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寇準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寇準

寇準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寇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爲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爲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聖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於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屍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嶽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爲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寇準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寇準
寇準詩詞全集

詠華山、 踏莎行·寒草煙光闊、 江南春·波渺渺、 書河上亭壁、 柳·曉帶輕煙間杏花、 春日登樓懷舊、 蝶戀花、 點絳脣、 陽關引、 踏莎行·春色將闌、 甘草子

寇準軼事:罷宴

相傳,宋淳化年間,青年時代的寇準,得到宋太宗的支持和信任,提升爲參知政事。不久,太宗又爲寇準主婚,讓皇姨宋娥與他成親。宋娥是趙匡胤宋皇后的幼妹、邢國公宋準的幼女,美貌聰慧,賢淑多才。新婚期間, 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一天,寇準與宋娥正在歡宴,忽聽門官來報:“相爺,大門外有個老漢,說是相爺的鄉里,非要見相爺不可。”一聽是家鄉人,寇準忙說:“快請進來!”不一會,門官領來一個老漢,衣着破爛,臉上佈滿皺紋。寇準一看,原來是舅舅趙午,便忙拉宋娥一起上前拜見,侍女也急忙搬來椅子,讓老人家坐下。誰知老漢兩眼發呆,並不回答寇準夫妻的問話,卻大哭起來。寇準忙問:“舅舅,有什麼委屈?受了誰的氣?還是家裏出了什麼事?”老漢連連搖頭。問了半天,老漢才長嘆一口氣,叫着寇準的小名,說:“牛娃,我進了這相府,見你這麼榮華富貴,又聽你手下人說,你每日每夜都是這樣,叫我不由得想起我那可憐的老姐了。他一輩子受苦受難, 沒過一天好日子!”寇準聽舅舅說起母親,慌忙跪倒,說:“都是甥兒不好,得意忘形,忘了母親早年的苦楚。”

趙老漢擦了擦眼淚,拍着寇準的肩膀說:“牛娃子,那年你爹去世,你才10歲,你娘晝夜紡線織布,供你讀書,我送你上華州會試時,你穿的藍布袍還補着補丁。後來,你一直沒回家來。你母親歸天時,你正在關外操勞王事,顧不上奔喪,舅也不能怪你。你現在當了大官,又招了皇姨,從地下到了天上,歡樂幾天也就是了。可你天天作樂,夜夜宴飲。你娘受過的苦難,你不是早忘光了嗎?”

寇準忙給舅父叩了三個頭,說:“舅父指教,甥兒得益不淺,母親棄世時,我君命在身,忠孝不能兩全,是甥兒終生憾事。不過,母親的苦楚,甥兒實不敢忘。甥兒今爲國家大臣,誓以上報宋王,下撫黎民。”說罷,忙和宋娥勸舅舅入席用飯。

老漢看着宴席上的山珍海味,硬是不入席,卻指着宴席說:“這一桌飯,夠咱家鄉一家人過幾個月哩!你在京城裏吃的這麼好,可知咱華州、同州今年大旱,顆粒不收,一斗米漲到一千錢。現在還沒過年,已鬧起了饑荒,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餓死多少人呢!想到這,我怎麼能吃下這樣好的飯呢?”

寇準也聽說家鄉有旱情,可是從地方官的奏摺裏,卻看不出災情的嚴重程度。聽舅舅這一說,頓感自己失職,愧對鄉里。他安排舅舅住下,急忙回到大廳,吩咐撤了宴席,並以此爲戒,永不夜宴。

第二天早朝,寇準將故里旱情如實奏給太宗,並請旨回陝西督賑和詢察民情。他回陝西后,爲家鄉辦了很多好事,還把關中的賦稅免徵三年。

寇準生平

寇準以甲科進士入仕,先授大理寺評事、知縣事,後多次擢升,直至參知政事、同平章事。爲官清廉,不拘節微而善謀大事,在地方以民爲本,政績卓著;在朝廷輔佐皇帝安邦治國,爲北宋著名政治家、彪炳青史的名相。

寇準生於961年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淳化五年爲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受宋太宗賞識。爲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皇帝重用。太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後,軍心漸漸穩定,後射殺遼軍先鋒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

景德二年,升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三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貶至雷州(今廣東海康)、衡州(今衡陽),天聖元年 (1023) 閏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於衡州(今衡陽)任上。留有《寇萊公集》,現有《寇忠愍公集》三卷留世。

