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黃鶴樓》崔顥唐詩鑑賞

《黃鶴樓》崔顥唐詩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作品簡介】

《黃鶴樓》崔顥唐詩鑑賞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歎爲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爲崔顥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唐詩三百首》是後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爲七律詩中的第一首。可見對此詩的器重。《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爲第一。”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釋】

黃鶴樓: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鵠磯上,下臨長江。傳說三國時費禕在此樓乘鶴登仙,也有傳說仙人子安曾經乘黃鶴經過此處,住留於此,故名黃鶴樓。

昔人:傳說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遠的意思。

【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只留下了這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沒有歸來了,唯有悠悠白雲仍然千載依舊。

晴天從黃鶴樓遙望江對岸,漢陽的樹木看得清清楚楚,鸚鵡洲上,草長得極爲茂盛。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纔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作者介紹】

崔顥(hào)(約公元704—754年),漢族,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士,以《黃鶴樓》詩,頗令李白折服。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於寫詩,唐代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裏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爲了什麼?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作品有《崔顥集》。

崔顥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天寶中爲尚書司勳員外郎。少年爲詩,意浮豔,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後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爲哲匠斂手雲。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雲:“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遂爲口實。天寶十三年卒。有詩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他詩名很大,但事蹟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講解】

此詩爲詠黃鶴樓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詩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嘆,因爲崔顥的詩實在太高妙了。他將黃鶴樓的歷史傳說與人生的感發寫得如此空靈,如此真實,不僅情景交融,而且時空切換自然,意境深遠而又不晦澀,猶如信手拈來,讀之如若行雲流水,一瀉而下。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詩人起筆從黃鶴樓遠古的傳說寫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經乘着黃鶴離去,只留下了這座空空蕩蕩的黃鶴樓。這遠古傳說的追溯,既令讀者想知道黃鶴樓的來歷,也無疑是爲黃鶴樓罩上了一層神奇虛幻的`神祕色彩。

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無論從律詩的格律還是從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聯而來,仙人乘鶴而去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在這漫長的年月裏,黃鶴樓有什麼變化嗎?沒有。“白雲千載空悠悠”是在說天空的白雲千百年來依然在空中飄來蕩去,並沒有因黃鶴一去不返而有所改變。在詩人的筆下,“白雲”也彷彿有了情感,有了靈魂,千百年來朝來夕往,黃鶴樓相伴。

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兩句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爲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裏,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爲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

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時已黃昏,何處是我的家鄉?煙波飄渺的大江令人生起無限的鄉愁!這是寫詩人所感,感嘆人生,感嘆鄉愁。至此,詩人的真正意圖才顯現出來,弔古是爲了傷今,抒發人生之失意,抒發思鄉之情懷。

全篇起、承、轉、合自然流暢,沒有一絲斧鑿痕跡。詩的前四句是敘仙人乘鶴的傳說,寫的是想象,是傳說,是虛幻的;而後四句則是寫實,寫眼前所見、所感,抒發個人個人情懷。將神話與眼前事物巧妙融爲一體,目睹景物,弔古傷今,盡抒胸臆,富含情韻,飄逸清新,一氣貫通。

該詩內容爲弔古懷鄉。登上黃鶴樓後,詩人爲眼前的景色所感染,遂即興賦詩,一氣呵成。該詩自然清新,又有氣勢,爲歷代所推崇。據說,李白登樓看到此詩後,不禁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可見該詩的出色。

黃鶴樓的得名緣自其位於武昌黃鶴山的地理位置《齊諧志》中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的傳說,《太平寰宇記》引《圖經》中又有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的記載。詩人從樓的來歷入手,從傳說寫起,由懷古進入寫景,又從中引發鄉愁,場面宏大,情思悠長。

前四句圍繞樓的得名寫起,寫此地空有此樓,人和鶴俱遠去。黃鶴一去不復返,只留下悠悠的白雲,充滿了對此樓變遷的百般感慨。這四句用了散文的寫法,一氣呵成,沒有遵守格律的要求,連用了三次“黃鶴”,但沒有絲毫呆滯的感覺。

後四句即景生情,寫在樓上北望的見聞。他的寫作順序是由遠到近,先寫遠處江北歷歷的漢陽樹 ,接着寫進入眼簾的鸚鵡洲頭的萋萋芳草,最後寫樓下近處大江上的煙波。但日暮的重重霧靄阻隔了回鄉路,使他不禁頓生愁緒。和前半部分不同,後四句又嚴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斷實連,氣韻一體。尤其是結尾,不僅收束有力,且給人縹緲蒼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