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畫解析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畫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導語:「詩中畫」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一個重要特色,即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因此具有極高的藝術性。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畫解析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畫解析

王維字摩詰取自“維摩詰經”,其母居士,一家人信佛。唐朝著名詩人。祖籍太原祁,起初仕途順利不久因事被貶濟州後因張九齡得到提拔重又作了京官,四十多歲時歸隱但並未掛冠而是一直半官半隱。王維使山水田園詩達到高潮並也因此奠定他在唐詩史上的大師地位。

王維的詩類型題材多樣,但成就最高也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的山水田園詩,提到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便讓人不禁聯想到一幅幅清新秀麗的畫卷。正如蘇軾所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生活在盛唐時期,在這樣一個繁榮開放的時期尤其是藝術上很是輝煌燦爛,加之自身的努力,使得王維不僅在詩歌上造詣很高而且對繪畫、音樂、書法也非常精通並取得了很高成就,他在其《偶然作》中就曾說過“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捨餘習,偶被世人知。”正因爲王維對畫如此精通,所以其詩才美如畫,讓人陶醉。

王維詩中中畫意 王維詩中繪畫技巧 王維詩畫的相融

王維的詩中通常運用了多種繪畫手段和技巧。首先,王維山水詩的景物描寫中十分注意構圖,“清代蔣驥在《山水訣》中說:‘山水章法如作文之開合,先從大處定局,開合分明,中間細碎處,點綴而已。’”王維就是運用繪畫中的這種構圖方式來描寫詩中之景,借畫家之筆融詩家之語將大自然的美再現在讀者面前,“使得全詩順序清楚,層次宛然”如《漢江臨眺》一詩: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以水的浩瀚、江的雄渾壯闊爲背景,緊接着寫煙波飄渺山色的若有若無,頸聯寫郡縣城邑點綴其中,後又總的抒發了自己對襄陽風光的喜愛,全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以水的遼闊爲大背景,有山又有水,水的浩瀚山的`飄渺,山水纏繞,又有城邑作點綴,有景又有人,自然和人相照應,相襯托,和諧的融在一起。層次清楚。又如《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鋒變,陰晴衆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此詩便將終南山的雄渾巍峨、高遠不盡作爲整幅畫面的大背景,頷聯寫山間白雲青靄,迷離變幻。是爲襯其山之高,“宋代的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林泉高致》)’”頸聯寫登上巔峯後一切盡收眼底,景物也變的比較分明,尾聯寫自己想借宿一宿,隔水問樵夫,畫面上出現了人物,寫的饒有情趣,也因此突出了山之荒遠。

這首詩運用了移步換形的手法來彩繪,層次清楚,開合分明,又有細碎點綴其間,最後一聯寫人物是細部特寫。還有很多山水詩也是運用這種構圖方法來寫的比如他的很著名的一首山水詩《山居秋暝》還有《過香積寺》等。

王維在《終南山》中運用了移步換形的手法,這就是中國構圖的方式,“散點透視”也就是在一幅畫裏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視角多角度的來表現,這也是不同於國外繪畫之處,因爲我國繪畫是提“神”,是寫“意”,是畫“境”,而非寫實。“宋代郭熙把這種多角度的透視方法總結爲“‘三遠論’”“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衝融而飄飄渺渺。(《林泉高致·山水訓》)”從中可以看出視角不同會達到或明或暗的效果,從而給人不同的主觀感受,不僅會從明暗色彩上達到不同的效果,而且形狀上也產生了不同的效果,突兀、重疊、衝融等也給人不同的美感享受。這樣在色彩形狀上不斷變化從而人的視覺感受也隨之變化進而主觀上也起伏不定。始終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新鮮感覺,不會產生審美疲勞或厭倦,從而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終南山》一詩首聯站在山下仰視山巔,頷聯寫山中雲氣,視點在山間,頸聯是站在山尖俯視,視角便又移到山巔,尾聯寫隔水問樵夫,證明自己在山間,視點又移至山谷,不斷

變換着、移動着。

王維山水詩中很多都運用了這種移步換形、散點透視的方法,很典型的比如《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五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以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這首詩中作者逐青溪水、隨山萬轉不斷變換角度,站在不同的視角上將一串串景物串聯起來,溪水流過亂石發出一陣陣喧鬧聲,彷彿溪水和亂石在玩耍就猶如青年男女在嬉鬧一般,呈現出一片熱鬧的景象,接下來流經深鬆裏的悄無聲息,一動一靜形成強烈對比,而一顆喧鬧的心也隨之靜了下來、沉了下來。緊接着流入了開闊的平野,微波盪漾,一片片碧綠的菱荇,小溪溫柔的緩緩流過,流入蘆葦叢中,兩岸的蘆葦相映在水中,這是多麼美的一幅畫啊!這首詩由一個個畫面串聯而成,小溪每流經一個地方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每流經一個地方作者都是站在新的角度來描繪,移步換形,多角度多層次的來再現大自然神奇的美。

其次,王維山水詩中的景物描寫注意色彩的表現。我國繪畫中十分注意色彩的相互映襯和調和對比,王維的山水詩中這點也體現的十分明顯。如《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充滿寒意的秋山一片蒼翠,秋水潺潺流淌,倚門聽蟬鳴,渡口的落日,金黃的光芒,還泛着點“夕陽紅”村口炊煙裊裊升起,醉酒佯狂,放歌吟唱。這首詩裏秋山的一片蒼翠,秋水的綠,渡口的夕陽,村口的炊煙。秋山秋水的顏色比較有層次,也是一種調和,夕陽與這兩種綠相互映襯,色彩豐富而不會導致太單調,加之嫋嫋升起的炊煙作爲“補色”作爲點綴。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便躍在眼前。

又如《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這首詩的重點是“空翠溼人衣”寫綠的蒼翠欲滴、山中的蒼翠,而開頭卻寫白石、紅葉,滿眼的蒼翠中跳出幾顆白石,冒出幾片紅葉,整個畫面立刻變得俏皮活潑而又生動。而作爲補色的紅葉更襯出綠意之濃、蒼翠欲滴。整片的綠和紅葉的點點紅形成整體和細節的相互映襯,從而大大增強了詩的藝術效果。還有《積雨輞川莊作》、《山居即事》、《輞川別業》、《終南山》等都體現了王維山水詩中的色彩美。不過王維詩中色彩豔麗的描寫並不多見,更喜歡用的顏色是“青”和“白”這是因爲王維所追求的是蕭疏淡雅的風格所致,他講究水墨勾染,“運墨而五色具”而且我國繪畫講究寫“意”提“神”,青、白是水墨畫寫意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從中看出王維的山水詩和山水畫之間的內在關係。