太平興國五年(980),寇準19歲,考中甲科進士,殿試得中,詔授大理寺評事,先後任巴東(今湖北省巴東縣)知縣、成安(今河北省成安縣)知縣。隨後,升遷爲殿中丞、通判鄆州,又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

端拱二年(989)七月,寇準被詔拜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專管朝廷提拔官員的考察。

淳化四年(993)九月,寇準以左諫議大夫出任知青州。

淳化五年(994)九月,寇準被召回京師任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副相)。

至道元年(995)四月,寇準與宰相分日知印、押班,共同商議軍國大政。

至道二年(996)七月,太宗在汴京南郊祭祀天地後,晉升了一批官員。寇準引薦的官員多得到重用,左通判、太常博士彭惟節官居左通判、左正言、虞部員外郎馮拯之上,致馮不滿,奏告寇準專權。廣州轉運使康戩也告寇準引薦的呂端、張洎、李昌令三位重臣遇事不敢和寇準抗爭。因此,寇準被罷參知政事,改爲給事中,出任知鄧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鄧縣)。

宋真宗鹹平六年(1003)六月,寇準任兵部侍郎、三司使。

景德元年(1004)六月,寇準和畢士安同拜中書門下平章事。

景德二年(1005),寇準以締結“澶淵之盟”有功於朝廷,加官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

景德三年(1006)二月,宋真宗聽信兵部侍郎、資政大學士王欽若的讒言,將寇準貶爲刑部尚書、知陝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陝縣)。

大中祥符四年(1011),王旦推薦寇準復出爲相。

大中祥符七年(1014)六月,宋真宗命寇準任樞密院使、同平章事。

大中祥符八年(1015)四月,寇準被宋真宗左遷爲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五月,又奉詔爲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

天禧三年(1019)六月,王欽若獲罪罷相之後,寇準被召回京,封爲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

天禧四年(1020)二月,宋真宗已有宿疾在身,劉皇后預政於內。劉氏族人在其原籍蜀地橫行不法,霸佔民間鹽井,百姓多有怨憤,但真宗礙於情面,難以定罪。寇準卻鐵面無私,每每依法懲治,惹惱了劉皇后。真宗病重臥牀後,劉皇后與曹利用、丁謂結納內親、翰林學士錢惟演,多方陷害寇準。

天禧四年(1020)七月,寇準在京師雖任閒職,但奸佞之輩仍難容他,於是又降爲太常卿,知相州,遠逐出京。是年八月,徙知安州。是月,因受朱能、周懷政僞作“天書”一案株連,被再貶道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道縣)司馬,寇準一月之內三次罷黜。

乾興元年(1022)二月,丁謂勾結劉皇后將寇準貶爲雷州(治所在今廣東省海康縣)司戶參軍,並將宰相李迪貶爲衡州(治所在今衡陽市)團練使。

乾興元年(1022),含冤負屈離開道州而向南部海濱雷州赴任。到任後,連個像樣的住房也沒有,但當地官員、百姓素來仰慕寇準的爲人,主動替他蓋房,安排寓所。他在任上,除少數政務外,主要是讀經釋書,閒暇時寫字、會友,每逢客至,則笑臉相迎,毫無權貴大官的樣子。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寇準在雷州任所憂病交加,臥倒在牀。此時,他以《病中詩》爲題,賦詩一首:“多病將經年,逢迎故不能。書惟看藥錄,客只待醫僧。壯志銷如雪,幽懷冷似冰。郡齋風雨後,無睡對青燈。”

天聖元年 (1023) 九月,宋仁宗召寇準徙任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於衡州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屍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嶽屏山花葯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仁宗准奏。但因所撥費用有限,靈柩運至中途,錢已用完,只得寄埋洛陽鞏縣。

明道二年(1033)十一月,宋仁宗爲他昭雪,歸葬下邽(墓在今陝西渭南市臨渭區官底鄉左家村南)。敕令恢復寇準太子太傅、萊國公,贈中書令,諡號“忠愍”。皇祐元年(1049),仁宗又令翰林學士孫抃爲寇準撰寫了《萊國公寇忠愍公旌忠之碑》碑文,並親筆爲碑首篆書了“旌忠”二字。

寇準鐵事:無樓臺相公

當時有個人稱讚寇準:“有官居鼎,無地起樓臺。”“無樓臺相公”的美號就這樣叫開了。據說寇準初執掌相府的時候,生活還是很奢侈的,那麼後來爲什麼會變成“無樓臺相公”呢?故事是這樣的——寇準平時喜歡聽歌,酒餘茶後經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憂解悶。有一次,一個妙齡歌女來相府清唱,寇準見她面目姣好 ,聽她歌聲圓潤,一時興起,就賞她一匹綾緞。想不到歌女還嫌賞賜少,一臉的不高興。

