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一剪梅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着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下面是《一剪梅》原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註釋

①玉簟(diàn)秋:意謂時至深秋,精美的竹蓆已嫌清冷。

②蘭舟:《述異記》卷下謂:木質堅硬而有香味的木蘭樹是製作舟船的好材料,詩家遂以木蘭舟或蘭舟爲舟之美稱。一說“蘭舟”特指睡眠的牀榻。

③錦書:對書信的一種美稱。《晉書·竇滔妻蘇氏傳》雲:蘇蕙織錦爲迴文旋圖詩,以贈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竇滔。這種用錦織成的字稱錦字,又稱錦書。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牀。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羣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閒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閒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儘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時有寫兩地相思的句子,如羅鄴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韓偓的《青春》詩“櫻桃花謝梨花發,腸斷青春兩處愁”。

這兩句詞可能即自這些詩句化出,而一經熔鑄、裁剪爲兩個句式整齊、詞意鮮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閒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爲“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爲人所稱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脫胎而來,而明人俞彥《長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兩句,又是善於盜用李清照的詞句。這說明,詩詞創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認爲範句雖爲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兩相對比,範句比較平實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藝術效果;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來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這裏,“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當然,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同時,篇也離不開句,全篇正因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機的《草堂詩餘評林》稱此詞“語意超逸,令人醒目”,讀者之所以特別易於爲它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