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通用10篇)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徐志摩的愛情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通用10篇)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1

民國年間的詩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戀愛史和婚變比他的文學作品更轟動於世。徐志摩出身於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學英國,他的原配夫人叫張幼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子和媳婦,又非常高興有了孫子。所以父母在經濟上是不遺餘力地支持他們的。婚後,徐志摩出國留學。

1921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學生叫林徽音,他一見鍾情,忘記了自己是已經爲人之夫和爲人之父了。徐志摩雖然很有才華,也很有錢,但是林徽音鑑於他已有家室,雖然和他交往頻繁,並沒有答應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裏,開始對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開的嫌棄,說張幼儀是“鄉下土包子”,“我要離婚!”張幼儀還是默默地爲丈夫洗衣服、做飯伺候丈夫。當時張幼儀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國陪讀的。兩歲的兒子留在家鄉由爺爺奶奶照看。21歲的張幼儀已經又懷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說:“你去打胎。”張說:“打胎很危險啊,有人會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卻冷漠地說:“坐火車肇事還會死人的,難道你就不坐火車了嗎?”

更有甚者,幾天之後,徐志摩不聲不響地離家出走了,可憐的年輕孕婦,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語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殺,但是後來想起了《孝經》上的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於是打斷了自殺的念頭,是孔老夫子的話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後,開始求救於在法國留學的二哥和在德國留學的七弟。兄弟們都向張幼儀伸出了援助的手,勸她千萬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願收養。得到手足的幫助鼓勵,張幼儀在德國生了第二個兒子。

後來徐志摩又來逼她離婚。他們在一個朋友家裏見面,張幼儀說:“你要離婚,等稟告父母批准才辦。”徐志摩用狠硬的態度說“不行!我沒時間等!你一定要現在簽字!”張幼儀見他如此無情,對第二個兒子的出生也毫不理會,知道無法挽回,被迫簽字離婚。

因爲徐志摩的喜新厭舊和見異思遷,1922年,一個曾經美好的家庭就這樣破裂了。徐志摩離婚後,心花怒放,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卻悄然回國了,不久與他人正式結婚了。徐志摩的追求變成了泡沫。有人評述,時值芳年的林徽音爲什麼沒有嫁給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呢?因爲林徽音憑直覺,覺得這個詩人的熱情不足以信賴。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是一個漂亮的才女,愛好藝術,擅長詩、書、琴、畫。不久王賡調往哈爾濱工作,陸小曼留戀北京,沒有與丈夫同去。在這段時間裏,徐志摩與陸小曼接觸的機會更多了。徐志摩開始追求陸小曼了。當時北京的知識界,對這兩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讚譽的,但因爲他們兩個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禮度的範圍,徐志摩是在迷戀一個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會上的流言蜚語就多起來了。

本來這時懸崖勒馬還來得及,但是色迷心竅,徐志摩沒有回頭,最後的結局就是陸小曼離婚了,另一個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了。這件事成爲當時轟動京城的新聞。陸小曼的父母不高興,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氣,他們中止了對徐志摩的經濟供給,並且根本不見這個新媳婦。正如《弟子規》所說的:“德有傷,貽親羞”。徐志摩的老師梁啓超在他與陸小曼結婚時,訓斥他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壓力,經濟拮据。陸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僱傭人。公公婆婆堅持不見她,她的自尊心受打擊,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東奔西跑去兼課賺錢,來往於上海北京之間。徐志摩在北京大學上課,希望陸小曼從上海搬到北京來。可是陸小曼迷戀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歡打牌、跳舞、看戲,特別是吃上鴉片膏和戲子們打得火熱。徐志摩對此非常不滿,夫妻經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志摩聽說他過去追求過的林徽音將於19日在北京舉行演講會。他興奮地搭機趕往北京去捧場,結果這次飛機失事,這位才子結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時才35歲。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隨着自己的感覺走,不顧道德。雖然他做到了“我要成爲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子”,但是他並沒有幸福。後人著述《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作者張邦梅)曾評論:“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拋諸腦後,對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結髮妻子,一點恩情也沒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訓,竟然與友人之妻陸小曼談戀愛,一手摧毀自己的家庭,又造成另一個家庭破碎,更傷透了父母的心。”

《弟子規》中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徐志摩不正是這種人嗎?徐志摩雖然會寫詩作文,但對愛情婚姻輕率的行爲,違背了人倫道德,可以說對父母不孝,對子女不慈,對妻子不忠貞,對朋友無信義,並且他身爲人師帶壞風氣,所以他的結局是不幸的。