當時寇準身邊有一個出身寒門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見到這個情形很氣憤,事後就寫了一首小詩《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熒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寇準讀了蒨桃的詩,很是感動。默默想道:蒨桃詩說的對,這一匹一匹的綾緞,都來之不易,隨心所欲揮霍是不應該的,就堅決改了,從此以後一直保持勤儉樸素的美德。

寇準祠墓

寇公祠
  寇準去世後,經他夫人宋氏請求,將靈柩運到洛陽安葬,途徑衡州(今衡陽市)、公安(今湖北公安)等地時,當地父老插竹路祭,據說後來竹都成活爲林,後人稱爲“相公竹”。人們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過公安時,曾題寫“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的不朽句。
  雷州西湖宋園內有寇公祠,寇準一生的最後18個月在雷州度過。遺體運回西京安葬,雷州人爲了緬懷他,在他寓所“西館”立祠奉祀。1135年(宋紹興五年)宋高宗又賜“族忠祠”匾額。“曾爲深淵無處訴,年年江上哭青春”,這是寇準寄居“西館”時抒發內心激憤和傷感的詩句。今天的人們,卻都懷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其矗立在祠前的塑像,詳閱展廳陳列事蹟,凝眸當年其寓所仿製的他生前用的傢俱;噙淚低吟其感人肺腑的遺篇,依戀的徘徊在“萊泉井”邊。這口寇公飲用過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人稱“萊泉”。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訪使餘璉修井,由名宦進士王佐題“萊泉井”石匾。寇公祠兩側廊廂佈滿歌頌寇準的詩文。明進士金都御使魏瀚詩云:“廊廟安危力萬鈞,泰山喬嶽等嶙峋。雷陽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幾人!濟海舟航橫野渡,謫居池地動星辰。南來爲問崖州戶,曾似丞嘗廟貌新。”“寇公祠”內還有幾幅圖畫記載着他在雷州的業績:修建真武堂,教書傳藝,使鄉民的子孫也能讀書;講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說;傳授先進生產技術,促進經濟發展;傳播中原文化,向當地人傳授中州音,促進了當地人與中原的交流。

寇萊公墓
  寇準墓位於渭南市臨渭區官底鎮左家村南一里許。封土高4米,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墓前立有“宋寇萊公墓”碑石一通。1957年被公佈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爲當時任兵部侍郎、陝西巡撫兼都察院副都御史的畢沅所書。1986年後,當地政府重視文物,在此興建寇準小學,以保護這座衣冠冢和紀念歷史名相。

寇準鐵事:計廢太子

重陽節又到了。宋太宗欽令遍請諸王,大擺酒宴。楚王元佐剛巧發病,太宗因此沒請這位長子參加。這暴戾的傢伙半夜醒來,竟惡從膽邊生,把宮中姬妾們統統關起來,放火燒宮。太子東宮內外,慘叫聲震天。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熄滅。 聽到太監傳報,太宗氣極了:這太子自從得了精神病後,像野獸一般殘忍。左右侍從稍有過錯,就給他彎弓射死。朕多次教誨,至今卻未悔改。想到這兒,他氣不打從一處來,猛拍御書案:“廢了他,廢了他!我要另立太子!”

這時,寇準恰恰放任那州通判,被太宗召見。太宗屏退左右侍衛,悄聲問道:“愛卿幫朕解個難題如何?”

寇準微笑道:“陛下儘管說來。”

太宗忙說:“東宮太子破壞王法,早晚會像桀紂那樣兇惡,我想廢了他。但東宮有不少兵將,萬一不慎,我怕引起宮內大亂。”

寇準獻上一計道:“三天之後上午,請陛下令東宮太子去祖廟舉行託節儀式,讓他帶左右侍從一同前往。如此這般……”說着,他輕鬆地一笑:“廢除太子,儘管只用一個太監之力,馬到成功。”

三天後,元佐心花怒放,帶着大羣侍衛,耀威揚武地奔向祖廟。東宮內一片空虛,太宗派去的人細細搜查起來。一番忙碌,搜出很多兇殘的刑具,如割肉、挑筋、摘舌等物。

元佐乘興而歸,太宗派來的太監和侍衛早在門口迎接他。面對一大堆被搜出的違法罪證,元佐只好低頭認罪。 當晚太宗降下聖旨,廢了元佐的太子之位。朝野一片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