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劉辰翁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劉辰翁

劉辰翁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劉辰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爲後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爲《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爲一百卷,已佚。

劉辰翁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劉辰翁
劉辰翁詩詞全集

桂枝香·吹簫人去、 摸魚兒、 摸魚兒(和謝李同年)、 摸魚兒、 摸魚兒(和柳山悟和尚與李同年嘉龍韻)、 摸魚兒(壽王城山)、 摸魚兒(酒邊留同年徐雲屋三首)、 金縷曲(鄉校張燈,賦者迫和,勉強趨韻)、 摸魚兒(辛巳自壽年五十)、 摸魚兒(今歲海棠遲開半月,然一夕如雪,無飲餘者,賦此寄恨。)、 金縷曲(古巖取後村和韻示餘,如韻答之)、 摸魚兒、 摸魚兒(甲午送春)、 金縷曲(聞杜鵑)、 摸魚兒(水東桃花下賦)、 摸魚兒(春暮)、 金縷曲(絕江觀桃,座間和韻)、 摸魚兒(贈友人)、 摸魚兒(和巽吾留別韻)、 金縷曲(登高華蓋嶺和同遊韻)、 摸魚兒(和中齊端午韻)、 摸魚兒(辛巳冬和中齋梅詞)、 金縷曲(九日即事)、 摸魚兒(守歲)、 摸魚兒(和韻)、 金縷曲(丙戌九日)、 摸魚兒(賦雲束樓)、 摸魚兒、 金縷曲(古巖和去年九日約登高韻,再用前韻)、 金縷曲(五日和韻)、 金縷曲(和同姓草叔曲本胡端逸見壽韻並謝)、 金縷曲(疊韻)、 金縷曲(壽李公謹同知)、 金縷曲(壬午五日)、 金縷曲(奇番總管周耐軒生日)、 金縷曲(賀趙鬆廬)、 金縷曲(壽繆守)、 金縷曲(和龔竹卿客中韻)、 金縷曲、 金縷曲、 水調歌頭(和尹存吾)、 金縷曲、 水調歌頭(陳平章即席賦)、 金縷曲(和潭東勸飲壽觴)、 水調歌頭、 金縷曲(壽朱氏老人七十三歲)、 水調歌頭(和彭明叔七夕)、 金縷曲(壽陳靜山)、 水調歌頭(臘月二十一日可遠堂索賦)、 水調歌頭(和馬觀復石頭渡寄韻)、 水調歌頭、 法駕導引(代壽丹山)、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癸未中秋,吉文共馬德昌泛江)、 法駕導引(壽胡盤居)、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中秋口占)、 法駕導引、 水調歌頭(和王槐城自壽)、 水調歌頭(自龍眠李氏夜過臞山康氏,走筆和其家燈障水調,迫暮始歸)、 法駕導引(壽城山,用壽胡潭東韻)、 水調歌頭(餘初入建府,觸妓於馬上。後於酒邊,妓自言,故賦之)、 水調歌頭、 法駕導引(壽胡潭東)、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法駕導引(壽吳蒙庵)、 水調歌頭(甲午九日牛山作)、 水調歌頭(謝和溪園來壽)、 法駕導引(壽劉侯)、 水調歌頭(和巽吾觀荷)、 水調歌頭(壽晏雲心)、 法駕導引(壽治中)、 水調歌頭(和馬觀復中秋)、 水調歌頭(壽詹天遊)、 法駕導引(壽治中)、 水調歌頭、 法駕導引(壽劉倅仲簡)、 沁園春、 沁園春(送春)、 百字令、 沁園春(和劉仲簡九日韻)、 六醜(春感和彭明叔韻)、 沁園春(聞歌)、 六州歌頭、 沁園春(和槐城見壽)、 內家嬌(壽王城山)、 沁園春(再和槐城自壽韻)、 永遇樂(餘方痛海上元夕之習,鄧中甫適和易安詞至,遂以其事吊之。)、 沁園春(和槐城自壽)、 永遇樂·璧月初晴、 鶯啼序(趙宜可以餘譏其韻,苦心改爲之,復和之)、 木蘭花慢(和中甫李參政席上韻)、 鶯啼序、 木蘭花慢(別雲屋席間賦)、 鶯啼序(感懷)、 滿庭芳(草窗老仙歌滿庭芳壽餘,勉次原韻)、 百字令(壽陳靜山,少吾一歲)、 滿庭芳(和卿帥自壽)、 瑞龍吟(和王聖與壽韻)