與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被丈夫遺棄以後,重新生活,入德國學校學習,專攻幼稚教育,五年後學成回國。上海一家女子銀行聘她做總裁,並且她還經營了一間服裝公司,均大獲成功。她在百忙中還請了一位國學老師,給自己講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時從不間斷。她有留學的新學識,又攝取中華文化的精華,不忘中國傳統的美德,離婚後自己撫育兒子長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作爲乾女兒照顧二老,爲他們送終。徐志摩罹難後,張幼儀每月還寄錢幫助陸小曼。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劃下編輯的。她享年89歲。我們看到張幼儀敬老愛幼,她寬恕了徐志摩,還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濟他的遺孀,而且經濟富厚,事業興隆,兒孫孝順。她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稱讚,她是幸福的。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2

陸小曼,1903年農曆9月19日出生在上海南市孔家弄,比張幼儀小3歲,比林徽因大1歲。是一個肌膚白皙、眉清目秀、機靈聰明的女孩。小曼的母親曾生育9個孩子,不幸先後都在幼年和青年時死去,只剩下排行第五的小曼。小曼是陸家惟一的孩子,體弱多病,從小嬌生慣養。比起一般女孩更驕慢、任性。小曼出生在十里洋場的上海,是大城市的姑娘。幼時在上海的幼稚園度過,因爲機靈漂亮,非常招人喜歡。6歲那年隨母親從上海到北京,與父親一起生活,得到父母雙親的寵愛,是父母的心頭肉,命根子。

陸小曼出生於既富又貴的家庭,她的家庭雖然比不了林徽因那樣的顯赫,父親和公公都曾出任過北洋政府的部長,是真正的社會名流。但陸小曼的父親曾任財政部司長和賦稅司長多年,還是中華儲蓄銀行的主要創辦人,雖然社會地位不及林徽因的父親和公公,但比經濟實力卻有過之無不及。陸定是真正的實力派,而梁啓超與林宗孟卻只不過是文人、秀才。由於陸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來往都是軍政界的要員,常常出入於上流社會,結交的都是國家級的大人物。小曼從小不僅衣食無憂,而且交往的也都是上流社會的千金小姐。

陸定雖然是官僚加金融家,但他並不是一個庸碌之輩,他是經濟領域的一個知識型的官僚。他不僅是晚清舉人,而且還是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高才生,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與曹汝霖、袁觀瀾、穆湘瑤等民國名流是同班同學。陸小曼的許多同學和小姐妹都是當時社會名流的千金,她們有一個小圈子,經常在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因此陸小曼是一個深感家庭優越感的女子。小曼的父親還是一個社會活動家,在日本留學時,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回國後又加入國民黨,也是有一定政治抱負,活躍於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中的活躍分子。民國初年,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曾下令逮捕很多同盟會員,陸定就是其中之一。不久袁世凱殺害了其中的13名同盟會會員,陸定由於曹汝霖、張一鏖等人的營救,才免遭殺害,不久獲釋,因此他有許多政界同仁。陸小曼就出身於這樣有錢、有勢、有社會地位的家庭,是一個被嬌生慣養的獨生女。歷來驕慢、任性、我行我素、自我中心、感覺良好。

但小曼的母親吳曼華對小曼卻十分嚴厲,完全按照上流社會要求於淑女的標準教育小曼。既要她嚴守禮教,又讓她學習上流社會一個女子具備的一切禮儀和知識。小曼從小的教育和後來的發展都是朝着做貴婦和名媛的標準按部就班進行的。而不像林徽因那樣,被教育要做一個改造社會的職業女性。她們倆最初教育的出發點不同,因此她們本質上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兩種女性。前者是消極、享樂、玩世不恭。後者是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職業者,是女界的推動者,具有獨立的人格。雖然小曼在行爲上比林徽因更激進,更果敢,但那隻限於愛情。她不關心社會,更關注自己。

16歲的小曼在聖心學堂成績優異,招人喜歡,活潑快樂,如魚得水。她精通英文、法文。英文論文、英文書信、法文書寫熟極能流。她還能彈綱琴,長於畫油畫。一個外國人看了她的油畫習作後,非常喜歡,以200法郎的高價買走。在聖心學堂,她是非常出色精彩的學生。她既有上海女孩兒的聰明機靈,又有北京女孩兒的端莊嫺靜,是學堂最受歡迎的女學生,一個未來的名媛。那些外國人非常喜歡她,稱她爲“東方美人”。

