的楹柱之間來標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閒時間,夜晚是一天的空閒時間,陰雨的`時候是農時的空閒時間。

4.答:要點:善於利用空閒時間來學習。(可從不同角度談啓示,如①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②董遇誨人不倦……)

例文三、苻融驗走

正文:前秦苻融,爲冀州牧。有老姥於路遇劫,喝賊,路人爲逐擒之,賊反誣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並走,先出鳳陽門者非賊。"既而還入,融正色謂後出者曰:"汝真賊也,何誣人乎!"賊遂服罪。蓋以賊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蓋辨誣之術,唯博聞、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驗走而得其實,可謂察之深而辨之明矣。

問題:老姥遇到了什麼事情?

設想:苻融會用什麼辦法來斷此案?(提示:注意"驗走"二字。)

評述:受誣陷的人是不幸的,相信誣陷的人也是不幸的,因爲他顯示出自己的無能。苻融不是這樣的人,他的斷案給你什麼啓示?

詞句:解釋加橫線的詞。

1.爲冀州牧____________。2.路人爲逐擒之____________。3.莫知其孰是___________。

[參考譯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時,有個老婦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盜,大聲呼喊捉賊。一個過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賊,可是賊卻反誣過路人是賊。當時天色已經昏黑,無法辨認他們誰是賊,只好一併送到官府。苻融見了,笑着說:"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讓他們二人賽跑,先跑出鳳陽門的就不是賊。"一會兒,兩人跑完了回來,苻融嚴厲地對後跑出鳳陽門的人說:"你是真正的賊,爲什麼要誣賴好人呢!"賊於是服罪。原來這是因爲賊如果善於奔跑,決不會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賊。

大概辨明誣陷的方法,只有見聞廣博,觀察深刻,不被欺惑,才能夠精通。苻融檢驗賽跑而查清了事實,可以說是觀察深刻,辨析明白了。

  二、鞏固練習

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諾。"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爲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註釋】①吳起: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來,方與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

2.下列"之"的用法與另三個不同的一項是(2分)( )

A.(吳)起不食待之。 B.故人來,方與之食。

C.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D.(吳)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個小故事中,吳起在爲人處事上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是_____________ 。(2分)

  三、總結閱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