劉辰翁文學成就

劉辰翁生前著述甚豐,但其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詞的方面。他生逢宋、元易代之際,憤權□誤國,痛宋室傾覆,滿腔愛國熱忱,時時寄於詞中。在南宋末年的詞人中,他的愛國思想與民族情緒反映得最爲強烈,是辛棄疾一派的愛國主義傳統的繼承者。《四庫全書總目》稱他"於宗邦淪覆之後,□懷麥秀,寄託遙深,忠愛之忱,往往形諸筆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這是對劉辰翁爲人和詞作的思想內容的正確評價。《歷代餘》引張孟潔的話說:"劉辰翁作《寶鼎現》詞,時爲大德元年(元成宗年號,公元1297年)。自題曰:丁酉元夕,亦義熙舊人(按:指陶淵明)只書甲子之意。"在劉辰翁的詞中,凡屬書甲子的詞,都是暗示自己不承認元朝的統治,感懷時事、追念故國的作品。他的最有價值的作品,就是這些感懷時事的愛國詞。還在南宋亡國之前,他的某些詞就強烈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如〔六州歌頭〕一闋,題爲《乙亥二月,賈平章似道督師至太平州魯港,未見敵,鳴鑼而潰。後半月聞報,賦此》。這首詞是就恭帝德□元年(1275)賈似道喪師敗績之事,直接抨擊當時的腐敗政治,對□臣誤國表示了極度的痛恨。儘管國事已不可收拾,他仍懷有報國殺敵的壯志,如〔念奴嬌〕寫道:"吾年如此,更夢裏,猶作狼居胥意。"但他更多的愛國詞則是寫於宋亡之後,結合自己"亂後飄零獨在"(〔臨江仙〕)的身世,抒發對故國、故土的眷念與哀思。如作於德□二年(1276)暮春的〔蘭陵王〕《丙子送春》即是沉痛悼惜當年二月臨安陷落,宗社淪亡的佳作。此詞通篇採用象徵手法,用"春去"暗喻南宋的滅亡。清人陳廷焯指出,此詞"題是送春,詞是悲宋,曲折說來,有多少眼淚"(《白雨齋詞話》)。由於寫得字字血淚,沉痛感人,這首詞常被後人視爲劉辰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以致厲鶚論詞絕句有"送春苦調劉須溪"之句(《樊榭山房集》卷十二)。

劉辰翁常常通過描寫時令相代、景物變遷來寄寓亡國哀思。他在許多詞中反覆寫元夕、端午、重陽,反覆寫傷春、送春,追和劉過的〔唐多令〕《重過武昌》至七首之多,這些都不是傷春悲秋的濫調,而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眷戀故國故土的愁懷。如〔永遇樂〕詞,小序雲:"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爲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詞中寫李清照懷念"宣和舊日",但尚及"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而他所面臨的卻是"江南無路"、"春事誰主"的亡國之境了。因而此詞較之李清照詞,的確"悲苦過之"。又如題作《春感》的〔柳梢青〕,通過對故都美麗風光的追戀和對眼前"笛裏番腔,街頭戲鼓"的憎惡,表達了與〔永遇樂〕、〔蘭陵王〕等一致的情感。

劉辰翁詞不同於其他南宋遺民的一味掩抑低徊、悽悽切切,而是表現出一種英雄失路的悲壯感情。他的思想境界比同輩爲高,而在藝術表現上則喜用中鋒突進的手法來表現自己奔放的感情,既不流於隱晦,也不假手雕琢,真摯自然,流暢生動,因而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的詞能於沉痛悲苦中透發出激越豪壯之氣,如〔霜天曉角〕中的"老來無復味,老來無復淚",〔鶯啼序〕中的"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憶秦娥〕中的"百年短短興亡別,與君猶對當時月。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等等。所以況周頤說:"須溪詞風格遒上似稼軒,情辭跌宕似遺山。有時意筆俱化,純任天倪,意態略似坡公。"(《蕙風詞話》)