小曼的英文、法文十分流利,好像英文、法文更適合她的表達,懂得一兩門外語是當時名媛的資本。小曼會鋼琴,善繪畫,還能寫漂亮的蠅頭小楷,具備名媛淑女的藝術修養。小曼能朗誦,會演戲,走到那裏都引人注目。小曼更美麗動人、活潑可愛、溫柔嬌憨。這樣的女孩兒就是聖心學堂中國女孩兒中最出色的女孩,一個完全合格的未來名媛。因此當外交部長顧維鈞,要求聖心學堂推薦一名精通英法文又年輕漂亮的女孩兒,參加外交部接待外國時節的工作時,小曼成了學校的首選人物。她是當之無愧的,機會是給那些有資格的人準備的。對於塑造一個淑女,外經部的接待工作也許是鍛鍊小曼的好機會,要想讓小曼嫁給最有前途的一流男人,要想讓小曼成爲真正的名媛淑女,不能不經過這種鍛鍊,這是天賜良機。陸定夫婦看到了這種機遇,敏捷地抓住了這個機會,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帶有榮譽性質的工作,讓女兒參與外交部的工作。

三年的外交翻譯生涯塑造和改變了小曼,她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女中學生,也不再是傳統的大家閨秀,她成了一個時時處處有意識表現自我的名媛淑女。她不再安於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她喜歡上了社交場合被人追捧、簇擁、高高在上的感覺,社交生活成爲她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後的家庭生活一旦與她的社交生活發生衝突,她就要起而捍衛她的社交生活。因爲她是名媛,社交場合之於她,就像水之於魚,魚離不開水,名媛離不開社交界,這是她給自己的定位,這是她對自己價值的肯定。名媛,一個即使沒有成就,也可以感覺良好的女人頭上的光環。

小曼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最成功的,或許要算這三年的外交翻譯生涯。對於這項外交工作她十分勝任,完成的相當出色。她的頂頭上司顧維鈞部長也看到她出色精彩的一面。有一次,他當着小曼父親陸定的面對一個朋友說:陸建三的面孔,一點也不聰明,可是他女兒陸小曼小姐卻那樣漂亮、聰明。陸定聽後即尷尬,又得意。假如小曼以後不是嫁人,而是做一名專職的外交人員,或許她會和章含之一樣出色。如果她成爲一名外交官夫人,也是極好的選擇。因爲她喜歡社交生活,當工作和生活方向一致時,就不會有以後與兩任丈夫的矛盾。如果那樣,說不定她的人生要成功得多,她的生活也會幸福得多。

名媛淑女也愛國,喜歡國家富強,官場清廉。因此在翻譯工作中她屢屢表現出自己的愛國情感,表現出自己機智幽默和風趣自然的一面。也許因爲她是一個女學生,僅僅17歲,還是一個孩子,她說什麼話別人都不在意。有一次法國的霞飛將軍在檢閱我國儀仗隊時,看到儀仗隊的動作很不整齊,對於一個將軍來說這是不可原諒的,因此他奚落道:你們中國的練兵方法大概與世界各國都不相同吧!小曼雖然看在眼中,但卻機智地回答:沒什麼不同,全因爲你是當今世界上有名的英雄,大家見到你不由得激動,所以動作無法整齊。她的回答既挽回了中國人的面子,也讓將軍愉快之餘對中國人有了好感。這樣令人讚歎的表現,只有小曼這樣聰明、伶俐、大膽的女孩可以做到。有這樣令人滿意的經歷,小曼當然對自己十分自信。

外交部的工作,小曼不僅要陪同使節檢閱儀仗隊,還要陪同外賓觀看屬於國粹的文藝表演。可外國人往往不太喜歡我們的節目,而我們的節目有時也不夠精彩,有些外賓就會毫不客氣地說:這麼糟糕的東西,怎麼可以搬上舞臺!小曼雖然也知道節目水準不高,不能讓外賓滿意,但她還是要回敬幾句,殺殺外國人的威風。她說:這些都是我們國家有特色的節目,只是你們看不懂而已。外國人聽後無言以對,只好聳聳肩了事。他們見識了這個小女孩兒的厲害,不僅沒有對她反感,反而對她多了幾分尊敬,以後的關係倒融洽了許多。

