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重點篇目解讀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重點篇目解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者】陶淵明【朝代】魏晉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重點篇目解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爲生。一天,他順着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裏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裏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裏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裏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爲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裏人告辭離開。村裏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着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裏去,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僞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重點字句】

[緣]沿着,順着。芳]香花。[落英]落花。[繽紛]繁多樣子。[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復]再。[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鹹]全,都。[黃髮垂髫]指老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悅。[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嘆惋]感嘆驚訝。[延]邀請。[語(y)]告訴。[扶]沿,順着。[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果]實現。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因厭煩官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本文選自《陶淵明集》。

【中考試題】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麼作用?

渲染了神祕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爲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由於甚異之,想探個究竟。

4.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麼內容?初極狹,才通人。

5.爲什麼村人見漁人,乃大驚?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社會動盪,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7.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麼?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