劉辰翁的詩文則"專以奇怪磊落爲宗,務在艱澀其詞,甚或至於不可句讀"(《四庫全書總目》)。酬賀之詩,連篇累牘,顯得冗長淺薄。個別篇章如《春晴》寫"江柳長天草色齊,新晴何物不芳菲;無因化作千蝴蝶,西蜀東吳款款歸",稍具情韻,兼含寄託。他在《陳生詩序》中曾認爲詩歌題材原很廣泛,觸景感懷,無不可以成吟,又指出"有能率意自道,出於孤臣怨女之所不能者,隨事紀實,是稱名家"(《須溪集》),但自己卻沒能做到。他又是一位文學評論家,批點評選古人詩文有10種之多。評點王維、杜甫、陸游等人的作品,時有中肯之處。但他喜歡標新立異,常常失之尖刻和瑣屑。尤其評杜詩每每舍其大而求其細。對同時代人汪元量的詩作,亦有批點評選。

有《須溪集》 100卷,久佚。清修《四庫全書》時,採輯《永樂大典》所錄記、序、雜考、詩、詞等作,釐爲10卷。仍以《須溪集》爲名。其8卷、9卷、10卷收詞,約 350來首。有《豫章叢書》本。朱孝臧《□村叢書》有《須溪詞》1卷,補遺1卷。

劉辰翁介紹

劉辰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喪父,家貧力學。景定元年(1260)至臨安,補太學生。理宗景定三年(1262)廷試對策,因觸忤權□賈似道,被置進士丙等,由是得鯁直之名。後因親老,請爲贛州濂溪書院山長。度宗鹹淳元年(1265)曾出任臨安府學教授。鹹淳四年在太平州江東轉運使江萬里處任幕僚。德□元年(1275)五月,丞相陳宜中荐居史館,辰翁辭而不赴。十月又授太學博士,其時元兵已進逼臨安,江西至臨安的通道被截斷,未能成行。當年文天祥起兵抗元,辰翁曾短期參與其江西幕府。宋亡以後隱居不仕,埋頭著書,以此終老。

劉辰翁生平

劉辰翁,字會孟,別號須溪。生於1232年十二月二十日(1233年2月4日),死於1297年正月二十日(2月12日)。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人。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因與權臣不合,以母老爲由請爲濂溪書院山長。景定五年,應江萬里邀入福建轉運司幕,未幾,隨江入福建安撫司幕。度宗鹹淳元年(1265),爲臨安府教授。四年,入江東轉運司幕。五年,爲中書省架閣,丁母憂去。他對專權誤國的賈似道不滿。宋亡後,劉辰翁矢志不仕,回鄉隱居,居家著作。

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天下同文集》等書所錄,輯爲十卷,另有《須溪先生四景詩集》傳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義錄》卷一六有傳。存詞300餘首。其現存作品大致情況是:文249篇,詩205篇,詞358篇,計812篇,數量僅爲《須溪先生全集》的十分之一左右。

劉辰翁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其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詞作方面。劉辰翁的詞屬豪放風格,受蘇東坡、辛棄疾的影響很深。辰翁的詞對蘇辛詞派既是發揚又有創新,兼熔蘇辛,揚其之長,使詞風有蘇辛之色,又不流於輕浮,形成自己獨有的清空疏越之氣,對元明詞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劉辰翁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他一生勤於批點,所掇點者爲:《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校點韋蘇州集》十卷、《批點孟浩然集》三卷、《批點選注杜工部》二十二卷、《評點唐王丞集》六卷等等。其詞學批評思想,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一直佔有一席之地。

其生年據《須溪先生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紹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據《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須溪墓》,元成宗大德元年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