她的許多看似稚氣,實則聰明的舉動和言語,既是小曼機智天性的表現,也是她獨具個性的特質。有一次在節日的宴會上,人很多,大概是聯誼會一類的活動,不僅有外賓和上流社會的許多重要人物,還有他們的孩子們。孩子們興沖沖地拿着氣球玩,可是有些驕蠻的外國人,爲了取樂,用菸頭把中國兒童的氣球點爆,然後捧腹大笑。小曼看了氣憤不過,也仿效外國人的做法,把外國兒童的氣球點爆。外國人看得目瞪口呆,而中國人卻不免有幾分擔心和恐懼,小曼像無事人一樣繼續玩她的,這就是她的個性,這就是名媛的氣勢,名媛是有個性、尊嚴的,她們是驕傲的,名媛不是奴隸,絕不忍氣吞聲。

對於活潑、好動、不甘寂寞的小曼來說,外交翻譯工作既有挑戰性,也有娛樂性。在一些豪華、熱鬧的場合,與一些精彩、文質彬彬的人共舞,是年輕的小曼熱衷的事情。"北京的外交部常常舉行交際舞會,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這天舞池中沒有她的倩影,幾乎闔座爲之不快,中外男賓,固然爲之傾倒,就是中外女賓,好像看了她也目眩神迷,欲與一言以爲快。而她的舉措得體,發言又溫柔,儀態萬方,無與倫比。"

天生具有藝術氣質的小曼,有一副柔曼多姿的身材,聽着美妙的音樂,搖動着輕盈的身體,一晚上轉下來,確實有幾分忘我,有幾分陶醉。小曼在肢體的流動裏感到飛揚的喜悅。也許喜歡於肢體的流動裏感到喜悅的人,也喜歡飛揚的人生。小曼就是喜歡這樣飛揚的人生,這是她一生的追求,"撒手",是多麼的過癮。名媛蔑視平淡,要的就是精彩。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3

徐志摩愛上陸小曼的時候,是離異了的“單身貴族”,而陸小曼卻是正宗的“有夫之婦”。20出頭的陸小曼,當時已經是北京交際界的名流,喜歡音樂、書法,舞也跳得好。因爲婚姻的不幸吧,自嘆獨守空房、空度歲月,所以把精力發泄在牌桌上、戲園裏、還有交際場合中。這裏我說一句,所謂“婚姻不幸”,許多情況是男一女對“常態幸福”的一種誤讀,生在福中不知福,對婚姻有一種總也滿足不了的“變一態”期望,所以幽怨不已。

徐志摩絕對是洋道德、西文化的急先鋒。他在歐洲跟張幼儀離婚的時候,寫了份離婚聲明,張幼儀還聽不明白,以爲徐志摩要納妾,她當時還是傾向於讓徐納妾的,可徐說,這不是納妾,這是離婚。徐志摩即便不是中華民國離婚最早的,肯定也是比較早的。接着,就狂一熱的追求起陸小曼了,方法也很簡明,投其所好、寫詩吟句,《翡冷翠的一一夜》就是寫給小曼的詩文集子。陸小曼這堆乾柴很容易被徐火給點燃了,終於下決心跟徐志摩一起粉身。通過一番磨難,這個比登天還難離的婚姻離掉了,要知道,當時陸小曼的丈夫,正是東南五省聯軍的司令王庚。1926年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的那天,他們選擇在北京北海公園結婚。徐志摩的老師梁啓超是證婚人。梁啓超先生說,徐志摩啊徐志摩,你用情不專,結婚又離婚,你們兩個都是“過來人”,希望你們不要再做一次“過來人”。

事實上,知人莫過恩師,他們不幸被梁啓超言中,又做了一回“過來人裏的過來人”。離婚的原因也很簡單,陸小曼過去是哪樣的人,她將來仍然是哪樣的人,如果她過去會感覺到婚姻的孤獨,那麼將來,她肯定還要品嚐這種滋味,並不因爲她跟“不孤獨”的'人結婚了,她就感受不出來這個情緒了。我就說過,癮君子,不因戒除了煙癮,就一定能戒除得了心癮。

如果徐志摩和陸小曼40歲再相遇,再談愛情,那麼有可能是另一種情狀。可惜,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我們只能感嘆他們相愛的還是太早了些,有些盲目和幼稚。可如果真晚了,又會有什麼情調呢?哪裏會有《翡冷翠的一一夜》裏的種種柔情!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4

