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

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

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1

李清照風韻脫俗的東方女性美。具有張揚的個性、心繫國家的憂慮之情,無不能感染着當代思想和感情跳躍浮動的我們。

宋朝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戶戶垂揚”的齊魯文化發源地名城濟南,文化氣氛相當濃厚。父親——李格非是思想開明的名士。母親——王拱辰的孫女,善於作文,有很高的文學素養。

她具有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她運用淺淡自然的語言創造出清新自然、音韻流轉、聲調和諧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坦率的胸懷,不羈的思想性格使她敢於直言不諱,無所顧忌地寫出一些封建社會婦女不敢啓齒的率真詞章。作爲女性,愛情追求是李清照藝術創作的直接動力她在詞中通過愛情這一主題執著地描繪一種獨立的人格。

我國古代詩史上傑出的詩人很多,而女詩人卻屈指可數,她之所以成爲以爲成就突出的女詞人,無視封建傳統禮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爲一名傑出的女詞人,她沒有把自己完全封閉在閨房之內,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玩賞風景,飲酒惜花,逞露才華,寫詩作詞。像男子一樣抒發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

《如夢令》以優美的韻調,寫她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顯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熱愛生活、珍惜青春的內心世界,表現出爽朗的性格。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嬌》一詞中,應運而生的日常口語就很多:“種種惱人天氣”、“不許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傳情達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於運用通俗的語言,能以俗爲雅,鋪成極其工巧細膩的畫面。委婉深細而又意境高遠,讀來明白如話,看似尋常其實頗具功力。還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來捕捉心中的感受,傾入筆端,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文學史上散發着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寫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果不是對愛情大膽熱烈的追求怎會寫出如此“頗盡離別之意”的。詞來呢?在她的詞中,有的是對丈夫真摯、專一的愛情,絕無封建文人那種矯揉造作的情調。

讓我感受到一代女詞人因國破、家亡而帶來的生活變遷、層層煩惱,透過字裏行間,看到的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愛情的過程,從中也見證了歷史車輪的印轍。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儘管其家世顯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

  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2

《一剪梅》這首詞我們太熟悉了,因爲它已經被現代人譜成流行歌曲,到處傳唱。你看李清照寫的,她說,老公啊,外面的荷花已經調謝了,有了秋天的涼意,可是屋裏夏天鋪的竹蓆我都還沒有換。一直想你,連換玉籃這事都忘記了。秋天,寂寥啊,我的心何嘗不是秋天呢?我“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想你,從春到秋,無法排解。乾脆換上輕便的休閒裝,獨自一人,划船散心去、解悶去。可是,我哪有心遊覽啊。只是不停地擡頭看天,看雲,有沒有你的信寄來啊?天上一字飛行的大雁啊,是否帶回你的書信?我們快要團聚了,因爲我看到月亮都圓了,月光灑滿西樓

落花自己在那裏零落,水自己在那裏流淌。你就不擔心我這朵花飄零麼?我想念你,也希望你和我一樣地想念我。只要不能團圓,我想我這種相思之情就沒有辦法消除。老公啊,你知道嗎,我對你的思念,無時無刻不在,皺着的眉頭剛剛舒展開,那刻骨的思念又悄悄地爬上心頭。我揮之不去呀,無法排解呀,我無處可逃了,你知道嗎?

寫得真好,太好了。最棒的情書。很多人喜歡聽周杰倫的《東風破》,歌詞寫得不錯,有點宋詞的味道,但就詞說詞,和李清照寫的這首“情書”相比,一下就比出了差距。從這首《一剪梅》的詞來看,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兩個人感情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李清照一直沒有生孩子,趙明誠還是一如既往地愛她。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一個老婆不能生孩子,在宋代的法律中是可以休掉的。就說陸游吧,他肯定愛表妹唐婉了,可是兩個相愛的人還是分開了。爲什麼分開呢?她婆婆不同意,要他必須休掉,理由就是唐婉不能生孩子。宋朝的法律爲男人休妻規定了七條(即所謂的“七出"),女人符合任何一條,男人都可以休掉,哪七條?“一無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不能生孩子,是頭一條。但是,趙明誠不但沒有休,還視爲知音,相親相愛。

還有,他們愛好、志趣相投。趙明誠家後來倒黴、被罷官,連累到趙明誠也沒有官可做了,李清照毫無怨言地陪丈夫到山東青州隱居,這一隱就是十年!而這十年,他們切磋學問、共同讀書,反而在事業上獲得大豐收,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共同撰寫了考古鉅著《金石錄》。這十年,也是李清照一生最安逸、最幸福的十年。她自號易安居士,就是爲了效法陶淵明。他們的`書房取名叫“歸來堂”。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有這麼一個句子:“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兩個字,是誇張的說法,就是說房子是“蝸居”,空間小得只能勉強把膝蓋擠進去,即使住在這樣的陋室裏,也一樣能心安,能隨遇而安。

可是,這位易安居士,後來在北宋滅亡、丈夫病故後,一路逃亡,漂泊,也沒法“易安”了

  李清照《一剪梅》 讀後感3

古代的男性大部分留下爲愛人,美人詩句偏多,也有詩人以女性角色來思念丈夫或者心愛之人,畢竟會寫詩人的女性寥寥無幾。但讓男人去揣度和描述女子懷念男人的感情,總有些不能身臨其境。《一剪梅》由“思婦“自己剖析胸臆,而且是“千古第一才女“將情感轉化爲文字,則情真意切,淋漓盡致!

上篇敘述得比較普通。荷花殘了,竹蓆涼了,秋風起了,雁兒飛了,她因此觸景生情,立即開始思念丈夫趙明誠。這當中,自然少不了等待丈夫的來信——即所謂“錦書”,李清照等到了“錦書”嗎?

沒有!唯見月滿西樓,獨上“蘭舟的她只好“獨處“西樓,孤燈挑盡,輾轉反側而不能寐。以上這些,在同類詩詞中每每見到,不足以爲“李清照"。

奇妙的是下篇。愁吾愁以及戀人之愁。

從一般心理上講,“相思”者往往偏執於傾訴自己感受,李清照以其特有的細膩和深沉的着戀,將“相思“之苦由自己推及對方,體會和品味着雙方的相思和痛苦,她就在更高的層次上抓住了相思的痛苦和神韻:“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不是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麼,真正有份量的相思實在也應當是“愁吾愁以及戀人之愁“啊,這纔是最真愛的、溫馨的、甜蜜的、如膠似漆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相思”。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清照以樸素、簡潔、傳神的文字展示了相思之情特有的執拗:“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人在憂愁中會情不自禁地皺起眉頭,或者感到心口陣陣痠痛,這是生理常識。至於孰先孰後,恐怕誰也不會在意,因爲這種變化太靈敏、太微妙、太難鑑定了。李清照卻能非常仔細地加以體察,並且說得那麼肯定。

果真如此嗎?吾以爲這是一種細節特寫,一種顯示感情的藝術手段。她愈是把感情徵象的瞬間變化區分得那麼細緻,便愈能說明她始終沉浸在這種感情的旋渦之中,簡直到了揮之不去,無法自拔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