坊間傳聞賽珍珠徐志摩曾經有一段曖昧關係。兩人的相識還跟泰戈爾有關係。1924年,泰戈爾接受孫中山的邀請來到中國。徐志摩不僅精通英文法文,也非常尊敬泰戈爾。因此,徐志摩充當泰戈爾中國之旅的翻譯,同時照顧他的起居。

泰戈爾到達南京後前往東南大學演講。徐志摩的翻譯讓大家讚歎不已。而賽珍珠也早就來到了現場,此次她是專門爲徐志摩而來。賽珍珠早就通過徐志摩的詩集了解他。在晚上的歡迎宴會上,賽珍珠主動到徐志摩的跟前,與他交談。有人向徐志摩介紹賽珍珠。在徐志摩的眼中,賽珍珠身材高大,雖然說不上漂亮,但具備一種神祕的魅力。徐志摩在與賽珍珠的談話中知道她在兩年前因爲想要補貼家用纔開始寫作,他衷心地勸誡只有熱愛寫作才能寫出好的作品。當時二十八歲的徐志摩比賽珍珠小了三歲,卻已經出版詩集,翻譯外國詩歌,這大大鼓勵了賽珍珠。

賽珍珠的婚姻並不幸福,丈夫老實木訥,與她的性情並不匹配。而兩人在婚後更生下了一個殘障女兒,這讓賽珍珠經受了巨大的壓力。與徐志摩的交談讓賽珍珠的痛苦得到緩解。賽珍珠的父母篤信宗教,儘管她已經動心,但不敢拋棄家庭。不久,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愛情街知巷聞,賽珍珠只好將自己的女兒心思藏匿了起來。賽珍珠着手翻譯水滸傳時還曾經給徐志摩寫信,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指點。賽珍珠和徐志摩之間保持着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5

讓我們先看一則1931年11月20日《北平晨報》的報道吧:“19日午後2時,中國航空公司飛機由京飛平,飛行至濟南城南三十里黨家莊,因天雨霧大,誤觸開山山頂,當即墜落山下。本報記者親往調查,見機身全焚燬,僅餘空架。乘客一人,司機二人,全被燒死,血肉焦黑,莫可辨認......”

這則報道中的乘客就是徐志摩。再看一看當時有四個女人在聞知訊息時的反應吧:當噩耗傳到妻子陸小曼耳中時,她感到“天垮了,地陷了,世界進入一片黑暗。”林徽因在得知消息後,兩眼發黑,雙腿一下軟了下來。她和丈夫樑思成流着淚,編了個小花圈,中間嵌着志摩的照片,敬悼于徐志摩的靈前。前妻張幼儀在聽到噩耗時,她對兒子徐積鍇說:“你爸爸上天了,快隨你舅舅去接靈吧!”

而凌叔華呢,這位與徐志摩的感情似乎一直處於地下狀態的才女當然也是沒能忘懷徐志摩。她在《志摩真的不回來了嗎》文中說道:“志摩,你真的死了嗎?誰會相信像你這樣一個有生氣的人會死了的?得到這消息時,我就不信,可是問了幾處,都答說是真的,回電已證明了。可是我仍然不相信,我騙自己說:‘也許這孩子覺得日子太平凡了,存心弄點玄虛來嚇一嚇他的朋友吧!再說,他哪裏像會死的人呢?’”“我就不信,志摩,像你這樣一個人肯在這時候撇下我們走了的。平空飛落下來,解脫得這般輕靈,直像一朵紅山棉辭了枝杈,這在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許你會選擇這一個,可是,不該是這時候!莫非你(我在騙不過自己時,也曾這樣胡想)在雲端裏真的遇到了上帝,那個我們不肯承認他是萬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卻因爲不忍甩下我們這羣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動,像久米仙人那樣跌落下來了?我猜對了吧,志摩?”

在同一時間裏,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凌叔華這四個女人,一個是始爲道義終被拋棄的原配,一個是追求經年苦戀未果的愛人,一個是愛熾生怨悲勝於歡的妻子,一個是朦朧曖昧抑或隱祕的紅顏,都在爲徐志摩“唱悲傷的歌”,爲何如此?只爲徐志摩曾經有過的深情,他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四月天”!

值得一說的是,這四個女人都非等閒之輩。她們不是名門千金,就是大家閨秀,都更是才女級美女,可謂才色藝倶全。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後發奮圖強,先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還任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林徽因後來成爲著名的建築師、詩人、作家;陸小曼當時被譽爲“風華絕代的北京名媛”,名滿北京城社交界,擅長繪畫和表演,寫得一手好詩文;凌叔華後來成爲著名的作家和畫家,在小說方面頗有成就。

徐志摩,這位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畢生都在不懈追求“愛,自由,美”的理想主義者,雖然只活了34歲,但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僅是那些被後人吟誦的優美華麗的不朽詩章,還有那些爲後人樂道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6

徐志摩的愛情,最先提到的就是張幼儀了,雖說他們在徐志摩中學畢業之後就結婚了,那時的張幼儀才15歲,他們在結婚之前素未謀面,可以說得上是靠人介紹而結婚的,當時大多都是聽命於父母,而他們的結婚時兩家人都是十分滿意的,因爲兩個人的家庭條件都差不多,也可謂是門當戶對。

張幼儀18歲時給徐志摩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沒過多久徐志摩就留學在外,張幼儀也就隨着愛人到了英國,去那邊陪伴着他。但是好景不長,徐志摩遇見了他的第二段愛情,也就是林徽因,他們一見傾心,想要儘快的結婚,組成一個家庭,於是徐志摩向懷孕兩個月的張幼儀提出了離婚,於是,他們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盡頭。當徐志摩轉身回來找林徽因的時候,林徽因也回了中國,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在他心灰意冷感到孤寂的時候,他遇到了他的最後一段愛情。他最後遇到了陸小曼,沒有過多久他們便結婚了,可謂好景不長,陸小曼用錢十分的闊綽,揮霍無度,不僅在家裏面與徐志摩大吵大鬧不知悔改,還在外面與別人整天廝混在一起不務正業,徐志摩只好在外努力工作補貼家裏的用錢,直到徐志摩因一場意外逝世,陸小曼才頓然醒悟,改過自新,這便是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可以說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充滿了波折,直到他飛機失事而死,他的愛情都是不圓滿的。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7

徐志摩出生在商業家庭,年少的時候就開始出國遊歷。在英國他遇見了對他一生都影響巨大的康橋。徐志摩有很多關於康橋的詩,包括《再別康橋》、《康橋再會吧》,還有《我所知道的康橋》,這三本書構成了徐志摩的康橋系列,也反應了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和他的家庭、婚姻和遊學經歷有關。他的父親是當時著名的商人,在他年少的時候就安排了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所以說他們的婚姻是包辦的。在國內徐志摩受到的是中國的傳統教育,雖然他內心有所想法但是沒有付諸實施,但是在他到達英國之後,西方開放的教育讓他想要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拋卻最開始的包辦婚姻。也就是在這裏他遇到了林徽因,成就了他對愛情的幻想,林徽因是不知道徐志摩結婚的,所以接受了他,康橋就這樣成就了他的愛情。

從傳統的教育到西方新式的教學讓徐志摩一直躲藏在心中的浪漫因子開始釋放,是康橋讓徐志摩睜開了自己的雙眼來看這個美好的世界,是康橋撥動了他的求知慾望,也是康橋告訴他你應該有自己的意識,不應該固步自封,這樣的康橋怎麼能讓徐志摩不爲之動容?康橋是徐志摩的新生地,無論是愛情,還是世界觀。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並且對他影響巨大。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8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爲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張幼儀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相夫教子,恪盡婦道。

而徐志摩對這樁“無愛的婚姻”始終心存疑慮,在英國唸書時結識林徽因更促使他決心離婚。

1922年3月兩人在柏林離婚,11月還在國內發表了離婚通告,成爲當時的頭號新聞。

徐志摩還寫下《笑解煩惱結》一詩送給張幼儀,痛斥封建禮教後說:“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可這時徐志摩的“煩惱結”已係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長民也是社會名流。

她與徐志摩相識時只有17歲,兩人雖然相知很深,但最後林徽因還是嫁給了梁啓超之子、後來的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他們的因緣也是一段佳話。徐志摩

從此林徽因成爲徐志摩夢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完美身影徐志摩完美的現實追求終落在社交名媛陸小曼身上。

陸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與徐志摩相戀時已是有夫之婦。兩人的戀情成爲當時最轟動的社會新聞之一。

他們在經受了許多痛苦折磨後終成眷屬,而婚禮上還遭到證婚人梁啓超聲色俱厲地訓斥:“希望勿再做一次過來人。”

婚後的徐志摩並非進了天堂,他父親始終不承認陸小曼這個兒媳,而陸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場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費才華,她揮金如土的習性也使詩人入不敷出。

在種種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創作陷入了“窮、窘、枯、幹”的境地

(另據有的傳記作者透露,在結識陸小曼之前,徐志摩與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有過短暫而隱祕的戀情,賽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終未留一字痕跡)。

徐志摩在北平教書,而陸小曼堅持留在上海,於是徐志摩只得經常在平滬兩地奔波,“總想飛”的詩人還特別喜歡乘坐當時並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飛機。

悲劇終於發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機從南京飛向北平,因爲他答應20日要幫助林徽因籌劃一個學術講座。關於徐志摩大全

飛機在山東黨家山上空撞山炸燬,想飛的詩人死於飛徐志摩的生命被熱愛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續:

張幼儀自立、自強,繼續侍奉公公,撫養兒子,並在上海創立時裝公司、女子銀行,開風氣之先,業務也相當發達,直到56歲纔再次結婚,得享天年。

林徽因揀拾了一塊失事飛機的碎片珍藏到去世,並提議設置“志摩獎金”鼓勵文學青年。

陸小曼終身素服,絕足社交場所,編輯出版《徐志摩全集》成爲她唯一的心願,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願望到1965年她辭世也沒能實現。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9

提起徐志摩就會令人想起他的那首《再別康橋》,詩中流露出了詩人離別時的傷感不捨之情,而這份離別時的不捨既是對康橋,也是對他一生癡情的女子——林徽因。

徐志摩的詩歌大多都是抒情詩,用獨具魅力的語言文字抒發着自己快樂、悲傷的情感世界。而他最輝煌的創作時期,就是與林徽因分手之後。在他得知林徽因與樑思成的婚訊之時,他已經與張幼怡離婚,急忙回國正想要把這個高興的事告訴林徽因,暢想着兩人以後的幸福時光時,林徽因的喜訊就像是一道閃電擊向了這個多情而又專情的男人。

徐志摩與林徽因的結局是早就註定了的,只因爲他們在錯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林徽因是不願意爲了成就自己的愛情而破壞她人生活的,她與張幼怡同是女人,懂得女人失去家庭後的悲哀,所以她選擇了樑思成。她是極爲不願意做感情裏的第三者的,這與她自身的修養以及坦蕩的心性及相關的,也正是這樣一個豁達的女人才能配得上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這般絕佳的男子了。

徐志摩也是一個隨性、敢愛敢恨、勇於追求愛情,抵制舊制度,崇尚新思想的文化學者。他與張幼怡的結合只是兩方家人的撮合,沒有任何愛情的基礎,只因門當戶對這樣的舊觀念而合作並組建起一個家庭。張幼怡的確是一個賢妻良母,可是徐志摩要的並不是一個賢妻良母而已,他要的是一個能夠與他的思想並駕,有見識、有思想的愛人,顯然那個時候的張幼怡並不符合這個要求。他曾對張幼怡有“小腳女人”這樣的稱呼,張幼怡並不是小腳,這個稱呼實在諷刺她的見識之短淺,從此便可以看出徐志摩對這個妻子的不喜程度。即使在自己三歲的小兒子過世後,他也在父母的壓力之下才勉強回去看了一眼,他是極爲想擺脫這樣一個陳舊的家庭的。

徐志摩是一個多情且專情的男人,卻也是一個狠心的男人。徐志摩一生都難以忘記的女人就是林徽因,即使在林徽因結婚以後,他也不曾放棄對她的追求,直到遇見了陸小曼。而他也是因爲要趕去林徽因的文藝沙龍,所以纔會乘坐那一趟免費的飛機,最後留給這三個女人一生的悲傷。徐志摩是一個爲愛情而生的男人,他的愛浪漫、熾烈、且充斥着文人的筆墨香。他的詩歌是寫給林徽因的、是寫給陸小曼的,卻唯獨不能給張幼怡一絲溫柔,即使是對自己的孩子也是略顯疏遠的,這就是他作爲一個男人狠心的一面。他可以去愛很多女人,他也有讓很多女人爲他瘋狂的才情,再加上他溫文爾雅的氣質,他的身邊是不缺女伴的。多情總比無情苦,有些感情、有些人只能勿相忘、終不成。

徐志摩於林徽因是牽掛,林徽因於徐志摩則是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美好;徐志摩於陸小曼是理想的愛人,陸小曼于徐志摩是一個擺脫舊思想的契機,也是走向經濟困難時期的轉折。而他的詩歌也正是在這一段感情顛簸的經歷裏走向了巔峯,是感情成就了這位詩人,也是這個詩人的才情註定了他愛的女子都不一般。

徐志摩的死是充滿悲涼的,飛機失事以後徐志摩的屍骨本應由陸小曼領取,卻被她拒絕了,最後由他的前任妻子張幼怡領走。他生前最看不起的女人卻因他的拋棄而重生,他生前想要擺脫的女人死後卻還是沒有擺脫。他愛的女人卻已經無法正視他死亡的結果,開始將自己的思維囚禁,做起了那個“小腳女人”。命運弄人,我們終其一生所追求的到死後也都成了泡影,只爲心靈尋求一個歸宿。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10

劍橋內,河水穿過大學城,波光不興,安靜祥和。徐志摩清瘦的身姿立在河岸邊,望着柳樹垂枝,輕曳水面,劃出一片漣漪。

回想那時,徐志摩同林徽因踩着播灑下來的月色和霧氣,聽異國的鐘聲,漫步於此。

聞者不禁唏噓感嘆——才子佳人不在,風景依舊。

24歲的徐志摩,滿腹才情,生活的曲折磨難使他鬱情難釋。上帝讓他身邊多了情竇未開的林徽因,這是一個青春年少,美麗純情,但又充滿智慧的女孩。徐志摩能感覺的到,身邊的這個女孩,同他一樣,洋溢着澎湃的感情,能夠激發起難以想象的力量,那是一種對於生命的認同感,他們都是有感情,有詩人血液的人。

傳言說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鍾情的。

徐是浪子,是善於表現自己內心情感的人,對林徽因的愛,他表現出了自身最濃烈的愛戀。正如他的結髮妻子張幼儀回憶道,自從徐志摩見到林徽因之後,他言必稱林;見到林時,那魂不守舍的目光;他常常跑到理髮店去看郵件,這一切,坦白無疑的表現出了徐濃烈的愛。

徐志摩那熾熱的表白像一陣又一陣的浪頭,不斷的拍打着林徽因少女的內心。少女的內心中有一塊極其柔軟的地方,不經意的碰觸都會敏感的異常,哪經得起徐那烤的人臉紅髮燒的情信。

林徽因初識徐的時候,被徐的才華、熱情、憂鬱的氣質迷住了。林驚訝于徐志摩能夠讀懂自己眼中的情感,那是一種飽含淚水,對於生活中美的感悟。

感情發展到無法排遣的時候,林徽因做出了決定,她給徐的信只有這麼一段話:我不是濫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夠愛我,你不能給我一個尷尬的位置,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做出選擇……

徐做出了決定,他看到這封信,應該是喜悅大於痛處。他決定放棄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外界的質疑和反對都沒能阻止他改變決定,他和張幼儀離婚了。

他放棄了家室,卻未能得到林徽因。

愛情使人盲目,使人喪失理智,林徽因也一樣迷失於其中。可一陣涼風就吹醒了陷在愛戀中的林,林終究是擁有中國傳統的女子特有的穩重。

林同父親乘着回家的輪船,只能望着霧氣中微微顫抖的徐志摩,她心痛了。

林徽因給徐的信道出了林徽因一直以來心中的鬱結,她對徐是有感情的,但是對他的家室一直心懷芥蒂。她同她的兩個姑姑一樣,不能釋懷的是一個有婚姻的男子,也不能釋懷他在婚姻面前做出的過激行爲。她是一個有思想,有尊嚴,有超乎常人智慧的人,她不是那種在愛情面前卑微匍匐的人。她能體會到自己和徐在一起時,少女的心跳動得是那麼快,臉頰是那麼緋紅,可是理智又在警示着她,徐並非能夠陪她一輩子的人。

世人一直把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的感情看得很重,認爲他們是真心相愛,但是由於社會的荊棘,才未能在一起。

那濃烈的愛戀固然使人內心澎湃,可也只是一時的激情而已。

林徽因是個感性的人,可也是一個理智的存在,也正因爲這樣,她成了時代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